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霆沉思了起来,如今已经是六月份的时间,德国人应该在欧洲战场上首次使用了致命性毒气弹。虽然毒气弹造成了重要伤亡,可是德国在毒气弹运用战术上欠缺有效实践,尤其是历史上的马恩河战役时,德军好不容易通过毒气弹撕开了英法联军长达五公里的防守线,可是却没有及时调动后备部队抢占这道缺口,反而被法国的预备队重新占领。
当然,他现在考虑的不是毒气弹的战术问题,而是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应用一定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舆论反应,再者一旦使用了德国生产的毒气弹,协约国必然会看出中国与德国之间的同盟关系。这次开战他故意选择在一个突然的时期拉开帷幕,目的就是不给协约国深思熟虑的机会,让欧洲列强来不及有任何反应,只能或者暂时默认中日冲突。
可若是暴露了中德同盟的关系,那整个事件就截然不同了,中日战争势必会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外一个新战场。
就算因为由于新武器的运用导致法国战场发生扭转,足以让他下定决心撕破这层窗户纸,正式以同盟国的身份加入世界大战,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考虑毒气弹带来的连锁反应。他记得德国化学部队是由著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伯组建,哈伯从一开始为了解决几百万人的饥饿问题,到沙文民族主义膨胀研制大规模杀伤性化学武器,使得整个科学界都为其感到严重质疑。当德国化学部队成功实战运用毒气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就连哈伯的妻子都不能容忍这种疯狂的做法,最终以自杀而告诫哈伯停止化学武器的研制。
“子玉,这件事可不能小瞧了,毒气弹是化学武器,它的相关操作、储藏和运用都需要非常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我们可不能把这些东西当作普通的炮弹来处理。务必要慎重再慎重才是。”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吴绍霆开口说道。
他自然很看重国家的名誉和个人的声誉,只是又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人毫无顾虑的使用毒气弹对付中国,甚至还成立了臭名昭著的七x三一部队,自己没必要还有那么多顾虑。除此之外,在准备这场战争之前他已经做出过明确指示,这是一场关乎国本的战争,中日双方必将决定在亚洲的霸主地位,所以为了胜利一定要不择手段,否则失败的下场可不仅仅是退回甲午战争时那么简单。
“德国方面承诺会派遣一支科学家小组协助我们,具体的方案他们会提前发到我们手里,好让我们提前进行准备。”吴佩孚说道。
“东西可以先拿着,至于用不用到时候我们要具体讨论。子玉,你可知道德国在欧洲使用毒气弹所带来的后果吗?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一件事。”吴绍霆叮嘱的说道。
“这方面我倒是没有深入去了解,只是偶尔在报纸上看过相关报道,似乎弄得欧洲人心惶惶、怨声载道。不过元首您以前不是经常教导我们,战场上是没有道德的,尤其是明天打响的这一仗,它的意义比起使用毒气弹更加非同小可。”吴佩孚不动声色的说道。
“你说的对。所以我才决定先接受这批毒气弹,但具体使用的情况还要看战场的进度。如果我们的大军能顺利的完成战斗任务,那就没必要节外生枝了。”吴绍霆很冷静的说道。
“我明白了。”吴佩孚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虽然他表面这么说,可是在内心里仍然觉得吴绍霆似乎缺乏了当初那种杀伐果断的霸气——
这一晚丹东看上去异常安静,前几天还能看到新驻进此地的军队在街头巷尾乱窜,可是进入六月之后一切彷佛都成了幻觉,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看上去都没有什么与往常不同的地方,只可惜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丹东的老百姓感到一种不自在。对于三十四师、三十七师的任何行动,简直就像是一下子遁入了地底之下似的,根本看不到人影了。
唯一能够证实有军队开进这里的痕迹,那就是贴在丹东各个人流密集地方的告示:即日起禁止所有船只出入鸭绿江流域。这份告示还是六天前张贴的,丹东的老百姓们虽然对此有所不满,因为六月的季节正是船运、渔业旺盛的时候,可没有人敢违抗这份命令,因为谁都知道鸭绿江河对岸可是有日本军队驻扎。
位于丹东东郊山林里的三十四师驻扎地,一个临时的集团军司令部前沿指挥所设置在此处的山脊上,隐藏在绿茵茵的树林后面,用高倍望远镜能清楚的看到鸭绿江对面的情况。
蔡锷是在一个钟点前刚刚抵达丹东,顾不上休息片刻,他直接来到了前沿指挥所。集团军司令部派来了好几位军官坐镇此处,处理一些前线备战的事宜,同时也肩负着与后方集团军司令本部的联络工作。此时,蔡锷站在瞭望掩体后面,用炮兵的三脚架望远镜观察着对面日军的阵地情况,天色混蒙蒙的,除了一些明显突兀的地形之外,其他事物很难看得清楚。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过了一会儿之后,蔡锷没有回过头来,直接向站在自己身后的副官陈芳问道。
“司令,已经是四点三刻了。”陈芳回答道。
“西南两路的快艇部队都准备的怎么样了?”蔡锷仍然盯着三脚架望远镜,但是语气丝毫不差的问道。
“全部整装待命,正面主攻的第二十二混成旅调集了三十六艘海军炮艇和六十艘改装的渔船,所有船只都已经到位了。第七十三团的十一艘海军炮艇和二十九艘改装的渔船也都没有问题。这些都是在下在四点钟时确认过的。”陈芳干净利落的说道。
“北边的冲锋队准备好了吗?用来搭建浮桥的舟船都送到下面去了吗?”蔡锷离开了三脚架望远镜,回过身来继续严肃的问道。这支冲锋队虽然是三路强渡部队中人数最少的,但却肩负着最重要的任务,另外两路强渡部队依靠武装快艇吸引日军火力,而冲锋队则趁机快速的搭建浮桥,将战斗部队输送到南岸前线。
“是的,由三十七师挑选先锋队员组成特别舟艇队,一共一千三百艘小船,五点整正式开始行动。”陈芳郑重其事的说道。
“特别舟艇队?很好,如果这次作战成功,这支部队可以保留下来,以后必然还会有其他的用途。”蔡锷若有所思的说道。
“明白。另外,南方第一集团军那边已经紧急所来了一些陆军新式装备,陈总司令是把他们部队现役的装备撤下来优先交给我们的。”陈芳补充的说道。
“哦?就是你上次提到的防弹盾墙?”蔡锷好奇的问道,这件事之前陈芳有过汇报,只不过当时自己仅仅是简单的过目了一遍,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正是防弹盾墙。陈总司令说,这种盾墙就是为了抢渡作战而设计的装备,据说是广东兵工厂成立陆军装甲系统之后的第二件量产的军用产品。”陈芳说道。
“这很好,只有能对我们作战有利就行。”蔡锷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
就在这时,三十四师师长田文烈带着几名随员走进了前沿指挥所。
田文烈虽然早年跟随过吴长庆的部队驻扎朝鲜,经历过在朝鲜发生的好几次军事行动,但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军事将领。吴长庆在的时候,他是担任庆字营的幕僚,袁世凯接任庆字营时,其又成为了袁世凯的书记官兼翻译。即便袁世凯筹建新式陆军时,田文烈仅仅因为有雄厚的资历才被委任将领之职,从清末到民国建立这二十多年里,几乎没有参与任何实战。
不过田文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军事上半斤八两,所以才要求蔡锷把集团军司令部前沿指挥所设在三十四师这边,方便由集团军司令部的军官或者蔡锷亲自领导三十四师。
他来到蔡锷面前,客气的敬了一礼,然后说道:“蔡司令,奉天刚刚来过电话,空军部队已经启程了,半个钟头之后就能对南岸发动轰炸。”
蔡锷点了点头,说道:“很好,搭建浮桥需要半个钟头的时间,之后由空军压制对岸的火力,掩护我们的部队开始发动强渡进攻。田师长,我刚才做了一些调整,稍后由三十七师担任第一轮主攻,你的部队暂时按兵不动。”
田文烈怔了怔,马上说道:“蔡司令,这不合适吧!”
蔡锷笑道:“没什么不合适的。另外,我需要田师长你现在马上去炮兵阵地,待会儿三十七师发动强攻时,炮兵的掩护至关重要,一定要把对面小鬼子的重火力都压下去。”
田文烈不知道蔡锷为什么会放弃让三十四师主攻,或许是为了保全三十四师的实力,毕竟三十四师虽然是北洋军出身,但多多少少比三十七师有战斗经验;又或许是为了表现身先士卒,省的让北洋军的老油子们说中央政府拿他们当炮火。不管怎么说,他心里都有几分钦佩,以前打仗时各路人马巴不得自己放在后面,让别的部分冲锋陷阵,自己坐享其成就行。可见蔡锷的目光永远都是放在国家大义层次上。
他连忙点了点头,感叹的说道:“蔡司令放心,我这就去炮兵阵地,绝不会出半点差池。”
蔡锷颔首说道:“很好,大战之前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信心。”
当然,他现在考虑的不是毒气弹的战术问题,而是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应用一定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舆论反应,再者一旦使用了德国生产的毒气弹,协约国必然会看出中国与德国之间的同盟关系。这次开战他故意选择在一个突然的时期拉开帷幕,目的就是不给协约国深思熟虑的机会,让欧洲列强来不及有任何反应,只能或者暂时默认中日冲突。
可若是暴露了中德同盟的关系,那整个事件就截然不同了,中日战争势必会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外一个新战场。
就算因为由于新武器的运用导致法国战场发生扭转,足以让他下定决心撕破这层窗户纸,正式以同盟国的身份加入世界大战,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考虑毒气弹带来的连锁反应。他记得德国化学部队是由著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伯组建,哈伯从一开始为了解决几百万人的饥饿问题,到沙文民族主义膨胀研制大规模杀伤性化学武器,使得整个科学界都为其感到严重质疑。当德国化学部队成功实战运用毒气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就连哈伯的妻子都不能容忍这种疯狂的做法,最终以自杀而告诫哈伯停止化学武器的研制。
“子玉,这件事可不能小瞧了,毒气弹是化学武器,它的相关操作、储藏和运用都需要非常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我们可不能把这些东西当作普通的炮弹来处理。务必要慎重再慎重才是。”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吴绍霆开口说道。
他自然很看重国家的名誉和个人的声誉,只是又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人毫无顾虑的使用毒气弹对付中国,甚至还成立了臭名昭著的七x三一部队,自己没必要还有那么多顾虑。除此之外,在准备这场战争之前他已经做出过明确指示,这是一场关乎国本的战争,中日双方必将决定在亚洲的霸主地位,所以为了胜利一定要不择手段,否则失败的下场可不仅仅是退回甲午战争时那么简单。
“德国方面承诺会派遣一支科学家小组协助我们,具体的方案他们会提前发到我们手里,好让我们提前进行准备。”吴佩孚说道。
“东西可以先拿着,至于用不用到时候我们要具体讨论。子玉,你可知道德国在欧洲使用毒气弹所带来的后果吗?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一件事。”吴绍霆叮嘱的说道。
“这方面我倒是没有深入去了解,只是偶尔在报纸上看过相关报道,似乎弄得欧洲人心惶惶、怨声载道。不过元首您以前不是经常教导我们,战场上是没有道德的,尤其是明天打响的这一仗,它的意义比起使用毒气弹更加非同小可。”吴佩孚不动声色的说道。
“你说的对。所以我才决定先接受这批毒气弹,但具体使用的情况还要看战场的进度。如果我们的大军能顺利的完成战斗任务,那就没必要节外生枝了。”吴绍霆很冷静的说道。
“我明白了。”吴佩孚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虽然他表面这么说,可是在内心里仍然觉得吴绍霆似乎缺乏了当初那种杀伐果断的霸气——
这一晚丹东看上去异常安静,前几天还能看到新驻进此地的军队在街头巷尾乱窜,可是进入六月之后一切彷佛都成了幻觉,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看上去都没有什么与往常不同的地方,只可惜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丹东的老百姓感到一种不自在。对于三十四师、三十七师的任何行动,简直就像是一下子遁入了地底之下似的,根本看不到人影了。
唯一能够证实有军队开进这里的痕迹,那就是贴在丹东各个人流密集地方的告示:即日起禁止所有船只出入鸭绿江流域。这份告示还是六天前张贴的,丹东的老百姓们虽然对此有所不满,因为六月的季节正是船运、渔业旺盛的时候,可没有人敢违抗这份命令,因为谁都知道鸭绿江河对岸可是有日本军队驻扎。
位于丹东东郊山林里的三十四师驻扎地,一个临时的集团军司令部前沿指挥所设置在此处的山脊上,隐藏在绿茵茵的树林后面,用高倍望远镜能清楚的看到鸭绿江对面的情况。
蔡锷是在一个钟点前刚刚抵达丹东,顾不上休息片刻,他直接来到了前沿指挥所。集团军司令部派来了好几位军官坐镇此处,处理一些前线备战的事宜,同时也肩负着与后方集团军司令本部的联络工作。此时,蔡锷站在瞭望掩体后面,用炮兵的三脚架望远镜观察着对面日军的阵地情况,天色混蒙蒙的,除了一些明显突兀的地形之外,其他事物很难看得清楚。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过了一会儿之后,蔡锷没有回过头来,直接向站在自己身后的副官陈芳问道。
“司令,已经是四点三刻了。”陈芳回答道。
“西南两路的快艇部队都准备的怎么样了?”蔡锷仍然盯着三脚架望远镜,但是语气丝毫不差的问道。
“全部整装待命,正面主攻的第二十二混成旅调集了三十六艘海军炮艇和六十艘改装的渔船,所有船只都已经到位了。第七十三团的十一艘海军炮艇和二十九艘改装的渔船也都没有问题。这些都是在下在四点钟时确认过的。”陈芳干净利落的说道。
“北边的冲锋队准备好了吗?用来搭建浮桥的舟船都送到下面去了吗?”蔡锷离开了三脚架望远镜,回过身来继续严肃的问道。这支冲锋队虽然是三路强渡部队中人数最少的,但却肩负着最重要的任务,另外两路强渡部队依靠武装快艇吸引日军火力,而冲锋队则趁机快速的搭建浮桥,将战斗部队输送到南岸前线。
“是的,由三十七师挑选先锋队员组成特别舟艇队,一共一千三百艘小船,五点整正式开始行动。”陈芳郑重其事的说道。
“特别舟艇队?很好,如果这次作战成功,这支部队可以保留下来,以后必然还会有其他的用途。”蔡锷若有所思的说道。
“明白。另外,南方第一集团军那边已经紧急所来了一些陆军新式装备,陈总司令是把他们部队现役的装备撤下来优先交给我们的。”陈芳补充的说道。
“哦?就是你上次提到的防弹盾墙?”蔡锷好奇的问道,这件事之前陈芳有过汇报,只不过当时自己仅仅是简单的过目了一遍,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正是防弹盾墙。陈总司令说,这种盾墙就是为了抢渡作战而设计的装备,据说是广东兵工厂成立陆军装甲系统之后的第二件量产的军用产品。”陈芳说道。
“这很好,只有能对我们作战有利就行。”蔡锷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
就在这时,三十四师师长田文烈带着几名随员走进了前沿指挥所。
田文烈虽然早年跟随过吴长庆的部队驻扎朝鲜,经历过在朝鲜发生的好几次军事行动,但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军事将领。吴长庆在的时候,他是担任庆字营的幕僚,袁世凯接任庆字营时,其又成为了袁世凯的书记官兼翻译。即便袁世凯筹建新式陆军时,田文烈仅仅因为有雄厚的资历才被委任将领之职,从清末到民国建立这二十多年里,几乎没有参与任何实战。
不过田文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军事上半斤八两,所以才要求蔡锷把集团军司令部前沿指挥所设在三十四师这边,方便由集团军司令部的军官或者蔡锷亲自领导三十四师。
他来到蔡锷面前,客气的敬了一礼,然后说道:“蔡司令,奉天刚刚来过电话,空军部队已经启程了,半个钟头之后就能对南岸发动轰炸。”
蔡锷点了点头,说道:“很好,搭建浮桥需要半个钟头的时间,之后由空军压制对岸的火力,掩护我们的部队开始发动强渡进攻。田师长,我刚才做了一些调整,稍后由三十七师担任第一轮主攻,你的部队暂时按兵不动。”
田文烈怔了怔,马上说道:“蔡司令,这不合适吧!”
蔡锷笑道:“没什么不合适的。另外,我需要田师长你现在马上去炮兵阵地,待会儿三十七师发动强攻时,炮兵的掩护至关重要,一定要把对面小鬼子的重火力都压下去。”
田文烈不知道蔡锷为什么会放弃让三十四师主攻,或许是为了保全三十四师的实力,毕竟三十四师虽然是北洋军出身,但多多少少比三十七师有战斗经验;又或许是为了表现身先士卒,省的让北洋军的老油子们说中央政府拿他们当炮火。不管怎么说,他心里都有几分钦佩,以前打仗时各路人马巴不得自己放在后面,让别的部分冲锋陷阵,自己坐享其成就行。可见蔡锷的目光永远都是放在国家大义层次上。
他连忙点了点头,感叹的说道:“蔡司令放心,我这就去炮兵阵地,绝不会出半点差池。”
蔡锷颔首说道:“很好,大战之前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