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下来的辣椒一类因为数量太多,镇上居民购买力有限的缘故,卖的速度并不快。(手打小说)

    但其他的比如番茄、玉米、西瓜早就销售一空。就连摘的那些桃子,送人的送人,吃的吃,加上即便再贵,总有人舍得花钱购买,最后桃子也一个不剩。

    自产自销的势头非常好,方妈和黄晓英几人也都乐得不行,还说这绝对比卖给菜贩子划算。剩下的那些辣椒他们也不准备卖了,直接带着回家。

    只剩下辣椒没卖,这么多人在这挤着也不好,他们就把不用的东西收起来。

    方妈说是独自看摊,催促着方信带着沈箮两女去镇上转转,买些东西吃,或者看有什么要买回家的。

    双溪镇不算小,但好玩的地方并不多。年轻人最爱去网吧,方信自己家有电脑,几个人对网吧自然没啥兴致。

    倒是路边的小吃很惹人食欲,夏天的凉菜类比较多,凉粉凉面凉虾都有。但对这类凉性的食品,之前吃西瓜和桃子饱饱的,沈箮她们只是看热闹新鲜而已。现在两个女孩子对吃的食物要求很高,看这些摊位上的卫生条件确实不怎样,这类凉性的东西吃了的话最容易拉肚子。

    尤其方信还说这些东西自己家里也能做,不如买些原料回去自己做。

    两个女孩子连声称好,说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既卫生又好吃,也就没了吃这些凉粉凉虾的兴致。

    方信说干就干,当即便去买了些农家卖的豌豆粉和面条。这豌豆粉是做凉粉的最好材料,其他粉类做出来的就没那么粉嫩好吃。

    路过水巷子的时候,方信还在经常卖酒曲的老婆婆那里买了一大包酒曲,也不知道她用的什么方法,做出来的酒曲特别好。这酒曲的制作是件麻烦事情,方妈她们也不会做,要用的时候都是从镇上买,其中这个老婆婆卖的酒曲品质最好,方妈就经常在她这里买。

    黄晓英一直嚷着要自己酿米酒,方信就多买了些,到时候让她自己把酒曲拿回家自己酿。

    一路逛过去,方信看到旁边那家卖泡粑的今天又做了几笼泡粑出来。

    蒸笼里的泡粑卖相不错,蒸笼里有很多椭圆形的竹圈,泡粑就是放在这些竹圈里做成的,呈鸡蛋型,白白嫩嫩,还泡泡的样子,还散发着腾腾的热气,看着很惹人食欲。

    方信一看就嘴馋,又想起小时候吃泡粑的事情,当即便去称了两斤,还分给沈箮两人吃。

    黄晓英就问他,“这什么东西啊?”

    方信则说,“你这美食大王,别告诉我你没吃过!”

    “我还真没吃过。”黄晓英回答说。

    沈箮则笑着说,“她的东西多了去,可能吃过同样方法做出来的,但并不是这样的形状和颜色,毕竟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食物做出来也千差万别。”

    方信便解释说,“这是泡粑,我小时候最喜欢吃。因为这东西自己家里做得很少,吃法也很多,可以蒸在饭面上吃,也可以烤来吃。但我最喜欢烤来吃,那味道最佳,香喷喷的,又脆脆的。等下回去我们也可以拿来烤着吃,等你们吃过之后就知道了。”

    “小时候,每逢正月,新结婚的夫妇就会置办这些东西,然后会给队上每家都会发上一些。那时候的泡粑上还会点上特别漂亮的颜色,非常逗小孩子们喜欢。除了泡粑外,他们还会发些糍粑和黄粑,过年的时候能吃到糍粑的机会很少,也格外诱惑人。另外,那时候葬礼入土的那天早上,饭桌上吃的也是这种泡粑。不过现在大家都不怎么讲究了,新结婚的夫妇,也没见谁挨家挨户送泡粑糍粑黄粑。”方信说起来的时候,还颇有些唏嘘的意味。

    黄晓英当即便笑着打趣他们说,“等你和沈箮结婚的时候,就可以重新把这风俗兴起来啊,这么宝贵的传统可不能丢了!说不定也能在别的小孩子心底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自己家里做这些东西应该费不了太多的功夫吧?”

    “糍粑我知道,这黄粑又是什么东东?”沈箮俏脸微红,岔开话题问方信。尽管双溪镇和江城离得并不远,但农村的东西想流传到大城市,并为广大市民所熟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也是冬天要过年的时候才会做,特点是用的栀子花的果实和米一起磨碎,将粑粑染成金黄色,因此得名黄粑……”方信又解释着说,并将制作黄粑的过程大致讲解了一下。同时也感叹他自己,没文化真可怕,他也是后面上网查资料后才知道,原来家乡叫的“黄栀子”就是栀子花的果实,而不是他想当然的“黄籽籽”。

    沈箮听他讲得很是有趣,便又问他去年家里做了没。

    方信就说,“那时候就爸妈在家,这黄粑做起来很费事,家里就没做去别人家买的。今年有我这个大劳力在家,肯定要自己做些黄粑来吃。”

    “步骤是多了点,但一起做起来应该特别欢乐!”沈箮笑着说好,她也想体验一下方信童年时候的那份期盼与热切的心情。

    “那你们可得跟我留一些,光听你们说着口水就流出来了!”黄晓英连忙插嘴说,对美食,她是最没有免疫力的。

    方信就笑了,“那得等到冬天才会做,还是专心吃眼下的东西吧!”

    黄晓英这才有机会吃着泡粑,刚刚听方信讲得非常有意思,倒是忘记了品尝这美食,这样的情况在她身上可不多见。

    这泡粑比小笼包子大不了多少,黄晓英狼吞虎咽,三两口就可以吃掉一个。

    沈箮吃相比较斯文,但速度也不慢,吃过后连声称味道不错。这泡粑非常柔软糯口,又甜甜的,很有特点,比外面经常卖的包子好吃。她还问方信说,“这泡粑也是糯米做的吧!”

    “正宗的应该是纯糯米做的,这专门做来卖的为了节约成本,应该加了其他米粉在里面。不过能做得这么甜这么泡,也算有本事。镇上经常做泡粑的也就这一家,味道也最好。”方信说道。

    “这味道确实不错,不如我们也回去试着做来吃?”黄晓英提议说。

    方信颇有些遗憾地说,“这个我可不知道怎么做。”

    黄晓英却说,“阿姨他们说不定知道,不知道还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下,大致的方法肯定是找得出来的。就是自己做出来的味道,可能没人家专业做的这样好而已。”

    沈箮就笑话她说,“我看你为了吃的,真是什么办法都可以想到。”

    黄晓英嘿嘿直笑,她就是管不住她的这张嘴,好吃的东西也太多。

    镇上卖粑粑类的还真不少,方信几人走了没几步,就看见以前初高中同学曾雪的爸妈仍旧在镇上卖糖糍粑。

    黄晓英和沈箮两人见了又走不动路了,因为他们用油炸出来的糖糍粑并不是常见的方形。而是一个个小球,滚圆滚圆的,颜色特别漂亮,是那种最灿烂的金黄色,看起来就特别可口,加上飘过来的香味,更让人舍不得挪开脚步。

    方信便上前照顾生意,买了些糖糍粑来吃,一块钱两个倒不贵。

    这油炸出来的糖糍粑吃起来特别糯软香甜,加之外观漂亮,方信爱吃,两个女孩子更是喜欢。

    只是这糖糍粑并不表里如一,外面看起来还不小,但真吃起来才知道,里面竟然是中空的,吃的就是外面的一层。

    曾雪父母这手艺也堪称一绝,据之前和曾雪玩得好的女同学讲,这手艺还只有曾雪的母亲懂,她父亲都不知道。他们这糖糍粑,在镇上也算是独门生意。

    方信认识他们,他们可不认识方信,方信也就没打算和他们多说什么。

    倒是黄晓英在尝过之后,夸他们俩这生意做得好,做出来的糖糍粑美味可口不说,成本还非常低。

    方信闻言就笑了,黄晓英说得对,他们这算是将手里的材料利用到了极限。不过这是人家有本领,要养家糊口,供子女上学,谁都不容易。

    每人吃过几个糖糍粑后,就彻底吃不下什么,要买的东西也都买好,沈箮就催着两人赶过去和方妈汇合。

    辣椒类的销售情况算不得好,这东西又不可能试吃,吃能看卖相,方信他们过去看时,还剩下十来斤的样子。

    方信将买来的泡粑递给方妈吃,黄晓英还问方妈知不知道怎么做。

    方妈说没以前做过,想吃的话,她可以去问问别人。

    “不用那么麻烦,我就随便说说而已。”黄晓英连忙摇头摆手。

    “这天气热,这辣椒不好卖就算了,等下太阳又毒辣得很,早点收摊回家才是正事!回家做凉虾凉粉吃,材料我都买好了。”方信说完之后,还打电话回家让方爸先把做凉虾用的米泡好。

    方妈就笑骂他是个宝器,她本来还想等这些辣椒卖完再回家的。不过想想方信说得也是,她要坚持在这的话,估计两个女孩子也不会回去。

    现在其他东西都卖完,共有八百来块钱入账,成果相当辉煌。

    方信又把该买的东西都买好了,方妈也就不再坚持,几个人当即收拾起东西回家。

章节目录

极品农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丁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十二章【家乡小吃】-极品农民,极品农民,笔趣阁并收藏极品农民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