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费目还是小小费目的时候,真的挺怕马红学的。【小说文学网】
或许,那是一种恨,只是小孩子还不懂恨吧!
反正,每当小费目的牙在痛的时候,只要一提到马红学,马上就不痛了!
当小费目用麻杆样的腿走出土坯房,用面杖般的脖子撑起面盆似的头看世界的时候,所见的无非是同样灰色的土坯房,没有丝毫的鲜灵感,偶尔从歪歪扭扭的大门里蹿出一头猴子般灵活的猪,身后便会大多扭扭歪歪地追出位婆娘,手里举着根冒火的木棍。爷们儿则穿着一统的青色小袄,袖着手,蹲在向阳的墙根下叭哒着烟袋锅,笑哈哈地瞅着。
不远处,一个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儿,正在津津有味地和着尿泥。
那个正在津津有味和着尿泥的孩子,或许就是小费目或者是小小费目吧。
一晃,小费目也就大了,开始长牙了,可这牙却痛得厉害,腮帮子肿得老高,小费目当然会惊天动地地哭嚎。
小费目的哭嚎引来了东院的王大娘,大娘甩着个大脚片子,没进门便吵吵上了:“咋啦,咋啦,这是咋的啦,哎哟喂,看这孩子哭得可怜不劲儿的。”
奶奶说这孩子牙痛。
王大娘问可是上牙吧?
奶奶说是。
王大娘问可是把牙丢在门槛下?
“哎呀喂。”奶奶一拍大腿:“对了,我把孩子的牙给丢到炕席底下了,这炕一热,牙还不痛。
王大娘和奶奶满炕找牙——总算是找到了,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埋在门槛底下,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这回该不痛了吧。
可那牙依旧是痛。
到了晚上。
村里的闲汉们三三两地聚在一起喝茶,奶奶家每晚都要坐一炕的,这茶喝得大汗淋漓,话就多了起来,什么你挣多少工分他多没尿连自己的老婆都整不了第五胎还是个女子……偶尔不知谁冒出一句粗话,满炕的闲汉们心领神会地哄笑起来。
躺在奶奶怀里的费目亦惊亦喜,亦怕亦忧。闲汉们的话有止痛作用,当爷们儿有时找不到话头儿干瞪眼的时候,那牙便又痛了起来,于是,他们的眼睛一亮,话又来了,有的说用猪打泥的稀泥贴在脸上保好保好;有的说每天临睡前吃三口白糖保好保好。
可那牙依旧是痛的。
“再痛,马红学就来了!”奶奶吓唬小费目说。
小费目的牙就不痛了,再也不敢痛了!
奶奶如法炮制,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一次又一次地止痛了。
可牙仍不见好,只好每天给小费目烧鸡蛋吃。
那段岁月已过去很久了,但费目仍时时会想起烧鸡蛋的香味来。
小村的母鸡们只有快到清明节时才开始“开张”,这也怪不得母鸡们,伙食不好啊。所以,只有到清明节这一天,一家人才可以敞开肚皮大吃一顿“蒸鸡蛋糕”,油花儿上浮着绿绿的葱叶儿,鸡蛋糕黄黄的,嫩嫩的,让人一想起,心里也就馋馋的了。
这可是奶奶积攒了七八天的成果啊。
当母鸡不知在何处“个个大个个”地自吹自擂的时候,当公鸡站在高处“窝窝好窝窝好”地煞有介事的时候,奶奶知道了,鸡下蛋了。于是,脸上绽开一朵花儿,迈开小脚,满院子去找,为小费目烧蛋吃。
守着火盆得耐心地等。
当“噗”地一声火盆里腾起一股轻烟,蛋便熟了。
有时火硬了,那蛋会“叭”地一声胀破肚皮,蛋便糊了。可不管这蛋是熟还是糊,小费目都吃得很香甜。
奶奶坐在一边,点燃她那根一米多长的大烟袋杆,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的长孙。
奶奶到老也不识一字,只会从一数到二十。
奶奶仔细收集起来的鸡蛋,每天总是一对一对地数一遍。
现在想想,费目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如果奶奶积攒的鸡蛋数超出四十个,那可是大麻烦了。
在费目的记忆里,奶奶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麻烦”。
一想到这些,费目那将出口的笑,就化作了两行泪,一对一对地流过嘴角。
烧鸡蛋好吃,杀猪菜更好吃。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小年是大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刚进腊月门儿,四十八顷村就开始热闹起来。
杀猪匠胳肢窝夹着把杀猪刀子,两条腿儿不停地从张家跑到李家,又从李家跑到王家。小孩子们抹着油光光的嘴巴子,手里提着吹得鼓鼓的白亮亮的猪尿泡儿。
那时候,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子,最有名的杀猪匠就算是“胡一刀”喽!
“胡一刀”,大号胡荣河,干巴小老头儿一条。他虽无法与《雪山飞狐》中的主人公相比,但也算是够得上是大侠的风范,不管多孬种的猪,一刀子扎下去,保准玩儿完。
更为叫绝的是,经胡一刀之手杀的猪从不“呛血”和“留膛”,这样就能多灌出几根血肠来,主妇们的脸面也会因此有光。
还有一宗就是,那年月的粮食少,人都吃不饱,猪的伙食也就可想而知了,压根就长不出几斤肉来,灵活得像一只猴儿。所以,经常会发生抓不住猪或者是杀到半道儿,那猪猛地跳起来,脖子上插着一把刀到处乱跑的局面,令人哭笑不得,孩子哭,老婆叫。
这时候,只要把胡一刀请来,让他气沉丹田地大吼一嗓子,再生猛的猪也会四条腿发软,倒地认熊了。
这就算是“胡一刀”的来历吧。
那个年代还不知金大侠为何方神圣,村人们竟然能起出这样的绰号,真是高,实在是高,智慧出自民间嘛!如是,金大侠笔下的那个“胡一刀”,算不算侵权呢?哈哈哈,真的没准儿!
当年,能不能杀上口年猪,在漠北农村可是件大事儿。
小伙子长大了,要说媳妇,媒人会来“相门风儿”。媒人进院进院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要先搭搭讪讪地去看看猪圈,猪的肥瘦直接说明了这家人家儿是不是过日子人家儿,自然也就影响着这门亲事的成败。媒人到女方家学舌时要说,那人家儿可真是过日子人家儿,猪圈里齐刷刷地卧着两口大肥猪,一年的油水儿是不用愁的。
杀猪是件顶天的大事儿,一点儿也马虎不得。
首先要定好日子,除了胡一刀很忙,须要排班而外,各位左右前后邻居、本村或外村的七大姑八大姨、表叔大伯老舅姑夫、表兄弟堂姐妹们都是要请到的,一来帮忙,更主要的是来吃“杀猪菜”,整两嘎达血肠尝尝。
杀猪那天终于是盼来了,一年只有这一次呢!
胡一刀早已“磨刀霍霍”了,摆出很神气的姿势,两腿一叉,腰一弓,左手指点一下猪头下几指处,右手挥刀,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妇女们早已在头一天就将秋天晾晒好的干白菜用开水焯烂,用手攥干,一团团地放在一边的大泥盆里,这是杀猪菜的主料,另一种主料当然是肥猪肉了。
此时,胡一刀会亮着嗓门吆喝着人们用滚烫的水把猪毛褪掉,将白花花的胴体洗刷干净后,再一刀将猪的“血脖子”割下来,放在案板上备用,然后才是将猪胴体大卸八块。
杀猪菜的做法很简单,就是量大,得做满满的一大铁锅。这菜是要送人的,七街八坊,村东村西,每家一碗,如果说有一家未送到,人家“挑理”了,是件很没面子的事儿。
开饭了,小屋子里摆满了桌子,饭菜一点儿也不丰盛,但棒子米饭可劲儿“造”,散装的烈性白酒敞开儿喝。最受优待的当然是胡一刀,“大侠”自有“大侠”的习惯,一大碗白水煮肥肉,不加任何的作料,只吃得顺腮帮子流油才叫痛快。
这一天,从早上猪的绝望的嚎叫开始,到晚霞夕照结束,人们忙了一天,累了一天,也闹了一天,最后打着满意的酒嗝儿,踉跄着走出这热闹的小院子。
所以说,每一年的腊月儿到正月,是胡一刀最为春风得意的时节。
只是,那一年的那个大年三十儿,胡一刀整个人都蔫儿了,脸蛋子阴沉得像是经霜的紫茄子。
他把屁股担在炕沿上,两条腿耷拉着,一根接一根地吸烟,这根刚抽得剩下个屁股,另一根的“土烟炮”就又卷上了,整整地抽了一上午。
烟屁股,烟屁股,地上除了烟屁股还是烟屁股,却只有一根火柴根。
胡一刀很会过日子,为了省下火柴钱,会总用尚在燃烧的烟屁股去点燃另一根烟。这样,尽管抽了一上午的烟,也只是用了一根火柴。
至于烟草和卷烟的纸嘛,烟草是自己种的,大女儿胡芳是村小的民办老师,常把学生用过的作业本拿回来,撕成长宽合适的一叠纸条,刚好用来卷烟。
“你说你这大过年的,抽的哪门子疯呀,快来吃饭吧,酒都烫好了。”胡一刀家的对自己的丈夫很不满意,大年三十儿生气,一年都不会顺顺当当的。
“大,吃饭了,要不就别让他来了,让他上别的地方躲躲吧。”胡芳走了进来,低着头,与爹低声地交谈着。
“唉,要是咱们家不救他,他可就完了,多好的小伙子哟,怎么就站错了点儿了呀。”
当爹的心疼女儿,唉声叹气的。
“大孙女,喊你大吃饭呀,你说这大过年的!小栓子,快过来,吃团圆饭了……”
“娘,这就来了,我正想陪你老人家喝两盅呀!”
胡荣河是个孝顺儿子,听老娘在叫自己的小名了,尽管通着儿女们有点儿不好意思,可还是朝大女儿使了个眼色,一起朝饭桌走去。
炒海菜丝、炖粉条、扣肉、煎鱼干、猪肉酸菜……满满地摆了一炕桌。
过年了,吃一顿好的,一家老少,辛苦一年了,吃饱喝足才对。
胡荣河和胡芳却感觉这餐好饭好菜没滋没味儿,如同嚼蜡。心里有事儿呀,一道必须马上解决的难题。
“唉,豁出去了,别管那么多了。”
终于,胡一刀一拍大腿,那件事儿就算是定下来了。
胡芳朝老爹投去感激的一瞥。
除夕的后半夜,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子,睡得像死过去一样。村里人在除夕夜是最忌讳遇到猪的,认为它们是不吉祥的“黑煞神”。遇到了,一年都不顺的。所以,在头一天,家家户户都是要把猪圈修理一下,把猪喂饱喂好,再仔细地拴好圈门子。
可是,胡一刀在这个除夕的后半夜,就遇到了一头猪。
或许,那是一种恨,只是小孩子还不懂恨吧!
反正,每当小费目的牙在痛的时候,只要一提到马红学,马上就不痛了!
当小费目用麻杆样的腿走出土坯房,用面杖般的脖子撑起面盆似的头看世界的时候,所见的无非是同样灰色的土坯房,没有丝毫的鲜灵感,偶尔从歪歪扭扭的大门里蹿出一头猴子般灵活的猪,身后便会大多扭扭歪歪地追出位婆娘,手里举着根冒火的木棍。爷们儿则穿着一统的青色小袄,袖着手,蹲在向阳的墙根下叭哒着烟袋锅,笑哈哈地瞅着。
不远处,一个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儿,正在津津有味地和着尿泥。
那个正在津津有味和着尿泥的孩子,或许就是小费目或者是小小费目吧。
一晃,小费目也就大了,开始长牙了,可这牙却痛得厉害,腮帮子肿得老高,小费目当然会惊天动地地哭嚎。
小费目的哭嚎引来了东院的王大娘,大娘甩着个大脚片子,没进门便吵吵上了:“咋啦,咋啦,这是咋的啦,哎哟喂,看这孩子哭得可怜不劲儿的。”
奶奶说这孩子牙痛。
王大娘问可是上牙吧?
奶奶说是。
王大娘问可是把牙丢在门槛下?
“哎呀喂。”奶奶一拍大腿:“对了,我把孩子的牙给丢到炕席底下了,这炕一热,牙还不痛。
王大娘和奶奶满炕找牙——总算是找到了,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埋在门槛底下,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这回该不痛了吧。
可那牙依旧是痛。
到了晚上。
村里的闲汉们三三两地聚在一起喝茶,奶奶家每晚都要坐一炕的,这茶喝得大汗淋漓,话就多了起来,什么你挣多少工分他多没尿连自己的老婆都整不了第五胎还是个女子……偶尔不知谁冒出一句粗话,满炕的闲汉们心领神会地哄笑起来。
躺在奶奶怀里的费目亦惊亦喜,亦怕亦忧。闲汉们的话有止痛作用,当爷们儿有时找不到话头儿干瞪眼的时候,那牙便又痛了起来,于是,他们的眼睛一亮,话又来了,有的说用猪打泥的稀泥贴在脸上保好保好;有的说每天临睡前吃三口白糖保好保好。
可那牙依旧是痛的。
“再痛,马红学就来了!”奶奶吓唬小费目说。
小费目的牙就不痛了,再也不敢痛了!
奶奶如法炮制,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一次又一次地止痛了。
可牙仍不见好,只好每天给小费目烧鸡蛋吃。
那段岁月已过去很久了,但费目仍时时会想起烧鸡蛋的香味来。
小村的母鸡们只有快到清明节时才开始“开张”,这也怪不得母鸡们,伙食不好啊。所以,只有到清明节这一天,一家人才可以敞开肚皮大吃一顿“蒸鸡蛋糕”,油花儿上浮着绿绿的葱叶儿,鸡蛋糕黄黄的,嫩嫩的,让人一想起,心里也就馋馋的了。
这可是奶奶积攒了七八天的成果啊。
当母鸡不知在何处“个个大个个”地自吹自擂的时候,当公鸡站在高处“窝窝好窝窝好”地煞有介事的时候,奶奶知道了,鸡下蛋了。于是,脸上绽开一朵花儿,迈开小脚,满院子去找,为小费目烧蛋吃。
守着火盆得耐心地等。
当“噗”地一声火盆里腾起一股轻烟,蛋便熟了。
有时火硬了,那蛋会“叭”地一声胀破肚皮,蛋便糊了。可不管这蛋是熟还是糊,小费目都吃得很香甜。
奶奶坐在一边,点燃她那根一米多长的大烟袋杆,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的长孙。
奶奶到老也不识一字,只会从一数到二十。
奶奶仔细收集起来的鸡蛋,每天总是一对一对地数一遍。
现在想想,费目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如果奶奶积攒的鸡蛋数超出四十个,那可是大麻烦了。
在费目的记忆里,奶奶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麻烦”。
一想到这些,费目那将出口的笑,就化作了两行泪,一对一对地流过嘴角。
烧鸡蛋好吃,杀猪菜更好吃。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小年是大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刚进腊月门儿,四十八顷村就开始热闹起来。
杀猪匠胳肢窝夹着把杀猪刀子,两条腿儿不停地从张家跑到李家,又从李家跑到王家。小孩子们抹着油光光的嘴巴子,手里提着吹得鼓鼓的白亮亮的猪尿泡儿。
那时候,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子,最有名的杀猪匠就算是“胡一刀”喽!
“胡一刀”,大号胡荣河,干巴小老头儿一条。他虽无法与《雪山飞狐》中的主人公相比,但也算是够得上是大侠的风范,不管多孬种的猪,一刀子扎下去,保准玩儿完。
更为叫绝的是,经胡一刀之手杀的猪从不“呛血”和“留膛”,这样就能多灌出几根血肠来,主妇们的脸面也会因此有光。
还有一宗就是,那年月的粮食少,人都吃不饱,猪的伙食也就可想而知了,压根就长不出几斤肉来,灵活得像一只猴儿。所以,经常会发生抓不住猪或者是杀到半道儿,那猪猛地跳起来,脖子上插着一把刀到处乱跑的局面,令人哭笑不得,孩子哭,老婆叫。
这时候,只要把胡一刀请来,让他气沉丹田地大吼一嗓子,再生猛的猪也会四条腿发软,倒地认熊了。
这就算是“胡一刀”的来历吧。
那个年代还不知金大侠为何方神圣,村人们竟然能起出这样的绰号,真是高,实在是高,智慧出自民间嘛!如是,金大侠笔下的那个“胡一刀”,算不算侵权呢?哈哈哈,真的没准儿!
当年,能不能杀上口年猪,在漠北农村可是件大事儿。
小伙子长大了,要说媳妇,媒人会来“相门风儿”。媒人进院进院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要先搭搭讪讪地去看看猪圈,猪的肥瘦直接说明了这家人家儿是不是过日子人家儿,自然也就影响着这门亲事的成败。媒人到女方家学舌时要说,那人家儿可真是过日子人家儿,猪圈里齐刷刷地卧着两口大肥猪,一年的油水儿是不用愁的。
杀猪是件顶天的大事儿,一点儿也马虎不得。
首先要定好日子,除了胡一刀很忙,须要排班而外,各位左右前后邻居、本村或外村的七大姑八大姨、表叔大伯老舅姑夫、表兄弟堂姐妹们都是要请到的,一来帮忙,更主要的是来吃“杀猪菜”,整两嘎达血肠尝尝。
杀猪那天终于是盼来了,一年只有这一次呢!
胡一刀早已“磨刀霍霍”了,摆出很神气的姿势,两腿一叉,腰一弓,左手指点一下猪头下几指处,右手挥刀,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妇女们早已在头一天就将秋天晾晒好的干白菜用开水焯烂,用手攥干,一团团地放在一边的大泥盆里,这是杀猪菜的主料,另一种主料当然是肥猪肉了。
此时,胡一刀会亮着嗓门吆喝着人们用滚烫的水把猪毛褪掉,将白花花的胴体洗刷干净后,再一刀将猪的“血脖子”割下来,放在案板上备用,然后才是将猪胴体大卸八块。
杀猪菜的做法很简单,就是量大,得做满满的一大铁锅。这菜是要送人的,七街八坊,村东村西,每家一碗,如果说有一家未送到,人家“挑理”了,是件很没面子的事儿。
开饭了,小屋子里摆满了桌子,饭菜一点儿也不丰盛,但棒子米饭可劲儿“造”,散装的烈性白酒敞开儿喝。最受优待的当然是胡一刀,“大侠”自有“大侠”的习惯,一大碗白水煮肥肉,不加任何的作料,只吃得顺腮帮子流油才叫痛快。
这一天,从早上猪的绝望的嚎叫开始,到晚霞夕照结束,人们忙了一天,累了一天,也闹了一天,最后打着满意的酒嗝儿,踉跄着走出这热闹的小院子。
所以说,每一年的腊月儿到正月,是胡一刀最为春风得意的时节。
只是,那一年的那个大年三十儿,胡一刀整个人都蔫儿了,脸蛋子阴沉得像是经霜的紫茄子。
他把屁股担在炕沿上,两条腿耷拉着,一根接一根地吸烟,这根刚抽得剩下个屁股,另一根的“土烟炮”就又卷上了,整整地抽了一上午。
烟屁股,烟屁股,地上除了烟屁股还是烟屁股,却只有一根火柴根。
胡一刀很会过日子,为了省下火柴钱,会总用尚在燃烧的烟屁股去点燃另一根烟。这样,尽管抽了一上午的烟,也只是用了一根火柴。
至于烟草和卷烟的纸嘛,烟草是自己种的,大女儿胡芳是村小的民办老师,常把学生用过的作业本拿回来,撕成长宽合适的一叠纸条,刚好用来卷烟。
“你说你这大过年的,抽的哪门子疯呀,快来吃饭吧,酒都烫好了。”胡一刀家的对自己的丈夫很不满意,大年三十儿生气,一年都不会顺顺当当的。
“大,吃饭了,要不就别让他来了,让他上别的地方躲躲吧。”胡芳走了进来,低着头,与爹低声地交谈着。
“唉,要是咱们家不救他,他可就完了,多好的小伙子哟,怎么就站错了点儿了呀。”
当爹的心疼女儿,唉声叹气的。
“大孙女,喊你大吃饭呀,你说这大过年的!小栓子,快过来,吃团圆饭了……”
“娘,这就来了,我正想陪你老人家喝两盅呀!”
胡荣河是个孝顺儿子,听老娘在叫自己的小名了,尽管通着儿女们有点儿不好意思,可还是朝大女儿使了个眼色,一起朝饭桌走去。
炒海菜丝、炖粉条、扣肉、煎鱼干、猪肉酸菜……满满地摆了一炕桌。
过年了,吃一顿好的,一家老少,辛苦一年了,吃饱喝足才对。
胡荣河和胡芳却感觉这餐好饭好菜没滋没味儿,如同嚼蜡。心里有事儿呀,一道必须马上解决的难题。
“唉,豁出去了,别管那么多了。”
终于,胡一刀一拍大腿,那件事儿就算是定下来了。
胡芳朝老爹投去感激的一瞥。
除夕的后半夜,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子,睡得像死过去一样。村里人在除夕夜是最忌讳遇到猪的,认为它们是不吉祥的“黑煞神”。遇到了,一年都不顺的。所以,在头一天,家家户户都是要把猪圈修理一下,把猪喂饱喂好,再仔细地拴好圈门子。
可是,胡一刀在这个除夕的后半夜,就遇到了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