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美退苏进
窗外阳光明媚,室内气氛却有些沉闷。(kan.赢话费,)黄历面无表情地听着美国驻坤甸大使乔治在讲述着要求南洋联邦放弃支持巴基斯坦的各种理由,这样的会见已经是第三次了。
根据黄历目前了解的情况,巴基斯坦在战场上还占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保持三个星期,但三个星期后,印军的力量就会显现出来(印人员装备均为巴的三倍以上)。而如果战争持续到九个星期的话,印度将扭转局势,占得上风。当然,持续时间的长短,还取决于南洋联邦军援的速度和力度。
显然,战争如果继续下去,将进入巴方最不愿看到的持久战的局面。而美国舍巴取印的倾向是明显的,印度以其大得多的人口、工业基础、初步的民主制度及其它潜力,令美国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不算意外。从根本上来讲,国家实力还是决定其外交地位的重要因素。
“……即使贵国将全部援助都用于巴基斯坦,恐怕也不能使克什米尔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即使目前看似解决了,也会埋下爆发更大战争的祸根。”乔治巧舌如簧地劝说道:“而战争会耗干一个或两个国家的精力,南亚的大动dàng肯定不利于美国和贵国的利益。当然,如果仅仅是克什米尔问题,美国无疑能袖手旁观,但伊朗和土耳其都在看着,看着美国在关键时候是如何兑现承诺的。”
南亚的大动dàng将使整个西方在亚洲的地位都将岌岌可危才是真的吧,如果印度被耗干,美国将面对一个同一九四九年失去中国一样严重的形势。黄历心里想着,嘴上却说道:“达成停火协议,恢复南亚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停火协定并不能阻止印军借停火之机进行动员,重启战争的行动。印方不是声明‘采取的补救措施不能被视为对停火协定的违反’吗?此时断绝巴基斯坦的援助,从道义上讲是说不过去的,从对印度的担忧来看,也不是合适的手段。这样做等于将巴基斯坦置于印度的侵略之下,而巴基斯坦却毫无还手能力。我要提醒贵国的是,一九四八年巴基斯坦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并认为克什米尔问题会按联合国的协议用全民公决的方式得到解决,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什么也没发生。”
“停火是通向问题解决的首要步骤。”乔治强调道:“在双方正在紧张交火时,很难达成什么会谈结果,当务之急还是停火。”
“战争的爆发是印度政府的不当言论挑起的,而且是蓄谋已久的,这证明印度人是狡诈yin险的,巴基斯坦怎么可能重复过去的错误接受停火呢?”黄历反问道:“停火必须成为克什米尔问题最后解决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保证巴基斯坦的安全和利益。我与巴总统阿尤布已经进行了电话沟通,认为在目前情形下,要巴方接受停火,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或者双方在实际控制线实现停火,并派联合国官员进行监督,防止印度再次进行侵略;或者双方都撤出克什米尔,联合国部队在约六个月的时间内负责治安,在限定时间举行公决。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乔治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这是任何一个印度政府都不能接受的条件……”
“那就是向印度施加压力的问题了。”黄历迅即回答道:“贵国不能只考虑印度政府面临的国内压力,难道巴方政府在胜利时停火,就不是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吗?”
“美国必须通过联合国寻求问题的解决,这是原则。”乔治坚持道。
“但美国对巴基斯坦是负有双边义务的,而且巴基斯坦作为亚共体的成员国,我国以及其他国家有帮助他们的责任。”黄历并不放松地说道:“美国不出现躲避责任,否则冲突只会无休止地继续下去。”
“事实上,这个问题很难搞清楚,当然不是黑白分明那么简单。”乔治推脱道:“按照对巴方的保证,美国已经展开紧包活动,全力支持联合国结束战争的行动。但现在当务之急是停火。根据联合国的报告,战争是由巴方武装人员越境造成的,巴基斯坦应对此负责。”
“事实上是印度政府首先使用了挑衅的言语,ji起了巴方部落武装的义愤。”黄历反驳道:“当然,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停火,但如何停火,停火之后预防战争的措施又是怎样的,总要有个令人放心的保证吧!对了,贵国不是担心印度政府不肯接受巴方的条件吗,我看让巴方打打中国牌是个不错的选择。”
“打中国牌,这可能使印巴之间的战争变成自由世界与*之间的对抗。”乔治连连摇头,“这是不可能接受的。”
“如果大使先生是这样认为的,那就大错特错了。”黄历不以为意地说道:“只要巴基斯坦总统去一趟北京,难道就会引发世界大战?对于印度来说,中国才是最切实的威胁。只要巴方做出联合中国打击印度的姿态,印度势必做出让步,这对于贵国的调停是有益无害的。”
乔治陷入了沉思,黄历的这个想法也未尝没有道理,虚晃一枪,借中国施压印度。但巴基斯坦总统必须做出明确表示,在目前的紧要关头不会倒向中国。
“我希望总统先生能够担保,巴总统访问北京,将不会使目前的南亚局势发生根本xing的转变。”乔治说道:“也就是说,中国的介入只是一种假象,不会成为现实。”
黄历点了点头,说道:“这点你们可以放心,巴基斯坦现在很依赖我们的援巴部队,也知道倒向中国将失去所有的西方国家的支持,所以,他们会明智处理此事的。”
………………
美国人在某些方面听从了黄历的建议,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和总理布托从白沙瓦基地起飞,至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展开了蹉商。
鉴于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的惨痛经历,印度对阿尤布的中国之行表示出极大的忧虑,对停火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印驻美大使拜会了国务卿腊斯克,提出以下要求:美国正式警告中国,如中国进攻印度,美国将出兵干预;如中国进攻印度,美要向印度提供援助;如有外力介入,美国要改变中立态度。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的答复是:“只有总统才能那样的决定,将尽可能就此事与总统进行蹉商。最重要的是使战争能够停下来。印度的立场是不是说克什米尔问题甚至是不能讨论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双方交战的目的不正是为了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吗?”
印驻美大使表示印度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印度不同意以讨论克什米尔为结束战场的条件。克什米尔必须回复原状,巴必须撤出其军队,在印度,没有任何人会同意讨论克什米尔问题。总之一句话:战争的结束不能与克什米尔的解决相联系。
但巴基斯坦从中国得到了武器装备的支援,而且随着中国介入的危险不断增加,印度的态度有了转变。印度总理夏斯特里表示,如果巴军停止进攻的话,印度同意立即停火,为了借助苏联压制中国,也作为对美国不满的一种表示,印度倾向于接受苏联的调停。
美国向来竭力避免苏联对南亚的渗透,但在苏联提出愿意调停印巴争端时,出人意料地表示同意,把这个可能大大增加在南亚影响的大好机会拱手相让。乍看起来似乎令人费解,但这是美国从现实出发所做出的无奈决定。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说道:“这样做,我们并没有什么损失,如果会谈成功,则南亚将变得更加和平,我们也可从中受益。如果不成功,最起码苏联人也会体味一下我们十二年来在消弭印巴分歧中所经受的挫折。”
苏联接过了调解的任务,美国人感到一身轻松,腊斯克就曾对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说道:“十七年来,美国既要考虑这边,又要考虑那边,左右为难,如果苏联人想知道那是什么感觉,那就参与印巴争端的调停吧!美国不能以双方所希望的方式介入,而苏联也不能,而且苏联继美国之后,来到了这个进去就出不来的地方。”
经过了美苏的外交努力,印巴双方的立场都有所松动,而黄历也认为留着克什米尔这个巴印两国交恶,甚至不惜刀兵相见的是非之地,能够使巴基斯坦在日后更加依赖南洋联邦。十七年来妨碍印巴两国关系的克什米尔,按照现在的形势来看,并不是讨论长期解决的最好时机。
而且,美国在调停过程中对印巴不原捐弃前嫌,配合美国的战略布署,共同对付*极为失望,开始疏离南亚,放松在此地区与苏联的争夺。无疑,美国的南亚政策的调整,为南洋联邦的大踏步进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t!。
窗外阳光明媚,室内气氛却有些沉闷。(kan.赢话费,)黄历面无表情地听着美国驻坤甸大使乔治在讲述着要求南洋联邦放弃支持巴基斯坦的各种理由,这样的会见已经是第三次了。
根据黄历目前了解的情况,巴基斯坦在战场上还占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保持三个星期,但三个星期后,印军的力量就会显现出来(印人员装备均为巴的三倍以上)。而如果战争持续到九个星期的话,印度将扭转局势,占得上风。当然,持续时间的长短,还取决于南洋联邦军援的速度和力度。
显然,战争如果继续下去,将进入巴方最不愿看到的持久战的局面。而美国舍巴取印的倾向是明显的,印度以其大得多的人口、工业基础、初步的民主制度及其它潜力,令美国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不算意外。从根本上来讲,国家实力还是决定其外交地位的重要因素。
“……即使贵国将全部援助都用于巴基斯坦,恐怕也不能使克什米尔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即使目前看似解决了,也会埋下爆发更大战争的祸根。”乔治巧舌如簧地劝说道:“而战争会耗干一个或两个国家的精力,南亚的大动dàng肯定不利于美国和贵国的利益。当然,如果仅仅是克什米尔问题,美国无疑能袖手旁观,但伊朗和土耳其都在看着,看着美国在关键时候是如何兑现承诺的。”
南亚的大动dàng将使整个西方在亚洲的地位都将岌岌可危才是真的吧,如果印度被耗干,美国将面对一个同一九四九年失去中国一样严重的形势。黄历心里想着,嘴上却说道:“达成停火协议,恢复南亚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停火协定并不能阻止印军借停火之机进行动员,重启战争的行动。印方不是声明‘采取的补救措施不能被视为对停火协定的违反’吗?此时断绝巴基斯坦的援助,从道义上讲是说不过去的,从对印度的担忧来看,也不是合适的手段。这样做等于将巴基斯坦置于印度的侵略之下,而巴基斯坦却毫无还手能力。我要提醒贵国的是,一九四八年巴基斯坦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并认为克什米尔问题会按联合国的协议用全民公决的方式得到解决,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什么也没发生。”
“停火是通向问题解决的首要步骤。”乔治强调道:“在双方正在紧张交火时,很难达成什么会谈结果,当务之急还是停火。”
“战争的爆发是印度政府的不当言论挑起的,而且是蓄谋已久的,这证明印度人是狡诈yin险的,巴基斯坦怎么可能重复过去的错误接受停火呢?”黄历反问道:“停火必须成为克什米尔问题最后解决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保证巴基斯坦的安全和利益。我与巴总统阿尤布已经进行了电话沟通,认为在目前情形下,要巴方接受停火,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或者双方在实际控制线实现停火,并派联合国官员进行监督,防止印度再次进行侵略;或者双方都撤出克什米尔,联合国部队在约六个月的时间内负责治安,在限定时间举行公决。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乔治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这是任何一个印度政府都不能接受的条件……”
“那就是向印度施加压力的问题了。”黄历迅即回答道:“贵国不能只考虑印度政府面临的国内压力,难道巴方政府在胜利时停火,就不是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吗?”
“美国必须通过联合国寻求问题的解决,这是原则。”乔治坚持道。
“但美国对巴基斯坦是负有双边义务的,而且巴基斯坦作为亚共体的成员国,我国以及其他国家有帮助他们的责任。”黄历并不放松地说道:“美国不出现躲避责任,否则冲突只会无休止地继续下去。”
“事实上,这个问题很难搞清楚,当然不是黑白分明那么简单。”乔治推脱道:“按照对巴方的保证,美国已经展开紧包活动,全力支持联合国结束战争的行动。但现在当务之急是停火。根据联合国的报告,战争是由巴方武装人员越境造成的,巴基斯坦应对此负责。”
“事实上是印度政府首先使用了挑衅的言语,ji起了巴方部落武装的义愤。”黄历反驳道:“当然,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停火,但如何停火,停火之后预防战争的措施又是怎样的,总要有个令人放心的保证吧!对了,贵国不是担心印度政府不肯接受巴方的条件吗,我看让巴方打打中国牌是个不错的选择。”
“打中国牌,这可能使印巴之间的战争变成自由世界与*之间的对抗。”乔治连连摇头,“这是不可能接受的。”
“如果大使先生是这样认为的,那就大错特错了。”黄历不以为意地说道:“只要巴基斯坦总统去一趟北京,难道就会引发世界大战?对于印度来说,中国才是最切实的威胁。只要巴方做出联合中国打击印度的姿态,印度势必做出让步,这对于贵国的调停是有益无害的。”
乔治陷入了沉思,黄历的这个想法也未尝没有道理,虚晃一枪,借中国施压印度。但巴基斯坦总统必须做出明确表示,在目前的紧要关头不会倒向中国。
“我希望总统先生能够担保,巴总统访问北京,将不会使目前的南亚局势发生根本xing的转变。”乔治说道:“也就是说,中国的介入只是一种假象,不会成为现实。”
黄历点了点头,说道:“这点你们可以放心,巴基斯坦现在很依赖我们的援巴部队,也知道倒向中国将失去所有的西方国家的支持,所以,他们会明智处理此事的。”
………………
美国人在某些方面听从了黄历的建议,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和总理布托从白沙瓦基地起飞,至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展开了蹉商。
鉴于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的惨痛经历,印度对阿尤布的中国之行表示出极大的忧虑,对停火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印驻美大使拜会了国务卿腊斯克,提出以下要求:美国正式警告中国,如中国进攻印度,美国将出兵干预;如中国进攻印度,美要向印度提供援助;如有外力介入,美国要改变中立态度。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的答复是:“只有总统才能那样的决定,将尽可能就此事与总统进行蹉商。最重要的是使战争能够停下来。印度的立场是不是说克什米尔问题甚至是不能讨论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双方交战的目的不正是为了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吗?”
印驻美大使表示印度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印度不同意以讨论克什米尔为结束战场的条件。克什米尔必须回复原状,巴必须撤出其军队,在印度,没有任何人会同意讨论克什米尔问题。总之一句话:战争的结束不能与克什米尔的解决相联系。
但巴基斯坦从中国得到了武器装备的支援,而且随着中国介入的危险不断增加,印度的态度有了转变。印度总理夏斯特里表示,如果巴军停止进攻的话,印度同意立即停火,为了借助苏联压制中国,也作为对美国不满的一种表示,印度倾向于接受苏联的调停。
美国向来竭力避免苏联对南亚的渗透,但在苏联提出愿意调停印巴争端时,出人意料地表示同意,把这个可能大大增加在南亚影响的大好机会拱手相让。乍看起来似乎令人费解,但这是美国从现实出发所做出的无奈决定。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说道:“这样做,我们并没有什么损失,如果会谈成功,则南亚将变得更加和平,我们也可从中受益。如果不成功,最起码苏联人也会体味一下我们十二年来在消弭印巴分歧中所经受的挫折。”
苏联接过了调解的任务,美国人感到一身轻松,腊斯克就曾对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说道:“十七年来,美国既要考虑这边,又要考虑那边,左右为难,如果苏联人想知道那是什么感觉,那就参与印巴争端的调停吧!美国不能以双方所希望的方式介入,而苏联也不能,而且苏联继美国之后,来到了这个进去就出不来的地方。”
经过了美苏的外交努力,印巴双方的立场都有所松动,而黄历也认为留着克什米尔这个巴印两国交恶,甚至不惜刀兵相见的是非之地,能够使巴基斯坦在日后更加依赖南洋联邦。十七年来妨碍印巴两国关系的克什米尔,按照现在的形势来看,并不是讨论长期解决的最好时机。
而且,美国在调停过程中对印巴不原捐弃前嫌,配合美国的战略布署,共同对付*极为失望,开始疏离南亚,放松在此地区与苏联的争夺。无疑,美国的南亚政策的调整,为南洋联邦的大踏步进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