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内显得有些寂静,帐内中案后坐席上空着,姚襄和王猛在中案前左右席上相对而坐。两人并没有和石奇相谈多久,就匆忙告辞回了大营。姚襄心里有些沉重,这个传言并没有多么高明,不过是常见的离间之计罢了。只是对他却不同:传言不是谣传,他确实投靠了冉闵。虽说此事两家乃是私下约定,不会泄露出去,但却经不得推敲。
“王公,你看……?”,姚襄把目光看向了王猛。
王猛刚要回答,就听帐外有人大声用羌语通报:“大将军,——姚亮将军有紧急军情禀报。”,接着一个亲兵挑帘走了进来,单膝跪地。
“让他进来!”,姚襄吩咐道,此时的紧急军情,对他而言,无外乎两处:定水北岸的鲜卑人和自己的滠头。无论是哪一处,能被称为紧急军情的,都非同小可。
亲兵应了声,站起转身出了大帐。
很快,一个矮个精瘦的羌人将领疾步走了进来,在姚襄前面单膝跪下:“大将军,鲜卑人撤军了!”
“什么?”,姚襄心中一震:鲜卑人撤军了?
王猛能听的懂羌语,一直静静的听着。
“鲜卑人真撤军了,早上,小人的奴隶们前去鲜卑人哪里探查,现鲜卑人皮帐只剩了四五个,小人得报亲自前去查看,却现鲜卑人已经撤走了。如今小人命他们前去远处查探,自己前来禀报大将军。”
“再多派人远近查探,勿要查清鲜卑人的去向!”,姚襄没有犹豫,径直吩咐姚亮。见姚亮应声后出了大帐,姚襄随之抬高了声音对外叫道:“来人!”
一个亲兵疾步掀帘进了大帐,单膝跪下:“请大将军吩咐!”,和别的羌人将领不同,姚襄的亲兵大多遵从了中原礼节。
“请尹先生、姚阿牛来!”,姚襄吩咐道,此次出征,他幕僚中就带了尹祥和几个老爹幕下的参军。吩咐完又对王猛道:“王公,我们前去看看?”……
用木筏架浮桥,需的选择水流平静的地方,而这种地方往往一条河流里只有几处还能符合条件。等到姚襄和王猛及尹祥,在姚阿牛和几个羌人将领的护卫下到达浮桥边时,浮桥还没有完成。又等了半个时辰左右,浮桥方才架设完成。
鲜卑人的大营原来坐落在姚襄大营北岸偏右的一处高地上,周围本就不多的树木早已经被砍伐一空。原来密密麻麻连成几片的皮帐和木桩,如今就剩下成排成排的简陋的木桩。营地内,还残留着几顶有些破烂的皮帐,和不知为何遗留下来的用具。
在营地内到处查探的斥候们,骑着马缓慢而有认真的前后左右观察,在主将可能会来之前,他们不敢有丝毫大意,否则若是主将遇到了什么危险,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斩一个下场。
“王公,看来鲜卑人是真的撤军了。”,三人并马缓慢的在大营内巡看了一遍后,姚襄开口说道。
“看来确实如此。”,王猛点点头。
姚襄把头转向了右边的尹祥:“尹先生认为呢?”
姚襄的询问让本有点不忿的尹祥静了静心,回道:“大将军说的很对,鲜卑人确实是真的撤军了。”
“鲜卑人为何突然撤军了呢。”,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询问两人。
“大将军,这鲜卑人不是国中出现了变故,那就是见在此无益,暂时撤军了。”,尹祥抢先回道。
姚襄点点头:“尹先生说的是。天气寒冷,不利于南下,对持太久无益,不如撤军为上。”,顿了顿,接着道:“只是此时京都出现对我不利的流言,鲜卑人不会没有细作探知,怎么会放任这个时机转而撤军了呢?”
尹祥还不知道京都出现了什么流言,闻听不由得惊问道:“大将军,京都出现什么流言了?”
“是有人在羯人那里散布传言,把我和魏王交通的事编传了出去。”,姚襄解释道,投靠魏王的事情,他手下的几个重要谋士都是参与过的,所以他也就没用谎话欺骗尹祥。
尹祥心里松了下来,他本听误会了,以为姚襄说的京都是邺城,若是邺城出现了对姚家不利的流言,那可是要命的事。
“此二事势必有所关联,或是鲜卑人的挑拨离间之计。猛得亲自到幽州一趟,查探清楚。”,王猛心里已经明白了缘由,表面却没说的太详细。
“既是如此,襄就派姚阿牛护送王公前去。”,姚襄点点头,他也想早点弄清楚传言的来由。
王猛并不推辞,点点头:“好,猛午后就动身。将军这里且依旧深沟高垒等候消息就是。”,其实说起来,他要到幽州,还有另外的重要的事情要办,这事拖得越久,就越可能出现变故。
三人不在鲜卑人的营地多过停留,打马回了大营。王猛自回帐中写了书信,派人快马送往邺城。一面又开始收拾财物备用。姚襄则吩咐人加派了更多斥候,探查鲜卑人的动向。再得到鲜卑人确切动向之前,也无法做出更一步的安排。
午后用罢午膳,姚襄领着几个将领在营外半里处相送。作护卫的姚阿牛一身皮袍便装,暗藏了短刀,领了五个做仆人打扮的健卒候在旁边等候。一番话别后,王猛上马在姚阿牛众人的围拥下,打马向西而去,很快消失在姚襄等人的眼界外。
半个时辰后,王猛停下马,让众人在旁边小息片刻,自己则笑呵呵的寻话和姚阿牛聊起来。一刻钟后,王猛刚要吩咐众人上马继续前行,就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东面传来。片刻四马两人就出现在众人的眼界里。
“恩?像是大帅的亲兵。”,姚阿牛瞭望后,惊讶的失声道。
“王公——王公——”,似乎是看到了这边的众人,远远的就传来了声音。听语气果然是姚襄大营来的人。片刻后四马就奔到了眼前,急急拉住马后,从前面马上跳下来两个人,果然是姚襄身边的亲兵,喘着气道:“王公,邺城有信使到。”,从贴身怀中取出一封纸封书信,递了上来。
王猛接过:“有劳两位辛苦追赶了。”,这才拆开书信,看罢,露出了笑容:“来的及时啊!”
注:
第一卷马上就要结束了,写了这么长时间,费了不少心血,但觉得还是不太满意。打算本卷的结束就算作全书的完结吧。
“王公,你看……?”,姚襄把目光看向了王猛。
王猛刚要回答,就听帐外有人大声用羌语通报:“大将军,——姚亮将军有紧急军情禀报。”,接着一个亲兵挑帘走了进来,单膝跪地。
“让他进来!”,姚襄吩咐道,此时的紧急军情,对他而言,无外乎两处:定水北岸的鲜卑人和自己的滠头。无论是哪一处,能被称为紧急军情的,都非同小可。
亲兵应了声,站起转身出了大帐。
很快,一个矮个精瘦的羌人将领疾步走了进来,在姚襄前面单膝跪下:“大将军,鲜卑人撤军了!”
“什么?”,姚襄心中一震:鲜卑人撤军了?
王猛能听的懂羌语,一直静静的听着。
“鲜卑人真撤军了,早上,小人的奴隶们前去鲜卑人哪里探查,现鲜卑人皮帐只剩了四五个,小人得报亲自前去查看,却现鲜卑人已经撤走了。如今小人命他们前去远处查探,自己前来禀报大将军。”
“再多派人远近查探,勿要查清鲜卑人的去向!”,姚襄没有犹豫,径直吩咐姚亮。见姚亮应声后出了大帐,姚襄随之抬高了声音对外叫道:“来人!”
一个亲兵疾步掀帘进了大帐,单膝跪下:“请大将军吩咐!”,和别的羌人将领不同,姚襄的亲兵大多遵从了中原礼节。
“请尹先生、姚阿牛来!”,姚襄吩咐道,此次出征,他幕僚中就带了尹祥和几个老爹幕下的参军。吩咐完又对王猛道:“王公,我们前去看看?”……
用木筏架浮桥,需的选择水流平静的地方,而这种地方往往一条河流里只有几处还能符合条件。等到姚襄和王猛及尹祥,在姚阿牛和几个羌人将领的护卫下到达浮桥边时,浮桥还没有完成。又等了半个时辰左右,浮桥方才架设完成。
鲜卑人的大营原来坐落在姚襄大营北岸偏右的一处高地上,周围本就不多的树木早已经被砍伐一空。原来密密麻麻连成几片的皮帐和木桩,如今就剩下成排成排的简陋的木桩。营地内,还残留着几顶有些破烂的皮帐,和不知为何遗留下来的用具。
在营地内到处查探的斥候们,骑着马缓慢而有认真的前后左右观察,在主将可能会来之前,他们不敢有丝毫大意,否则若是主将遇到了什么危险,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斩一个下场。
“王公,看来鲜卑人是真的撤军了。”,三人并马缓慢的在大营内巡看了一遍后,姚襄开口说道。
“看来确实如此。”,王猛点点头。
姚襄把头转向了右边的尹祥:“尹先生认为呢?”
姚襄的询问让本有点不忿的尹祥静了静心,回道:“大将军说的很对,鲜卑人确实是真的撤军了。”
“鲜卑人为何突然撤军了呢。”,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询问两人。
“大将军,这鲜卑人不是国中出现了变故,那就是见在此无益,暂时撤军了。”,尹祥抢先回道。
姚襄点点头:“尹先生说的是。天气寒冷,不利于南下,对持太久无益,不如撤军为上。”,顿了顿,接着道:“只是此时京都出现对我不利的流言,鲜卑人不会没有细作探知,怎么会放任这个时机转而撤军了呢?”
尹祥还不知道京都出现了什么流言,闻听不由得惊问道:“大将军,京都出现什么流言了?”
“是有人在羯人那里散布传言,把我和魏王交通的事编传了出去。”,姚襄解释道,投靠魏王的事情,他手下的几个重要谋士都是参与过的,所以他也就没用谎话欺骗尹祥。
尹祥心里松了下来,他本听误会了,以为姚襄说的京都是邺城,若是邺城出现了对姚家不利的流言,那可是要命的事。
“此二事势必有所关联,或是鲜卑人的挑拨离间之计。猛得亲自到幽州一趟,查探清楚。”,王猛心里已经明白了缘由,表面却没说的太详细。
“既是如此,襄就派姚阿牛护送王公前去。”,姚襄点点头,他也想早点弄清楚传言的来由。
王猛并不推辞,点点头:“好,猛午后就动身。将军这里且依旧深沟高垒等候消息就是。”,其实说起来,他要到幽州,还有另外的重要的事情要办,这事拖得越久,就越可能出现变故。
三人不在鲜卑人的营地多过停留,打马回了大营。王猛自回帐中写了书信,派人快马送往邺城。一面又开始收拾财物备用。姚襄则吩咐人加派了更多斥候,探查鲜卑人的动向。再得到鲜卑人确切动向之前,也无法做出更一步的安排。
午后用罢午膳,姚襄领着几个将领在营外半里处相送。作护卫的姚阿牛一身皮袍便装,暗藏了短刀,领了五个做仆人打扮的健卒候在旁边等候。一番话别后,王猛上马在姚阿牛众人的围拥下,打马向西而去,很快消失在姚襄等人的眼界外。
半个时辰后,王猛停下马,让众人在旁边小息片刻,自己则笑呵呵的寻话和姚阿牛聊起来。一刻钟后,王猛刚要吩咐众人上马继续前行,就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东面传来。片刻四马两人就出现在众人的眼界里。
“恩?像是大帅的亲兵。”,姚阿牛瞭望后,惊讶的失声道。
“王公——王公——”,似乎是看到了这边的众人,远远的就传来了声音。听语气果然是姚襄大营来的人。片刻后四马就奔到了眼前,急急拉住马后,从前面马上跳下来两个人,果然是姚襄身边的亲兵,喘着气道:“王公,邺城有信使到。”,从贴身怀中取出一封纸封书信,递了上来。
王猛接过:“有劳两位辛苦追赶了。”,这才拆开书信,看罢,露出了笑容:“来的及时啊!”
注:
第一卷马上就要结束了,写了这么长时间,费了不少心血,但觉得还是不太满意。打算本卷的结束就算作全书的完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