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收敛笑容,正色对着郎官们说,
“小子们有志气,固然是好的。
但大漠用兵可绝不像汉地,纵是派你们的爹上阵,也未必打得过匈奴人。”
一旁的吕泽深深点头,表示赞同,疾言厉色地训道,
“人家草原上的人,五岁射兔,七岁骑马,你们眼下连马都上不去,如何比得过?
只会喊口号不算本事,想打胜仗,唯有痛下苦功去练习。
等有朝一日,你们的马骑得比他们好,箭射得比他们准,那便是可以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就凭你们如今这副熊样,只怕给匈奴人牵马都不配。”
这批功二代们,在父辈随着刘季南征北战之时,多半与家人留守家乡故里,如今尽管进了城,仍是乡里少年的心性,被吕泽迎头破了一盆冷水,各个有些垂头丧气,蔫头耷脑。
在灼热的日头下一烤,更像一排排打蔫的茄子。
大哥的火爆脾气,看来是一辈子改不了了,吕雉见状撇撇嘴,拉一下刘盈的手,对他说,
“孩子们也晒了大半日,太子替他们说个好话,今日便散了吧。”
刘盈会意,一本正经地仰头对吕泽说,
“母后方才说了,这些郎官之中,将来定有我大汉的栋梁之材。
那么,我就替未来的国之栋梁,向舅舅讨个人情吧。”
说罢,他竟按照叔孙通平日里的教导,以见长辈的礼数,端端正正向吕泽行了个礼,慌得吕泽连忙侧身避了过去,不敢承受太子这一拜。
吕雉笑着看了萧何一眼,道,
“大哥这是一点没变,治军还是那么严厉,让人望而生畏。
我听陛下讲过,带兵么,其实讲求两条,一条是严,一条是爱。
这群孩子们年纪还小,来日方长。”
“好罢,今日就到这里吧,”
吕泽无奈地摆摆手,又急着横眉立目叮嘱道,
“你们回到居舍,一律不准胡闹,把我前日讲的垓下之战温习一下,每人写出项羽排兵失当的五处纰漏来,明日我逐个检查。
还有,明日还是四更起,骊寄你任管队,带着大伙每人负矢五十枝,跑十里。
凡叫苦的,再加多跑五里。”
眼见少年郎官们一哄而散,萧何扬扬眉毛,奇道,
“你在用垓下一战,给他们讲兵法?
他们能听得懂吗?”
“垓下一战,近在咫尺的活生生的例子,他们平日在家中,多半也听父亲讲过。
我借来讲排兵布阵,正好顺手。”
吕泽谦逊地笑笑,
“至于听得懂听不懂的,我管不得那么多了,看他们各人的修行和悟性了。”
他笑望着少年们三三两两散去的背影,转过头来与吕雉迅速对视一眼,又悠悠追加道,
“其实吧,论起兵法与垓下之战,这洛阳城中,有个人能讲得比我好一万倍啊。
这个人,相国也是最熟悉不过了。”
萧何怔了一下,领悟到吕泽暗指的,是那个曾经耗尽自己心力追回的无双国士,也正是如今困居于城中的楚王韩信。
他目光空洞地闪了一闪,踌躇着酝酿,为自己的反对紧张地打着腹稿。
***
三年多前,西楚霸王项羽破了咸阳,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分封功臣。
彼时,经过张良于暗中的不懈努力,项羽最终答应将汉中、巴、蜀三郡封给刘季,并将他封为汉王。
作为交换条件,刘季应允将当初攻破咸阳时接收的十万秦军降兵,全部交予项羽,自己只带了从老家打出来的三万核心中坚力量,一路赴汉中而去。
总共三万人的老部队,绝大部分都出自泗水郡与砀郡,入汉后的这些功臣元老们,也大多出自这支队伍。
然而,除了同乡们,还有不少来自关东各地的“诸侯子”,他们因为不甘心于分封的现状,试图再搏一次,便私下追随汉王进入关中,潜龙入渊,以期时机。
在这些诸侯子中,有一名不太起眼却野心勃勃的青年人,叫做韩信。
韩信本是项羽帐前的一名侍从武官,就军职来论的话,算是郎中。
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以汉王刘季当时被项羽赶进关中的尴尬处境来说,于困境中能有项羽跟前的侍从来投奔,自然欣然接受。
汉王军中,第一个慧眼识英雄的人,是滕公夏侯婴。
他发现了韩信的大才,将他举荐给刘季,汉王也很给老同乡面子,便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分管部队的后勤工作。
也恰是因为这个岗位,使得时任丞相萧何,有了与韩信接触的机会。
几番接触下来,萧何彻底震惊了——
这个面容清秀、气质有些文弱的青年,正是解决汉军目前困境、助刘季走出汉中,再度杀回中原的天赐之人。
因为,纵使刘季麾下从来不缺樊哙、周勃、灌婴这样的勇将,但眼前的韩信,却是百年不遇的可独当一面的帅才。
惊喜无比的萧何,屡次三番地向汉王推荐韩信,希望他能亲自拨冗见见这个潜能无比的治粟都尉,认真听听他“明出子午,暗度陈仓”的反攻计划。
而困顿中的刘季,心绪萎靡,总是随口敷衍萧何了事,完全没当回事。
***
在日复一日漫长的等待中,心高气傲的韩信发现刘季并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愿,懊恼之余,便封存了治粟都尉的印绶,留了一份书信给萧何,挂印而去。
萧何发现韩信走了,心急如焚,顾不上禀报刘季,便随手抓过一匹快马,朝着韩信离去的西南方向,急追而去。
这时,汉军中人心浮动,大家自从来到了富饶而封闭的天府之国,便已看明白项羽打算把汉王终生困死于巴蜀的狠辣用意。
于是,自巴蜀汉国向外的通道中,每天都遍布着逃亡的兵士。
不知没日没夜地追了多久,萧何终于从无数灰头土脸的逃兵中,认出了颓丧的韩信,于是一把死死揪住了他,再不撒手。
把韩信拽回都城南郑后,萧何立刻谒见汉王。
刘季本以为萧何也离自己而去了,连日来暴跳如雷,忽见萧何复又返回,惊喜交加,伸手指向他,哆嗦着骂道,
“你走便走了,作甚还回来?”
萧何冷静地说,
“我没有逃,我是替你追人去了。”
“军中每天逃亡数人,你追哪一个去了!”
“追韩信。”
“区区韩信,有什么值得你去追回的?”
刘季怒火中烧,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啐道。
“因为他,是大王走出汉中的唯一机会。”
萧何犹记得,自己是这么回答刘季的质问的。
“相国当初既信任了韩信一次,如今,何妨再信他一次?”
他神思一阵恍惚,那年暑热的南郑,转眼间变成了烈日灼灼的洛阳,而立于身前的人,也换成了笑吟吟的吕雉。
“小子们有志气,固然是好的。
但大漠用兵可绝不像汉地,纵是派你们的爹上阵,也未必打得过匈奴人。”
一旁的吕泽深深点头,表示赞同,疾言厉色地训道,
“人家草原上的人,五岁射兔,七岁骑马,你们眼下连马都上不去,如何比得过?
只会喊口号不算本事,想打胜仗,唯有痛下苦功去练习。
等有朝一日,你们的马骑得比他们好,箭射得比他们准,那便是可以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就凭你们如今这副熊样,只怕给匈奴人牵马都不配。”
这批功二代们,在父辈随着刘季南征北战之时,多半与家人留守家乡故里,如今尽管进了城,仍是乡里少年的心性,被吕泽迎头破了一盆冷水,各个有些垂头丧气,蔫头耷脑。
在灼热的日头下一烤,更像一排排打蔫的茄子。
大哥的火爆脾气,看来是一辈子改不了了,吕雉见状撇撇嘴,拉一下刘盈的手,对他说,
“孩子们也晒了大半日,太子替他们说个好话,今日便散了吧。”
刘盈会意,一本正经地仰头对吕泽说,
“母后方才说了,这些郎官之中,将来定有我大汉的栋梁之材。
那么,我就替未来的国之栋梁,向舅舅讨个人情吧。”
说罢,他竟按照叔孙通平日里的教导,以见长辈的礼数,端端正正向吕泽行了个礼,慌得吕泽连忙侧身避了过去,不敢承受太子这一拜。
吕雉笑着看了萧何一眼,道,
“大哥这是一点没变,治军还是那么严厉,让人望而生畏。
我听陛下讲过,带兵么,其实讲求两条,一条是严,一条是爱。
这群孩子们年纪还小,来日方长。”
“好罢,今日就到这里吧,”
吕泽无奈地摆摆手,又急着横眉立目叮嘱道,
“你们回到居舍,一律不准胡闹,把我前日讲的垓下之战温习一下,每人写出项羽排兵失当的五处纰漏来,明日我逐个检查。
还有,明日还是四更起,骊寄你任管队,带着大伙每人负矢五十枝,跑十里。
凡叫苦的,再加多跑五里。”
眼见少年郎官们一哄而散,萧何扬扬眉毛,奇道,
“你在用垓下一战,给他们讲兵法?
他们能听得懂吗?”
“垓下一战,近在咫尺的活生生的例子,他们平日在家中,多半也听父亲讲过。
我借来讲排兵布阵,正好顺手。”
吕泽谦逊地笑笑,
“至于听得懂听不懂的,我管不得那么多了,看他们各人的修行和悟性了。”
他笑望着少年们三三两两散去的背影,转过头来与吕雉迅速对视一眼,又悠悠追加道,
“其实吧,论起兵法与垓下之战,这洛阳城中,有个人能讲得比我好一万倍啊。
这个人,相国也是最熟悉不过了。”
萧何怔了一下,领悟到吕泽暗指的,是那个曾经耗尽自己心力追回的无双国士,也正是如今困居于城中的楚王韩信。
他目光空洞地闪了一闪,踌躇着酝酿,为自己的反对紧张地打着腹稿。
***
三年多前,西楚霸王项羽破了咸阳,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分封功臣。
彼时,经过张良于暗中的不懈努力,项羽最终答应将汉中、巴、蜀三郡封给刘季,并将他封为汉王。
作为交换条件,刘季应允将当初攻破咸阳时接收的十万秦军降兵,全部交予项羽,自己只带了从老家打出来的三万核心中坚力量,一路赴汉中而去。
总共三万人的老部队,绝大部分都出自泗水郡与砀郡,入汉后的这些功臣元老们,也大多出自这支队伍。
然而,除了同乡们,还有不少来自关东各地的“诸侯子”,他们因为不甘心于分封的现状,试图再搏一次,便私下追随汉王进入关中,潜龙入渊,以期时机。
在这些诸侯子中,有一名不太起眼却野心勃勃的青年人,叫做韩信。
韩信本是项羽帐前的一名侍从武官,就军职来论的话,算是郎中。
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以汉王刘季当时被项羽赶进关中的尴尬处境来说,于困境中能有项羽跟前的侍从来投奔,自然欣然接受。
汉王军中,第一个慧眼识英雄的人,是滕公夏侯婴。
他发现了韩信的大才,将他举荐给刘季,汉王也很给老同乡面子,便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分管部队的后勤工作。
也恰是因为这个岗位,使得时任丞相萧何,有了与韩信接触的机会。
几番接触下来,萧何彻底震惊了——
这个面容清秀、气质有些文弱的青年,正是解决汉军目前困境、助刘季走出汉中,再度杀回中原的天赐之人。
因为,纵使刘季麾下从来不缺樊哙、周勃、灌婴这样的勇将,但眼前的韩信,却是百年不遇的可独当一面的帅才。
惊喜无比的萧何,屡次三番地向汉王推荐韩信,希望他能亲自拨冗见见这个潜能无比的治粟都尉,认真听听他“明出子午,暗度陈仓”的反攻计划。
而困顿中的刘季,心绪萎靡,总是随口敷衍萧何了事,完全没当回事。
***
在日复一日漫长的等待中,心高气傲的韩信发现刘季并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愿,懊恼之余,便封存了治粟都尉的印绶,留了一份书信给萧何,挂印而去。
萧何发现韩信走了,心急如焚,顾不上禀报刘季,便随手抓过一匹快马,朝着韩信离去的西南方向,急追而去。
这时,汉军中人心浮动,大家自从来到了富饶而封闭的天府之国,便已看明白项羽打算把汉王终生困死于巴蜀的狠辣用意。
于是,自巴蜀汉国向外的通道中,每天都遍布着逃亡的兵士。
不知没日没夜地追了多久,萧何终于从无数灰头土脸的逃兵中,认出了颓丧的韩信,于是一把死死揪住了他,再不撒手。
把韩信拽回都城南郑后,萧何立刻谒见汉王。
刘季本以为萧何也离自己而去了,连日来暴跳如雷,忽见萧何复又返回,惊喜交加,伸手指向他,哆嗦着骂道,
“你走便走了,作甚还回来?”
萧何冷静地说,
“我没有逃,我是替你追人去了。”
“军中每天逃亡数人,你追哪一个去了!”
“追韩信。”
“区区韩信,有什么值得你去追回的?”
刘季怒火中烧,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啐道。
“因为他,是大王走出汉中的唯一机会。”
萧何犹记得,自己是这么回答刘季的质问的。
“相国当初既信任了韩信一次,如今,何妨再信他一次?”
他神思一阵恍惚,那年暑热的南郑,转眼间变成了烈日灼灼的洛阳,而立于身前的人,也换成了笑吟吟的吕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