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再信他一次?”
此时此刻,再启用韩信?谁敢呐?
萧何被皇后这个大胆的设想吓得身形一晃,险些没有站稳,惊疑不定地看看她,又看看身旁胸有成竹的吕泽。
吕雉向左右略扫了一眼,早有候在不远处的机灵宫人快步上前,将刘盈接了过去,送回寝宫。
“是否得安排这许多郎官多读些书,总不能和他们爹一样,一个个目不识丁的。
这副样子,将来,可接不了班啊。”
吕泽皱着眉,叹了一声。
吕雉同叹道,
“我自去找叔孙通讲吧,好歹是个拜师的事情,我出面去请他,显得庄重一些。”
太子已经走远,吕雉复又拾起了萧何方才的问题,笑着对他说,
“就算韩信日后不是楚王了,也依旧是你举荐的那个不世之材。
你识人一向最明,当初既敢为了他向陛下死谏,如今怎的畏手畏脚?”
“唉,此一时,彼一时啊。”
萧何有些尴尬,觉得个中诸多关节不好明言,只得含含糊糊应了一句。
这次从功臣之家征召待选郎官,他特意不动声色地跳过了韩信家,没想到还是难逃皇后的法眼,更没想到,她会把这事挑明开来。
韩信本是萧何的旧相识,但他如今的处境,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
他初被封为楚王,去楚都下邳就国时,胸中不忿之气充塞,以至于昏招连出。
根据楚地民间的纷纷流言,韩信每每出行必耀武扬威,仪仗车驾卤簿一应俱全,更有数不清的披甲卫士,荷兵持盾,护卫森严。
萧何记得,自己当时听说韩信披坚执锐、招摇过市的行径,暗自连连摇头,心里埋怨着宦海变幻莫测,瞬息万变,但韩信本人的政治智慧,这些年来真是一丁点都没有长进。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功高盖主之人,韩信为人优柔寡断又恃才傲物,生平几次在刘季最吃紧的时候落井下石,威逼利诱,以达成目的。
因此,刘季对他的猜忌与不满,也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针对皇帝的疑心,新任楚王韩信,很愚蠢地采用了防范之策,来与命运做硬碰硬的对抗。
***
出入陈兵列阵,向千里之外皇城中的刘季示威,这种近乎挑衅的不明智行为,让萧何联想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位齐国贵族,靖郭君田婴。
田婴是孟尝君田文之父,也是战国时著名的齐国宗室大臣。
彼时,齐威王去世,齐国的新君齐宣王,是田婴同父异母的弟弟,常年与他合不来。
为了避祸,田婴选择离开了齐国都城,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城。
然而,哪怕远离了君王,他依然对未知的前途感到惴惴不安。
为了提防不测风云,田婴在薛城开始大兴土木,于封邑四周高高地筑起城墙,打算将自己牢牢地守成国中之国。
可惜,随着城墙越修越高、越修越厚,田婴内心的惶恐,仍在与日俱增。
终于有一日,一名平淡无奇的齐国百姓,拯救了整个田婴家族。
那个齐人,对田婴说了三个莫名其妙的字——“海大鱼”。
田婴大惑不解,忙着追问,齐人淡然解释道,
“您原来的处境啊,就宛如汪洋中的一条大鱼,渔网网不住,鱼钩钓不上,自由自在,横行无忌。
可是,这条大鱼一旦离开了海,到那时,区区蝼蚁就能把它啃噬殆尽。”
田婴恍然大悟,遂停止筑墙,果断选择返回都城,与齐宣王重修旧好,最后保了善终。
“相国想到了靖郭君的前例,是吗?
依我看,韩信这个人,尽管走了点弯路,但还是比田婴要聪明不少的吧。”
吕雉似乎洞察了萧何的所想所虑,打趣着说。
见皇后与相国有要事相商,吕泽早就慢慢踱开步子,远远地避嫌去了。
而这些时日,从早到晚共理朝政的接触下来,萧何已逐渐习惯了皇后未卜先知般的睿智,便重重叹了一声,
“海大鱼,海大鱼,鱼儿终究离不开海啊。
田婴若是失去了齐王的庇护,纵是把城墙修得与天齐高,又能保得几日太平?
好在韩信及时开悟了,以他的性子,实属不易啊。”
这声叹息,却又带了些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意思了。
就在大家暗暗猜测刘季是否会第一个向楚王动手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韩信仿佛忽然想通了似的,及时停止了陈兵之举。
继而,他又行了一步精妙绝伦的好棋,赶在臧荼反行败露之前,以近乎逃命的速度,及时从楚国赶回洛阳,踏踏实实地住在了皇帝的眼皮底下,还供出了钟离眜的行径,一面示弱,一面表忠心。
吕雉察言观色,心下有了几分把握,便闲闲提起一件城中逸闻,
“相国听说了吗,韩信如今在洛阳城里的宅邸,这俩月间,接连被盗了三次。
戍卫京师的校尉,光接他家的盗案都接不过来,天天怨声载道的。”
***
“是,连我府里管事的都听说了,整日笑话他家,说好歹也是个堂堂王府,怎么连点私兵都养不起?”
萧何接过话茬,意有所指,
“他现在是全不设防啊,府中的守卫松散得紧,一丝诸侯王的派头都没有了。”
相较深宫高墙、陈兵示威的“防范”,韩信如今这是在主动剖白。
这一系列护身举动的背后,莫不是张良在教他?亦或是陈平?
若不是他俩,放眼洛阳城中,难道还有其他的高人在暗中指点相助?
作为在天性多疑的刘季手下谋生的千年狐狸,对于同侪所用的各种避祸保全之术,萧何的好奇之心油然而起。
头号谋臣张良,采用的是“隐遁”之策,一边担个太子太傅的清闲虚职,一边远遁去了西北,俨然要做明哲保身的世外高人;
而想当年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汉军阵营中最会打仗的韩信,也一反常态地“释疑”,坦荡荡门户大开,不伐己功,不矜其能,一副掏心掏肺的模样;
但是,萧何始终坚信,自己选定的那条路,才是最稳妥的护身之术。
“相国最近又置了不少田产,这是要做富家翁啊。”
吕雉觉得,此时不妨打蛇随棍上,索性一句道破了他的小算盘:
面对功高盖主的隐忧,萧何引以为傲的对策,是韬晦,是自污。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在历史上,萧何的独辟蹊径,险些没走通。
此时此刻,再启用韩信?谁敢呐?
萧何被皇后这个大胆的设想吓得身形一晃,险些没有站稳,惊疑不定地看看她,又看看身旁胸有成竹的吕泽。
吕雉向左右略扫了一眼,早有候在不远处的机灵宫人快步上前,将刘盈接了过去,送回寝宫。
“是否得安排这许多郎官多读些书,总不能和他们爹一样,一个个目不识丁的。
这副样子,将来,可接不了班啊。”
吕泽皱着眉,叹了一声。
吕雉同叹道,
“我自去找叔孙通讲吧,好歹是个拜师的事情,我出面去请他,显得庄重一些。”
太子已经走远,吕雉复又拾起了萧何方才的问题,笑着对他说,
“就算韩信日后不是楚王了,也依旧是你举荐的那个不世之材。
你识人一向最明,当初既敢为了他向陛下死谏,如今怎的畏手畏脚?”
“唉,此一时,彼一时啊。”
萧何有些尴尬,觉得个中诸多关节不好明言,只得含含糊糊应了一句。
这次从功臣之家征召待选郎官,他特意不动声色地跳过了韩信家,没想到还是难逃皇后的法眼,更没想到,她会把这事挑明开来。
韩信本是萧何的旧相识,但他如今的处境,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
他初被封为楚王,去楚都下邳就国时,胸中不忿之气充塞,以至于昏招连出。
根据楚地民间的纷纷流言,韩信每每出行必耀武扬威,仪仗车驾卤簿一应俱全,更有数不清的披甲卫士,荷兵持盾,护卫森严。
萧何记得,自己当时听说韩信披坚执锐、招摇过市的行径,暗自连连摇头,心里埋怨着宦海变幻莫测,瞬息万变,但韩信本人的政治智慧,这些年来真是一丁点都没有长进。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功高盖主之人,韩信为人优柔寡断又恃才傲物,生平几次在刘季最吃紧的时候落井下石,威逼利诱,以达成目的。
因此,刘季对他的猜忌与不满,也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针对皇帝的疑心,新任楚王韩信,很愚蠢地采用了防范之策,来与命运做硬碰硬的对抗。
***
出入陈兵列阵,向千里之外皇城中的刘季示威,这种近乎挑衅的不明智行为,让萧何联想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位齐国贵族,靖郭君田婴。
田婴是孟尝君田文之父,也是战国时著名的齐国宗室大臣。
彼时,齐威王去世,齐国的新君齐宣王,是田婴同父异母的弟弟,常年与他合不来。
为了避祸,田婴选择离开了齐国都城,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城。
然而,哪怕远离了君王,他依然对未知的前途感到惴惴不安。
为了提防不测风云,田婴在薛城开始大兴土木,于封邑四周高高地筑起城墙,打算将自己牢牢地守成国中之国。
可惜,随着城墙越修越高、越修越厚,田婴内心的惶恐,仍在与日俱增。
终于有一日,一名平淡无奇的齐国百姓,拯救了整个田婴家族。
那个齐人,对田婴说了三个莫名其妙的字——“海大鱼”。
田婴大惑不解,忙着追问,齐人淡然解释道,
“您原来的处境啊,就宛如汪洋中的一条大鱼,渔网网不住,鱼钩钓不上,自由自在,横行无忌。
可是,这条大鱼一旦离开了海,到那时,区区蝼蚁就能把它啃噬殆尽。”
田婴恍然大悟,遂停止筑墙,果断选择返回都城,与齐宣王重修旧好,最后保了善终。
“相国想到了靖郭君的前例,是吗?
依我看,韩信这个人,尽管走了点弯路,但还是比田婴要聪明不少的吧。”
吕雉似乎洞察了萧何的所想所虑,打趣着说。
见皇后与相国有要事相商,吕泽早就慢慢踱开步子,远远地避嫌去了。
而这些时日,从早到晚共理朝政的接触下来,萧何已逐渐习惯了皇后未卜先知般的睿智,便重重叹了一声,
“海大鱼,海大鱼,鱼儿终究离不开海啊。
田婴若是失去了齐王的庇护,纵是把城墙修得与天齐高,又能保得几日太平?
好在韩信及时开悟了,以他的性子,实属不易啊。”
这声叹息,却又带了些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意思了。
就在大家暗暗猜测刘季是否会第一个向楚王动手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韩信仿佛忽然想通了似的,及时停止了陈兵之举。
继而,他又行了一步精妙绝伦的好棋,赶在臧荼反行败露之前,以近乎逃命的速度,及时从楚国赶回洛阳,踏踏实实地住在了皇帝的眼皮底下,还供出了钟离眜的行径,一面示弱,一面表忠心。
吕雉察言观色,心下有了几分把握,便闲闲提起一件城中逸闻,
“相国听说了吗,韩信如今在洛阳城里的宅邸,这俩月间,接连被盗了三次。
戍卫京师的校尉,光接他家的盗案都接不过来,天天怨声载道的。”
***
“是,连我府里管事的都听说了,整日笑话他家,说好歹也是个堂堂王府,怎么连点私兵都养不起?”
萧何接过话茬,意有所指,
“他现在是全不设防啊,府中的守卫松散得紧,一丝诸侯王的派头都没有了。”
相较深宫高墙、陈兵示威的“防范”,韩信如今这是在主动剖白。
这一系列护身举动的背后,莫不是张良在教他?亦或是陈平?
若不是他俩,放眼洛阳城中,难道还有其他的高人在暗中指点相助?
作为在天性多疑的刘季手下谋生的千年狐狸,对于同侪所用的各种避祸保全之术,萧何的好奇之心油然而起。
头号谋臣张良,采用的是“隐遁”之策,一边担个太子太傅的清闲虚职,一边远遁去了西北,俨然要做明哲保身的世外高人;
而想当年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汉军阵营中最会打仗的韩信,也一反常态地“释疑”,坦荡荡门户大开,不伐己功,不矜其能,一副掏心掏肺的模样;
但是,萧何始终坚信,自己选定的那条路,才是最稳妥的护身之术。
“相国最近又置了不少田产,这是要做富家翁啊。”
吕雉觉得,此时不妨打蛇随棍上,索性一句道破了他的小算盘:
面对功高盖主的隐忧,萧何引以为傲的对策,是韬晦,是自污。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在历史上,萧何的独辟蹊径,险些没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