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击溃刘备后率军回到官渡,袁绍才开始计议进攻许都(这时机把握的,袁绍不败才怪)。田丰说:“曹*既然击败刘备,则许都已不再空虚。而且曹*善于用兵,变化无穷,兵马虽少,却不可轻视。现在,不如按兵不动,与他相持。将军据守山川险固,拥有四州的民众,对外结交英雄,对内抓紧农耕,加强战备。然后,挑选精锐之士,分出来组成奇兵,频繁攻击薄弱之处,扰乱黄河以南。敌军救右,我军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得敌军疲于奔命,百姓无法安心生产,我们没有劳苦,而敌军已经陷入困境,不到三年,就可坐等胜利。现在放弃必胜的谋略,而要以一战来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后悔就来不及了。”袁绍没有采纳。田丰竭力劝谏,冒犯了袁绍,袁绍认为田丰扰乱军心,给他戴上刑具,关押起来。于是,袁绍用公文通告各州、郡,宣布曹*的罪状。二月,袁绍进军黎阳。(田丰彻底没戏了,接下来就是沮授了,袁绍是自掘坟墓啊!)
沮授在出军前,召集宗族,把自己的家产分给族人,说:“人势则权威无所不加,失势则连自己性命民保不住,真是可悲!”他弟弟沮宗说:“曹*的兵马比不上我军,您为什么害怕呢?”沮授说:“凭曹*的智慧与谋略,又挟持天子作为资本,我们虽战败公孙瓒,但士兵实际上已经疲惫,加上主上骄傲,将领奢侈,全军复没,就在这一仗了。扬雄曾经说过:‘六国纷纷扰扰,只不过是为秦取代周而效劳。’这说的是今天啊!”(沮授早就预料到失败的一天了!)
振威将军程昱率七百人守鄄城。曹*打算给他增加二千名士兵,程昱不肯,说:“袁绍拥兵十万,自以为所向无前,看到我兵力溥弱,一定瞧不起,不会来攻。如给我增兵,则袁绍大军经过就不会不进攻,进攻必然攻克,那就白白损失您和我两处的实力,请您不必担心。”袁绍听说程昱兵少,果然没去进攻。曹*对贾诩说:“程昱的胆量,超过古代勇士孟贲和夏育了!”(又一出空城计)
袁绍派大将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沮授说:“颜良性情急躁狭隘,虽然骁勇,但不可让他独当一面。”袁绍不听。夏季,四月,曹*率军向北援救刘延。荀攸说:“如今我们兵少,不是袁军的对手,只有分散他的兵力才行。您到延津后,做出准备渡河袭击袁绍后方的样子,袁绍必然向西应战。然后,您率军轻装急进,袭击白马,攻其不备,就可击败颜良。”曹*听从了荀攸的计策。袁绍听说曹军要渡河,就分兵向西阻截。曹*于是率军急速向白马挺进,还差十余里,颜良才得到消息,大吃一惊,前来迎战。曹*派张辽、关羽作先锋,关羽望见颜良的旌旗伞盖,策马长驱直入,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下他的头颅而归,袁绍军中无人能够抵挡。于是,解开白马之围,曹*把全城百姓沿黄河向西迁徒。(貌似从这开始袁绍就再也没听过沮授的建议,注定了他的败亡!关公斩颜良是《三国志》中明确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取上将首级的例子,像《三国演义》上那种动不动就单挑,把对方挑于马下的行为,正史上非常少见!)
袁绍要渡过黄河进行追击,沮授劝阻他说:“胜负之间,变化无常,不能不慎重考虑。如今应当把大军留驻在延津,分出部分军队去官渡,如果他们告捷,回来迎接大军也不晚,如果大军渡河南下,万一失利,大家就没有退路了。”袁绍不听他的劝告。沮授在渡河时叹息着说:“主上狂妄自大,下边将领只会贪功,悠悠黄河,我们能成功吗?”于是,沮授称病辞职。袁绍不批准,但心中怀恨,就又解除沮授的兵权,把他所率领的军队全部拨归郭图指挥。(按照史书的说法沮授最开始是“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后来袁绍听信郭图谗言,变成与“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到现在被解除了兵权,基本也跟田丰一样没什么戏了)
袁绍大军到达延津以南,曹*部署军队在南阪下安营,派人登上营垒望。望的人报告说:“敌军大约有五六百骑兵。”一会儿,又报告说:“骑兵逐渐增多,步兵不可胜数。”曹*说:“不必再报告了。”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放马休息。这时,从白马运送的辎重已经上路,将领们认为敌军骑兵多,不如回去守卫营垒。荀攸说:“这正是引敌上钩,怎么能离开?“曹*看着荀攸微微一笑。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丑与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先后赶到,曹军将领们都说:“可以上马了。”曹*说:“还没到时候。”又过了一会儿,袁军的骑兵更多了,有的已分别攻击曹军的辎重车队,曹*说:“时候到了。”于是曹军全体骑兵上马。当时曹军骑兵不到六百人,曹*挥军猛击,大破袁军,斩杀文丑。文丑与颜良都是袁绍军中有名的大将,两次交战,先后被曹军杀死,袁绍军中士气大衰。(这里明确说了,文丑是被曹*率领的骑兵所杀,与关公可没半点关系!)
刘备率军攻掠汝、颖地区,自许都以南,官民都人心不安,曹*对此很忧虑。曹仁说:“南方认为大将军目前正与袁绍相持到危急关头,势不能去援救,刘备又率强兵压境,所以他们背叛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刘备刚开始率领袁绍的士兵,还不能得心应手,立刻进攻,可以击破刘备。”曹*就派曹仁率骑兵进攻刘备,刘备兵败溃逃,曹仁全部收复叛变各县后才回军。
刘备回到袁绍军中,暗中打算离开袁绍。于是,他劝说袁绍与荆州的刘表联合。袁绍派刘备率领他原来的部队再到汝南,与盗匪首领龚都等联合,有部众数千人。曹*派部将蔡阳前去进攻,被刘备杀死。
你看刘备这为人,逃走就逃走吧,还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当初袁绍出兵前就跟刘荆州通过气了,无奈对方要保持中立两边不帮。刘备一看袁绍这败相渐露,就准备这后路了,当时刘备狼狈来投时,袁绍对他多好,袁绍亲自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裴注引魏书曰:备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人家一有事马上溜之大吉(刘备在曹*那里时也一样,曹*与他“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而刘备呢却暗中要与董承等杀曹*)。
袁绍驻军阳武,沮授劝袁绍说:“我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比不上曹军;曹军粮草短缺,军用物资储备比不上我军。因此,曹*利于速战速决,我军利于打持久战。应当作长期打算,拖延时间。”袁绍没有采纳。八月,袁绍大军向前稍作推进,依沙丘扎营,东西达数十里。曹*也把部队分开驻扎,与袁绍营垒相对。(沮授不管说什么,袁绍都听不进)
曹*出兵与袁绍交战,没有取胜,又退回营垒,坚守不出。袁绍军中制造高楼,堆起土山,居高临下地向曹营射箭,曹军在营中行走,都要用盾牌遮挡飞箭。曹*制成霹雳车,发射石块,将袁绍的高楼全都击毁。袁绍又挖地道进攻,曹军在营内挖一道长长的深沟,以抵御袁军从地下来攻。曹*兵少粮尽,士兵疲惫不堪,百姓无法交纳沉重的赋税,纷纷背叛而降附袁绍。曹*大为忧虑,给荀彧写信(荀彧负责留守,这是他的强项),说准备用退回许都的办法,引诱袁军深入。荀彧回信说:“袁绍集中全部军队到官渡,打算与您一决胜负。您以最弱者抵抗最强者,如果不能制敌,就将为敌所制,这正是夺取天下的重要关键。而且,袁绍只是布衣中的英雄罢了,能把人才招集在自己身边,却不能任用。以您的神武明智,加上尊奉天子、名正言顺,有谁能阻拦得住!如今,粮食虽少,但还没有到楚、汉在荥阳、成对峙时的困境。那时刘邦、项羽谁也不肯先向后撤,是因为先退就会处于劣势。您的军队只有袁绍军队的十分之一,但您坚守不动,扼住袁军的咽喉,使袁军无法前进,已长达半年。情势显现,已到终结,必将发生变化,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一定不能放弃。”曹*听从荀的劝告,于是坚守营垒,与袁绍相持。
这里我们来分析下曹袁兵力的对比,袁绍的兵力基本是确定的,《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即使这十万是虚数也相差不多(袁绍败后,降兵被坑杀,裴注引张璠汉纪云:“杀绍卒凡八万人。”),还有裴注引孙盛评曰:“案魏武谓崔琰曰“昨案贵州户籍,可得三十万众”。由此推之,但冀州胜兵已如此,况兼幽、并及青州乎?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说明袁绍十万兵力是真实的。
而曹*的兵力正史没明确说明,按照荀彧的说法是“十分居一”,但这只是在这时双方对峙时的兵力对比,而且按照当时荀彧鼓励曹*的语气来看,我相信真实兵力肯定要比“十分居一”多点(而且双方也不可能吧所以兵力都部署在这里)。
所以《三国志》记载的“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我认为还是可信的,当时双方对峙的兵力曹*方确实不满万,因为曹*的兵力,除了直接在官渡筑垒据守的部队外,还有:两翼的保护部队:保护官渡主战场两侧翼的安全。左翼孟津、敖仓一带的夏侯惇军;右翼陈留、己吾一带的张绣军;官渡到许都之间的战役预备队:位于官渡筑垒地带后方。曹仁军、曹洪军、徐晃军、史涣军;东线牵制部队:牵制袁绍青州部队。徐州的臧霸军、孙观军等;东南的防备部队:控制汝南袁绍老家一带的局势,防备江东孙氏集团。有满宠军、李通军;南方的防备部队:防备刘表集团可能的偷袭。蔡阳军等;其他部队:包括许都的留守部队;夏侯渊的运输护卫部队、兖州留守部队等等。
而袁绍的兵力也像曹*一样,分兵部署了好几支,如淳于琼的万人部队、蒋琦的骑兵部队等,袁绍还保留了一支后军位于黄河北岸的黎阳地区由大将蒋义渠带领,这支兵马也在五千以上;还有就是袁绍派出去迂回曹*后方的多支部队,虽然每支部队的兵力都不是太多,但是决不是只有刘备、韩荀两支,因为这两支只是由于被曹军消灭才得到记载,而其他那些成功袭击曹军后勤运输的部队并没有被记载下来。而在对峙前,在白马斩颜良之战,延津南破文丑之战等战斗中袁军也损失了不少兵力。
所以在我以上分析来看,曹*的总兵力大约在两万五到三万左右,而袁绍大约十万左右,在官渡前线对峙时,曹*直接率领的有八千左右,袁绍大约六万左右。
进过我们的分析,我们知道虽然曹袁官渡之战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但也没有传说的那样以一当十那么夸张,但不得不说曹*以那么少的兵力打败了兵力强大的袁军,足以显示他在军事上的独到之处了!
沮授在出军前,召集宗族,把自己的家产分给族人,说:“人势则权威无所不加,失势则连自己性命民保不住,真是可悲!”他弟弟沮宗说:“曹*的兵马比不上我军,您为什么害怕呢?”沮授说:“凭曹*的智慧与谋略,又挟持天子作为资本,我们虽战败公孙瓒,但士兵实际上已经疲惫,加上主上骄傲,将领奢侈,全军复没,就在这一仗了。扬雄曾经说过:‘六国纷纷扰扰,只不过是为秦取代周而效劳。’这说的是今天啊!”(沮授早就预料到失败的一天了!)
振威将军程昱率七百人守鄄城。曹*打算给他增加二千名士兵,程昱不肯,说:“袁绍拥兵十万,自以为所向无前,看到我兵力溥弱,一定瞧不起,不会来攻。如给我增兵,则袁绍大军经过就不会不进攻,进攻必然攻克,那就白白损失您和我两处的实力,请您不必担心。”袁绍听说程昱兵少,果然没去进攻。曹*对贾诩说:“程昱的胆量,超过古代勇士孟贲和夏育了!”(又一出空城计)
袁绍派大将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沮授说:“颜良性情急躁狭隘,虽然骁勇,但不可让他独当一面。”袁绍不听。夏季,四月,曹*率军向北援救刘延。荀攸说:“如今我们兵少,不是袁军的对手,只有分散他的兵力才行。您到延津后,做出准备渡河袭击袁绍后方的样子,袁绍必然向西应战。然后,您率军轻装急进,袭击白马,攻其不备,就可击败颜良。”曹*听从了荀攸的计策。袁绍听说曹军要渡河,就分兵向西阻截。曹*于是率军急速向白马挺进,还差十余里,颜良才得到消息,大吃一惊,前来迎战。曹*派张辽、关羽作先锋,关羽望见颜良的旌旗伞盖,策马长驱直入,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下他的头颅而归,袁绍军中无人能够抵挡。于是,解开白马之围,曹*把全城百姓沿黄河向西迁徒。(貌似从这开始袁绍就再也没听过沮授的建议,注定了他的败亡!关公斩颜良是《三国志》中明确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取上将首级的例子,像《三国演义》上那种动不动就单挑,把对方挑于马下的行为,正史上非常少见!)
袁绍要渡过黄河进行追击,沮授劝阻他说:“胜负之间,变化无常,不能不慎重考虑。如今应当把大军留驻在延津,分出部分军队去官渡,如果他们告捷,回来迎接大军也不晚,如果大军渡河南下,万一失利,大家就没有退路了。”袁绍不听他的劝告。沮授在渡河时叹息着说:“主上狂妄自大,下边将领只会贪功,悠悠黄河,我们能成功吗?”于是,沮授称病辞职。袁绍不批准,但心中怀恨,就又解除沮授的兵权,把他所率领的军队全部拨归郭图指挥。(按照史书的说法沮授最开始是“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后来袁绍听信郭图谗言,变成与“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到现在被解除了兵权,基本也跟田丰一样没什么戏了)
袁绍大军到达延津以南,曹*部署军队在南阪下安营,派人登上营垒望。望的人报告说:“敌军大约有五六百骑兵。”一会儿,又报告说:“骑兵逐渐增多,步兵不可胜数。”曹*说:“不必再报告了。”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放马休息。这时,从白马运送的辎重已经上路,将领们认为敌军骑兵多,不如回去守卫营垒。荀攸说:“这正是引敌上钩,怎么能离开?“曹*看着荀攸微微一笑。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丑与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先后赶到,曹军将领们都说:“可以上马了。”曹*说:“还没到时候。”又过了一会儿,袁军的骑兵更多了,有的已分别攻击曹军的辎重车队,曹*说:“时候到了。”于是曹军全体骑兵上马。当时曹军骑兵不到六百人,曹*挥军猛击,大破袁军,斩杀文丑。文丑与颜良都是袁绍军中有名的大将,两次交战,先后被曹军杀死,袁绍军中士气大衰。(这里明确说了,文丑是被曹*率领的骑兵所杀,与关公可没半点关系!)
刘备率军攻掠汝、颖地区,自许都以南,官民都人心不安,曹*对此很忧虑。曹仁说:“南方认为大将军目前正与袁绍相持到危急关头,势不能去援救,刘备又率强兵压境,所以他们背叛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刘备刚开始率领袁绍的士兵,还不能得心应手,立刻进攻,可以击破刘备。”曹*就派曹仁率骑兵进攻刘备,刘备兵败溃逃,曹仁全部收复叛变各县后才回军。
刘备回到袁绍军中,暗中打算离开袁绍。于是,他劝说袁绍与荆州的刘表联合。袁绍派刘备率领他原来的部队再到汝南,与盗匪首领龚都等联合,有部众数千人。曹*派部将蔡阳前去进攻,被刘备杀死。
你看刘备这为人,逃走就逃走吧,还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当初袁绍出兵前就跟刘荆州通过气了,无奈对方要保持中立两边不帮。刘备一看袁绍这败相渐露,就准备这后路了,当时刘备狼狈来投时,袁绍对他多好,袁绍亲自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裴注引魏书曰:备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人家一有事马上溜之大吉(刘备在曹*那里时也一样,曹*与他“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而刘备呢却暗中要与董承等杀曹*)。
袁绍驻军阳武,沮授劝袁绍说:“我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比不上曹军;曹军粮草短缺,军用物资储备比不上我军。因此,曹*利于速战速决,我军利于打持久战。应当作长期打算,拖延时间。”袁绍没有采纳。八月,袁绍大军向前稍作推进,依沙丘扎营,东西达数十里。曹*也把部队分开驻扎,与袁绍营垒相对。(沮授不管说什么,袁绍都听不进)
曹*出兵与袁绍交战,没有取胜,又退回营垒,坚守不出。袁绍军中制造高楼,堆起土山,居高临下地向曹营射箭,曹军在营中行走,都要用盾牌遮挡飞箭。曹*制成霹雳车,发射石块,将袁绍的高楼全都击毁。袁绍又挖地道进攻,曹军在营内挖一道长长的深沟,以抵御袁军从地下来攻。曹*兵少粮尽,士兵疲惫不堪,百姓无法交纳沉重的赋税,纷纷背叛而降附袁绍。曹*大为忧虑,给荀彧写信(荀彧负责留守,这是他的强项),说准备用退回许都的办法,引诱袁军深入。荀彧回信说:“袁绍集中全部军队到官渡,打算与您一决胜负。您以最弱者抵抗最强者,如果不能制敌,就将为敌所制,这正是夺取天下的重要关键。而且,袁绍只是布衣中的英雄罢了,能把人才招集在自己身边,却不能任用。以您的神武明智,加上尊奉天子、名正言顺,有谁能阻拦得住!如今,粮食虽少,但还没有到楚、汉在荥阳、成对峙时的困境。那时刘邦、项羽谁也不肯先向后撤,是因为先退就会处于劣势。您的军队只有袁绍军队的十分之一,但您坚守不动,扼住袁军的咽喉,使袁军无法前进,已长达半年。情势显现,已到终结,必将发生变化,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一定不能放弃。”曹*听从荀的劝告,于是坚守营垒,与袁绍相持。
这里我们来分析下曹袁兵力的对比,袁绍的兵力基本是确定的,《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即使这十万是虚数也相差不多(袁绍败后,降兵被坑杀,裴注引张璠汉纪云:“杀绍卒凡八万人。”),还有裴注引孙盛评曰:“案魏武谓崔琰曰“昨案贵州户籍,可得三十万众”。由此推之,但冀州胜兵已如此,况兼幽、并及青州乎?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说明袁绍十万兵力是真实的。
而曹*的兵力正史没明确说明,按照荀彧的说法是“十分居一”,但这只是在这时双方对峙时的兵力对比,而且按照当时荀彧鼓励曹*的语气来看,我相信真实兵力肯定要比“十分居一”多点(而且双方也不可能吧所以兵力都部署在这里)。
所以《三国志》记载的“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我认为还是可信的,当时双方对峙的兵力曹*方确实不满万,因为曹*的兵力,除了直接在官渡筑垒据守的部队外,还有:两翼的保护部队:保护官渡主战场两侧翼的安全。左翼孟津、敖仓一带的夏侯惇军;右翼陈留、己吾一带的张绣军;官渡到许都之间的战役预备队:位于官渡筑垒地带后方。曹仁军、曹洪军、徐晃军、史涣军;东线牵制部队:牵制袁绍青州部队。徐州的臧霸军、孙观军等;东南的防备部队:控制汝南袁绍老家一带的局势,防备江东孙氏集团。有满宠军、李通军;南方的防备部队:防备刘表集团可能的偷袭。蔡阳军等;其他部队:包括许都的留守部队;夏侯渊的运输护卫部队、兖州留守部队等等。
而袁绍的兵力也像曹*一样,分兵部署了好几支,如淳于琼的万人部队、蒋琦的骑兵部队等,袁绍还保留了一支后军位于黄河北岸的黎阳地区由大将蒋义渠带领,这支兵马也在五千以上;还有就是袁绍派出去迂回曹*后方的多支部队,虽然每支部队的兵力都不是太多,但是决不是只有刘备、韩荀两支,因为这两支只是由于被曹军消灭才得到记载,而其他那些成功袭击曹军后勤运输的部队并没有被记载下来。而在对峙前,在白马斩颜良之战,延津南破文丑之战等战斗中袁军也损失了不少兵力。
所以在我以上分析来看,曹*的总兵力大约在两万五到三万左右,而袁绍大约十万左右,在官渡前线对峙时,曹*直接率领的有八千左右,袁绍大约六万左右。
进过我们的分析,我们知道虽然曹袁官渡之战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但也没有传说的那样以一当十那么夸张,但不得不说曹*以那么少的兵力打败了兵力强大的袁军,足以显示他在军事上的独到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