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章节名:【057】 崇德殿二</b>
你想要什么……
这竟是要让她自己提了!
四下里一片不可置信之色,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嘉赏,皆是陛下赏下什么,就得收下什么,不论加官进爵,亦或金银财帛,还从未有说下臣向皇帝提要求的。
“陛下,老臣以为,此有不妥。”
站在最上方的三公之首,大司徒公孙仪,终于维持不住一直以来的沉默了,“此例一开,群臣竞相效仿,尺度如何拿捏?若应,必有人心怀鬼魅,挟功苛求;若不应,陛下厚此薄彼,威严何在?”
他说的可算极不客气了,说着“心怀鬼魅”有意往文初身上瞟了一眼,暗指的意味十足。文初也不介意,老爹活着的时候,最为敬重两个人,其一便是这两朝元老的大司徒。自太祖皇帝晚年,将他封为一国辅宰,而今年近八十杖朝之年,对南朝依旧忠心耿耿。
这样的老人,拄着拐杖来上朝,莫说只是指桑骂槐,便是真指着她鼻子骂,她也受了。
吕德海却看见皇帝膝上的手微微一紧,整个朝堂上,唯一敢对陛下直言不讳且不能发怒的,就只有这个老臣。吕德海下意识看了大司徒一眼,飞快垂下眼去,听皇帝的嗓音沉若冰底,“大司徒未免危言耸听了。”
“陛下,当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乃三纲五常哪!稍有行差踏错,便会导致君不君臣不……”
“够了!”
皇帝沉然一喝。
大司徒干瘦的背微颤,本就弓着的背又佝偻了几分,四下里噤若寒蝉,没人敢吱声。良久,大司徒颤着面皮,发出了无声的悠悠长叹,陛下他,到底不再是那个称他先生的少帝了。
皇帝重新看向文初。
文初起了身来,“回陛下,楚问不敢挟功苛求,但自问,必能胜任执金吾丞一职。”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淡淡的一句话,其力度却剩于万斤重石,砸起满堂喧哗。
骚动里,文初眼神平静,卓然独立,任那些“放肆”“大言不惭”“小子狂妄”将她淹没。
皇帝却转眼看向赵阙,赵阙坦然与他对视,毫不心虚。心下却在想,文家出事之后,执金吾方才卧病,中间她一直在外,方回洛阳,为何会知此事。
从他神色中看不出什么,皇帝重新盯回了文初,“为何想要执金吾丞之位。”
这父子二人,一个认为是赵阙透露,后者则心下琢磨不解,文初自不会自爆秘密,耳力过人,是她的底牌。虽尚且不知其中细节,她也勉强猜出了七分,既然都在抢这执金吾丞之位,她若不插上一脚,太对不起这机会。
“回陛下,原因有二。”
“哦?”
“其一为公,楚问少时曾闻,太祖言‘仕宦当作执金吾’,自此心向往之。昨日夜游洛河,偶见缇绮徼巡,实在……太过震撼。”
文初说着,眼中带出向往的神色,她当然没去洛河,但执金吾责京师巡防,昨日端阳节,夜有洛河灯会,人流密集,必定出动。
皇帝点点头,这是太祖年轻时发出的感叹,彼时南朝未立,太祖尚是布衣白身,正见执金吾巡街而过,骑兵两百,尽着红色军服,甲士五百二十人,持着战戟,前呼后拥,无比光耀。
“其二呢。”
“其二却是为私了,乃是小人的私心作祟不敢隐瞒陛下,昨日曾与荣八郎生了争执,若非三皇子赠予小人的玉,恐怕……”
恐怕什么,也无需再说了。
看着这殿中少年面目清雅,周身气度雍容,这样的人,毫无背景,若入了荣八郎的眼,会是何等下场?
殿中自是通达之人,皇帝亦是沉沉一哼。
荣涸泽便在这时转过身来,“家门不幸啊,老夫替那不肖子告罪了。”
他应该有五十多岁,瞧着却似四十出头,方正脸,五官中规中矩,颇为严谨敦厚的气质。却让文初心下一阵阵发冷,如寒冬腊月中雪地里埋的针,一下,一下,刺着心。
她压着心底的寒,直视荣涸泽双眼,微微笑道:“冤有头,债有主,本非荣大人的过错,无需如此。”
后者只觉得前六个字她说的别有深意,然而看着这少年,却除了笑容真切外,什么都辨不出,遂摇头道:“子不教,父之过,那畜生胡作妄为,到底是老夫疏于管教了。”
文初只笑,没接话。
荣涸泽也无需她接话,转向皇帝,持着笏板,严肃道:“陛下,臣以为,犬子朽木不雕,此时出仕,唯恐遗患朝堂!而楚问,战中屡立奇功,文武双全,又救过三皇子性命,德行亦佳,执金吾丞一职,的确可堪胜任。”
他这话一落下,那些之前为了荣八郎吵个不可开交的众附庸,立时就明白,马屁拍到马腿上了。虽不知他为何将这位子双手奉给了“疑似三皇子党”的楚问,但立即就有人站了出来,“臣附议。”
“父皇,儿臣也认为,楚问可堪此职。”
六皇子赵延说完,转头朝看了一眼,颇为友好。
文初只好报以感激一笑。
这一幕落入赵阙眼中,让他凉凉地笑了起来,赵延正盯着他反应,心下暗道,果然如此这楚问恐怕还未归入他党,他虽不能要执金吾一职,却不介意将这个职位笼络到阵营。
赵延想着,再看文初的目光愈见温和。
而皇帝看着赵延的目光亦是温和。
文初发现,这种温和跟老爹看她时不无区别,是真真正正的爱子之心。然而对上赵阙时,那冕旒后的目光却总透着一种复杂,那不是看儿子的眼神,反倒犹如他看荣涸泽。
她不由想起两人的表字。
赵阙的表字他曾提过,是闲王爷取的,而赵延的表字,却是陛下亲自给取的。
维桢。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这是《诗经》中的《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歌颂周文王姬昌的诗篇。而若她没记错,老爹曾无意中提起过,陛下这一生最为推崇的,便是这位周朝的奠基者。
而今南朝无太子,皇帝渐老,便形成了三子之争的局面立嫡,立贤,立长。九个皇子并不全参与朝会,平日里唯赵延和大皇子赵庄日日来朝,也便形成了两人间最为激烈的争锋,之前殿上竭力驳斥荣八郎的那些人,便是属于大皇子一党。而他本人,则被指派了赈灾一事。那一场大雪,多地受灾严重,大皇子已数月未回洛阳。
也因如此,赵延才有功夫腾出手来,对赵阙下手。毕竟他这个嫡子,不论明面上支持的人有多少,也不论有多少年不回京城,更不论他有没有表现出夺储的欲望,只要存在一日,赵阙的嫡子身份,就是赵延不能忽视的拦路石。
这么想着,文初猛地一惊。
连她都能看出来的问题,陛下真的不知道么。
为何刺杀之事单单交给了赵延负责?
为何今日朝会上只字未提?
为何在她提出执金吾丞之后皇帝明显有了一瞬犹豫?他是将他当成了赵阙的人!双目下意识地就向赵阙看了过去,他的眼神依旧平静,正凝视着皇帝对赵延含笑颔首,然而文初却能望见他眼底的淡淡苍凉,就如昨夜那个伫立她床前的人,在清冷月光的镂刻下,茕茕独立,满身寂寥。
文初心头一揪,就听皇帝转了首,对她道:“楚问,今冬之战,你军功赫赫,回京途中,又恰逢救起三皇子。两功并立,朕便破格擢你为执金吾丞,秩俸六百石,暂时负责执金吾的一切事务。”
文初行礼谢恩,此事终于尘埃落定。
下方诸臣未再言语。
吕德海环视一周,见皇帝的身姿不再如初上早朝时那般笔直,便扯起尖细的嗓子,“有事启奏,无事退……”
“儿臣启奏。”
赵阙忽将吕德海打断了,殿内立即就是一阵无声的长吁,有耐不住地偷眼瞧了下外头的天色,平日里小半天儿就能结束,今儿个竟是一事儿连着一事儿,所有的问题都堆一块儿了。
这都快未时。
饥肠辘辘的众臣无奈地听着赵阙将水匪之事简单报来,当听到水匪就在距离洛阳三日的河道时,不由齐齐脸色一变。
果然皇帝勃然大怒,“混账!如此猖獗!”
六个字,几乎是从牙缝里迸出来,让六皇子赵延双手一紧,立即道:“父皇,儿臣请命。”
他请的当然不止是剿匪之事,连带着,自也要将赵阙押回来的人带走审问。至于到时候是审问,还是偷龙转凤将精锐替换出去,那便说不准了。
文初看向赵阙,心说他一番布置,折损了赵延的大把好手,这会儿却淡定自若不见反驳,就听大皇子的党羽迫不及待跳了出来,“六殿下正彻查着刺杀之案,再接手剿匪一事未免辛苦。”
赵延的人也不甘示弱,“此话差矣,六殿下能者多劳,能为陛下分忧,何来辛苦之说。”
“哼,刺杀一案数日未出结果,若非辛苦,那便是力不从心了。”
“哈,从审问到查证步骤繁复,依律例来……”
砰!
皇帝一压扶手,发出一声巨响。
下头的人立即闭上了嘴,听皇帝轻按了下太阳穴,这才疲惫地道:“怀瑾,人是你拿的,你怎么说。”
赵阙没提过水匪是为了刺杀他,皇帝也便没往那处想,这一句问来纯粹是意思意思,赵延的心忽的提了起来,却听赵阙淡淡一笑,没怎么在意地道:“维桢既有此心,儿臣自是感激,不若便交由维桢主审,廷尉司和京兆尹为辅,也算分担了。”
赵延有些狐疑,却也放下了一半心,“儿臣领命,必不负圣望。”
皇帝点头道:“就这么办。”
吕德海立即接上,“退朝”
下方躬身静候,一直待皇帝在吕德海的虚扶下一路走了,才乌压压地散了开来。
文初混在人群中,大司马拄着拐杖经过她侧,目不斜视,透着不愿与她为伍的鄙夷;赵延笑着走上来恭喜她,闲谈几句后匆匆走了,估摸着是急着上廷尉司提人;荣涸泽正走到殿口,又转身淡淡看了她一眼;另外大皇子的党羽、少数其他皇子的拥护、还有一些中立派的朝臣,纷纷拿着“看你这执金吾丞能当几天”的恶意目光凌迟着她……
“这是个烫手山芋,”赵阙的声音淡淡响在她后,“……自己选的路,你莫要后悔。”
文初没回头,望着这巍峨宫殿外,阳光铺洒在青砖石板,却透不进一丝的暖意,仿佛这宫殿自建成了,便注定是冷的。
她何尝不知这是烫手山芋,有多少人想抢,便有多少人得罪了,说不得后面也会有人来整治这执金吾丞的位子,能坐多久,能坐多稳,全看她的能耐了。
“殿下何时见我后悔过。”
这女子一身青袍,背对着她,单薄的背影写满了决然。赵阙竟就这么站在后面,一直看着,盯着这个后脑勺,心底如被什么一点一点堵住,透着烦躁之意。
这种被喜怒哀乐被人无形牵制的感觉,让他不适。
他蹙了下眉,“好自为之。”
“这话一样还给你。”
文初嗤一声,深吸一口气,重新恢复了斗志,提步而行。
一点一点,消失在他的视野中。
这两章拼一起一共七千字,算是过渡,主要写一写洛阳的背景和朝堂的形势,后面短时间里都不会再写朝会了。
然后可能很多姑娘不知道,执金吾,类似明朝的五成兵马司,但是比那个权力更大。也类似锦衣卫,但是名声没那么差。
大家可以想象成现在的“城管+公安”,够不够嚣张?
今天在路上,明天恢复正常的更新。
么么大家~
你想要什么……
这竟是要让她自己提了!
四下里一片不可置信之色,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嘉赏,皆是陛下赏下什么,就得收下什么,不论加官进爵,亦或金银财帛,还从未有说下臣向皇帝提要求的。
“陛下,老臣以为,此有不妥。”
站在最上方的三公之首,大司徒公孙仪,终于维持不住一直以来的沉默了,“此例一开,群臣竞相效仿,尺度如何拿捏?若应,必有人心怀鬼魅,挟功苛求;若不应,陛下厚此薄彼,威严何在?”
他说的可算极不客气了,说着“心怀鬼魅”有意往文初身上瞟了一眼,暗指的意味十足。文初也不介意,老爹活着的时候,最为敬重两个人,其一便是这两朝元老的大司徒。自太祖皇帝晚年,将他封为一国辅宰,而今年近八十杖朝之年,对南朝依旧忠心耿耿。
这样的老人,拄着拐杖来上朝,莫说只是指桑骂槐,便是真指着她鼻子骂,她也受了。
吕德海却看见皇帝膝上的手微微一紧,整个朝堂上,唯一敢对陛下直言不讳且不能发怒的,就只有这个老臣。吕德海下意识看了大司徒一眼,飞快垂下眼去,听皇帝的嗓音沉若冰底,“大司徒未免危言耸听了。”
“陛下,当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乃三纲五常哪!稍有行差踏错,便会导致君不君臣不……”
“够了!”
皇帝沉然一喝。
大司徒干瘦的背微颤,本就弓着的背又佝偻了几分,四下里噤若寒蝉,没人敢吱声。良久,大司徒颤着面皮,发出了无声的悠悠长叹,陛下他,到底不再是那个称他先生的少帝了。
皇帝重新看向文初。
文初起了身来,“回陛下,楚问不敢挟功苛求,但自问,必能胜任执金吾丞一职。”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淡淡的一句话,其力度却剩于万斤重石,砸起满堂喧哗。
骚动里,文初眼神平静,卓然独立,任那些“放肆”“大言不惭”“小子狂妄”将她淹没。
皇帝却转眼看向赵阙,赵阙坦然与他对视,毫不心虚。心下却在想,文家出事之后,执金吾方才卧病,中间她一直在外,方回洛阳,为何会知此事。
从他神色中看不出什么,皇帝重新盯回了文初,“为何想要执金吾丞之位。”
这父子二人,一个认为是赵阙透露,后者则心下琢磨不解,文初自不会自爆秘密,耳力过人,是她的底牌。虽尚且不知其中细节,她也勉强猜出了七分,既然都在抢这执金吾丞之位,她若不插上一脚,太对不起这机会。
“回陛下,原因有二。”
“哦?”
“其一为公,楚问少时曾闻,太祖言‘仕宦当作执金吾’,自此心向往之。昨日夜游洛河,偶见缇绮徼巡,实在……太过震撼。”
文初说着,眼中带出向往的神色,她当然没去洛河,但执金吾责京师巡防,昨日端阳节,夜有洛河灯会,人流密集,必定出动。
皇帝点点头,这是太祖年轻时发出的感叹,彼时南朝未立,太祖尚是布衣白身,正见执金吾巡街而过,骑兵两百,尽着红色军服,甲士五百二十人,持着战戟,前呼后拥,无比光耀。
“其二呢。”
“其二却是为私了,乃是小人的私心作祟不敢隐瞒陛下,昨日曾与荣八郎生了争执,若非三皇子赠予小人的玉,恐怕……”
恐怕什么,也无需再说了。
看着这殿中少年面目清雅,周身气度雍容,这样的人,毫无背景,若入了荣八郎的眼,会是何等下场?
殿中自是通达之人,皇帝亦是沉沉一哼。
荣涸泽便在这时转过身来,“家门不幸啊,老夫替那不肖子告罪了。”
他应该有五十多岁,瞧着却似四十出头,方正脸,五官中规中矩,颇为严谨敦厚的气质。却让文初心下一阵阵发冷,如寒冬腊月中雪地里埋的针,一下,一下,刺着心。
她压着心底的寒,直视荣涸泽双眼,微微笑道:“冤有头,债有主,本非荣大人的过错,无需如此。”
后者只觉得前六个字她说的别有深意,然而看着这少年,却除了笑容真切外,什么都辨不出,遂摇头道:“子不教,父之过,那畜生胡作妄为,到底是老夫疏于管教了。”
文初只笑,没接话。
荣涸泽也无需她接话,转向皇帝,持着笏板,严肃道:“陛下,臣以为,犬子朽木不雕,此时出仕,唯恐遗患朝堂!而楚问,战中屡立奇功,文武双全,又救过三皇子性命,德行亦佳,执金吾丞一职,的确可堪胜任。”
他这话一落下,那些之前为了荣八郎吵个不可开交的众附庸,立时就明白,马屁拍到马腿上了。虽不知他为何将这位子双手奉给了“疑似三皇子党”的楚问,但立即就有人站了出来,“臣附议。”
“父皇,儿臣也认为,楚问可堪此职。”
六皇子赵延说完,转头朝看了一眼,颇为友好。
文初只好报以感激一笑。
这一幕落入赵阙眼中,让他凉凉地笑了起来,赵延正盯着他反应,心下暗道,果然如此这楚问恐怕还未归入他党,他虽不能要执金吾一职,却不介意将这个职位笼络到阵营。
赵延想着,再看文初的目光愈见温和。
而皇帝看着赵延的目光亦是温和。
文初发现,这种温和跟老爹看她时不无区别,是真真正正的爱子之心。然而对上赵阙时,那冕旒后的目光却总透着一种复杂,那不是看儿子的眼神,反倒犹如他看荣涸泽。
她不由想起两人的表字。
赵阙的表字他曾提过,是闲王爷取的,而赵延的表字,却是陛下亲自给取的。
维桢。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这是《诗经》中的《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歌颂周文王姬昌的诗篇。而若她没记错,老爹曾无意中提起过,陛下这一生最为推崇的,便是这位周朝的奠基者。
而今南朝无太子,皇帝渐老,便形成了三子之争的局面立嫡,立贤,立长。九个皇子并不全参与朝会,平日里唯赵延和大皇子赵庄日日来朝,也便形成了两人间最为激烈的争锋,之前殿上竭力驳斥荣八郎的那些人,便是属于大皇子一党。而他本人,则被指派了赈灾一事。那一场大雪,多地受灾严重,大皇子已数月未回洛阳。
也因如此,赵延才有功夫腾出手来,对赵阙下手。毕竟他这个嫡子,不论明面上支持的人有多少,也不论有多少年不回京城,更不论他有没有表现出夺储的欲望,只要存在一日,赵阙的嫡子身份,就是赵延不能忽视的拦路石。
这么想着,文初猛地一惊。
连她都能看出来的问题,陛下真的不知道么。
为何刺杀之事单单交给了赵延负责?
为何今日朝会上只字未提?
为何在她提出执金吾丞之后皇帝明显有了一瞬犹豫?他是将他当成了赵阙的人!双目下意识地就向赵阙看了过去,他的眼神依旧平静,正凝视着皇帝对赵延含笑颔首,然而文初却能望见他眼底的淡淡苍凉,就如昨夜那个伫立她床前的人,在清冷月光的镂刻下,茕茕独立,满身寂寥。
文初心头一揪,就听皇帝转了首,对她道:“楚问,今冬之战,你军功赫赫,回京途中,又恰逢救起三皇子。两功并立,朕便破格擢你为执金吾丞,秩俸六百石,暂时负责执金吾的一切事务。”
文初行礼谢恩,此事终于尘埃落定。
下方诸臣未再言语。
吕德海环视一周,见皇帝的身姿不再如初上早朝时那般笔直,便扯起尖细的嗓子,“有事启奏,无事退……”
“儿臣启奏。”
赵阙忽将吕德海打断了,殿内立即就是一阵无声的长吁,有耐不住地偷眼瞧了下外头的天色,平日里小半天儿就能结束,今儿个竟是一事儿连着一事儿,所有的问题都堆一块儿了。
这都快未时。
饥肠辘辘的众臣无奈地听着赵阙将水匪之事简单报来,当听到水匪就在距离洛阳三日的河道时,不由齐齐脸色一变。
果然皇帝勃然大怒,“混账!如此猖獗!”
六个字,几乎是从牙缝里迸出来,让六皇子赵延双手一紧,立即道:“父皇,儿臣请命。”
他请的当然不止是剿匪之事,连带着,自也要将赵阙押回来的人带走审问。至于到时候是审问,还是偷龙转凤将精锐替换出去,那便说不准了。
文初看向赵阙,心说他一番布置,折损了赵延的大把好手,这会儿却淡定自若不见反驳,就听大皇子的党羽迫不及待跳了出来,“六殿下正彻查着刺杀之案,再接手剿匪一事未免辛苦。”
赵延的人也不甘示弱,“此话差矣,六殿下能者多劳,能为陛下分忧,何来辛苦之说。”
“哼,刺杀一案数日未出结果,若非辛苦,那便是力不从心了。”
“哈,从审问到查证步骤繁复,依律例来……”
砰!
皇帝一压扶手,发出一声巨响。
下头的人立即闭上了嘴,听皇帝轻按了下太阳穴,这才疲惫地道:“怀瑾,人是你拿的,你怎么说。”
赵阙没提过水匪是为了刺杀他,皇帝也便没往那处想,这一句问来纯粹是意思意思,赵延的心忽的提了起来,却听赵阙淡淡一笑,没怎么在意地道:“维桢既有此心,儿臣自是感激,不若便交由维桢主审,廷尉司和京兆尹为辅,也算分担了。”
赵延有些狐疑,却也放下了一半心,“儿臣领命,必不负圣望。”
皇帝点头道:“就这么办。”
吕德海立即接上,“退朝”
下方躬身静候,一直待皇帝在吕德海的虚扶下一路走了,才乌压压地散了开来。
文初混在人群中,大司马拄着拐杖经过她侧,目不斜视,透着不愿与她为伍的鄙夷;赵延笑着走上来恭喜她,闲谈几句后匆匆走了,估摸着是急着上廷尉司提人;荣涸泽正走到殿口,又转身淡淡看了她一眼;另外大皇子的党羽、少数其他皇子的拥护、还有一些中立派的朝臣,纷纷拿着“看你这执金吾丞能当几天”的恶意目光凌迟着她……
“这是个烫手山芋,”赵阙的声音淡淡响在她后,“……自己选的路,你莫要后悔。”
文初没回头,望着这巍峨宫殿外,阳光铺洒在青砖石板,却透不进一丝的暖意,仿佛这宫殿自建成了,便注定是冷的。
她何尝不知这是烫手山芋,有多少人想抢,便有多少人得罪了,说不得后面也会有人来整治这执金吾丞的位子,能坐多久,能坐多稳,全看她的能耐了。
“殿下何时见我后悔过。”
这女子一身青袍,背对着她,单薄的背影写满了决然。赵阙竟就这么站在后面,一直看着,盯着这个后脑勺,心底如被什么一点一点堵住,透着烦躁之意。
这种被喜怒哀乐被人无形牵制的感觉,让他不适。
他蹙了下眉,“好自为之。”
“这话一样还给你。”
文初嗤一声,深吸一口气,重新恢复了斗志,提步而行。
一点一点,消失在他的视野中。
这两章拼一起一共七千字,算是过渡,主要写一写洛阳的背景和朝堂的形势,后面短时间里都不会再写朝会了。
然后可能很多姑娘不知道,执金吾,类似明朝的五成兵马司,但是比那个权力更大。也类似锦衣卫,但是名声没那么差。
大家可以想象成现在的“城管+公安”,够不够嚣张?
今天在路上,明天恢复正常的更新。
么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