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晓的爷爷奶奶,还有大姑二姑询问了王一元很多的事情,包括了他的老家和家庭状况,学历,还有在上海的工作等等。王一元都笑着一一做了回答。
一问一答还算是顺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次上门,谢东夫妻俩首先充当了介绍人的角色,也就是所谓的红娘。因为一些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这中间有很多的问话其实都是由朱许英来回答的。
另一原因,还在于朱许英妈妈的助力。朱许英妈妈之前见过王一元几回,对王一元的印象还是不错。有了她们母女俩在从中的斡旋,无形之中就使王一元很快就融入了肖晓晓家庭这个大圈子,没多长时间就和大家都比较熟络了。
晓晓爷爷奶奶与王一元是第一次相见,但在之前听说过有关他的一些事情,特别是知道去年工厂的变故和整顿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这一次似乎表现得对王一元也比较满意。
说笑了一会儿,奶奶笑着吩咐道,晓晓妈妈,还有她大姑二姑,你们就带着晓晓和小王,去把菖蒲艾叶,还有钟馗的画像,都挂到大门口去吧。
肖晓晓和王一元去隔壁房间拿了这些早就准备好的东西,跟在大人后面,去门口张贴悬挂。
王一元先把一大把新鲜的艾叶菖蒲挂在大门口的高处。晓晓妈妈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碎碎念道,大虫踏煞,小虫药煞,手里有药,握把撒撒。
门上挂艾叶、菖蒲,这是常见的端午习俗,王一元也懂。只是对大门上张贴钟馗的画像,他就是不太明白了。
王一元一边撕掉画像后面的双面胶底纸,一边问晓晓,怎么要挂这个钟馗的画像?
晓晓妈妈听见了,笑着说道,端午节,是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旧时俗称五月为毒月。菖蒲有浓香味,可入药,名为“水剑”,与药用价值很高的艾枝扎成一把插在门框边上,挂于门楣,就好似一把利剑,可避群邪,以禳毒气。
她说,至于钟馗,他是斩五毒捉小鬼的天师。在我们这边的镇江民间,端午节有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象征驱除鬼祟,保一家的平安。
王一元又问道,这些东西不应该是端午节前几天就已经挂好了的吗?
大姑笑道,呵呵,我们就是在等着你的啊。等着你过来和晓晓一起完成,这样一来心愿才是最好的啊。
肖晓晓脸上一红,凑过去王一元耳边轻声说道,这是我们镇江这边给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的待遇,好伐?要是毛脚没有通过,可能就没有了这个待遇的,晓得不?
晓晓妈妈和两个大姑对着王一元笑了笑,说,呵呵,小王,晓晓说的没有错的。
做完这些在房间里又坐了一会儿,王一元附在旁边坐着的肖晓晓耳朵边说了几句话。肖晓晓站起来,走过去妈妈的旁边,轻声的说了几句什么。
晓晓妈妈看了看王一元,点点头,然后和爷爷奶奶他们打了招呼说要先离开一会儿。
三人都站起来,肖晓晓领头朝一楼最靠里边的房子里走去。王一元的意思,是想去看看肖晓晓的爸爸。
推开门,只见正中间有一张大床,四周摆放有很多康复的器材,还有一套吸氧的设备和氧气**。晓晓爸爸一动不动的正斜躺在床上。
其实窗户外面有太阳光晒进来,刚好在照射在床上白色的被子上。
王一元靠近一看,突然吃惊的发现,晓晓爸爸的脸色比上次见他的时候要苍白了许多。或许也可能是常年大部分时间卧床的原因,他的这个脸上基本已经没有多少血色,甚至都可以看得见一根根交错繁杂的青色血管。
肖晓晓妈妈俯下身去,把他的枕头稍微垫得高了一些,俯下身,在他的耳根旁边轻声说道,老肖,晓晓带着他的男朋友看你来啦。
晓晓爸爸并没有什么反应,一直说到第三遍,他的头才好像是轻轻的摇动了一下,眼睛在眼皮下似乎细微的动了动,但最后还是没有能睁开来。
肖晓晓轻轻的走过去,一下子就跪在了床前。她握住爸爸苍白的手掌,轻轻的摩挲着,悄声说道,爸爸,王一元看你来啦。
肖晓晓连声呼唤了三遍,意外的是,这一次晓晓爸爸有反映了,有眼泪从他的眼睛里流了出来,似乎还轻微的点了点头。
肖晓晓惊喜的叫道,爸爸,爸爸,我感受到了你手掌上的力气了。她一下子喜极而泣,松开手,整个人都盖在了被子上,抱住她爸爸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
肖晓晓妈妈连忙握住了晓晓爸爸的另一只手掌,用心的感受起来。这时候,晓晓爸爸的眼泪流的更多了。不一会儿,晓晓妈妈蹲下身去,不停摩挲着晓晓爸爸的手掌和手臂,也是大声的哭了起来。
此情此景,王一元嗓子发干,眼眶一下子湿润,有眼泪止不住的掉了下来。
走到肖晓晓旁边,王一元俯下身看着晓晓爸爸,还有晓晓妈妈和晓晓。从她们母女俩的哭声里面,他完全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肖晓晓母女俩的喜悦和惊喜,还有她们内心里的担心和害怕。
王一元突然间就想起来当初自己父母去世的时候,自己接到消息时的撕心裂肺,还有久久都不能接受他们先后离去的这个观事实的心情。那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一次清晰的浮现,这么多年过去,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为自己,也为肖晓晓的爸爸,还有肖晓晓的一家人,王一元禁不住的热泪盈眶,泪流满面。
王一元突然觉得,当亲人离去时,也许你以为号啕大哭最痛苦,其实,能哭出来,痛苦已分散出去,更痛苦的是泪水往心里流。也许你以为,泪水憋在心里最痛苦,其实,心,不知何处安放,更难承受。
而比所有这一切更加难以逾越的则是我们心中的遗憾,它会久久挥之不散,更令人绝望。因为,或许,我们更多的不是害怕死亡,而是惧怕分别。
一问一答还算是顺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次上门,谢东夫妻俩首先充当了介绍人的角色,也就是所谓的红娘。因为一些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这中间有很多的问话其实都是由朱许英来回答的。
另一原因,还在于朱许英妈妈的助力。朱许英妈妈之前见过王一元几回,对王一元的印象还是不错。有了她们母女俩在从中的斡旋,无形之中就使王一元很快就融入了肖晓晓家庭这个大圈子,没多长时间就和大家都比较熟络了。
晓晓爷爷奶奶与王一元是第一次相见,但在之前听说过有关他的一些事情,特别是知道去年工厂的变故和整顿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这一次似乎表现得对王一元也比较满意。
说笑了一会儿,奶奶笑着吩咐道,晓晓妈妈,还有她大姑二姑,你们就带着晓晓和小王,去把菖蒲艾叶,还有钟馗的画像,都挂到大门口去吧。
肖晓晓和王一元去隔壁房间拿了这些早就准备好的东西,跟在大人后面,去门口张贴悬挂。
王一元先把一大把新鲜的艾叶菖蒲挂在大门口的高处。晓晓妈妈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碎碎念道,大虫踏煞,小虫药煞,手里有药,握把撒撒。
门上挂艾叶、菖蒲,这是常见的端午习俗,王一元也懂。只是对大门上张贴钟馗的画像,他就是不太明白了。
王一元一边撕掉画像后面的双面胶底纸,一边问晓晓,怎么要挂这个钟馗的画像?
晓晓妈妈听见了,笑着说道,端午节,是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旧时俗称五月为毒月。菖蒲有浓香味,可入药,名为“水剑”,与药用价值很高的艾枝扎成一把插在门框边上,挂于门楣,就好似一把利剑,可避群邪,以禳毒气。
她说,至于钟馗,他是斩五毒捉小鬼的天师。在我们这边的镇江民间,端午节有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象征驱除鬼祟,保一家的平安。
王一元又问道,这些东西不应该是端午节前几天就已经挂好了的吗?
大姑笑道,呵呵,我们就是在等着你的啊。等着你过来和晓晓一起完成,这样一来心愿才是最好的啊。
肖晓晓脸上一红,凑过去王一元耳边轻声说道,这是我们镇江这边给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的待遇,好伐?要是毛脚没有通过,可能就没有了这个待遇的,晓得不?
晓晓妈妈和两个大姑对着王一元笑了笑,说,呵呵,小王,晓晓说的没有错的。
做完这些在房间里又坐了一会儿,王一元附在旁边坐着的肖晓晓耳朵边说了几句话。肖晓晓站起来,走过去妈妈的旁边,轻声的说了几句什么。
晓晓妈妈看了看王一元,点点头,然后和爷爷奶奶他们打了招呼说要先离开一会儿。
三人都站起来,肖晓晓领头朝一楼最靠里边的房子里走去。王一元的意思,是想去看看肖晓晓的爸爸。
推开门,只见正中间有一张大床,四周摆放有很多康复的器材,还有一套吸氧的设备和氧气**。晓晓爸爸一动不动的正斜躺在床上。
其实窗户外面有太阳光晒进来,刚好在照射在床上白色的被子上。
王一元靠近一看,突然吃惊的发现,晓晓爸爸的脸色比上次见他的时候要苍白了许多。或许也可能是常年大部分时间卧床的原因,他的这个脸上基本已经没有多少血色,甚至都可以看得见一根根交错繁杂的青色血管。
肖晓晓妈妈俯下身去,把他的枕头稍微垫得高了一些,俯下身,在他的耳根旁边轻声说道,老肖,晓晓带着他的男朋友看你来啦。
晓晓爸爸并没有什么反应,一直说到第三遍,他的头才好像是轻轻的摇动了一下,眼睛在眼皮下似乎细微的动了动,但最后还是没有能睁开来。
肖晓晓轻轻的走过去,一下子就跪在了床前。她握住爸爸苍白的手掌,轻轻的摩挲着,悄声说道,爸爸,王一元看你来啦。
肖晓晓连声呼唤了三遍,意外的是,这一次晓晓爸爸有反映了,有眼泪从他的眼睛里流了出来,似乎还轻微的点了点头。
肖晓晓惊喜的叫道,爸爸,爸爸,我感受到了你手掌上的力气了。她一下子喜极而泣,松开手,整个人都盖在了被子上,抱住她爸爸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
肖晓晓妈妈连忙握住了晓晓爸爸的另一只手掌,用心的感受起来。这时候,晓晓爸爸的眼泪流的更多了。不一会儿,晓晓妈妈蹲下身去,不停摩挲着晓晓爸爸的手掌和手臂,也是大声的哭了起来。
此情此景,王一元嗓子发干,眼眶一下子湿润,有眼泪止不住的掉了下来。
走到肖晓晓旁边,王一元俯下身看着晓晓爸爸,还有晓晓妈妈和晓晓。从她们母女俩的哭声里面,他完全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肖晓晓母女俩的喜悦和惊喜,还有她们内心里的担心和害怕。
王一元突然间就想起来当初自己父母去世的时候,自己接到消息时的撕心裂肺,还有久久都不能接受他们先后离去的这个观事实的心情。那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一次清晰的浮现,这么多年过去,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为自己,也为肖晓晓的爸爸,还有肖晓晓的一家人,王一元禁不住的热泪盈眶,泪流满面。
王一元突然觉得,当亲人离去时,也许你以为号啕大哭最痛苦,其实,能哭出来,痛苦已分散出去,更痛苦的是泪水往心里流。也许你以为,泪水憋在心里最痛苦,其实,心,不知何处安放,更难承受。
而比所有这一切更加难以逾越的则是我们心中的遗憾,它会久久挥之不散,更令人绝望。因为,或许,我们更多的不是害怕死亡,而是惧怕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