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倒很是喜欢孩子,笑出一脸褶子来道,“那你说来听听。”
小燕儿带着得意的神色站起身来,讲道,“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老家东边是海边,海边有个地方有一个小孩,他……多大我不记得了,总之……和我差不多大吧。”
小燕儿还带着奶声奶气,讲的其实也不够顺畅,还有点断断续续,不过哥哥姐姐也不笑话她,还打着眼色给她提醒,朱先生也很有耐心,一直笑眯眯地望着她,等她讲完。
小燕儿也不怯场,只是歪着掉脑袋一边想一边讲,显得很有趣。
“这个小孩叫孔融,据说他还是孔圣人的重重重……反正很多重的重孙子,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学到了很多学问和礼仪。
有一天他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其中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到水缸里了……”
坐在小燕儿前边的小鱼儿一听这故事讲跑偏了,竟串到司马光砸缸上去了,忙挤眉弄眼的告诉她讲错了。
小燕儿倒也机灵,停下来一琢磨不对劲,自言自语道,“嗯……砸缸的小孩叫司马光,让梨的小孩才叫孔融,嗯……先生,小燕儿讲错了……”
她低着头红着小脸有点不好意思,朱先生呵呵一笑,也没在意,“没事没事,你也不要着急,好好想清楚了,再讲也不迟。”
“哦……”
小燕儿见朱先生都不气恼,内心渐渐平静下来,小脑袋瓜里把两个故事仔细剥离开,又把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头到尾想了一遍,才有开口继续讲。
“是有一天这个孔融的小孩和家里的几个哥哥姐姐在家里玩耍,孔融的爹爹带回来好多梨子,便让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分着吃了。
孔融在里边年纪最小,孔融的哥哥拿了最大的梨子给他吃,他却把最大的梨子让给哥哥,自己挑了最小的梨子吃。
我讲完了。”
几个哥哥姐姐都投过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小燕儿也开开心心地坐了回去。
一旁的杨怀仁也很高兴,自己的小女儿都知道这么多东西了,他六七岁的时候啥也不知道,就光知道玩。
本以为朱先生会给孩子们讲授谦让的礼仪,可朱先生却问道,“你们想想,从这件事里,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们还小,加上古代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大多都是先让孩子们不断的背诵一些文章,先生给他们讲的也是最浅显易懂的道理。
至于深层次的道理,先生不会多说,甚至先生自己也没思考过。
朱先生这么问,就是有意考较杨怀仁的几个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了。
别说孩子们了,杨怀仁听了这个问题也有点糊涂,孔融让梨不就是教育大家要相互谦让嘛,还能有什么?
孩子们思考起来,不过一时之间也没想到什么新奇的观点,大官最年长,读的书最多,理解上也最好。
他认真思考了一下,答道,“朱先生,学生想了一下,没想出其他的道理来,但却隐约间感觉这件事,好像哪里不太对似的。
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学生也说不明白了。”
大官这么一说,让杨怀仁也深有同感,孔融让梨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如果不仔细想,还真不会觉得这里边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可在朱先生这么问过了之后,杨怀仁也思考,可思考了一会儿,发觉和大官的想法有点类似,觉得哪里不太对,可有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朱先生慈祥地笑着,从身边拿过一个包袱来摆在面前的几案上,缓缓打开之后,竟是几个梨子。
这年头食物的季节性很强,即便现在有了杨怀仁开展的大棚蔬菜,但纵观整个大宋,在冬天依旧很难见到种类丰富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杨怀仁伸着脖子瞅了瞅,发现朱先生拿出来的梨子是那种冻梨,这倒不算罕见。
冻梨就是秋梨在成熟以前,被果农摘下来,放到事先挖好的地窖中,然后盖上干草储存起来,等到冬天刚好放熟,再拿出来卖的梨子。
因为梨子含水量很大,当梨子离开储存的地窖在外头卖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寒冷的天气而上冻。
上冻的梨子反倒不那么容易坏了,而且口感清凉甘甜,是冬天里很受百姓喜欢的水果,当然,价钱也比夏秋时节应季的梨子要贵一些。
朱先生拿出一包袱梨子来,杨怀仁猜想他应该是用真实的事例来教育孩子们了,这个方法在传统的先生们授课里倒是很少见。
不过杨怀仁觉得这很有意思,反而印证了朱先生和其他普通的教书先生的不同,起码是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对孩子们来说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印象深刻。
朱先生招呼几个孩子,“来来来,都围过来,咱们今天也来分一分梨子,看看结果和孔融让梨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杨怀仁忽然间意识到问题所在了,也更加认真的看着,看看实践的结果和他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孩子们是真的喜欢这样的方式,以前哪位先生上着课忽然变出梨子来啊?
他们几个笑嘻嘻地围了过来,瞅见包袱里的几个梨子,数了数正好六个,还真是有大有小,每一个梨子的个头都不尽相同。
孩子们很懂事,挑了一个最大的梨子送到了朱先生面前,齐声道,“先生请吃梨。”
朱先生点头笑着,摸了摸孩子们的小脑袋,“好的,好的,你们继续分。”
接下来的情况就和孔融让梨里的情况有了不同了。
大官作为大哥,似乎在兄弟姐妹里有种绝对的权威,他把第二大的梨子分给了年纪最小的小燕儿。
接下来第三大的梨子给了小虾米,接下来依次是三弟大牛和大妹小鱼儿,最后自己拿到手里的,是那个最小的梨子。
孩子么起初也没觉得什么,也许都觉得大哥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子照顾他们的,可后来才想起来孔融让梨的故事,这才讶异道,“咦?怎么和故事里讲的不太一样啊。”
大官默默道,“这……不是不太一样了已经,是截然相反啊!”
</div>
小燕儿带着得意的神色站起身来,讲道,“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老家东边是海边,海边有个地方有一个小孩,他……多大我不记得了,总之……和我差不多大吧。”
小燕儿还带着奶声奶气,讲的其实也不够顺畅,还有点断断续续,不过哥哥姐姐也不笑话她,还打着眼色给她提醒,朱先生也很有耐心,一直笑眯眯地望着她,等她讲完。
小燕儿也不怯场,只是歪着掉脑袋一边想一边讲,显得很有趣。
“这个小孩叫孔融,据说他还是孔圣人的重重重……反正很多重的重孙子,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学到了很多学问和礼仪。
有一天他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其中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到水缸里了……”
坐在小燕儿前边的小鱼儿一听这故事讲跑偏了,竟串到司马光砸缸上去了,忙挤眉弄眼的告诉她讲错了。
小燕儿倒也机灵,停下来一琢磨不对劲,自言自语道,“嗯……砸缸的小孩叫司马光,让梨的小孩才叫孔融,嗯……先生,小燕儿讲错了……”
她低着头红着小脸有点不好意思,朱先生呵呵一笑,也没在意,“没事没事,你也不要着急,好好想清楚了,再讲也不迟。”
“哦……”
小燕儿见朱先生都不气恼,内心渐渐平静下来,小脑袋瓜里把两个故事仔细剥离开,又把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头到尾想了一遍,才有开口继续讲。
“是有一天这个孔融的小孩和家里的几个哥哥姐姐在家里玩耍,孔融的爹爹带回来好多梨子,便让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分着吃了。
孔融在里边年纪最小,孔融的哥哥拿了最大的梨子给他吃,他却把最大的梨子让给哥哥,自己挑了最小的梨子吃。
我讲完了。”
几个哥哥姐姐都投过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小燕儿也开开心心地坐了回去。
一旁的杨怀仁也很高兴,自己的小女儿都知道这么多东西了,他六七岁的时候啥也不知道,就光知道玩。
本以为朱先生会给孩子们讲授谦让的礼仪,可朱先生却问道,“你们想想,从这件事里,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们还小,加上古代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大多都是先让孩子们不断的背诵一些文章,先生给他们讲的也是最浅显易懂的道理。
至于深层次的道理,先生不会多说,甚至先生自己也没思考过。
朱先生这么问,就是有意考较杨怀仁的几个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了。
别说孩子们了,杨怀仁听了这个问题也有点糊涂,孔融让梨不就是教育大家要相互谦让嘛,还能有什么?
孩子们思考起来,不过一时之间也没想到什么新奇的观点,大官最年长,读的书最多,理解上也最好。
他认真思考了一下,答道,“朱先生,学生想了一下,没想出其他的道理来,但却隐约间感觉这件事,好像哪里不太对似的。
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学生也说不明白了。”
大官这么一说,让杨怀仁也深有同感,孔融让梨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如果不仔细想,还真不会觉得这里边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可在朱先生这么问过了之后,杨怀仁也思考,可思考了一会儿,发觉和大官的想法有点类似,觉得哪里不太对,可有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朱先生慈祥地笑着,从身边拿过一个包袱来摆在面前的几案上,缓缓打开之后,竟是几个梨子。
这年头食物的季节性很强,即便现在有了杨怀仁开展的大棚蔬菜,但纵观整个大宋,在冬天依旧很难见到种类丰富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杨怀仁伸着脖子瞅了瞅,发现朱先生拿出来的梨子是那种冻梨,这倒不算罕见。
冻梨就是秋梨在成熟以前,被果农摘下来,放到事先挖好的地窖中,然后盖上干草储存起来,等到冬天刚好放熟,再拿出来卖的梨子。
因为梨子含水量很大,当梨子离开储存的地窖在外头卖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寒冷的天气而上冻。
上冻的梨子反倒不那么容易坏了,而且口感清凉甘甜,是冬天里很受百姓喜欢的水果,当然,价钱也比夏秋时节应季的梨子要贵一些。
朱先生拿出一包袱梨子来,杨怀仁猜想他应该是用真实的事例来教育孩子们了,这个方法在传统的先生们授课里倒是很少见。
不过杨怀仁觉得这很有意思,反而印证了朱先生和其他普通的教书先生的不同,起码是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对孩子们来说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印象深刻。
朱先生招呼几个孩子,“来来来,都围过来,咱们今天也来分一分梨子,看看结果和孔融让梨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杨怀仁忽然间意识到问题所在了,也更加认真的看着,看看实践的结果和他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孩子们是真的喜欢这样的方式,以前哪位先生上着课忽然变出梨子来啊?
他们几个笑嘻嘻地围了过来,瞅见包袱里的几个梨子,数了数正好六个,还真是有大有小,每一个梨子的个头都不尽相同。
孩子们很懂事,挑了一个最大的梨子送到了朱先生面前,齐声道,“先生请吃梨。”
朱先生点头笑着,摸了摸孩子们的小脑袋,“好的,好的,你们继续分。”
接下来的情况就和孔融让梨里的情况有了不同了。
大官作为大哥,似乎在兄弟姐妹里有种绝对的权威,他把第二大的梨子分给了年纪最小的小燕儿。
接下来第三大的梨子给了小虾米,接下来依次是三弟大牛和大妹小鱼儿,最后自己拿到手里的,是那个最小的梨子。
孩子么起初也没觉得什么,也许都觉得大哥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子照顾他们的,可后来才想起来孔融让梨的故事,这才讶异道,“咦?怎么和故事里讲的不太一样啊。”
大官默默道,“这……不是不太一样了已经,是截然相反啊!”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