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当初曾经在胡宗宪麾下效力多年,戚家军练兵能够成功,能够节节胜利,也少不了胡宗宪的大力支持。毕竟,他每逢战后都是厚赏将士,保举有功,那得是真金白银,再加上大批的官职,才能让那些将士能够服从严苛的军法。要不是胡宗宪在军饷、赏赐、官职各方面都拼命向朝廷争取,他没法兑现对将士的承诺,自然也就没有声震东南的戚家军了。
当然,投桃报李,他也是用一个个胜仗来回报胡宗宪的。再加上他身为武将却很会做人,和胡宗宪私交虽説谈不上一等一的深厚,可行走于门下的次数却很多。就连胡宗宪当初纳得美妾时,他也曾经亲自送去过厚礼。尽管后来胡宗宪罢官乃至于下狱之后,他并没有上书保奏,但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那是清算严嵩余党,胡宗宪又确实不算干净,他人还在福建抗倭。
可这些年每次在心里比较谭纶和胡宗宪的时候,他都很明白一diǎn。
论用兵以及为人,两者可谓并驾齐驱。而论品行,胡宗宪当然比不上谭纶。可胡宗宪固然贪而好色,谭纶也不是真的如同海瑞那样耿直到一文不取,身边姬妾也一样众多。↘↘,最大的不同,就是两人立场不同。胡宗宪是因为趋附严嵩方才得以受到重用,谭纶却是先后受徐阶、高拱和张居正重用,始终屹立不倒,説起来谭纶确实是要明智多了。可党同伐异,古今都是如此,他若不得阁臣重用。还不是和俞大猷一个下场?
戚良犹豫片刻。看了汪孚林和小北一眼。决定还是让人家自己解释,当下就开口説道:“这位是汪侍郎家中侄儿,今科三甲传胪汪孚林汪公子的妻室。”
这么説是汪道昆的侄儿媳妇?
戚继光想想汪道昆和胡宗宪都是徽州人,私交虽不像他和汪道昆那么好,可同是抗倭战线上的,再加上同乡之谊,以及同样的罢官经历,让侄儿娶胡家千金也并不奇怪。可他转瞬之间便回忆起,胡家儿孙固然还有不少,可没听説过胡家还有女儿在!他疑惑地挑了挑眉,随即就听到了汪孚林的回答。
“见过戚大帅。内子是之前担任过歙县令以及徽宁道,如今调任户部员外郎的叶大人之女,不姓胡。”汪孚林见戚继光听到自己那最后三个字注解之后,反而眼神更犀利了一些,他就笑了笑説,“内子闺名小北,此行与我同来蓟州。她是因为仰慕戚大帅威名,于是不畏严寒。特意前来拜见。”
姓叶不姓胡……可同样叫小北!难道是……
“见过戚大帅。”小北目不转睛地盯着戚继光看了好一会儿,这才敛衽行礼道,“我一直遗憾多年不见戚大帅,这次终于能有机会,我就厚颜一同来了。”
戚继光立刻明白了过来。他虽是武将,却不像别人那样粗枝大叶,而是心细如,当即不再追问。
他抬手示意众人落座,见戚良执意不肯,仍要侍立在侧,他便板着脸説:“你我如今并非从属,你远道从徽州过来,代表了众多军中老卒,若连个座位都没有,传出去岂不是道我不重戚家军老卒?”
见戚良这才为之哑然,老老实实在自己和小北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汪孚林却没有就座,而是解下身上一把佩剑,将其双手捧了起来:“伯父托我捎带来了他一直珍藏的这把佩剑,説是希望我亲眼目睹这合剑的一幕。”
“南明兄竟然把佩剑也让你带来了?想不到此次不过阔别两年,双剑便有重会的机会。”
戚继光不禁为之大喜,随即转身信手取下了壁上悬挂的一把佩剑,按动机簧将其拔出来之后,他见汪孚林也已经拔出了那宝剑,剑尖朝下呈上,他便接了在手,等到那同炉锻制出来的两把宝剑合在一起,他不由得长叹一声道:“至今已经三合宝剑了,我在蓟镇为一边总兵,而南明兄在兵部为少司马,全都正当盛年,正在舒展抱负之时,没有辜负当年分剑时的誓言!”
“另外,伯父还有答戚大帅的诗,令我一并送上。”
汪孚林这次临走之前,翻看了足足厚厚一沓戚继光送给汪道昆的书信诗稿,就只见其中诗词无数,那咂舌就别提了。见此时此刻戚继光脸上再也不见最初相见时那diǎn醉意,反而是兴致高昂,他就直接吟道:“田士投知己,分悬比太阿。星文开瘴海,夜色倒明河。决胜千人废,论功百战多。审奸空眸睨,天意岂磋跑。”
戚继光只觉得傍晚归家时那diǎn郁闷全都烟消云散,整个人精神奕奕,説不出的壮怀激昂,一时就着这汪道昆的赠诗弹剑高歌。等心中舒畅,回剑归鞘,将汪道昆那把宝剑又还给汪孚林,自己的那把宝剑悬于壁上之后,他重新落座时,已是没有丝毫倦怠之色。
此时是晚饭时分,戚继光自然亲自招待,当听説汪孚林此来,是特意拜会自己,还想去喜峰口看一看,同时一睹军中森严气象,他二话不説全都一口答应了下来,随即更是令人去安排汪孚林的住处。
直到汪孚林又表示看过蓟镇,还要去辽东看一看,希望届时能够借几个人,戚继光仍是爽快答应。等到这对长辈全都和自己大有渊源的夫妇知机告退,只留下了戚良时,他这才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些东西现在如何?”
“回禀大帅,最初汪侍郎赋闲在家,将我的事情多托付给汪公子。汪公子説,徽州田土贫瘠,出产有限,而各种产业也为徽商把持,所以将那些东西放在稳妥人家处生息,每年大约有一成的利,虽少却稳妥。但后来汪公子开始施展拳脚。各项生意有声有色。又在各地建有银庄票号。我在征询了汪侍郎家中二老爷等人的意见后,方才把东西又放了一半在银庄,一半则是合股放在汪公子的产业中。虽説本钱有限,但现如今,所得已经五倍于最初。”
尽管戚继光知道汪道昆出身富商,轻财重义,其父也是乐善好施之人,并不担心自己托付的那些东西有什么问题。可他不过希望在保值的前提上少许增值一diǎn,可没曾想还能有这样的利润!而从戚良口中的汪公子三个字,他一下子想到了刚刚的汪孚林。
“南明兄之前提到的,照管那些东西的侄儿,莫非就是……”
“正如大帅所想。”
戚继光知道汪道昆前后两位妻子都无子,年近四十方才纳妾生子,而自己也是三十五岁方才纳妾,后来总算6续有了几个儿子,可无论他还是汪道昆,要等到儿子长大成人继承家业。那还有得好等了。可刚刚那汪孚林看看也还不到弱冠,竟然妻子也娶了。进士考中了,生意也做得不错,实在让人羡慕汪道昆家中子弟出贤才的好运。
自己的弟弟戚继美就算颇有出息,在东南抗倭中屡立战功,如今在蓟镇亦是进入了高阶将领序列,可统共也只有一个儿子。自己妻子无出,至今也只有三个庶子。其中戚安国记在王氏名下,另两个也还小。所以,他不得不尽心竭力为那两个儿子做打算!
汪孚林和小北这次到蓟镇三屯营来,只带了碧竹和四个浙军老卒。严妈妈原本是一定要跟的,汪孚林考虑到叶钧耀初到京城,有些地方需要熟悉本地的人帮忙,就説服严妈妈留了下来。如今四个随从安置在另外一间屋子,他们主仆三人则合居一间客房。客房虽説不上非常轩敞,却也陈设整齐雅致,一应用具全都是簇新的。可即使之前一路车马劳顿颇为疲累,可夫妻俩都没有多少睡意,到最后碧竹被他们吩咐去先睡,两人便盘膝坐在暖炕上出神。
真正説起来,小北虽不像汪孚林那样是第一次见戚继光,可儿时的记忆早就不大分明了。那是父亲的旧部,却不能算是父亲的旧友,更何况戚继光真正飞黄腾达,是在福建平倭之后,是在镇守蓟镇为总兵之后。而之前乍一看到人的时候,戚继光和民间传説中那种纯粹英雄的形象实在相差太远,能够感觉到的只有疲惫和倦怠,直到汪孚林拿出汪道昆托付的宝剑与其合剑之后,她才现戚继光身上方才多了一种与最初截然不同的精气神。
“孚林,戚大帅刚刚一句都没提过夫人,伯父不是説,戚夫人已经到蓟镇了吗?”
汪孚林不知道该怎么説,左思右想,到最后就把自己所知的传闻中戚夫人王氏那diǎn故事全都一一説了出来。讲到戚继光当年家贫的时候,王氏买回来一条鱼,自己吃鱼头鱼尾,把鱼身全都留给戚继光吃的往事,小北不禁有些不相信:“好歹戚大帅当年也是世袭的四品军职,夫人又出自什么王万户,怎么至于就这么穷?”
“你想想,从洪武世袭至今的军职,都快二百年了吧?而这么多年来朝廷又许出去多少世袭军职?可真正每个都司每个卫所的实缺又有多少?很多人就是挂个虚衔,如果等不到实职,就只有窘迫两个字,那diǎn俸禄够吃饭?想来戚大帅年少时,父亲重病期间花光钱,也是这个光景。至于所谓王万户,本朝有万户这个官职吗?説不定这人姓王叫万户,説不定这个人也就是和戚家一样的世袭军职,再説总不能把一家一当全都给女儿陪嫁,精打细算是必须的。”
小北这才信了七分,可对于戚夫人王氏因为丈夫纳妾,几乎要捅刀子杀人的剽悍,尽管她跟着苏夫人,也知道什么叫做厉害主妇,更在外头听过不少悍妇的故事,还是有diǎn难以置信。毕竟这年头悍妇大多都是冲着婢妾去的,那端的是杀人如麻,毕竟律法总是偏向正妻,被人捅到朝廷之后,杖责令离异是最重的处分了,问题在于大多数惧内如虎的丈夫都不敢声张。可即便如此,敢冲丈夫这么狠的妻子那仍旧是凤毛麟角。
“要我説,戚大帅偷着纳妾生子当然不对,可朝廷的制度也不好!我曾经听爹娘説过,最初是官员上任三年之内则不许带家眷,説是怕家眷受人请托,可你要这里三年那里三年,十年八年就过去了。也是这么多年之后方才渐渐放松了管束,可民间还是不带家眷上任的官员就被人啧啧称道,这不是让人为了名声,就抛妻弃子不管不顾吗?现在当一般地方官的还好,可九边重镇的督抚还有总兵,不少也是不带家眷的,结果倒好,姬妾成群就顺理成章了。”
汪孚林最初没料到小北会直接把矛头指向制度,当现这丫头越説越离谱,已经嗤之以鼻,他赶紧把食指放在她嘴唇上。在家里説説这些当然不要紧,但戚继光是什么人,蓟镇总兵!尽管张居正看似对其信赖备至,安知就一定没有厂卫埋伏在家里当钉子?
“出门在外,谨慎diǎn!”
可他这话音刚落,窗外便传来了一声冷笑:“这年头当官的男子都胆小如鼠,还不如我等女流!”
ps:双十二了,貌似各种餐饮市优惠活动很多,大家投完月票可以去看看,好多五折^_^未完待续……
当然,投桃报李,他也是用一个个胜仗来回报胡宗宪的。再加上他身为武将却很会做人,和胡宗宪私交虽説谈不上一等一的深厚,可行走于门下的次数却很多。就连胡宗宪当初纳得美妾时,他也曾经亲自送去过厚礼。尽管后来胡宗宪罢官乃至于下狱之后,他并没有上书保奏,但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那是清算严嵩余党,胡宗宪又确实不算干净,他人还在福建抗倭。
可这些年每次在心里比较谭纶和胡宗宪的时候,他都很明白一diǎn。
论用兵以及为人,两者可谓并驾齐驱。而论品行,胡宗宪当然比不上谭纶。可胡宗宪固然贪而好色,谭纶也不是真的如同海瑞那样耿直到一文不取,身边姬妾也一样众多。↘↘,最大的不同,就是两人立场不同。胡宗宪是因为趋附严嵩方才得以受到重用,谭纶却是先后受徐阶、高拱和张居正重用,始终屹立不倒,説起来谭纶确实是要明智多了。可党同伐异,古今都是如此,他若不得阁臣重用。还不是和俞大猷一个下场?
戚良犹豫片刻。看了汪孚林和小北一眼。决定还是让人家自己解释,当下就开口説道:“这位是汪侍郎家中侄儿,今科三甲传胪汪孚林汪公子的妻室。”
这么説是汪道昆的侄儿媳妇?
戚继光想想汪道昆和胡宗宪都是徽州人,私交虽不像他和汪道昆那么好,可同是抗倭战线上的,再加上同乡之谊,以及同样的罢官经历,让侄儿娶胡家千金也并不奇怪。可他转瞬之间便回忆起,胡家儿孙固然还有不少,可没听説过胡家还有女儿在!他疑惑地挑了挑眉,随即就听到了汪孚林的回答。
“见过戚大帅。内子是之前担任过歙县令以及徽宁道,如今调任户部员外郎的叶大人之女,不姓胡。”汪孚林见戚继光听到自己那最后三个字注解之后,反而眼神更犀利了一些,他就笑了笑説,“内子闺名小北,此行与我同来蓟州。她是因为仰慕戚大帅威名,于是不畏严寒。特意前来拜见。”
姓叶不姓胡……可同样叫小北!难道是……
“见过戚大帅。”小北目不转睛地盯着戚继光看了好一会儿,这才敛衽行礼道,“我一直遗憾多年不见戚大帅,这次终于能有机会,我就厚颜一同来了。”
戚继光立刻明白了过来。他虽是武将,却不像别人那样粗枝大叶,而是心细如,当即不再追问。
他抬手示意众人落座,见戚良执意不肯,仍要侍立在侧,他便板着脸説:“你我如今并非从属,你远道从徽州过来,代表了众多军中老卒,若连个座位都没有,传出去岂不是道我不重戚家军老卒?”
见戚良这才为之哑然,老老实实在自己和小北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汪孚林却没有就座,而是解下身上一把佩剑,将其双手捧了起来:“伯父托我捎带来了他一直珍藏的这把佩剑,説是希望我亲眼目睹这合剑的一幕。”
“南明兄竟然把佩剑也让你带来了?想不到此次不过阔别两年,双剑便有重会的机会。”
戚继光不禁为之大喜,随即转身信手取下了壁上悬挂的一把佩剑,按动机簧将其拔出来之后,他见汪孚林也已经拔出了那宝剑,剑尖朝下呈上,他便接了在手,等到那同炉锻制出来的两把宝剑合在一起,他不由得长叹一声道:“至今已经三合宝剑了,我在蓟镇为一边总兵,而南明兄在兵部为少司马,全都正当盛年,正在舒展抱负之时,没有辜负当年分剑时的誓言!”
“另外,伯父还有答戚大帅的诗,令我一并送上。”
汪孚林这次临走之前,翻看了足足厚厚一沓戚继光送给汪道昆的书信诗稿,就只见其中诗词无数,那咂舌就别提了。见此时此刻戚继光脸上再也不见最初相见时那diǎn醉意,反而是兴致高昂,他就直接吟道:“田士投知己,分悬比太阿。星文开瘴海,夜色倒明河。决胜千人废,论功百战多。审奸空眸睨,天意岂磋跑。”
戚继光只觉得傍晚归家时那diǎn郁闷全都烟消云散,整个人精神奕奕,説不出的壮怀激昂,一时就着这汪道昆的赠诗弹剑高歌。等心中舒畅,回剑归鞘,将汪道昆那把宝剑又还给汪孚林,自己的那把宝剑悬于壁上之后,他重新落座时,已是没有丝毫倦怠之色。
此时是晚饭时分,戚继光自然亲自招待,当听説汪孚林此来,是特意拜会自己,还想去喜峰口看一看,同时一睹军中森严气象,他二话不説全都一口答应了下来,随即更是令人去安排汪孚林的住处。
直到汪孚林又表示看过蓟镇,还要去辽东看一看,希望届时能够借几个人,戚继光仍是爽快答应。等到这对长辈全都和自己大有渊源的夫妇知机告退,只留下了戚良时,他这才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些东西现在如何?”
“回禀大帅,最初汪侍郎赋闲在家,将我的事情多托付给汪公子。汪公子説,徽州田土贫瘠,出产有限,而各种产业也为徽商把持,所以将那些东西放在稳妥人家处生息,每年大约有一成的利,虽少却稳妥。但后来汪公子开始施展拳脚。各项生意有声有色。又在各地建有银庄票号。我在征询了汪侍郎家中二老爷等人的意见后,方才把东西又放了一半在银庄,一半则是合股放在汪公子的产业中。虽説本钱有限,但现如今,所得已经五倍于最初。”
尽管戚继光知道汪道昆出身富商,轻财重义,其父也是乐善好施之人,并不担心自己托付的那些东西有什么问题。可他不过希望在保值的前提上少许增值一diǎn,可没曾想还能有这样的利润!而从戚良口中的汪公子三个字,他一下子想到了刚刚的汪孚林。
“南明兄之前提到的,照管那些东西的侄儿,莫非就是……”
“正如大帅所想。”
戚继光知道汪道昆前后两位妻子都无子,年近四十方才纳妾生子,而自己也是三十五岁方才纳妾,后来总算6续有了几个儿子,可无论他还是汪道昆,要等到儿子长大成人继承家业。那还有得好等了。可刚刚那汪孚林看看也还不到弱冠,竟然妻子也娶了。进士考中了,生意也做得不错,实在让人羡慕汪道昆家中子弟出贤才的好运。
自己的弟弟戚继美就算颇有出息,在东南抗倭中屡立战功,如今在蓟镇亦是进入了高阶将领序列,可统共也只有一个儿子。自己妻子无出,至今也只有三个庶子。其中戚安国记在王氏名下,另两个也还小。所以,他不得不尽心竭力为那两个儿子做打算!
汪孚林和小北这次到蓟镇三屯营来,只带了碧竹和四个浙军老卒。严妈妈原本是一定要跟的,汪孚林考虑到叶钧耀初到京城,有些地方需要熟悉本地的人帮忙,就説服严妈妈留了下来。如今四个随从安置在另外一间屋子,他们主仆三人则合居一间客房。客房虽説不上非常轩敞,却也陈设整齐雅致,一应用具全都是簇新的。可即使之前一路车马劳顿颇为疲累,可夫妻俩都没有多少睡意,到最后碧竹被他们吩咐去先睡,两人便盘膝坐在暖炕上出神。
真正説起来,小北虽不像汪孚林那样是第一次见戚继光,可儿时的记忆早就不大分明了。那是父亲的旧部,却不能算是父亲的旧友,更何况戚继光真正飞黄腾达,是在福建平倭之后,是在镇守蓟镇为总兵之后。而之前乍一看到人的时候,戚继光和民间传説中那种纯粹英雄的形象实在相差太远,能够感觉到的只有疲惫和倦怠,直到汪孚林拿出汪道昆托付的宝剑与其合剑之后,她才现戚继光身上方才多了一种与最初截然不同的精气神。
“孚林,戚大帅刚刚一句都没提过夫人,伯父不是説,戚夫人已经到蓟镇了吗?”
汪孚林不知道该怎么説,左思右想,到最后就把自己所知的传闻中戚夫人王氏那diǎn故事全都一一説了出来。讲到戚继光当年家贫的时候,王氏买回来一条鱼,自己吃鱼头鱼尾,把鱼身全都留给戚继光吃的往事,小北不禁有些不相信:“好歹戚大帅当年也是世袭的四品军职,夫人又出自什么王万户,怎么至于就这么穷?”
“你想想,从洪武世袭至今的军职,都快二百年了吧?而这么多年来朝廷又许出去多少世袭军职?可真正每个都司每个卫所的实缺又有多少?很多人就是挂个虚衔,如果等不到实职,就只有窘迫两个字,那diǎn俸禄够吃饭?想来戚大帅年少时,父亲重病期间花光钱,也是这个光景。至于所谓王万户,本朝有万户这个官职吗?説不定这人姓王叫万户,説不定这个人也就是和戚家一样的世袭军职,再説总不能把一家一当全都给女儿陪嫁,精打细算是必须的。”
小北这才信了七分,可对于戚夫人王氏因为丈夫纳妾,几乎要捅刀子杀人的剽悍,尽管她跟着苏夫人,也知道什么叫做厉害主妇,更在外头听过不少悍妇的故事,还是有diǎn难以置信。毕竟这年头悍妇大多都是冲着婢妾去的,那端的是杀人如麻,毕竟律法总是偏向正妻,被人捅到朝廷之后,杖责令离异是最重的处分了,问题在于大多数惧内如虎的丈夫都不敢声张。可即便如此,敢冲丈夫这么狠的妻子那仍旧是凤毛麟角。
“要我説,戚大帅偷着纳妾生子当然不对,可朝廷的制度也不好!我曾经听爹娘説过,最初是官员上任三年之内则不许带家眷,説是怕家眷受人请托,可你要这里三年那里三年,十年八年就过去了。也是这么多年之后方才渐渐放松了管束,可民间还是不带家眷上任的官员就被人啧啧称道,这不是让人为了名声,就抛妻弃子不管不顾吗?现在当一般地方官的还好,可九边重镇的督抚还有总兵,不少也是不带家眷的,结果倒好,姬妾成群就顺理成章了。”
汪孚林最初没料到小北会直接把矛头指向制度,当现这丫头越説越离谱,已经嗤之以鼻,他赶紧把食指放在她嘴唇上。在家里説説这些当然不要紧,但戚继光是什么人,蓟镇总兵!尽管张居正看似对其信赖备至,安知就一定没有厂卫埋伏在家里当钉子?
“出门在外,谨慎diǎn!”
可他这话音刚落,窗外便传来了一声冷笑:“这年头当官的男子都胆小如鼠,还不如我等女流!”
ps:双十二了,貌似各种餐饮市优惠活动很多,大家投完月票可以去看看,好多五折^_^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