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已是炎热暑夏,二宝却有爹爹和哥哥的扇子照顾,并不觉得热,吃得好、睡得香,也没那么爱哭了。
小脸模样渐渐长开,谁看了都忍不住说一声,比小吉祥更像爹。
小吉祥是综合了叶子皓和叶青凰的模样,却是更像叶青凰一些,也就更像舅舅一些,更何况眉间那点痣,再加深了那种气质。
二宝像叶子皓多一点,又没有那颗朱砂痣,相似的地方集中一点,自然就给人一种更像爹的感觉了。
叶子皓和叶青凰悄悄松了一口气,若二宝也长得像小吉祥这般高调,也太辛苦了些。
小吉祥如今没出过府门,府中又都是从青华州过来的下人,新进的护卫里也有不少是北苍暗卫,如此这大半年来,他们才渐渐不给小吉祥戴帽子了。
叶青凰依然不定期给小吉祥剪头发,尤其夏天时剪得短,大家看习惯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反而正是好跑好玩的年纪,剪了短发容易清洗而不怕捂痱子,赵沐扬就说他家宏儿准备学小吉祥的留短发。
反正在启蒙上学之前把头发留起来扎上发髻就好了。
二宝的胎头,就在满月这天剔掉了。
七月初二烈日炎炎,大家都来抢着抱二宝到外面廊下玩耍,外面太阳太大,不敢抱他到太阳底下晒着。
二宝这天也精神奕奕,张着一双还没长开的眼睛,好奇地转动着目光,小小的嘴儿不时咧开一些,露出欢喜的笑容。
叶子皓等大家抱走了二宝,又把小吉祥找了个“陪弟弟玩耍”的理由赶出去,他准备照顾叶青凰沐浴更衣,很是殷勤。
等叶青凰梳洗装扮好,这才出了屋子和大家说话。
远离叶家村,自然没有宴客的打算,这些天也有不少人家来问满月宴的事儿,叶子皓都让门上拒了,就说事务繁忙不宴客。
这消息传开后,大家就知道叶大人无意结交南华州百姓,也就不自讨没趣了。
颜家主被儿子来信说了一顿,羞得老脸没处搁了,除了当初送了满月礼外,自然是没有再来走动过了。
但是这天下午,大姑和大姑父却到了,让大家既惊讶又惊喜。
“铺子已经能稳稳开着了,我和你们姑父就想过来看看你们。”陈叶氏抱过二宝,笑着和叶子皓、叶青凰解释。
姑父也把月母子礼拿出来,有大姑做的十几身小衣裳,却是从一岁开始到四岁的,让叶青凰心中一阵感动。
果然,就听陈叶氏解释:“我知道你平日里忙,要给孩子做衣裳也肯定是从出生的开始,你婆婆必然也是。”
“但你们今年要去京城了,去了京城肯定更忙,这些衣裳总能帮你省些时间,鞋子就没做了,孩子长得快,怕做得不合脚。”
毕竟隔着这么远并不能常常看到孩子,也没法比出大小来,鞋子不比衣裳,衣裳大点小点能穿,鞋子可不能。
但是她不但给二宝做了十几身,还有小吉祥的也有八身,还有叶重义的六身,从夏衫到秋衫到棉袍,竟是一并做了带过来。
叶重义的四季鞋袜也有好几双,看来是担心叶青凰去了京城后,叶重义在穿戴上总是没人那么贴心照顾了。
自然叶青喜、叶子晨、莲儿也都有,并未厚此薄彼。
而这显然是大姑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得完的,是大姑的心意,并不是匆匆忙忙赶做出来的。
叶子皓看着这一箱箱全是新衣掌不禁无奈却又窝心,大姑此行就是来送衣裳的吧。
“大姑放心好了,等凉快后我们都会搬去京城,大姑、姑父你们也来吧,在京城过冬没那么冷。”
叶子皓便笑道。
虽然不能一直在京城住,毕竟他们每天冬天还要忙葡萄酒的事情,东华州是要有人坐镇的。
但去京城过冬却是完全可以,等到春暮夏初正好回东华州。
听他这么说,陈叶氏便笑了起来:“那你们赶紧安排人手守铺子,不然我们哪走得开呀。”
她到也没担心他们走后没人看铺的问题,因为八珍阁已经开了好几家了,也不是每一家都有他们自己人守着的。
如今家里有钱了,便是什么也不做,便是不管着东华州的铺子,他们也还是有钱。
而且他们来之前也商量过了,把铺子还给叶家,毕竟赵家并未得到铺子啊,同为合伙,他们分到红利就好了。
何况还有庄子田地,还有葡萄酒的赚头,他们早就知足了。
以后除了每年秋天去府做酿葡萄酒,他们可以在陈杨村里种几亩地安老,衣食无忧再回老家,那意义与当年靠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又自不同。
只不过这些话,他们还没跟叶子皓说,此时当然是来看月母子的。
叶子玉也想来看月母子,但周子康正在忙着在附近三县拓展粮行,大量挑选管事和伙计,不但没空儿带她来,她还要守着县城里的生意,抽不开身。
正好陈叶氏他们在靖阳住了一晚,就帮着把月母子礼也带过来了。
叶子玉除了准备一块银锁片,也有做小衣裳,和叶陈氏一样也没忽略了小吉祥,小哥俩都有。
而陈叶氏除了准备这么多衣物,也有银锁片、银铃脚圈、银项圈,还有小老虎木偶、拨浪鼓、竹蜻蜓等小玩意儿。
毕竟这也是陈贤还有陈桃花他们的心意,陈家一大家人的礼当然要多一些了,还有两顶虎头小帽,是陈桃花做的。
“这块锁片是你们三叔备的礼,他说,你们如今也发达了,要官有官、要钱有钱,莫嫌他礼轻,左右是他的心意。”
陈叶氏又拿出一只荷包,里边也放着一块银锁片,看着并不差,很是精致,想来三叔确实诚恳了不少。
只是说话一惯爱抱怨,叶子皓和叶青凰也不以为意,收下了这份心意。
陈叶氏夫妇把礼都一一安排完了,坐了一会儿又去看夏婉儿,又是许多礼送上。
陈、赵两家如今也是姻亲,夏婉儿已出了月子,这礼虽迟也一定会到的。
当晚一大家人吃饭,说着东华州那边的开铺情况,生活与南华州这边的区别,却谁也没有问起老太太。
小脸模样渐渐长开,谁看了都忍不住说一声,比小吉祥更像爹。
小吉祥是综合了叶子皓和叶青凰的模样,却是更像叶青凰一些,也就更像舅舅一些,更何况眉间那点痣,再加深了那种气质。
二宝像叶子皓多一点,又没有那颗朱砂痣,相似的地方集中一点,自然就给人一种更像爹的感觉了。
叶子皓和叶青凰悄悄松了一口气,若二宝也长得像小吉祥这般高调,也太辛苦了些。
小吉祥如今没出过府门,府中又都是从青华州过来的下人,新进的护卫里也有不少是北苍暗卫,如此这大半年来,他们才渐渐不给小吉祥戴帽子了。
叶青凰依然不定期给小吉祥剪头发,尤其夏天时剪得短,大家看习惯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反而正是好跑好玩的年纪,剪了短发容易清洗而不怕捂痱子,赵沐扬就说他家宏儿准备学小吉祥的留短发。
反正在启蒙上学之前把头发留起来扎上发髻就好了。
二宝的胎头,就在满月这天剔掉了。
七月初二烈日炎炎,大家都来抢着抱二宝到外面廊下玩耍,外面太阳太大,不敢抱他到太阳底下晒着。
二宝这天也精神奕奕,张着一双还没长开的眼睛,好奇地转动着目光,小小的嘴儿不时咧开一些,露出欢喜的笑容。
叶子皓等大家抱走了二宝,又把小吉祥找了个“陪弟弟玩耍”的理由赶出去,他准备照顾叶青凰沐浴更衣,很是殷勤。
等叶青凰梳洗装扮好,这才出了屋子和大家说话。
远离叶家村,自然没有宴客的打算,这些天也有不少人家来问满月宴的事儿,叶子皓都让门上拒了,就说事务繁忙不宴客。
这消息传开后,大家就知道叶大人无意结交南华州百姓,也就不自讨没趣了。
颜家主被儿子来信说了一顿,羞得老脸没处搁了,除了当初送了满月礼外,自然是没有再来走动过了。
但是这天下午,大姑和大姑父却到了,让大家既惊讶又惊喜。
“铺子已经能稳稳开着了,我和你们姑父就想过来看看你们。”陈叶氏抱过二宝,笑着和叶子皓、叶青凰解释。
姑父也把月母子礼拿出来,有大姑做的十几身小衣裳,却是从一岁开始到四岁的,让叶青凰心中一阵感动。
果然,就听陈叶氏解释:“我知道你平日里忙,要给孩子做衣裳也肯定是从出生的开始,你婆婆必然也是。”
“但你们今年要去京城了,去了京城肯定更忙,这些衣裳总能帮你省些时间,鞋子就没做了,孩子长得快,怕做得不合脚。”
毕竟隔着这么远并不能常常看到孩子,也没法比出大小来,鞋子不比衣裳,衣裳大点小点能穿,鞋子可不能。
但是她不但给二宝做了十几身,还有小吉祥的也有八身,还有叶重义的六身,从夏衫到秋衫到棉袍,竟是一并做了带过来。
叶重义的四季鞋袜也有好几双,看来是担心叶青凰去了京城后,叶重义在穿戴上总是没人那么贴心照顾了。
自然叶青喜、叶子晨、莲儿也都有,并未厚此薄彼。
而这显然是大姑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得完的,是大姑的心意,并不是匆匆忙忙赶做出来的。
叶子皓看着这一箱箱全是新衣掌不禁无奈却又窝心,大姑此行就是来送衣裳的吧。
“大姑放心好了,等凉快后我们都会搬去京城,大姑、姑父你们也来吧,在京城过冬没那么冷。”
叶子皓便笑道。
虽然不能一直在京城住,毕竟他们每天冬天还要忙葡萄酒的事情,东华州是要有人坐镇的。
但去京城过冬却是完全可以,等到春暮夏初正好回东华州。
听他这么说,陈叶氏便笑了起来:“那你们赶紧安排人手守铺子,不然我们哪走得开呀。”
她到也没担心他们走后没人看铺的问题,因为八珍阁已经开了好几家了,也不是每一家都有他们自己人守着的。
如今家里有钱了,便是什么也不做,便是不管着东华州的铺子,他们也还是有钱。
而且他们来之前也商量过了,把铺子还给叶家,毕竟赵家并未得到铺子啊,同为合伙,他们分到红利就好了。
何况还有庄子田地,还有葡萄酒的赚头,他们早就知足了。
以后除了每年秋天去府做酿葡萄酒,他们可以在陈杨村里种几亩地安老,衣食无忧再回老家,那意义与当年靠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又自不同。
只不过这些话,他们还没跟叶子皓说,此时当然是来看月母子的。
叶子玉也想来看月母子,但周子康正在忙着在附近三县拓展粮行,大量挑选管事和伙计,不但没空儿带她来,她还要守着县城里的生意,抽不开身。
正好陈叶氏他们在靖阳住了一晚,就帮着把月母子礼也带过来了。
叶子玉除了准备一块银锁片,也有做小衣裳,和叶陈氏一样也没忽略了小吉祥,小哥俩都有。
而陈叶氏除了准备这么多衣物,也有银锁片、银铃脚圈、银项圈,还有小老虎木偶、拨浪鼓、竹蜻蜓等小玩意儿。
毕竟这也是陈贤还有陈桃花他们的心意,陈家一大家人的礼当然要多一些了,还有两顶虎头小帽,是陈桃花做的。
“这块锁片是你们三叔备的礼,他说,你们如今也发达了,要官有官、要钱有钱,莫嫌他礼轻,左右是他的心意。”
陈叶氏又拿出一只荷包,里边也放着一块银锁片,看着并不差,很是精致,想来三叔确实诚恳了不少。
只是说话一惯爱抱怨,叶子皓和叶青凰也不以为意,收下了这份心意。
陈叶氏夫妇把礼都一一安排完了,坐了一会儿又去看夏婉儿,又是许多礼送上。
陈、赵两家如今也是姻亲,夏婉儿已出了月子,这礼虽迟也一定会到的。
当晚一大家人吃饭,说着东华州那边的开铺情况,生活与南华州这边的区别,却谁也没有问起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