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信他们出来的时候带了水果刀,切起来也就比较方便。(手打小说)黄晓英和沈箮齐齐动手,先将西瓜剖开一个,光看着那红红的瓜瓤就让人有购买的**。
小番茄一口吃一个就可以,黄晓英仍旧坚持人们在试吃的时候将其切开,不仅节省成本,还能让人看到番茄内部的情景。
至于甜糯玉米,本来就可以生吃,方信以前在空间的时候就经常掰来当零食吃,这时候既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分给想买菜的人吃。
在这农村小镇上,卖菜还搞试吃的很少见,就连卖水果的都不怎么搞这套。
方信他们这样一搞,但凡上来尝过的人,基本会买上一点。光吃的不买的很少,更没有什么专门试吃的人,大部分人在试吃的时候,都会觉得光吃不买有些不好意思。加上价格比起市场上其他蔬菜瓜果来,也就稍微高一点,因为味道好卖相好,都还能接受。
随着时间的流逝,来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方信他们也才真正开始忙碌起来。
大番茄别人卖的两块,方信他们卖的两块二,但他们家的番茄味道要好吃得多,外形也漂亮,不会像别的番茄那样捏起来特软或者特硬。
还有大婶尝过后感叹着说,“这才是正宗番茄的味道,跟十几年的番茄味道一个样。”
黄晓英就笑着回答说,“当然,自己家里种的,天然成熟,那些还没成熟就摘下来,打了催熟剂才变红的番茄哪里能比。”
小番茄就要贵些,要三块钱一斤,这个就当水果卖了。买它的人没买大番茄的人多,但一买就是好几斤,销量倒也不差。
甜糯玉米个头大卖相好,差不多都在一斤以上,干脆就论个卖,三块钱一个。看方信他们自己当零食吃,好奇地跟着吃上两颗,发现味道确实鲜美甘甜,从而买两个回去尝鲜的人可不少。
西瓜在夏天一向是人们消暑解渴的最爱,方信他们言之灼灼地保证西瓜绝对是成熟了的,可以现场切开,不熟不要钱。至于味道,亲口尝尝就知道了,够沙够甜。
因此,一块五一斤的西瓜卖得最好,其次就是甜糯玉米。番茄虽然好吃,但每家每天买得少也就一斤左右。辣椒一类的就属于蔬菜,多是买其他东西顺便买点。
至于方信他们卖的桃子,绝大部分人就要望而却步了。
尤其是那水蜜桃,一个一斤多,十来块钱一斤,一个就要十几块钱,抵得上每天的菜钱了。
结果就是问的人,买的几乎没有。
方信他们也不着急,低价处理掉并不是他们的作风,这东西就算没人买,拿来送礼就不错。
看瓜果蔬菜卖得很快,黄晓英更是精神头十足,越发努力地向别人推销这些绿色有机食品。
正忙碌着的时候,方妈也看见了方信的大娘杨玉清来买菜,是队上的本家方建新的老婆,为人很热情,不但热心地帮方信参考工作事宜,还给方信介绍过几个相亲对象。他们家以前在镇上有个酒厂,后面没酿酒了,把酒厂搞了房地产开发,度过先期资金紧张阶段后,建起来的几栋楼房倒是赚了很多钱。队上的堰塘就是他们家包的,两家的关系也很不错,方信以前常去他们家玩。
方妈招呼杨玉清拿些菜回去吃,她起初还有些客气,但招架不住方妈的热情,只得接受下来。
沈箮和黄晓英就顺着方妈的意思,麻利地帮她往袋子里装东西,基本是每样都给她装了一些,价格贵的桃子拿来送人最合适不过。黄晓英也在心底打起了小小的算盘,卖得最不好的纯蔬菜类辣椒,她给杨玉清装得最多。
“我刚还说让阿信把菜给你送过去,正好你过来了,阿信怕是也高兴可以少跑路!”方妈还笑着对她说,方妈常说住在镇上也不容易,什么都要靠买的,以前家里种的菜经常在去镇上的时候,送些给他们家吃。
“一定要过去才行,难得大家一起来镇上,中午就到我们家吃饭。”杨玉清热情地邀请他们。
方信说是要卖菜,加上家里还有事情要忙,轻巧推了过去。
杨玉清在尝过一块西瓜后,也笑着说,“前阵子就听说阿信种的西瓜很好吃,可惜一直没时间回去。”
方信则说,“其实这些西瓜是沈箮她们种的,连怎么种蔬菜养鱼,我都跟着她们在学呢!”
“农大的学生果然不同凡响,种出来的西瓜都这么甜。”杨玉清马上就夸起沈箮两人来,她非常清楚方信家的事情,这时候自然尽量说好话撮合他们。
沈箮两人脸上笑着,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却是狠狠地瞪了方信几眼,被戴高帽其实也不那么舒坦。
方信对此视若无睹,这会生意好,有其他人上前来买菜,方信和两个女孩子招呼他们。
杨玉清就和方妈站一边窃窃私语闲话家常,主要说的还是方信的个人问题,照这情况看来,终于要解决了!
方妈两人聊天的功夫,摊位上的西瓜和甜糯玉米就卖光了,光西瓜和玉米,就带给他们将近四百块钱的收入。
这几百块钱,比起之前家里的水果卖给水果批发商成千上万块少了太多,但在几个人眼里,它们的意义却比之前那个重要得多,毕竟是自己面对面销售出去的。
黄晓英也在给方信出主意,“方师兄,我觉得明年的话,你可以多种些这种甜糯玉米,这可比种普通的杂交玉米好多了。能不能在嫩玉米的时候卖掉就不说,光这产量就比普通的杂交玉米高出很多。”
沈箮也说道,“这种子确实不错,如果这种优良性能可以长期保持下去的话,有这样好吃又高产的甜糯玉米,我实在想不到种杂交玉米的意义何在。”
“这是从网上买的种子,明年能否有这样的高产,我也拿不准啊!说不定这就是杂交出来的。”方信在空间做了足够多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些玉米是可以直接留种的,但他却故意这样说道。
“这类甜糯玉米杂交的可能性很小啦!”黄晓英还是知道很多的。
沈箮却表示赞同方信的看法,正色道,“要看种子的稳定性,还得繁育几代之后才会知道。为了稳妥起见,我觉得还是不要太冒险的好,最多和今年种一样多。不过这些种子可要保存好,最好不要轻易流出去。如果这些种子真的表现得都很优异的话,那就足以引发一场世界性的革命,杂交玉米从此可以退出历史舞台,种子公司也可以垮台了!”
黄晓英笑着说,“还是沈箮你看得远,不过像现在这样卖嫩玉米,种子就不会流出去的吧!”
“你农业大学毕业的呢!还问我……”沈箮笑她。
方信之前就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沈箮这话倒不是危言耸听,试想一下,如果有可以留种的高产作物,谁还会去买种子公司卖的高价种子。就目前而言,尽量不让这些种子流出去是最好的办法。
好在沈箮她们也处在猜测阶段,如她所言,这得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的检验才行,每一代需要一年,方信也就不用太过担心。
很快,几个人的话题又转移到销售情况不容乐观的辣椒一族上来,这可不像西瓜那样受欢迎,基本家里有喜欢吃辣椒的才会买。
黄晓英就说方信种的数量有些尴尬,刚够自己吃的话不会有什么麻烦。如果种个几亩地的话,还可以考虑批量出售,现在这不多不少的最不好处理。
方信笑着说,“种得多还有错?只要我乐意,吃不掉的我不卖,送人还不成啊?”
“别说气话啦!你舍得吗,阿姨她们肯答应吗?”黄晓英笑道,她们今天之所以会在这里卖菜,原因也就在这里。
沈箮却批评她说,“晓英你太想当然啦,市场变化莫测,尤其蔬菜市场,单纯一种蔬菜种得太多的话,一旦有什么变化,只怕会哭死。没看人家菜卖不出去,只得把菜铲地里。”
“那是他们种的菜没什么特色,同质化严重。照我说,保持现在的水准,只要你们能种出来,就不愁没办法高价销售出去。”黄晓英对此显得信心满满。
沈箮却道,“除非搭建大棚,一年四季均有出产,要不然都很难形成规模化种植。真搞大棚种植的话,这边丘陵地区地方不好找,人还特累。我觉得吧,有那功夫,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种植食用菌上!”
方信自是全力支持沈箮的意见,真搞大棚的话,估计得累死几个人,有个能赚钱的食用菌项目就好,其他就随意好了。
小番茄一口吃一个就可以,黄晓英仍旧坚持人们在试吃的时候将其切开,不仅节省成本,还能让人看到番茄内部的情景。
至于甜糯玉米,本来就可以生吃,方信以前在空间的时候就经常掰来当零食吃,这时候既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分给想买菜的人吃。
在这农村小镇上,卖菜还搞试吃的很少见,就连卖水果的都不怎么搞这套。
方信他们这样一搞,但凡上来尝过的人,基本会买上一点。光吃的不买的很少,更没有什么专门试吃的人,大部分人在试吃的时候,都会觉得光吃不买有些不好意思。加上价格比起市场上其他蔬菜瓜果来,也就稍微高一点,因为味道好卖相好,都还能接受。
随着时间的流逝,来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方信他们也才真正开始忙碌起来。
大番茄别人卖的两块,方信他们卖的两块二,但他们家的番茄味道要好吃得多,外形也漂亮,不会像别的番茄那样捏起来特软或者特硬。
还有大婶尝过后感叹着说,“这才是正宗番茄的味道,跟十几年的番茄味道一个样。”
黄晓英就笑着回答说,“当然,自己家里种的,天然成熟,那些还没成熟就摘下来,打了催熟剂才变红的番茄哪里能比。”
小番茄就要贵些,要三块钱一斤,这个就当水果卖了。买它的人没买大番茄的人多,但一买就是好几斤,销量倒也不差。
甜糯玉米个头大卖相好,差不多都在一斤以上,干脆就论个卖,三块钱一个。看方信他们自己当零食吃,好奇地跟着吃上两颗,发现味道确实鲜美甘甜,从而买两个回去尝鲜的人可不少。
西瓜在夏天一向是人们消暑解渴的最爱,方信他们言之灼灼地保证西瓜绝对是成熟了的,可以现场切开,不熟不要钱。至于味道,亲口尝尝就知道了,够沙够甜。
因此,一块五一斤的西瓜卖得最好,其次就是甜糯玉米。番茄虽然好吃,但每家每天买得少也就一斤左右。辣椒一类的就属于蔬菜,多是买其他东西顺便买点。
至于方信他们卖的桃子,绝大部分人就要望而却步了。
尤其是那水蜜桃,一个一斤多,十来块钱一斤,一个就要十几块钱,抵得上每天的菜钱了。
结果就是问的人,买的几乎没有。
方信他们也不着急,低价处理掉并不是他们的作风,这东西就算没人买,拿来送礼就不错。
看瓜果蔬菜卖得很快,黄晓英更是精神头十足,越发努力地向别人推销这些绿色有机食品。
正忙碌着的时候,方妈也看见了方信的大娘杨玉清来买菜,是队上的本家方建新的老婆,为人很热情,不但热心地帮方信参考工作事宜,还给方信介绍过几个相亲对象。他们家以前在镇上有个酒厂,后面没酿酒了,把酒厂搞了房地产开发,度过先期资金紧张阶段后,建起来的几栋楼房倒是赚了很多钱。队上的堰塘就是他们家包的,两家的关系也很不错,方信以前常去他们家玩。
方妈招呼杨玉清拿些菜回去吃,她起初还有些客气,但招架不住方妈的热情,只得接受下来。
沈箮和黄晓英就顺着方妈的意思,麻利地帮她往袋子里装东西,基本是每样都给她装了一些,价格贵的桃子拿来送人最合适不过。黄晓英也在心底打起了小小的算盘,卖得最不好的纯蔬菜类辣椒,她给杨玉清装得最多。
“我刚还说让阿信把菜给你送过去,正好你过来了,阿信怕是也高兴可以少跑路!”方妈还笑着对她说,方妈常说住在镇上也不容易,什么都要靠买的,以前家里种的菜经常在去镇上的时候,送些给他们家吃。
“一定要过去才行,难得大家一起来镇上,中午就到我们家吃饭。”杨玉清热情地邀请他们。
方信说是要卖菜,加上家里还有事情要忙,轻巧推了过去。
杨玉清在尝过一块西瓜后,也笑着说,“前阵子就听说阿信种的西瓜很好吃,可惜一直没时间回去。”
方信则说,“其实这些西瓜是沈箮她们种的,连怎么种蔬菜养鱼,我都跟着她们在学呢!”
“农大的学生果然不同凡响,种出来的西瓜都这么甜。”杨玉清马上就夸起沈箮两人来,她非常清楚方信家的事情,这时候自然尽量说好话撮合他们。
沈箮两人脸上笑着,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却是狠狠地瞪了方信几眼,被戴高帽其实也不那么舒坦。
方信对此视若无睹,这会生意好,有其他人上前来买菜,方信和两个女孩子招呼他们。
杨玉清就和方妈站一边窃窃私语闲话家常,主要说的还是方信的个人问题,照这情况看来,终于要解决了!
方妈两人聊天的功夫,摊位上的西瓜和甜糯玉米就卖光了,光西瓜和玉米,就带给他们将近四百块钱的收入。
这几百块钱,比起之前家里的水果卖给水果批发商成千上万块少了太多,但在几个人眼里,它们的意义却比之前那个重要得多,毕竟是自己面对面销售出去的。
黄晓英也在给方信出主意,“方师兄,我觉得明年的话,你可以多种些这种甜糯玉米,这可比种普通的杂交玉米好多了。能不能在嫩玉米的时候卖掉就不说,光这产量就比普通的杂交玉米高出很多。”
沈箮也说道,“这种子确实不错,如果这种优良性能可以长期保持下去的话,有这样好吃又高产的甜糯玉米,我实在想不到种杂交玉米的意义何在。”
“这是从网上买的种子,明年能否有这样的高产,我也拿不准啊!说不定这就是杂交出来的。”方信在空间做了足够多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些玉米是可以直接留种的,但他却故意这样说道。
“这类甜糯玉米杂交的可能性很小啦!”黄晓英还是知道很多的。
沈箮却表示赞同方信的看法,正色道,“要看种子的稳定性,还得繁育几代之后才会知道。为了稳妥起见,我觉得还是不要太冒险的好,最多和今年种一样多。不过这些种子可要保存好,最好不要轻易流出去。如果这些种子真的表现得都很优异的话,那就足以引发一场世界性的革命,杂交玉米从此可以退出历史舞台,种子公司也可以垮台了!”
黄晓英笑着说,“还是沈箮你看得远,不过像现在这样卖嫩玉米,种子就不会流出去的吧!”
“你农业大学毕业的呢!还问我……”沈箮笑她。
方信之前就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沈箮这话倒不是危言耸听,试想一下,如果有可以留种的高产作物,谁还会去买种子公司卖的高价种子。就目前而言,尽量不让这些种子流出去是最好的办法。
好在沈箮她们也处在猜测阶段,如她所言,这得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的检验才行,每一代需要一年,方信也就不用太过担心。
很快,几个人的话题又转移到销售情况不容乐观的辣椒一族上来,这可不像西瓜那样受欢迎,基本家里有喜欢吃辣椒的才会买。
黄晓英就说方信种的数量有些尴尬,刚够自己吃的话不会有什么麻烦。如果种个几亩地的话,还可以考虑批量出售,现在这不多不少的最不好处理。
方信笑着说,“种得多还有错?只要我乐意,吃不掉的我不卖,送人还不成啊?”
“别说气话啦!你舍得吗,阿姨她们肯答应吗?”黄晓英笑道,她们今天之所以会在这里卖菜,原因也就在这里。
沈箮却批评她说,“晓英你太想当然啦,市场变化莫测,尤其蔬菜市场,单纯一种蔬菜种得太多的话,一旦有什么变化,只怕会哭死。没看人家菜卖不出去,只得把菜铲地里。”
“那是他们种的菜没什么特色,同质化严重。照我说,保持现在的水准,只要你们能种出来,就不愁没办法高价销售出去。”黄晓英对此显得信心满满。
沈箮却道,“除非搭建大棚,一年四季均有出产,要不然都很难形成规模化种植。真搞大棚种植的话,这边丘陵地区地方不好找,人还特累。我觉得吧,有那功夫,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种植食用菌上!”
方信自是全力支持沈箮的意见,真搞大棚的话,估计得累死几个人,有个能赚钱的食用菌项目就好,其他就随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