何清水微微向众人点头,然后对毕清风长身一礼:“多谢师兄带我来洞天见南宫前辈。”毕清风微微一笑:“师弟不必多礼,这是为兄应当做的。我们还是赶紧谢谢南宫前辈吧。”

    何清水一点头,满面正色的对南宫仙:“晚辈何德何能,前辈助晚辈破妄归真,如此恩德,晚辈无所以报。”毕清风也躬身施礼:“晚辈代表昆山宗多谢前辈点化清水。”

    南宫仙轻松的说:“呵呵,我只是外缘,如果何清水没有自己圆满的修证感悟,我也无能为力,我可以给他一个机缘,但是他也得有这个资本能享受才可。何清水,我以神通力助你入自心境界经历三十载破妄归真,你如今已经四十余岁,但是你现在等于七十岁时的寿元,你有何感想?”

    何清水淡笑:“妄想已破,真性情即是一生所在,一年不短,百年不长。”

    南宫仙也笑了:“呵呵,恭喜你了,真是大成真人了。”

    何清水拱手:“还要多谢前辈呢。”

    南宫仙:“你们不必多谢,佛在经典里曾经说过,诸大菩萨以及得无生忍之修行人,应当教授初发心之菩萨及修行人,若以佛经论,我如此做,恰是应当之举。”

    此时只见糊涂大师摸着光头:“老僧又糊涂了,你难道是菩萨吗?”这话不说还好,一说起来,会中大家都在猜想南宫仙的身份,大家想到南宫仙解说的金丹法诀,都一众摇头,肯定是仙人,是菩萨的可能性太小。但是大家心里也只能痒痒,南宫仙就是笑着不说话,此时千草仙子趁机问:“前辈,飞升之后,是天仙还是神仙?”

    本来这句话问出来,南宫仙也可以像对待糊涂大师那样笑而不语的,但是千草仙子问就不一样了,她是化身分形境界的修士,所以她问天仙和神仙的区别,在别的地方还是可以推脱的,但是在这法会上却不能不说。

    只见南宫仙苦笑:“地仙者出神入化,神仙者待诏飞升,飞升后紫府录名,即是天仙。”

    众人很多人都若有所明,千草仙子:“哦,原来是这样,但是前辈,五五归一即名待诏,待诏境界之后,不是就是飞升境界吗?前辈怎么还加了个三二度厄无生?”

    南宫仙:“你从南海洞天外飞入洞天内,需要很久?”

    千草仙子:“难道功满飞升就只是飞升天界的那一刻吗?”

    南宫仙:“若无度厄之行为,无生之境界,功行永难圆满,功行不满,虽然可以舍肉身而飞入天界,犹不是天仙,紫府之中,依然是地仙之名号。”

    “嗯?前辈,不是说待诏飞升是神仙境界吗?怎么舍肉身飞入天界时,依然是地仙之名号。”千草仙子问。

    南宫仙:“上古修行,只有人仙、地仙、天仙之称号,没有达到清净纯阳天境界,就是地仙,因为此身是由祖气而成,虽然可散可聚,飞行变化,与天仙无异,但实际却不可等一而观,神仙之称号,只是称号,不是仙人阶位。”

    千草仙子点点头:“原来如此,那前辈你讲说三十三重境界,是否是代表了三十三重天宫的意义?”这话其实就是套南宫仙的境界,只要南宫仙解释了,就会有端倪。

    南宫仙:“这却是巧合,自古修行与天地印证,也是常有之事,不必太过在意这些。譬如天界有三十六洞天,而神仙飞升之前也要经历三十六洞天之象,不可俱说其中之事,汝等莫增心内之疑惑。”

    千草仙子微微一笑,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就不问了。但是糊涂大师却真糊涂了,只见他开口问:“那什么是无生法忍?”

    南宫仙:“住不生不灭之境地,应世接物。如是于法,无得无失,更无染著,是为无生,是为清净。”

    知幻大师:“如是住定修行,若是常定,则不能定,如是观照,则非常定,如是两边,取舍不得。如是行法,如何得住?”

    南宫仙沉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糊涂大师又问:“如是而修,则应入灭尽定。”

    南宫仙:“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糊涂大师挠了挠脑袋,知幻大师和周围的一种地仙和飞天高手都是一脸的苦涩,仿佛有所悟,却又抓不住。

    南宫仙见此,又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其他人深入思考领悟,而糊涂大师则好像生气了,好像小孩子生气不服气一样问:“你是相吗?”

    南宫仙笑言:“你见我笑不?”

    糊涂大师:“笑了。”

    南宫仙又问:“笑是相不?”

    糊涂大师:“是。”

    南宫仙:“见我身不?”

    糊涂大师:“见了,身相。”

    南宫仙点点头:“如是我身,如是众生之身,皆汝眼中所见,皆非是汝。而今汝所见者,俱是诸相,所谓汝之身是汝身相,汝之思想,是汝心相,凡所见者,皆悉是相,一切相皆是虚妄。如是观、如是想,则应入无所观无所想境地,如是善境界,汝当入,是为如来智慧。

    譬如如来能见十方一切微尘刹土,众生所有心念,无所不知,而如如不动,无所染著。何以故?”

    南宫仙说罢,就问了这么一句然后自己不说了,此时却是李叔一说了一句:“能知能觉能计算,不能踏上苦海岸。”这是舞千秋写的胎仙化形境界,李叔一如今说出来,看来确实是有所领悟。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声柔柔的声音从凌云身旁发出,不是阮婷,却能是谁。阮婷就在李叔一念完那句,随后就念出来,李叔一当然看到她了,然后就那么定定的看着她,然后微微一笑,很安详的样子直接就闭目入定了。

    阮婷当然没有看见李叔一看她,她只是由感而发,听了南宫仙所问,当时她就回忆起自己元神初现的感觉,而现在这种感觉非常深入,她一时内心憋闷,听到所问,忽然就想起这一句了。

    有时候话要看什么人说,有时候也要看什么人听,糊涂大师依然在挠头,知幻大师苦笑着吟诵:“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显然知幻大师用了妙语殊胜的神通,众人恍然间都体味到知幻大师内心中一种不可说的酸涩感,说不上高兴,也说不上不高兴,就是莫名不知所谓的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唉!”众人正在知幻大师那种莫名感觉中荡漾,忽然一声唉叹如同清风卷浮云一样,这种感觉忽然散尽,不是强行被吹散吹走,而是直接消解了这种莫名的感觉。众人心头忽然一片明净,此时没有见谁开口,却听到四句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南宫仙念出的慧能当初所写见性之四句偈,而知幻大师则是感叹修行之艰难,自感修行难进,所以念诵了神秀禅师的四句偈。

    这四句偈说出来之后,众人忽然间仿佛处在一种无边玄妙的感觉之中,无思无想,却又洞明一切,众人仿佛看到无数的众生包括亲人眷属等,出生入死,升天堕地,沧海桑田,朝代更替。这一切都是那么真切,但是却又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虚幻,没有一个是真实不灭的。

    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是这种感觉,因为这种感觉正在反复演化的时候,忽然之间,众人感觉沧海桑田突然崩裂,大地山川,无所不坏,一切事物,皆化微尘,飘荡虚无太空,譬如外太空之中星球崩坏的微尘一般。

    一切事物皆化微尘,而后众人都见到所有微尘化成一道人的身影出现在虚空,感觉里就觉得是李叔一长老。只听这道人身影缓缓吟唱:“混沌朦朦造化用,玄妙深处谁在中?无名当时无天地,我未生时谁有名?身化天地养众生,众生随化自然成,宝花开时不见花,我在我中随我名。”

    众人听了这几句,仿佛都经历了不知多少生死沧桑一般,忽然众人醒了,这感觉忽然就消失了,感觉好像从来没有过,却又真切的记得那种感觉。就算是大成真人,都是惊讶的相互对眼,大眼瞪小眼,就是说不出话来,好像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修道本无次第,何处教门清净?婴儿纯净未染,谁分先天后天?宅心不知仁厚,不生何以有死?究竟不离涅槃,原来没有来去。”念完之后,知幻大师站起身冲着南宫仙合十一礼,然后又坐下了。

    这是南宫仙以妙法神通,让李叔一进入了阳关三叠的境界,李叔一在那种定境演化中,破碎而出,当时就说明他已经参破了心境,进入了脱胎出神境界。而此时倒是知幻大师首先突破境界,领悟了灭尽寂灭境界。

    这次众人又感受到了一种纯净活泼的感觉,那种感觉,让人觉得就是一种灵动可爱,仿佛人人都会喜爱,就算是毒蛇都愿意伤害他的感觉。众人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话了,都沉浸在这种感觉中,仿佛什么事都不用做了。

    就在这种纯净的意境中,有两人抚掌之声同时响起,众人看去,却是李叔一和糊涂大师都站起来了,相互看着,李叔一却笑道:“大师先请。”众人都不明所以呢,就听到糊涂大师笑嘻嘻的招牌笑容说:“你先你先,呵呵呵。”

    李叔一笑着一拱手,然后左手背后,右手捻着胡须,看着阮婷笑道:“苦海无边回头岸,岸未见时苦觅船,如今两头皆不见,内外无心归一片。”然后又抬头看着虚空,好像是看着洞天之外一样:“一眼天涯看日月,过去未来皆无限,梦醒逍遥云水间,阳关三叠琴心玄。”

    然后众位地仙都是齐声恭贺:“恭喜道友,破关成就地仙,从此踏上苦海之岸。”

    李叔一一一谢过,然后冲着南宫仙长身一礼,也没说什么话就坐下了。如果你能体会到一个人解开束缚你十几年的心结的感觉,那你就能理解李叔一为什么没有向南宫仙道谢了,这叫做大恩不言谢,众位地仙也都有所收获,内心中早已认定南宫仙是前辈了,但是大家却还是以道友相称于他。

    那不是不尊重他了,而是在内心中尊敬着他呢,只有像李叔一这样的人,才会坚持以晚辈之礼称呼拜见。本来他的辈分就是凌云的师侄辈的,现在他却因为南宫仙的指点,成就了地仙,要让他不尊敬都是不行的。但是也有受了南宫仙指点突破境界之后,明知道南宫仙可能是他们的前辈,但是依然跟南宫仙像以前一样称呼交往的。

    只听糊涂大师笑嘻嘻的看着南宫仙,摸着脑袋:“顶上毫光一万束,身照十方无量量。心即是身身即心,穿山透石如幻相。娑婆世界一微尘,三千世界泡泡形。无碍透过重重色,泡泡星界一模样。诸大诸小之泡影,譬如微尘满空扬。此中无余越三世,一如融融寂灭乡。”

    这位大师念叨完了之后就笑嘻嘻的不再言说了,左看看右看看,看见谁都笑嘻嘻的。其实法会开到现在已经是收尾了,谁都能知道,因为该点化,都已经收到了点化,能突破的都已经突破了。所以南宫仙对着大家:“诸位道友,法会至此,已经圆满结束,不如现在诸位地仙每人一句,我等结束法会可好?”

    那些小修士虽然还不想结束,就算大成修士大多都不想结束,但是都知道是该结束的时候了,有缘分自然会有收获的,于是众位地仙道:“如是甚好。”

    只听凌云道:“现在是七名地仙,加上南宫道友,还有二位大师,我等应随意而作,结束法会。”众位地仙都点头赞同,二位大师也没有异议,最后结束之时,每人一句,十个人随意而作,自取先后。这时候就是随兴而发,但是都要连贯起来,众人日后传下去,就是这场法会之佳话。

    南宫仙首先起头:“此身从此有,到头还此处。一生还尽缘,了无尘寰得。”一听这话就知道,这家伙不是平常人。

    随后,知幻大师沉吟:“识破色空罢,方是神仙种。心无所挂碍,得不昧自在。”知幻大师也懂得仙道的修行,也有验证,所以以今天之证悟,依然如此论述。

    紧接着,糊涂大师就开口了:“人间为不争,心头解浮生。解尽无为法,身心都寂灭。”糊涂大师如今是怎么着都不会糊涂了,解尽无为法,身心都寂灭了。

    凌云掌门也开口吟唱:“心思惊神明,忘我即无用。若不舍此心,魂飞心亦绝。”凌云掌门这是在论说修行之初步的缘法,若不入忘我,则不入长生之门,此生定然没希望。

    片刻后,东方岸清脆的吟诵:“忘心即名舍,于法不可得。思量全无用,到底不能解。”东方岸具体不知师承如何,看她的所解所说都是中规中矩,应该是有明师。

    千草仙子接着:“但在虚空处,深入追明月。明月初如昧,洗尽真切切。”这千草仙子是炼丹高手,以如此说法,阐述深入虚空,洗炼纯粹身心之妙。

    舞千秋略一沉吟:“流光转两气,元神照内外。身心都定住,一轮明月缺。”舞千秋是做买卖做习惯了,这种性格还显露在言辞中,不过这句一轮明月缺,却是缺到了好处。

    龙门派至虚真人:“红日白月合,一颗明珠结。日日都如醉,时时是忘我。”龙门派取红白日月玄关为修行妙处,重在修身,以功力境界来阐述心境。

    武夷派李叔一也接着:“一朝醉中醒,铭心于天阙。若说此心是,非真身而何。”李叔一这是因为刚刚突破地仙境界,所以劝慰初学者,应当铭心修行才是真身之路。

    逍遥派木游子长老最后:“明月亦散尽,宝珠归默默。若问明朝事,且向醉中说。”木游子只阐述了返璞养元之事,至于破妄归真,以醉中说来概括,妙不可言。

    “哈哈,好一个若问明朝事,且向醉中说。木游子长老真不愧是逍遥派长老,好生潇洒啊,哈哈。”凌云掌门听到木游子长老抚掌称赞,众位地仙、高僧都是点头笑赞。

    只见木游子长老则抚着白须笑:“呵呵,诸位道友谬赞了,法会还没有结束呢,南宫道友首先开讲金丹次第,我等然后口诀相对。现在我等对吟相和,亦是以口诀之说阐述金丹心法之理。所以应该由南宫道友总述修行之理,如此才是圆满结果,哈哈。”

    “应当如是。”众位地仙都如是赞同,然后都一同含笑看着南宫仙,而南宫仙则是看着数百人的法会现场,他心里一想,也是这个理,我最先说,应该我最后说,结束法会。

    于是南宫仙笑道:“诸位道友所言甚是,我当总述修行之理,才能尽此法会,众人安坐冥神,听我宣说如是之理。”

    南宫仙说罢,众人都安然默坐,南宫仙则如同炼丹之前那样,静坐了一分钟,然后以妙语殊胜神通开口:“

    缘法错,情即陌,如何求得两情合?

    缘起错,情即过,心燥难为寻黄婆。

    缘已错,情即错,棒打鸳鸯不需说。”

    这三句其实是说修炼缘起之理,缘法错,即是修行最初理解错了,理解有错,与正道不符,那就是陌路之人,所以说不能求得两情合。缘起错,就是修行的发心不对,或求长生,或求神通,如此之人,心火太过,所以常常心燥难安,不能精进,就找不到中和之气,就跟说媒时找不着黄婆一般。

    再一句,缘已错,情即错,缘就是修行之缘,情就是修行之心意火候,火候都用错了,再不停手,只会伤身伤心,所以才是棒打鸳鸯不需说。意思就是既然已经修错,赶紧停手,停手之后又该如何呢?

    下面南宫仙接着开口道:“

    正缘法,合情意,两情相悦若靡靡。

    正缘起,端情思,儿女心意黄婆知。

    缘已合,情如舍,若即若离长相思。”

    这几句就是对上边开头三句的解决之法,正缘法,合情意,就是改正自己对于修行的理解,当你理解对的时候,你入静修炼时的火候都是正确的,此时就如同男女两情相悦一般融洽,自己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对的。

    再看下一句,正缘起,端情思,就是端正你的修行初发心,然后你的火候才会正确微妙,此时儿女心意,就是水火萌动之感,黄婆知,其实就是修行人自己知道自己当时的状态,自己能够知道自己功夫的火候进度。

    下句,缘已合,情如舍,就是修行的理解和发心相应融洽,火候再没有变动了,为什么呢?因为水火已经交合,滋养肉身,纯粹肉身开始,这是长时间的功夫积累,所以才叫做,若即若离长相思,就是安然做功夫,水到渠成之意。

    而后又会出现什么修炼变化和状况呢,南宫仙又接着道:“

    缘如胶,情似漆,天长地久难分离。

    牵缘线,护情丝,合二为一状无离。

    情缘结,欲自歇,真情真意夫与妾。”

    第一句缘如胶,情似漆,就是功夫入门,心神、精气入于妙境界,此时是结丹之后的境界,然后有天长地久难分离的说法。就是自感可以长生了,元神和元气开始交合了。

    第二句牵缘线,护情丝,就是元气和元神的微妙状态,此时需要物我两忘的静定境界,二者相合,好像不会分离一样,这是五气朝元的表现。

    第三句情缘结,欲自歇,就是元神元气已经凝结,心神清净,内心安然,物欲、人欲,自然平歇,此时才会出现真阴真阳交融之机缘。夫就是真阳,妾就是真阴,丹经之中,若有男女或者夫妻,都是说真阴和真阳。

    而后南宫仙接着叙述:“

    离燥心,断燥根,一点灵犀化为人。

    父无言,母无声,两番心血养儿身。

    天有别,地有分,唯父唯母情最真。”

    此时就已经是三花聚顶产真种,收真种子的叙述,燥心即是妄想,燥根就是妄作,这已经不是仅仅功境的修炼了。只有在生活中参破那一点灵犀,才能觅的真性情,才能化为道胎。

    第二句说父无言,母无声,是说默默涵养真元,才能养护此道胎进入胎仙化形境界。

    第三句是说,此是真空妙境界,无中生有,超凡之后第一台阶。

    南宫仙又宣说脱胎之修行:“

    婴儿心,赤子心,应行即行天真心。

    父母衰,孩儿远,再不回首只留憾。

    父母情,子女情,再见当初夫妻情。”

    此时婴儿心,赤子心,就是真空妙有,反复洗炼此心此情,东方岸有言:此情只在此心间。如是者即真空妙有之情。

    父母衰,孩儿远,此时为道胎灵动,自身内养真元不能供养自身胎养,功夫需要以天地元气炼养道胎,方有化形之可能。

    父母情,子女情,再见当初夫妻情,这是胎仙化形之境界,今生以来,所有明晰,当得通达,此时才有神通法力激发,譬如妖物激发自身天赋神通。此时境界,才是得灵炼灵之境界,炼此心以通神明。

    南宫仙接着阐述:“

    今世情,今已明,心头明净解前生。

    常忘我,常清静,我在众中化种种。

    我是众,众是我,万般到头见虚空。”

    第一句叫做是说,今生已经完全通达,在心头明净时将前生之心境亦然通达,此时脱胎。

    第二句应当以清净之心境,行为日常功夫,此时已无前生后世牵累迷惑,在眼前众生中,见种种,心能解化种种,是为化身分形。

    第三句,我与众生无分别,参破到头尽虚空,是化身境界圆满,待诏而解入无生无灭之境界。

    南宫仙最后宣说三句:“

    一堪破,二无生,三般自在入虚冥。

    你飞升,他入凡,都在此中颠倒颠。

    呵呵笑,嘻嘻闹,一场春风燕归巢。”

    如是三句,即是堪破无生境界,最后再度厄了缘,成就无生无灭境界,而后一片清净是眼前,即是观一切相,皆是虚妄,离如此之相,才合无生无灭境界。一切来去若春风一场,到头清净燕归巢。

    南宫仙讲说完毕,众人默然良久,而后诸位地仙才觉知,如是妙神通境界,纷纷开口称赞。而南宫仙却累了,这是真的累了,他自出生以来哪见过这个场面?也根本没有经历过这些,现在是把自己的解悟都搬出来冲门面了,不管别人了,法会结束,他就赶紧找借口跑路休息去了。

章节目录

紫府仙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开开心心小神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4章:随缘而说阐造化,法会了结无勾牵-仙穹彼岸,紫府仙录,笔趣阁并收藏紫府仙录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