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五六雄心勃勃。
准塔也信心满满。
将要决战的双方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最紧张的反而是战场旁边的第三方,是海州城上观战的军民!
清军出现后,海州自然十分紧张,但是有上次被围困的经验,他们到没有慌乱。
尤其是宋濂,立刻就像上次一样,组织民壮蹬城,同时第一时间将海州的粮店管制。
宋濂是打算复制上次的海州大战,当然没有杨潮在的时候,他没有太大的野心,没有幻想能像上次那样全歼虏兵,他只求能够稳守城池罢了。
但对于能否守住,其实大家都没有太大的信心,上次有杨潮的精兵在,大家有主心骨,现在可就只能靠他们了。
因此战战兢兢多日,昨天看到海上有船杨帆而来,接着还炮击清军,海州城顿时欢腾,因为他们知道援兵来了。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来的是哪路援兵,到了今日相当多的人都在城东,专门来看看援兵,等到中午却看到援兵开始出击,这让许多人感到紧张不安,稍有军事常识的,都暗叹不已,觉得援兵将领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怎么能跟鞑子野战呢,杨潮那时候都没跟鞑子野战,你凭什么敢跟鞑子野战,你以为你比杨潮还厉害?
不得不说,杨潮在海州的名望极高,凡是明军将领,他们都拿杨潮做过对比,并且乐此不疲,对比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他人比不上杨潮。
“快看!杨字旗!”
很快有人看到出营列阵的明军打出了旗帜。
顿时更多人看到了,接着整个东墙上,发出一阵欢呼。
杨字旗,这是杨潮的兵!
突然间海州军民就从刚刚觉得援兵将领不会大涨,转而对他充满了信心。
“杨家军,是杨家军!杀光鞑子,杨伯爷万福!”
很多百姓不由高喊起来。
城上的欢呼。让已经在海州城外二里列阵的准塔不由有些犹豫,是不是要派人盯着海州城啊,但是稍微考虑了一番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他觉得海州城的那些兵绝对没有胆子出城偷袭他。
于是放心大胆的将后背对着海州城,不得不说,尽管发生了扬州大战,但是对上明军,清军依然占有心理优势。毕竟自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失败几乎就从他们的字典中消失了。
至于海州、扬州两场大战,虏兵也习惯性的给自己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因为明军狡诈,而不是明军有什么战斗力。
李五六的大阵最前方,是一排排推着木盾前进的士兵,他们身后还背着长枪。
这些人手里的木盾有些特殊,因为木盾下方装了两个小轮子,搬到就可以推着走,这样省力了不少。否则光是这一寸后,人肩高的厚木盾移动起来就够盾兵头痛了。
这样的大盾也没有什么特殊,其实就是虏兵盾车的变种罢了,去掉了下面的推车,以两个小轮子代替,显然结构更加精简,移动却同样省力。
“一二一,一二一。”
紧跟在盾兵后面的是一排排横队,基层的对正门喊着号子,他们的队在大部队中并不显眼。他们只是组成战争机器的一个零件而已。
而且跟过去不同的是,在前进的时候,这些队都是一字横队,十一个人排成横队前进。而整个大方阵每一排有一百个这样的横队,这是一个庞大的机器。
盾牌在前,长排纵队在后,向着海州城缓缓前进,很快就距离虏兵到了一里地。
而长排横队最两边的两个士兵,也跟前面的盾兵一样。推车一辆盾车。
“滴滴!”
突然两声清脆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锐利的金属音色。
这是杨潮弄出来的小铜号,其实就是后世的冲锋号。
最前方的盾兵立刻停止前进,然后将盾牌立起来。
因为他们听到的一长一短两声号声代表的意思是“立盾!”
但是他们身后的其他士兵依然在继续前行着,一直到盾牌后三尺远的地方停下来。
第二排在第一排身后三尺停下来,以此类推,九排士兵最后统统自动停下来。
“滴滴滴――滴!”
嘶声铜号声响起,所有的士兵踏着小碎步,头向右侧四十五度方,短短长短嘶声号声,代表的意思是向右看齐。
“滴滴!”
两声短促的号声,这代表的是立正。
同时大阵左右两列,最靠外,也推着盾牌的士兵,立刻将盾立起来,不过不是超前树立,而是朝向外面树立,两声号声对他们而言不是立正,而是立盾。
这样就形成了左右前,三面盾墙,将整个方阵都保护起来。
一系列大规模的方阵变动,让对面的完全看不懂了,这是什么玩意。
“乌龟壳子?”
准塔不由哂道,对此不屑一顾,用三面盾牌把自己包裹起来,这什么阵法?
准塔虽然看不懂明军的阵法,但是不影响他对此阵的不屑一顾,作为打惯了仗的老手,他甚至战阵的精髓,阵法不过就是一攻一防,一收一展而已,既要能收回一体有利于防御,还要方便展开有利于进攻。
因此阵法其实越是简单就越有效果,就像骑兵的楔形阵,用了几千年还在用,就是因为冲击的时候被攻击面狭窄,而又十分便于两翼展开,形成打的打击面,打仗吗,还是用自己最强的攻击点去攻打对方,如果能做到十人对一人,就算对方武艺再高,也是死路一条。
可是明军这方块乌龟阵,让准塔看不到任何优势,除了可能队进攻放造成一点麻烦,自己展开很不方便,后方被前方阻挡,要想攻击到敌人,只有越过前方的战友,这简直是浪费战场上有限的攻击力。
对明军的阵法研究了这么多年,准塔最看好的,还是戚继光的鸳鸯阵,前进的时候一字长蛇,前面还有盾牌,展开的时候,后面立刻两翼拓展,跟骑兵的楔形阵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明军文官总喜欢玩些古怪的东西,也许这又是某个文臣的奇思妙想,至于明军的武将,早就堕落到了仗着甲厚,带兵乱冲乱打的程度,阵法运用上,还不如游牧军队呢。
此时两军相距一里,准塔暂时还没有下令进攻,他倒是想看看如果自己不攻,这乌龟阵会怎么办。
这时候他听到了“滴――滴!”两声铜号声,接着就看到明军大阵开始缓缓移动。
放下嘴边的铜号,李五六不由叹道:“这鬼东西还真麻烦啊!”
老实说他是不想用铜号的,太麻烦了,口令虽然已经尽量简化,但是他还是很不习惯,像过去那样用吼得多痛快。
但是他也知道不现实,几百人的方阵,用吼得完全没有问题,上千人的就变得很费力,到了上万人,基本上吼不动了,嘈杂的战场上根本听不清楚。
用令旗的话,也不现实,紧张的战场上,谁会没事看着军官的旗号啊,关注敌人才是要紧的。
所以杨潮才左思右想下,找人做出了这种声音尖锐高亢,辨识度极高的铜号。
其实杨潮试过多种乐器,比如唢呐,比如腰鼓,最后还是这铜号最好操作。
并且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信号,两声短促号声代表立正、立盾等命令,一长一短的号声代表的是前进,一短一长代表的是稍息,短短长短四声代表向右看齐,另外还有准备战斗还全面冲锋等号令。
可以说这已经够简化了,将过去的攻击号令统统取消,把确定攻击的权力交给了士兵。
李五六骑着战马,身边还跟着三十个亲兵,按照设计的编制,一个万人方阵,应该配属三千骑兵,只是合练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步骑如何配合,以及如何使用炮兵,现在军队中还没有共识,不过单单是方阵就已经很恐怖了,李五六甚至认为不需要其他兵种配合。
所以现在就只有李五六一个人骑马。
骑着马跟着方阵缓慢前进。
方阵最前方的盾墙立着前进,下面有轮子,内侧还钉着一个皮套,后面的士兵侧着身,一下一下往前顶,尽可能的保持稳定。
最是这些盾车运动起来后,还是会有些波动,盾墙立刻变得时凸时凹,好似风吹幕布轻轻荡漾。
但这不是什么好事,起防御作用的盾墙波动,显然就会露出破绽,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在敌军趁机攻击过来之前,盾墙恢复完整状态。
缓慢的前进了三百步,李五六突然看到鞑子动了,出动了几百个骑兵杀了过来。
李五六立刻吹响铜号,短促的四声号声,代表的是“准备战斗”。
虏兵依然是老战术骑兵打马出阵之后,压低马速慢慢跑过来,一开始还保持正面,在百步外突然加快马速,而且开始绕弯,朝着步兵阵侧翼绕过去。
李五六不由冷笑一声,心里暗想鞑子就是鞑子,一点长进都没有。
他心中念头刚刚落地,清军骑兵已经斜着往前冲了三十步,每个人手里都拿出了弓箭,将弓拉满,保持瞄准姿势。
“找死!”
李五六冷哼一声,话音刚落,就听到啪啪声响。
为首一个鸟铳手的枪管先冒出一缕白烟,紧接着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排鸟铳接力扫过去。(未完待续。)
准塔也信心满满。
将要决战的双方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最紧张的反而是战场旁边的第三方,是海州城上观战的军民!
清军出现后,海州自然十分紧张,但是有上次被围困的经验,他们到没有慌乱。
尤其是宋濂,立刻就像上次一样,组织民壮蹬城,同时第一时间将海州的粮店管制。
宋濂是打算复制上次的海州大战,当然没有杨潮在的时候,他没有太大的野心,没有幻想能像上次那样全歼虏兵,他只求能够稳守城池罢了。
但对于能否守住,其实大家都没有太大的信心,上次有杨潮的精兵在,大家有主心骨,现在可就只能靠他们了。
因此战战兢兢多日,昨天看到海上有船杨帆而来,接着还炮击清军,海州城顿时欢腾,因为他们知道援兵来了。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来的是哪路援兵,到了今日相当多的人都在城东,专门来看看援兵,等到中午却看到援兵开始出击,这让许多人感到紧张不安,稍有军事常识的,都暗叹不已,觉得援兵将领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怎么能跟鞑子野战呢,杨潮那时候都没跟鞑子野战,你凭什么敢跟鞑子野战,你以为你比杨潮还厉害?
不得不说,杨潮在海州的名望极高,凡是明军将领,他们都拿杨潮做过对比,并且乐此不疲,对比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他人比不上杨潮。
“快看!杨字旗!”
很快有人看到出营列阵的明军打出了旗帜。
顿时更多人看到了,接着整个东墙上,发出一阵欢呼。
杨字旗,这是杨潮的兵!
突然间海州军民就从刚刚觉得援兵将领不会大涨,转而对他充满了信心。
“杨家军,是杨家军!杀光鞑子,杨伯爷万福!”
很多百姓不由高喊起来。
城上的欢呼。让已经在海州城外二里列阵的准塔不由有些犹豫,是不是要派人盯着海州城啊,但是稍微考虑了一番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他觉得海州城的那些兵绝对没有胆子出城偷袭他。
于是放心大胆的将后背对着海州城,不得不说,尽管发生了扬州大战,但是对上明军,清军依然占有心理优势。毕竟自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失败几乎就从他们的字典中消失了。
至于海州、扬州两场大战,虏兵也习惯性的给自己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因为明军狡诈,而不是明军有什么战斗力。
李五六的大阵最前方,是一排排推着木盾前进的士兵,他们身后还背着长枪。
这些人手里的木盾有些特殊,因为木盾下方装了两个小轮子,搬到就可以推着走,这样省力了不少。否则光是这一寸后,人肩高的厚木盾移动起来就够盾兵头痛了。
这样的大盾也没有什么特殊,其实就是虏兵盾车的变种罢了,去掉了下面的推车,以两个小轮子代替,显然结构更加精简,移动却同样省力。
“一二一,一二一。”
紧跟在盾兵后面的是一排排横队,基层的对正门喊着号子,他们的队在大部队中并不显眼。他们只是组成战争机器的一个零件而已。
而且跟过去不同的是,在前进的时候,这些队都是一字横队,十一个人排成横队前进。而整个大方阵每一排有一百个这样的横队,这是一个庞大的机器。
盾牌在前,长排纵队在后,向着海州城缓缓前进,很快就距离虏兵到了一里地。
而长排横队最两边的两个士兵,也跟前面的盾兵一样。推车一辆盾车。
“滴滴!”
突然两声清脆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锐利的金属音色。
这是杨潮弄出来的小铜号,其实就是后世的冲锋号。
最前方的盾兵立刻停止前进,然后将盾牌立起来。
因为他们听到的一长一短两声号声代表的意思是“立盾!”
但是他们身后的其他士兵依然在继续前行着,一直到盾牌后三尺远的地方停下来。
第二排在第一排身后三尺停下来,以此类推,九排士兵最后统统自动停下来。
“滴滴滴――滴!”
嘶声铜号声响起,所有的士兵踏着小碎步,头向右侧四十五度方,短短长短嘶声号声,代表的意思是向右看齐。
“滴滴!”
两声短促的号声,这代表的是立正。
同时大阵左右两列,最靠外,也推着盾牌的士兵,立刻将盾立起来,不过不是超前树立,而是朝向外面树立,两声号声对他们而言不是立正,而是立盾。
这样就形成了左右前,三面盾墙,将整个方阵都保护起来。
一系列大规模的方阵变动,让对面的完全看不懂了,这是什么玩意。
“乌龟壳子?”
准塔不由哂道,对此不屑一顾,用三面盾牌把自己包裹起来,这什么阵法?
准塔虽然看不懂明军的阵法,但是不影响他对此阵的不屑一顾,作为打惯了仗的老手,他甚至战阵的精髓,阵法不过就是一攻一防,一收一展而已,既要能收回一体有利于防御,还要方便展开有利于进攻。
因此阵法其实越是简单就越有效果,就像骑兵的楔形阵,用了几千年还在用,就是因为冲击的时候被攻击面狭窄,而又十分便于两翼展开,形成打的打击面,打仗吗,还是用自己最强的攻击点去攻打对方,如果能做到十人对一人,就算对方武艺再高,也是死路一条。
可是明军这方块乌龟阵,让准塔看不到任何优势,除了可能队进攻放造成一点麻烦,自己展开很不方便,后方被前方阻挡,要想攻击到敌人,只有越过前方的战友,这简直是浪费战场上有限的攻击力。
对明军的阵法研究了这么多年,准塔最看好的,还是戚继光的鸳鸯阵,前进的时候一字长蛇,前面还有盾牌,展开的时候,后面立刻两翼拓展,跟骑兵的楔形阵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明军文官总喜欢玩些古怪的东西,也许这又是某个文臣的奇思妙想,至于明军的武将,早就堕落到了仗着甲厚,带兵乱冲乱打的程度,阵法运用上,还不如游牧军队呢。
此时两军相距一里,准塔暂时还没有下令进攻,他倒是想看看如果自己不攻,这乌龟阵会怎么办。
这时候他听到了“滴――滴!”两声铜号声,接着就看到明军大阵开始缓缓移动。
放下嘴边的铜号,李五六不由叹道:“这鬼东西还真麻烦啊!”
老实说他是不想用铜号的,太麻烦了,口令虽然已经尽量简化,但是他还是很不习惯,像过去那样用吼得多痛快。
但是他也知道不现实,几百人的方阵,用吼得完全没有问题,上千人的就变得很费力,到了上万人,基本上吼不动了,嘈杂的战场上根本听不清楚。
用令旗的话,也不现实,紧张的战场上,谁会没事看着军官的旗号啊,关注敌人才是要紧的。
所以杨潮才左思右想下,找人做出了这种声音尖锐高亢,辨识度极高的铜号。
其实杨潮试过多种乐器,比如唢呐,比如腰鼓,最后还是这铜号最好操作。
并且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信号,两声短促号声代表立正、立盾等命令,一长一短的号声代表的是前进,一短一长代表的是稍息,短短长短四声代表向右看齐,另外还有准备战斗还全面冲锋等号令。
可以说这已经够简化了,将过去的攻击号令统统取消,把确定攻击的权力交给了士兵。
李五六骑着战马,身边还跟着三十个亲兵,按照设计的编制,一个万人方阵,应该配属三千骑兵,只是合练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步骑如何配合,以及如何使用炮兵,现在军队中还没有共识,不过单单是方阵就已经很恐怖了,李五六甚至认为不需要其他兵种配合。
所以现在就只有李五六一个人骑马。
骑着马跟着方阵缓慢前进。
方阵最前方的盾墙立着前进,下面有轮子,内侧还钉着一个皮套,后面的士兵侧着身,一下一下往前顶,尽可能的保持稳定。
最是这些盾车运动起来后,还是会有些波动,盾墙立刻变得时凸时凹,好似风吹幕布轻轻荡漾。
但这不是什么好事,起防御作用的盾墙波动,显然就会露出破绽,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在敌军趁机攻击过来之前,盾墙恢复完整状态。
缓慢的前进了三百步,李五六突然看到鞑子动了,出动了几百个骑兵杀了过来。
李五六立刻吹响铜号,短促的四声号声,代表的是“准备战斗”。
虏兵依然是老战术骑兵打马出阵之后,压低马速慢慢跑过来,一开始还保持正面,在百步外突然加快马速,而且开始绕弯,朝着步兵阵侧翼绕过去。
李五六不由冷笑一声,心里暗想鞑子就是鞑子,一点长进都没有。
他心中念头刚刚落地,清军骑兵已经斜着往前冲了三十步,每个人手里都拿出了弓箭,将弓拉满,保持瞄准姿势。
“找死!”
李五六冷哼一声,话音刚落,就听到啪啪声响。
为首一个鸟铳手的枪管先冒出一缕白烟,紧接着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排鸟铳接力扫过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