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御涵将姬婴的发现告诉了江逸臣,问他主意,江逸臣说:“案子查到这儿,扳倒了楚王,已经很不容易,要想再查太子,怕比登天还难。”
“就这么算了?”
“姬婴已经成了众矢之的,难道还要冒头吗?如果你是太子,现在会做什么?”
李御涵慌忙说:“这个玩笑开不得,你说话小心。”
“我不过是打个比方。换句话说,如果你参与了一起谋杀案,县官老爷找了个人顶了你的罪,你会怎么办?”
“我不会轻易杀人的。”
“我只是打个比方。”
“我会……我会顺水推舟,然后主动远离这件事。”
“如果有人站出来指责县官老爷断错了案呢?你会怎么做?”
“要真这样,我会想办法堵住那个人的嘴。”
江逸臣赞同地点了一下头,说:“我想每个人都会这样。太子虽不机灵,但胜在谨慎,他怕是已经感觉到,姬婴知道的太多了,所以,就算姬婴不会自找麻烦,太子也会给她添点堵。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看好姬婴,不要妄动。”
“知道了。对了,陛下打算怎么惩办楚王?有结果了吗?”
“原本是说要赐死的,但他的舅舅也就是李皇后的胞兄李焕数次上书陈情,陛下便饶了楚王一命,改为囚禁寒园,无陛下特旨不准任何人探视。”
“寒园?”李御涵说,“不是皇宫里废了三十多年的园子吗?我记得那是以前关押有罪的宫人的地方,早就不用了。”
“陛下此举当真比杀了他还狠。”
李御涵叹息说:“昨日还是叱咤风云的王爷,如今成了人人唾弃的囚徒。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游牧野要走了。
姬婴、江逸臣、端木凌风、李御涵和容家兄弟都到城门口送行。
游牧野今天穿着一身淡青色的长衫,跟他一起的是他的胞弟和族兄,几个人都精神很好,早没了往日的疲惫抑郁。
姬婴突然很舍不得游牧野。从她一进京,到会试、殿试,再到做官查案,每一步都有游牧野的帮忙。他表面张扬,喜欢嬉皮笑脸,其实内心隐忍,不忘江湖义气。他是一只蝴蝶,留恋江湖的风光,采集山野的灵气,哪怕是刀光剑影,他也能自在地掠过。
端木笑着对游牧野说:“你终于不再穿红衣服了,我每次看见你鸡冠花一样的造型,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游牧野尴尬一笑,说:“其实吧,我也不喜欢红色,跟血的颜色一样,让人看着难受。以后不会了。”
江逸臣却说:“我倒觉得游牧野穿红色衣服挺好。”
“为什么?”端木问。
“没有他的丑,怎么显出我们好看?”
大家一阵哄笑。
容慎笑着说:“我怎么不知道,小怀王竟如此不自信?”
江逸臣说:“我也喜欢容大公子一直穿白衣。”
容慎知道江逸臣这是要拿他开涮,忙住了嘴,可容哲好奇,问:“为什么?”
“因为每次我想跟容大公子一决高下的时候,大公子衣袂飘飘,总像是在举白旗投降。”
大家又是大笑一阵。
姬婴递给游牧野一个蛇皮水袋,说:“妙裁知道你要走,把她亲手酿的酒刨了出来,让我拿给你。一路颠簸,润润喉咙也好。”
游牧野接过水带,打开木塞嗅了嗅,酒香冲破瓶口溢了出来,冲碎了淡淡的离愁。游牧野盖好盖子,说:“代我谢谢她。”
“一路保重。”
游牧野上前一步,将姬婴抱在怀里,轻声说:“谢谢你,姬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游牧野,走好。
次日,陛下临时通知上早朝,众位大臣知道,这是要商议黄河决堤、百姓暴动的事。
临上朝时,刑部尚书邹浩走了过来,似乎等了姬婴很久了。姬婴忙整整衣装,拱手行礼。
“姬大人,”邹浩说,“一连查了这么长时间的案子,辛苦了。”
“不敢,多亏邹大人提携。”
邹浩凑的更近些,说:“大人兢兢业业,为人所敬佩,但经此一事,必受很多人注意,福祸参半。望大人今日早朝尽量不要露头,免得引火烧身。”
姬婴一向以为邹浩混迹官场多年,圆滑世故,没想到今天竟主动关照提醒,很是感激,说:“多谢大人提醒,婴定加倍小心。”
朝堂上,周汝康先痛斥了去赈灾的户部侍郎左大人和龙图阁学士萧大人,将两个人贬为庶民,永不录用,然后向朝臣们征求可以镇压暴动的将军。
如果说文官“赈灾”是个绝好的差事,那么武官“镇灾”就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只要动用军队,就一定会引来当地百姓的一致反抗,也会招惹全国文人的口诛笔伐。就算几年后暴动镇住了,史书上也只会留下一个毁誉参半的名声。
谁都不会毛遂自荐,就算被人举荐,也会用各种借口推脱。
果不其然。首先被举荐的是兵部侍郎赵将军,赵将军借口养母新丧,想去丁忧。然后是禁军副统领宇文将军,宇文将军推说练兵时受了重伤,不便领兵。接着是定远将军安瑞辰,安瑞辰父亲安侯爷刚死,当然也没法带兵。
周汝康恼怒地说:“这个推,那个搡,朕养你们干什么!”
太子忙说:“父皇息怒。儿臣以为,五弟是大周公认的带兵好手,镇守燕云十六州战功赫赫。正巧在京城这么长时间,也没个像样的差事,不如替父皇分忧,跑一趟河东。五弟以为如何?”
众人将目光聚集在燕王身上。
燕王周瑀从来没有听过太子叫过他“五弟”,鸡皮疙瘩都要掉了,他忍着心里泛起的恶心,对皇上说:“父皇有令,儿臣万死不辞。只是儿臣带惯了野战部队,喜欢跟北狄骑兵打交道,遇见平民百姓,反倒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既然已经对抗军队,他们就不再是平民百姓,五弟大可放手去干。”太子周璁说。
周瑀说:“太子殿下对这样的事这么有经验,为什么不在麾下选出几个将军去,反倒举荐臣弟这样的外行呢?臣弟马上就要回去了,恐怕没办法满足太子殿下的期望吧。”
“燕王殿下过谦了,”李行止站出来说,“燕王殿下纵横沙场多年,连陛下都时有称赞,领几十万步兵该不在话下吧。”
现在朝堂上所有的矛头似乎都在指向燕王,可周汝康似是不知,冷眼旁观。眼看周瑀处在劣势,江逸臣站出来说:“李侯爷此言差矣。李侯爷也知道,镇压暴动和叛乱,需要协调军政各方势力,还要安抚民众,做到休养生息。燕王多年远离京师,对此经验不足,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合适不合适,还望陛下裁决。”李行止将这个决策大权又抛给了周汝康。
周汝康捋着胡子说:“这个……”
“陛下,臣有本要奏!”本已安静的大殿里,传出了略带沙哑的声音,人们的目光又投向了这位新晋状元郎——姬婴。
姬婴跪在大殿中央,一字一句震动朝堂:“据臣所知,河东灾情虽然严重,但军情并不是紧迫到了不可回旋的地步。朝廷只看到几百万的百姓被迫拿起镰刀,与朝廷的刀剑弓弩对抗,却没有看到,数千万的百姓饥不果腹、流离失所、卖儿鬻女、流亡异乡。陛下,百姓在等着朝廷开仓放粮,等着有人能安定民心,若还是一味镇压杀戮,岂不寒了百姓的心!臣刑部侍郎姬婴,愿为陛下走这一趟,前往黄河赈灾安民!”
很长时间,大殿里没有一点儿声音。
有人自责,有人伤感,有人自嘲,有人痛惜,当然,也有人幸灾乐祸,希望皇上制裁这个胆大妄为的“作秀者”。
姬婴还在大殿中央跪着,她的上身挺得笔直,等着陛下的决定。
周汝康回过神来,说:“既然姬爱卿一心为江山社稷考虑,那朕就准了你的奏请。不过现在河东军情也不容耽误——燕王。”
“儿臣在!”
“你随姬婴走这一趟。拿朕的尚方宝剑,可行先斩后奏之权!”
姬婴和周瑀异口同声:“臣领旨谢恩。”
从大殿上下来,姬婴一路被人指指点点,但她不在乎。哗众取宠也好,初生牛犊也罢,还没有试,怎么能轻言放弃?姬婴紧走两步,追上邹浩,向他致歉,邹浩淡淡地叹了口气,却不知道,这声叹息是为了姬婴还是为了他自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书趣阁_手机版阅读网址:
“就这么算了?”
“姬婴已经成了众矢之的,难道还要冒头吗?如果你是太子,现在会做什么?”
李御涵慌忙说:“这个玩笑开不得,你说话小心。”
“我不过是打个比方。换句话说,如果你参与了一起谋杀案,县官老爷找了个人顶了你的罪,你会怎么办?”
“我不会轻易杀人的。”
“我只是打个比方。”
“我会……我会顺水推舟,然后主动远离这件事。”
“如果有人站出来指责县官老爷断错了案呢?你会怎么做?”
“要真这样,我会想办法堵住那个人的嘴。”
江逸臣赞同地点了一下头,说:“我想每个人都会这样。太子虽不机灵,但胜在谨慎,他怕是已经感觉到,姬婴知道的太多了,所以,就算姬婴不会自找麻烦,太子也会给她添点堵。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看好姬婴,不要妄动。”
“知道了。对了,陛下打算怎么惩办楚王?有结果了吗?”
“原本是说要赐死的,但他的舅舅也就是李皇后的胞兄李焕数次上书陈情,陛下便饶了楚王一命,改为囚禁寒园,无陛下特旨不准任何人探视。”
“寒园?”李御涵说,“不是皇宫里废了三十多年的园子吗?我记得那是以前关押有罪的宫人的地方,早就不用了。”
“陛下此举当真比杀了他还狠。”
李御涵叹息说:“昨日还是叱咤风云的王爷,如今成了人人唾弃的囚徒。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游牧野要走了。
姬婴、江逸臣、端木凌风、李御涵和容家兄弟都到城门口送行。
游牧野今天穿着一身淡青色的长衫,跟他一起的是他的胞弟和族兄,几个人都精神很好,早没了往日的疲惫抑郁。
姬婴突然很舍不得游牧野。从她一进京,到会试、殿试,再到做官查案,每一步都有游牧野的帮忙。他表面张扬,喜欢嬉皮笑脸,其实内心隐忍,不忘江湖义气。他是一只蝴蝶,留恋江湖的风光,采集山野的灵气,哪怕是刀光剑影,他也能自在地掠过。
端木笑着对游牧野说:“你终于不再穿红衣服了,我每次看见你鸡冠花一样的造型,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游牧野尴尬一笑,说:“其实吧,我也不喜欢红色,跟血的颜色一样,让人看着难受。以后不会了。”
江逸臣却说:“我倒觉得游牧野穿红色衣服挺好。”
“为什么?”端木问。
“没有他的丑,怎么显出我们好看?”
大家一阵哄笑。
容慎笑着说:“我怎么不知道,小怀王竟如此不自信?”
江逸臣说:“我也喜欢容大公子一直穿白衣。”
容慎知道江逸臣这是要拿他开涮,忙住了嘴,可容哲好奇,问:“为什么?”
“因为每次我想跟容大公子一决高下的时候,大公子衣袂飘飘,总像是在举白旗投降。”
大家又是大笑一阵。
姬婴递给游牧野一个蛇皮水袋,说:“妙裁知道你要走,把她亲手酿的酒刨了出来,让我拿给你。一路颠簸,润润喉咙也好。”
游牧野接过水带,打开木塞嗅了嗅,酒香冲破瓶口溢了出来,冲碎了淡淡的离愁。游牧野盖好盖子,说:“代我谢谢她。”
“一路保重。”
游牧野上前一步,将姬婴抱在怀里,轻声说:“谢谢你,姬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游牧野,走好。
次日,陛下临时通知上早朝,众位大臣知道,这是要商议黄河决堤、百姓暴动的事。
临上朝时,刑部尚书邹浩走了过来,似乎等了姬婴很久了。姬婴忙整整衣装,拱手行礼。
“姬大人,”邹浩说,“一连查了这么长时间的案子,辛苦了。”
“不敢,多亏邹大人提携。”
邹浩凑的更近些,说:“大人兢兢业业,为人所敬佩,但经此一事,必受很多人注意,福祸参半。望大人今日早朝尽量不要露头,免得引火烧身。”
姬婴一向以为邹浩混迹官场多年,圆滑世故,没想到今天竟主动关照提醒,很是感激,说:“多谢大人提醒,婴定加倍小心。”
朝堂上,周汝康先痛斥了去赈灾的户部侍郎左大人和龙图阁学士萧大人,将两个人贬为庶民,永不录用,然后向朝臣们征求可以镇压暴动的将军。
如果说文官“赈灾”是个绝好的差事,那么武官“镇灾”就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只要动用军队,就一定会引来当地百姓的一致反抗,也会招惹全国文人的口诛笔伐。就算几年后暴动镇住了,史书上也只会留下一个毁誉参半的名声。
谁都不会毛遂自荐,就算被人举荐,也会用各种借口推脱。
果不其然。首先被举荐的是兵部侍郎赵将军,赵将军借口养母新丧,想去丁忧。然后是禁军副统领宇文将军,宇文将军推说练兵时受了重伤,不便领兵。接着是定远将军安瑞辰,安瑞辰父亲安侯爷刚死,当然也没法带兵。
周汝康恼怒地说:“这个推,那个搡,朕养你们干什么!”
太子忙说:“父皇息怒。儿臣以为,五弟是大周公认的带兵好手,镇守燕云十六州战功赫赫。正巧在京城这么长时间,也没个像样的差事,不如替父皇分忧,跑一趟河东。五弟以为如何?”
众人将目光聚集在燕王身上。
燕王周瑀从来没有听过太子叫过他“五弟”,鸡皮疙瘩都要掉了,他忍着心里泛起的恶心,对皇上说:“父皇有令,儿臣万死不辞。只是儿臣带惯了野战部队,喜欢跟北狄骑兵打交道,遇见平民百姓,反倒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既然已经对抗军队,他们就不再是平民百姓,五弟大可放手去干。”太子周璁说。
周瑀说:“太子殿下对这样的事这么有经验,为什么不在麾下选出几个将军去,反倒举荐臣弟这样的外行呢?臣弟马上就要回去了,恐怕没办法满足太子殿下的期望吧。”
“燕王殿下过谦了,”李行止站出来说,“燕王殿下纵横沙场多年,连陛下都时有称赞,领几十万步兵该不在话下吧。”
现在朝堂上所有的矛头似乎都在指向燕王,可周汝康似是不知,冷眼旁观。眼看周瑀处在劣势,江逸臣站出来说:“李侯爷此言差矣。李侯爷也知道,镇压暴动和叛乱,需要协调军政各方势力,还要安抚民众,做到休养生息。燕王多年远离京师,对此经验不足,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合适不合适,还望陛下裁决。”李行止将这个决策大权又抛给了周汝康。
周汝康捋着胡子说:“这个……”
“陛下,臣有本要奏!”本已安静的大殿里,传出了略带沙哑的声音,人们的目光又投向了这位新晋状元郎——姬婴。
姬婴跪在大殿中央,一字一句震动朝堂:“据臣所知,河东灾情虽然严重,但军情并不是紧迫到了不可回旋的地步。朝廷只看到几百万的百姓被迫拿起镰刀,与朝廷的刀剑弓弩对抗,却没有看到,数千万的百姓饥不果腹、流离失所、卖儿鬻女、流亡异乡。陛下,百姓在等着朝廷开仓放粮,等着有人能安定民心,若还是一味镇压杀戮,岂不寒了百姓的心!臣刑部侍郎姬婴,愿为陛下走这一趟,前往黄河赈灾安民!”
很长时间,大殿里没有一点儿声音。
有人自责,有人伤感,有人自嘲,有人痛惜,当然,也有人幸灾乐祸,希望皇上制裁这个胆大妄为的“作秀者”。
姬婴还在大殿中央跪着,她的上身挺得笔直,等着陛下的决定。
周汝康回过神来,说:“既然姬爱卿一心为江山社稷考虑,那朕就准了你的奏请。不过现在河东军情也不容耽误——燕王。”
“儿臣在!”
“你随姬婴走这一趟。拿朕的尚方宝剑,可行先斩后奏之权!”
姬婴和周瑀异口同声:“臣领旨谢恩。”
从大殿上下来,姬婴一路被人指指点点,但她不在乎。哗众取宠也好,初生牛犊也罢,还没有试,怎么能轻言放弃?姬婴紧走两步,追上邹浩,向他致歉,邹浩淡淡地叹了口气,却不知道,这声叹息是为了姬婴还是为了他自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书趣阁_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