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退了清军骑兵,步兵一师利用倒毙的清军战马,烧成马肉,饱餐一顿。
这几天,真是累坏了一师官兵。他们先挤在海军二支队的运输船上,顺郁江抵达大岭,接着又强行军五十公里,赶到寨墟。
攻克寨墟、伏击清军骑兵,每场战斗都是恶战。
他们很少休息,一路都吃干粮,直到这天清晨,才吃上一顿热饭,还是香喷喷的马肉。
这顿马肉吃得大家心满意足,疲惫感也跟着一扫而空。
侦察科长动员了许多居民,请他们帮黑旗军挖掘堑壕,黑旗军则酬以银钱。清军若要从西面反攻寨墟,这条官道是必经之路。
若在官道上挖掘堑壕,设置竹签、地雷等防御武器,就能有效迟滞清军的反攻。
为了防止清军骑兵通过堑壕,杨田要求堑壕至少要构筑两道,深度要达到一丈,宽度要达到三丈。
官道夹在两山之间,比较狭窄,就算把堑壕延伸到山脚下,也仅有一百多米长。但因是山地,土壤中多碎石,想挖掘一丈深也没那么容易。
下午,黑旗军的堑壕尚未掘成,清军又攻了过来。民工顿时作鸟兽散,黑旗军只得再次奋勇抵抗。
清军深知寨墟的重要性,集合重兵过来争夺寨墟。冯海洋率领步兵一团奋起抵抗,清军虽然人多,一时竟然无法得手。
广东陆路提督陶煜亲临前线,很快便看出了端倪:
黑旗军能够以少敌多,不唯有营寨横亘在前,还在两侧山头上布置了绵密的炮位。加之黑旗军火力凶猛,清军每前进一步就要付出巨大代价。
官道上已经堆满了士兵、战马的尸体,也迟滞了清军的攻势。
陶煜当即调整部署,择选精锐向山头高地上的黑旗军发起攻势。
西北方向的山头,正是黑旗军的防御重点。一团长冯海洋在此部署了精兵强将,一营长李世贤亲自驻守。
李世贤是近卫团团长李秀成的侄子,虽是营长,手下却只有不到两百号人。
此次寨墟之战,一师全师精选了三千多名精锐,一团一营则挑选出了一百多个精锐,此时全部随李世贤驻守西北山头。
眼见清军大举进攻山头,李世贤只得分派兵力,一面继续向官道上的清军发炮,一面分兵迎击正在攀越山头的清军。
这样一来,黑旗军的火力减弱不少,清军在官道上的推进速度提高不少。雪上加霜的是,一营的弹药也快要告罄了。
战斗的激烈程度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料。一边是山穷水尽且人多势众的清军,试图冲出寨墟,撤往后方。一边是士气高昂却孤悬寨墟的黑旗军,誓要堵住清军,全歼清军。
李世贤沉着应对,接连发出命令:
“节省弹药,瞄准了再打。”
“使用石子代替铅子,火药装量不要减少。”
“准备石头、长矛,与进攻山头的清军进行白刃战。”
……
他亲自带领两个排的官兵,埋伏在山脊处,阻止清军进攻山头。
清军距离他们只有五十米了。李世贤的心脏咚咚咚直跳,再看周围的士兵,也个个紧张,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脚下的清军。
只剩三十米了。李世贤把手中的燧发手枪握得紧紧的,手心里已经出了汗。
这帮愚蠢的清军,队形相当密集,也不知道搜索前进,只跟着前面的人往上爬。
二十米了!
李世贤大叫一声:“开火!”
几十个黑旗军官兵有枪的开枪,没枪的丢石头。这么近的距离,黑旗军几乎弹无虚发,招招命中。
清军纷纷后退。
陶煜是绿营宿将,深知绿营的弊病,早已在清军队尾安排了督战队。督战队连斩两个士兵、一个千总,总算扭转了局面。
清军重新调整队形,一边胡乱向上开枪,一边攀越山头。
毕竟清军人多势众,又都是广东绿营里的精锐,黑旗军这边弹药将尽,渐渐落了下风。
不久后,西南方向的山头被清军攻克。清军在上面部署火炮,压制黑旗军的炮火,又在山下突破了未完工的堑壕,直逼西侧营寨。
一团长冯海洋负责守卫西侧营寨,弹药已尽,只得烧毁营寨,向主营寨退去。
按计划,下午十九时前会有两千名援军抵达寨墟。在此之前,黑旗军必须牢牢守住寨墟,绝对不允许失守。
李世贤那边,见西营寨有失,清军又大举进攻,也只得主动放弃西北高地。
他们把炮弹发射殆尽,使用残留火药破坏炮位,防止为敌所用。火药不够,一营官兵便把火炮推下山头。
清军马上就要攻上山头了,李世贤喝道:“敌人上来了,大家不要管火炮了,全部后撤!”
众人得令,纷纷朝山下跑去。倒有一个新兵,不仅不撤,反而朝清军方向跑去。
李世贤定睛一看,原来是新兵王玉宝。他是个新兵,又出身于土司兵,李世贤怀疑他要投降,便大喝一声:“王玉宝,你干什么!”
王玉宝顾不得回头,一边跑,一边说:“营长,我去捡几支火枪!”
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着枪!清军马上围过来了,王玉宝凶多吉少!
李世贤犹豫再三,跺了下脚,带着几个亲兵掩护王玉宝。
那王玉宝原是个土司兵,爬山越涧,灵活得像只猴子。他左右闪转腾挪,清军竟然丝毫伤不到他。
最后,王玉宝从地上抢到两支火枪,全身而退。
李世贤并没表扬他,骂道:“臭小子,以后再敢违抗军令,我非扒了你的皮不可!”
王玉宝吐吐舌头,随李世贤撤回主营寨。
天已渐黑,清军逼近主营寨。陶煜知道寨墟非同小可,关系清军成败,下令连夜发起进攻。
黑旗军拼死抵抗,奈何兵力较少,弹药将尽。士卒连日苦战,早已精疲力竭。
杨田忍不住仰天长叹:“说好的援军呢?怎么还没到?难道,我步兵一师就要功亏一篑,痛失寨墟要地?”
坚持到六点半,两千援军终于抵达。这拨援军不是一般部队,而是黑旗军近卫团,是黑旗军最为精锐、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近卫团来了,说明杨烜也来了。
一师官兵争相欢呼:“近卫团来了!大元帅来了!”
两千名近卫团官兵,如同猛虎下山,从北侧向清军发起反攻。步兵一师的官兵备受鼓舞,打开营寨大门,向清军发起冲击。
清军抵挡不住,狼狈后撤。黑旗军追杀五里方止,重新在主营寨以西建立了防线。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