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昨天来我家时,身上穿的是一件灰色长衫......噢,对了,可能是喝了酒,身上的酒味儿很大。”,郑纪礼仔细想了想后说道,他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阿弥佗佛,如果身上有酒味儿的话,那肯定不会是云居寺的僧人,施主还是去他处寻访吧。”年长些的小和尚愣了一下儿合十说道——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饮酒是佛家八戒之一,寺里的僧人肯定不让饮酒,若是被发现,肯定会被戒律院处以重惩,云居寺虽大,僧众也不算少,但生活非常封闭,若是有哪个和尚喝酒,必定会是人尽皆知,他既然没有听过,那人在这里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可是他留的话是到云居寺来找呀。”郑纪礼也有点儿含糊了,或许那个人并不在云居寺里,只是常常过来,不过话说回来,真要是这样,那要碰上的机率就太小了,终究以自已的身份不可能三天两头的往云居寺跑,而那个人的情况又不允许自已派人来找。
年长的小和尚只是摇头,表示这件事儿上他帮不上忙。
对方既然不知道,那强求也是没用,郑纪礼唯有叹了口气,道了声谢,找身离开,打算再找别人问询。
“呃......等等。”就在两个人要离开时,另外那个年纪稍小些的和尚似乎想起了什么,出声叫住二人。
郑纪礼闻声站住,转过身来看向年少的小和尚,见其脸上带着犹豫的神情,心里一喜,想是对方想起些什么,不管想起的是什么,反正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总好过什么都不知道强。
“施主,若说身上有酒味儿的话我倒是想起一个人,但是不是施主要找的人我不敢肯定。”年少些的小和尚犹豫着说道,所谓出家人不打逛语,既然要说,他肯定是会实话实说,但又怕自已所言误导了对方,反倒好心办了坏事儿。
“没关系,小师父,有话请尽管说,就算不是,我也很感激的。”郑纪礼连忙表示道。
既然郑纪礼表示没有问题,年少的小和尚也就放心了,“是这样,两天前是轮值到我打扫主持居处,打扫到一半时,主持带着一位客人回来,我记得那位客人身上穿的就是一件灰色长衫,至于头上有没有疤痕,因为戴着斗笠,倒是没有留意。主持似乎这前并不认识那位客人,但对那位客人很客气,进来后就吩咐我去给客人上茶,上茶时我闻到那个客人身上有很大的酒味儿。”年少的小和尚讲道。
“是吗?很有可能就是我要找的人,但不知那位客人现在在哪里?”线索能对上三样,是自已要找的那个人可能性至少在七成以上,郑纪礼喜上眉梢,连忙追问道。
“呃.....,这我就不知道了。自那天见过一次后就没再见到过。”年少的小和尚摇了摇头,他又不是云居寺里的高层,主持方丈的客人自是用不着向给介绍,他只是个小和尚,每天有许多事情要做,不可能一天到晚没事儿就在寺里闲逛,之前又没有人吩咐他盯着那个人,哪里会知道人家的行踪呢。
“......,那八成还留在寺里。不知道贵寺住持现在何处,可否请小师父带我去拜见?”既然不清楚那个人肯定离开,那么直接找主持是最快的方法,那个人是主持的客人,其行踪主持肯定知道。
“今天是上香日,香客众多,主持非常忙,怕是没时间见施主。”年长一些的小和尚知道的多些,不可能随随便便谁想见主持就让谁见,他要真的那样做了,之后肯定会被师父责骂的。
“这样呀......”,想想也是,云居寺邻近京城,常有高官显贵来此许愿上香,和那些人的地位相比,自已的份量显然不够,慈云大师自幼出家,主持云居寺已有二十余年,德高望众,与朝中许多高官相识,不是自已可以得罪的人,郑纪礼心中打算,是不是明天或者后天寺里不是那么忙的时候再来拜访,想一两天的时候,自已那位朋友应该不会离开吧。
“......,施主若是着急的话,可以去西后院看看,那里是云居寺招待俗客暂住的地方,那位客人若是没走,有可能会安排在那里。”年长的小和尚倒是热心,知道京城离寺里不近,来回一趟至少大半天时间,若是今天能够解决,就不用明天再麻烦一趟了。
“好,多谢小师父指点。”有线索可追就是好事儿,小和尚的话提醒了自已,象云居寺这样规模的寺院肯定有专人负责外客留宿,主持管理着一个寺院数百僧人,类似这种具体事务通常是交待给下边的人处理,否则就算主持再好的身体也会被累垮了。
问清去西后院的道路,郑纪礼主仆二人离开大殿向后边走去,一路上游人逐渐稀少,二人边走边问,很快就到了地方。
这里是一处类似于四合院式的建筑,当然,规模比普通四合院大了许多,正面五间,左右两面四间,靠门的这边也有四间,总计十七间客房,此时接近中午,留住的香客大部分都不在院内,客房的门差不多都关着。
“有人在吗?”院内无人,郑礼纪倒不敢随便进去,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寺院里的房间大多没有门锁,万一缺了什么少了什么,没有他人在场就说不清楚了。
听到喊声,其中一个房间的门被打开,从里边走出一位中年僧人,看见二人后,一路疾走来到二人近前,“阿弥佗佛,二位施主好。”
“师父好。”郑纪礼还礼道。
“不知二位施主有何事见教?”中年僧人问道。
“噢,我是来找人的。”郑纪礼说道。
“施主所寻何人?”中年僧人问道。
“一位三十左右的中年男子,头上有道伤疤,常戴一顶斗笠。”郑纪礼答道。
“......,阿弥佗佛,如果身上有酒味儿的话,那肯定不会是云居寺的僧人,施主还是去他处寻访吧。”年长些的小和尚愣了一下儿合十说道——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饮酒是佛家八戒之一,寺里的僧人肯定不让饮酒,若是被发现,肯定会被戒律院处以重惩,云居寺虽大,僧众也不算少,但生活非常封闭,若是有哪个和尚喝酒,必定会是人尽皆知,他既然没有听过,那人在这里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可是他留的话是到云居寺来找呀。”郑纪礼也有点儿含糊了,或许那个人并不在云居寺里,只是常常过来,不过话说回来,真要是这样,那要碰上的机率就太小了,终究以自已的身份不可能三天两头的往云居寺跑,而那个人的情况又不允许自已派人来找。
年长的小和尚只是摇头,表示这件事儿上他帮不上忙。
对方既然不知道,那强求也是没用,郑纪礼唯有叹了口气,道了声谢,找身离开,打算再找别人问询。
“呃......等等。”就在两个人要离开时,另外那个年纪稍小些的和尚似乎想起了什么,出声叫住二人。
郑纪礼闻声站住,转过身来看向年少的小和尚,见其脸上带着犹豫的神情,心里一喜,想是对方想起些什么,不管想起的是什么,反正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总好过什么都不知道强。
“施主,若说身上有酒味儿的话我倒是想起一个人,但是不是施主要找的人我不敢肯定。”年少些的小和尚犹豫着说道,所谓出家人不打逛语,既然要说,他肯定是会实话实说,但又怕自已所言误导了对方,反倒好心办了坏事儿。
“没关系,小师父,有话请尽管说,就算不是,我也很感激的。”郑纪礼连忙表示道。
既然郑纪礼表示没有问题,年少的小和尚也就放心了,“是这样,两天前是轮值到我打扫主持居处,打扫到一半时,主持带着一位客人回来,我记得那位客人身上穿的就是一件灰色长衫,至于头上有没有疤痕,因为戴着斗笠,倒是没有留意。主持似乎这前并不认识那位客人,但对那位客人很客气,进来后就吩咐我去给客人上茶,上茶时我闻到那个客人身上有很大的酒味儿。”年少的小和尚讲道。
“是吗?很有可能就是我要找的人,但不知那位客人现在在哪里?”线索能对上三样,是自已要找的那个人可能性至少在七成以上,郑纪礼喜上眉梢,连忙追问道。
“呃.....,这我就不知道了。自那天见过一次后就没再见到过。”年少的小和尚摇了摇头,他又不是云居寺里的高层,主持方丈的客人自是用不着向给介绍,他只是个小和尚,每天有许多事情要做,不可能一天到晚没事儿就在寺里闲逛,之前又没有人吩咐他盯着那个人,哪里会知道人家的行踪呢。
“......,那八成还留在寺里。不知道贵寺住持现在何处,可否请小师父带我去拜见?”既然不清楚那个人肯定离开,那么直接找主持是最快的方法,那个人是主持的客人,其行踪主持肯定知道。
“今天是上香日,香客众多,主持非常忙,怕是没时间见施主。”年长一些的小和尚知道的多些,不可能随随便便谁想见主持就让谁见,他要真的那样做了,之后肯定会被师父责骂的。
“这样呀......”,想想也是,云居寺邻近京城,常有高官显贵来此许愿上香,和那些人的地位相比,自已的份量显然不够,慈云大师自幼出家,主持云居寺已有二十余年,德高望众,与朝中许多高官相识,不是自已可以得罪的人,郑纪礼心中打算,是不是明天或者后天寺里不是那么忙的时候再来拜访,想一两天的时候,自已那位朋友应该不会离开吧。
“......,施主若是着急的话,可以去西后院看看,那里是云居寺招待俗客暂住的地方,那位客人若是没走,有可能会安排在那里。”年长的小和尚倒是热心,知道京城离寺里不近,来回一趟至少大半天时间,若是今天能够解决,就不用明天再麻烦一趟了。
“好,多谢小师父指点。”有线索可追就是好事儿,小和尚的话提醒了自已,象云居寺这样规模的寺院肯定有专人负责外客留宿,主持管理着一个寺院数百僧人,类似这种具体事务通常是交待给下边的人处理,否则就算主持再好的身体也会被累垮了。
问清去西后院的道路,郑纪礼主仆二人离开大殿向后边走去,一路上游人逐渐稀少,二人边走边问,很快就到了地方。
这里是一处类似于四合院式的建筑,当然,规模比普通四合院大了许多,正面五间,左右两面四间,靠门的这边也有四间,总计十七间客房,此时接近中午,留住的香客大部分都不在院内,客房的门差不多都关着。
“有人在吗?”院内无人,郑礼纪倒不敢随便进去,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寺院里的房间大多没有门锁,万一缺了什么少了什么,没有他人在场就说不清楚了。
听到喊声,其中一个房间的门被打开,从里边走出一位中年僧人,看见二人后,一路疾走来到二人近前,“阿弥佗佛,二位施主好。”
“师父好。”郑纪礼还礼道。
“不知二位施主有何事见教?”中年僧人问道。
“噢,我是来找人的。”郑纪礼说道。
“施主所寻何人?”中年僧人问道。
“一位三十左右的中年男子,头上有道伤疤,常戴一顶斗笠。”郑纪礼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