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明从大厦将倾之际喘息过来,并逐渐稳住阵脚的时候,这场战争便开始转向比拼国力和民心。?或许战争还将持续,但有朱永兴的领导,若论综合实力的较量,明朝已经胜券在握。因为,没有人比朱永兴更熟悉国内和国际的大事,也没有人能象他那样走出捷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与满清抗衡。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当朱永兴将战争的模式越来越象这句理论靠拢的时候,战争的结局几乎已经确定,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登陆山东之后,来往于光复区和登州,以及其他将要稳固占领的登陆港口的船只便络绎不绝。足足有五百多艘船只,在山东与崇明、福州、潮州、广州,甚至西贡之间来往航行,将粮草物资源源运往山东。

    这是一场综合性的考验,民众支持的积极性,百姓的动员能力,海上运输、物资调配……

    前线的将士在拼杀,想不到,或者也不去想,他们每天吃的粮食、消耗的弹药,是从数百里之外通过几百艘海船运来的,参与后勤供应的人数成千上万,是他们的好几倍。

    明朝的后勤保障能力借助于海船,比满清更快捷,消耗的成本更低,但也有一点是处于劣势,那便是筹集物资的手段和方式。

    满清可以劫掠百姓的最后一粒粮食、最后一个铜板,可以无偿地驱使百姓,甚至虐待他们。但明军不行,王师便要有王师的风范,解放者便要有解放者的仁义。所以,在凋弊的北方,就地筹集粮秣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为了救济百姓,还要从后方运送大量的物资,这无疑加大了后勤的压力。

    困难是有,但有利之处也不少。面对满清的横征暴敛,北方汉人百姓积郁的不满和怒火,使明军所至。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拥护和支持。而且,无数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海军便没有海防。靠着制造无人区,靠着修筑边墙,是抵挡不住来自海上的强力侵袭的。沿海迁界,那只是封锁,作用不大;连万里长城都不能阻挡游牧民族,何况草草修筑的边墙?

    显然,满清并不意识到这些。或者是意识到了,也没有办法加以改变。一是财政窘迫,装门面的惠政一个也无法推出,只能是涸泽而渔,以失去民心为代价,与明朝进行并无胜券的抗衡;其二便是沿海布防的虚弱和分散,从江淮至辽东,漫长的海岸线成了他们补也补不上的漏洞。

    战略优势因为明军水师的强大而不可逆转。江淮如此,山东如此。直隶如此,辽东亦是如此。但满清却只能硬撑,与明朝展开消耗战。因为他们退不得,一退便是不可收拾,与他们联合的强盗集团会分崩离析,现在服从于他们的绿营也不再会为一个行将失败的政权而效死力。要退。便只能尽数退回辽东,成为一个割据政权。

    而山东,在位置上正处于满清统治区的中部,如果丢失,那在江淮前线布防的军队就有被明军切断退路而包围的危险。这与明军横断长江。尽歼江浙清军是相似的战略。所以,满清不能弃,只能增兵作战。

    可要增兵,从何处抽调又是一个难题。从离得最近的直隶,或者京师调兵,便不得不担心明军来自海上的袭击;若从江淮前线抽兵,又担心抵挡不住明军沿着运河向北推进。

    ……………

    “加强绿营的装备,开始配发鸟枪和小型火炮;调禁旅八旗三千,蒙古八旗三千,增援山东。”朱永兴将情报看完,沉思了一下,开口问道:“第二批参战部队一定要在半个月后出发,这样才能确保山东战局的主动。”

    “启奏陛下,部队出发的时间还能够提前,但物资的调集运输恐怕有些困难。”吴三桂谨慎地说道:“若是在山东招募新兵,会减少我军后勤上的压力。”

    “招募新兵倒是可以,但要具备相当的战斗力,恐怕要一个月之后。”朱永兴盘算了一下,说道:“朕已经让吏部挑选精干官员前往山东,组织百姓尽快恢复生产。只要是能吃的,不管是种菜、种粮,都能缓解物资上的供应。另外,朕准备从民间再借钱粮,以支撑到作物收获。”

    满清可以抢掠,明朝自朱永兴开始,便一直实行有偿的借贷,并以此建立起政府的信用,然后再以信用继续借贷。一个是只顾眼前,另一个是立足长远,高下立分。

    “启奏陛下,是否欲颁民爵以示嘉励?”郭之奇显然对这个政策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这项举措颇有卖官鬻爵的嫌疑。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有特殊贡献,且品行端正、尊纪守法,朕觉得亦不为过。”

    “陛下所言甚是。”礼部尚书陈绍愉赞同道:“民爵只是虚衔,只为彰显其忠君爱国之行,微臣认为可行。”

    “虽是可行,也要慎重,不可泛滥。此事便由礼部、监察部、吏部共同商议,拟定章程吧!”朱永兴此言一出,算是定下了基调,而民爵作为将来与士绅抗衡的一个群体,终于开始建立起来。

    对于朝会,朱永兴其实是不大重视的。什么有本早奏,无本退朝。谁又不是神仙,重大的政策举措哪能听完便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但这是一个传统,朱永兴无力打破,只能做些改动,或者在复杂的事情上暂时不做决定。

    说到底,朱永兴并不想“金口玉言”,而是持着谨慎的态度,尽量三思而后行,与总理处和各部商议后再发布政令。

    “魏君重有奏折,希望增派骑兵部队。”朱永兴有些为难地皱起眉头,“即便是龙骑兵,这消耗也比步兵要多上数倍,恐怕难以供应,起码在短期内是力有未逮。”

    骑兵的消耗确实惊人,如果是战马,差不多是步兵的五六倍;龙骑兵骑的是驽马,消耗要少一些,但在目前来看,依然是有困难。

章节目录

逆流伐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样样稀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三章 综合实力-逆流纯真年代txt精校下载,逆流伐清,笔趣阁并收藏逆流伐清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