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张大奶奶听的出来,安然对她的拳拳关爱之心,自然不会生她的气了,毕竟她们两人,都是被张安负过的人,有什么气好生的呢。
自从哥哥过世,虽然嫂嫂和父亲也关心她,但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像安然,身为永康王妃,她是有能力给自己撑腰的,当下听了安然的话,张大奶奶马上便道:“我不打算跟他过了。”
其实当初嫁给张安,她都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当时家里是老弱妇孺,孤儿寡母,如果家里没个可靠的男丁,是要被欺负的,而当时张安,因为是她哥哥救的人,又有哥哥的托付,纵然她不想嫁,但因有哥哥的托付,也只能嫁。
但说句老实话,她调查过张安,知道张安在安国公府的过往,甚至知道他在安国公府,是因为偷人老婆,被人撵出来的。
——这也好调查,毕竟当初张安是因为什么失去了安国公府家丁头目的位置,那是一问就能问出来的,毕竟谁让被张安绿了的男人,找张安算账的事,不是什么机密呢。
这样一个人,就不提他的出身,跟她一点也不配,她跟对方没任何共同语言了——张大奶奶从小受贵族教育出身,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张安先前只是下人出身,能识字就算不错了,两人哪来的共同语言——光是这品行,也不是张大奶奶愿意嫁的。
事实上,要不是哥哥将自己托付给了他,张大奶奶是想找更好的,毕竟有忠勇侯府做背景,想找个比张安更好的人,不见得不行。
只是哥哥托了孤,她要反悔怕人说忠勇侯府出尔反尔,再加上想着哥哥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又得到了忠勇侯府,可以说忠勇侯府对他有救命和前途双重大恩,想来他也不会做对不起自己的事,要不然京中人还不要骂死他,说他是白眼狼,所以便同意了。
婚后,张安一直没纳妾,这让张大奶奶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想着看来不能按以前的事来一棍子打死,人也是能变好的。
结果幸福不几年,汪氏就一闷棍子打了下来,有了儿子不说,汪氏进府以来,张安面上不高兴她进府,但每次碰到汪氏,又一副对她有感情的样子,让汪氏得以在府中猖狂。
看着那一对狗男女,在自己家这样嚣张地欺负自己,张大奶奶对张安的那一点好感,早消耗光了,现在她只想让那一对狗男女去死,不要污染自己的眼睛。
她知道,就算将忠勇侯的名头还给自己儿子,但张安羽翼已丰,就算没爵位,也是实权官员,照样能活的很滋润。
但她不想看着那一对狗男女受气,所以哪怕分开对张安可能不会有多大影响,也宁愿跟他分开。
既然张大奶奶是这个想法,当下安然便道:“既然张夫人是这样想的,可以,你大胆地做这个事,我会站在你的背后,支持你,有什么困难,你可以来找我。”
张大奶奶虽不知道安然的能力,但人家既然这样说了,她自然点头称“好”,反正要是安然糊弄她,不帮她,她不过是和离不成就是了,也没什么损失,相反,要是赌赢了,那她就能借着安然之势,结束这场婚姻了,所以相信安然,对她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不信信试试呢。
说过了正事,当下两人便闲聊起来。
从闲聊中,安然也听出了张大奶奶跟张安没有共同语言,平常话说不到一块儿去的情况。
这也很正常,两人受的教育天差地别,怎么可能聊到一起去,她当初能跟张安聊到一起去,是因为一来要做任务,二来,她经历的世界太多,既做过大人物,也做过小人物,善于按不同的身份行事,让她做大人物行,做小人物也行,只要她愿意,都能聊得来。
安然便跟张大奶奶交代了些话术,叮嘱她跟张安和离,该怎么说,能让张安同意她的想法。
张大奶奶听了,一一记下了。
张大奶奶回去后,先跟老父亲和嫂子通了气,表示因为汪姨娘的缘故,她受不了那个气了,所以她想跟张安和离,然后将孩子要来,记在自己家名下,这也算是给忠勇侯府留后了。
老忠勇侯听了,不免迟疑道:“……只怕他不会同意跟你和离的,更不会把孩子给你。”
毕竟任谁都看的出来,跟自家女儿和离了,对张安没好处。
这样没好处的事,他会干?
她嫂子世子夫人也是这样想的。
张大奶奶道:“父亲不用担心,我有他的把柄,能逼的他同意和离。”
老忠勇侯听了,不免问她是什么把柄。
但张大奶奶自然不能将安然跟张安的事说出来,只说自己有充足的把柄,能办到这个事,让他不用担心。
老忠勇侯和世子夫人看张大奶奶下定了决心,只得随她去弄了。
说句实话,张安成了忠勇侯府主人后,以前还是挺好的,但现在,来了那什么汪姨娘之后,他们这些忠勇侯府真正的主人,倒像是人似的,他们那群鸠占鹊巢的家伙,倒一副主人的样子,耀武扬威了起来,看的老忠勇侯和世子夫人母女,都是不高兴的,毕竟任谁看一个外人在自己家地盘,对着自己趾高气扬,都高兴不起来。
所以这会儿张大奶奶说想和离,抢回忠勇侯府,且有把握抢的回来,他们便没说什么了,想着要是能将那一群鸠占鹊巢的家伙弄走,那的确是好事。
想到这儿,他们也不免埋怨忠勇侯世子当初是怎么看人的,怎么能将他们一大家子,托付给那样的人。
要真是好人倒也罢了,但分明是个垃圾啊,不说他以前在安国公府做的那些丑事——老忠勇侯等人也知道张安的过往——只说他眼下纵容着汪姨娘欺负他们全家上下,也是让人够恶心的了。
现在京中不少人都在背地里嘲笑或同情地议论他们,说他们一家,好歹也是名门之后,最后竟然被一个下人出身的男人和一个村姑出身的姨娘欺负的不敢作声,笑死人了。
有时听了,都让人心里难过的很。
所以,张大奶奶想和离,那就和离吧,反正再差,也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自从哥哥过世,虽然嫂嫂和父亲也关心她,但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像安然,身为永康王妃,她是有能力给自己撑腰的,当下听了安然的话,张大奶奶马上便道:“我不打算跟他过了。”
其实当初嫁给张安,她都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当时家里是老弱妇孺,孤儿寡母,如果家里没个可靠的男丁,是要被欺负的,而当时张安,因为是她哥哥救的人,又有哥哥的托付,纵然她不想嫁,但因有哥哥的托付,也只能嫁。
但说句老实话,她调查过张安,知道张安在安国公府的过往,甚至知道他在安国公府,是因为偷人老婆,被人撵出来的。
——这也好调查,毕竟当初张安是因为什么失去了安国公府家丁头目的位置,那是一问就能问出来的,毕竟谁让被张安绿了的男人,找张安算账的事,不是什么机密呢。
这样一个人,就不提他的出身,跟她一点也不配,她跟对方没任何共同语言了——张大奶奶从小受贵族教育出身,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张安先前只是下人出身,能识字就算不错了,两人哪来的共同语言——光是这品行,也不是张大奶奶愿意嫁的。
事实上,要不是哥哥将自己托付给了他,张大奶奶是想找更好的,毕竟有忠勇侯府做背景,想找个比张安更好的人,不见得不行。
只是哥哥托了孤,她要反悔怕人说忠勇侯府出尔反尔,再加上想着哥哥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又得到了忠勇侯府,可以说忠勇侯府对他有救命和前途双重大恩,想来他也不会做对不起自己的事,要不然京中人还不要骂死他,说他是白眼狼,所以便同意了。
婚后,张安一直没纳妾,这让张大奶奶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想着看来不能按以前的事来一棍子打死,人也是能变好的。
结果幸福不几年,汪氏就一闷棍子打了下来,有了儿子不说,汪氏进府以来,张安面上不高兴她进府,但每次碰到汪氏,又一副对她有感情的样子,让汪氏得以在府中猖狂。
看着那一对狗男女,在自己家这样嚣张地欺负自己,张大奶奶对张安的那一点好感,早消耗光了,现在她只想让那一对狗男女去死,不要污染自己的眼睛。
她知道,就算将忠勇侯的名头还给自己儿子,但张安羽翼已丰,就算没爵位,也是实权官员,照样能活的很滋润。
但她不想看着那一对狗男女受气,所以哪怕分开对张安可能不会有多大影响,也宁愿跟他分开。
既然张大奶奶是这个想法,当下安然便道:“既然张夫人是这样想的,可以,你大胆地做这个事,我会站在你的背后,支持你,有什么困难,你可以来找我。”
张大奶奶虽不知道安然的能力,但人家既然这样说了,她自然点头称“好”,反正要是安然糊弄她,不帮她,她不过是和离不成就是了,也没什么损失,相反,要是赌赢了,那她就能借着安然之势,结束这场婚姻了,所以相信安然,对她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不信信试试呢。
说过了正事,当下两人便闲聊起来。
从闲聊中,安然也听出了张大奶奶跟张安没有共同语言,平常话说不到一块儿去的情况。
这也很正常,两人受的教育天差地别,怎么可能聊到一起去,她当初能跟张安聊到一起去,是因为一来要做任务,二来,她经历的世界太多,既做过大人物,也做过小人物,善于按不同的身份行事,让她做大人物行,做小人物也行,只要她愿意,都能聊得来。
安然便跟张大奶奶交代了些话术,叮嘱她跟张安和离,该怎么说,能让张安同意她的想法。
张大奶奶听了,一一记下了。
张大奶奶回去后,先跟老父亲和嫂子通了气,表示因为汪姨娘的缘故,她受不了那个气了,所以她想跟张安和离,然后将孩子要来,记在自己家名下,这也算是给忠勇侯府留后了。
老忠勇侯听了,不免迟疑道:“……只怕他不会同意跟你和离的,更不会把孩子给你。”
毕竟任谁都看的出来,跟自家女儿和离了,对张安没好处。
这样没好处的事,他会干?
她嫂子世子夫人也是这样想的。
张大奶奶道:“父亲不用担心,我有他的把柄,能逼的他同意和离。”
老忠勇侯听了,不免问她是什么把柄。
但张大奶奶自然不能将安然跟张安的事说出来,只说自己有充足的把柄,能办到这个事,让他不用担心。
老忠勇侯和世子夫人看张大奶奶下定了决心,只得随她去弄了。
说句实话,张安成了忠勇侯府主人后,以前还是挺好的,但现在,来了那什么汪姨娘之后,他们这些忠勇侯府真正的主人,倒像是人似的,他们那群鸠占鹊巢的家伙,倒一副主人的样子,耀武扬威了起来,看的老忠勇侯和世子夫人母女,都是不高兴的,毕竟任谁看一个外人在自己家地盘,对着自己趾高气扬,都高兴不起来。
所以这会儿张大奶奶说想和离,抢回忠勇侯府,且有把握抢的回来,他们便没说什么了,想着要是能将那一群鸠占鹊巢的家伙弄走,那的确是好事。
想到这儿,他们也不免埋怨忠勇侯世子当初是怎么看人的,怎么能将他们一大家子,托付给那样的人。
要真是好人倒也罢了,但分明是个垃圾啊,不说他以前在安国公府做的那些丑事——老忠勇侯等人也知道张安的过往——只说他眼下纵容着汪姨娘欺负他们全家上下,也是让人够恶心的了。
现在京中不少人都在背地里嘲笑或同情地议论他们,说他们一家,好歹也是名门之后,最后竟然被一个下人出身的男人和一个村姑出身的姨娘欺负的不敢作声,笑死人了。
有时听了,都让人心里难过的很。
所以,张大奶奶想和离,那就和离吧,反正再差,也不会比现在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