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宿处,陈同袍即唤来二位书办,命他们将今日之事口述一遍,由自己提笔来写奏章。
一书办道:“晏相并未曾叫大人随时请示,日间只是发生了些小事,不足呈禀。若频频劳及朝廷,不自主定策,则这新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施行下去。”
“你们竟以为这是小事?”陈同袍带着少许的愠色,轻轻瞥了眼他们,“凡是兴办学校,必先过问学田,此事一旦决断,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轻视。交到朝里面处置,没有任何不当。”
那书办不以为然,另一个便冷笑道:“陈大人,确立学田的事固然要紧,但现今是两个刁民霸占田地,不肯出钱,已明犯了本朝王法,大人依律惩治,有何不可?我看,可以直接将田权收回,不必看别人的脸色!”
还未等陈同袍作答,一个书办又道:“晏相既给了您监学官的名号,就该负起应有的责任!得了如此大权,却还这般畏首畏尾,恐怕大人不是因为事情难办,而是根本不想施行新政吧!”
这番话如同一把锐利的尖刀,它于此时此刻突然出鞘,朝着陈同袍的心口刺去,叫人猝不及防!
两个书办兴奋地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着陈同袍的反应,他们以为,这足以制其死命了。
但陈同袍并未显露出一丝惶恐,他不是故作镇定,一切动作都是在自然而然地进行着,稀松平常,没有任何僵硬的表现。
他似乎什么都没有听见,只从笔架上取了一枝竹笔,和镇尺一起‘啪’地摁在一张白纸上,微微抬头,笑着与二人道:“请。”
“请、请什么?”两个书办愣住了。
“请你们写奏文啊,”陈同袍捋着纸说,“上表中书省,言我不堪重任,把本官的监学给免了,然后就由你们代朝廷厉行王法,岂不两全其美?”
“小人们只是进言直谏,绝无他意,陈侍郎如此威胁,有失为官之道。”二书办齐声答道。
“不不不,本官何曾威胁过二位,,”陈同袍连连摆手,“汝等觉得本官做事不妥,把我撤了便可,大不了坐罪下狱,任你们在此自主决策,无人拘束。”
两个书办面面厮觑,密密麻麻的汗珠照得额头发亮。他们没想到陈同袍的胆子如此之大,竟会轻易地拿自己的前程命运作赌注,显得满不在乎。
可这两人却没这个胆气,况且为了县里的两个乡绅地主,就去得罪整个朝廷,他们也不理解陈同袍这样做的目的,只好任着他的心情了:“那就……悉听尊便,我二人不会再多嘴一言一语。但监学如若存心毁坏新政,便恕我等不能合作。”
陈同袍笑道:“这个你们大可放心,本官与晏相没什么纠葛,善政当然要推行下去。可是方法需有讲究,不得胡来,还请诸位莫生怀疑,以免乱了自家人心。”
二书办因此无话可说,便依遵吩咐,将今早学堂上的对话一一叙述,让陈同袍封好了奏书,明日即叫当地邮人快马启程,送禀京师。
几日后,晏温终于接到了这封奏章,他先把别地的急报文书搁在一边,默默地取了这奏报看了一遍,扼其精要,大抵在最后一段:‘一,掌学田者不肯扩建县学,请朝廷发文定夺;二,各州县与乡绅相互通气,难以制约,风气一时不易改,望中书以缓行之。’
晏温看后,顿时眉头不展,低头沉思了半天,才把公文交与洪、李二人看:“你们瞧瞧,仅仅一个曲阜,就阻碍了新政的脚步,这个如何了得?”
李文守道:“晏相休要心急,这些地方绅士既然能献出学田,资育学子,必非贪婪之徒,只是抱残守缺,不能目及远景而已。待风气一开,他们自然诚心相助。”
晏温鼻子里‘哼’了一声,捋须叹道:“李参政有君子之器量,自然看着他们心善,可惜他们没有这份心啊。这些乡绅掌管着数顷良田,坐收租银无数,每月却只与学校十九两,你以为剩下的钱都去哪啦?还不是被他们私自吞下了!一旦扩建,从中榨取的油水便少了,谁还愿意?”
李文守听罢,登时义愤填膺,离了席,向前拜道:“这些乡绅贪天贪地,天下的地皮都要他们搜刮干净了,竟还要把手伸到学中,实在可恶!这般阻碍国家大计,应该全部绑入大牢,严刑拷打,方称人心!”
洪立慎抢话道:“你没看陈侍郎叫我等缓缓行之嘛,他们根深叶茂,现在还不是连根拔起的时候。”
“那什么时候是?”李文守气愤之余,犹在环顾左右同僚,“诸位,你们有听说过慢慢施行的变法么?这样妥协下去,没个尽头,改革改革,到头来就全成了无稽之谈!我建议晏相下令,将这些学田悉数收归官府,不再隶属乡民管辖,没有反对的声音,则我之新政将如履平地!”
众人听罢,吵嚷不止,而晏温却忽然抬起了头,眸子里仿佛闪出一道道金光,炯炯有神地看着他:“你果真有此意?”
李文守面不改色,斩钉截铁地回答:“下官也是文出身人,自然看不惯这些拿学政来搞贪贿的小人!”
“好!”晏温一拍桌子,欣喜非常,“国家有参政这般有志气的人,何愁不能兴盛!我问你,如果州县官员不愿从命,反抗此令者,当如何处置?”
李文守愕然了一会儿,随即抬头答道:“该罢官的罢官,该免职的免职,按照国家法令处置。”
“不然!”晏温喝断道,“如今风气愈见败坏,历年罢官免职者多如牛毛,仍不能使其心术皆正也。此法不足以震骇人心,更不足以作警醒之作用!”
“那……当以何法治理?”李文守攥着衣角,手心都出汗了。
“一个字:杀!”晏温大手一挥,“日后,胆敢违抗新政者,悉数斩于城中街市,看谁还敢顽固抗旨!”
一书办道:“晏相并未曾叫大人随时请示,日间只是发生了些小事,不足呈禀。若频频劳及朝廷,不自主定策,则这新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施行下去。”
“你们竟以为这是小事?”陈同袍带着少许的愠色,轻轻瞥了眼他们,“凡是兴办学校,必先过问学田,此事一旦决断,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轻视。交到朝里面处置,没有任何不当。”
那书办不以为然,另一个便冷笑道:“陈大人,确立学田的事固然要紧,但现今是两个刁民霸占田地,不肯出钱,已明犯了本朝王法,大人依律惩治,有何不可?我看,可以直接将田权收回,不必看别人的脸色!”
还未等陈同袍作答,一个书办又道:“晏相既给了您监学官的名号,就该负起应有的责任!得了如此大权,却还这般畏首畏尾,恐怕大人不是因为事情难办,而是根本不想施行新政吧!”
这番话如同一把锐利的尖刀,它于此时此刻突然出鞘,朝着陈同袍的心口刺去,叫人猝不及防!
两个书办兴奋地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着陈同袍的反应,他们以为,这足以制其死命了。
但陈同袍并未显露出一丝惶恐,他不是故作镇定,一切动作都是在自然而然地进行着,稀松平常,没有任何僵硬的表现。
他似乎什么都没有听见,只从笔架上取了一枝竹笔,和镇尺一起‘啪’地摁在一张白纸上,微微抬头,笑着与二人道:“请。”
“请、请什么?”两个书办愣住了。
“请你们写奏文啊,”陈同袍捋着纸说,“上表中书省,言我不堪重任,把本官的监学给免了,然后就由你们代朝廷厉行王法,岂不两全其美?”
“小人们只是进言直谏,绝无他意,陈侍郎如此威胁,有失为官之道。”二书办齐声答道。
“不不不,本官何曾威胁过二位,,”陈同袍连连摆手,“汝等觉得本官做事不妥,把我撤了便可,大不了坐罪下狱,任你们在此自主决策,无人拘束。”
两个书办面面厮觑,密密麻麻的汗珠照得额头发亮。他们没想到陈同袍的胆子如此之大,竟会轻易地拿自己的前程命运作赌注,显得满不在乎。
可这两人却没这个胆气,况且为了县里的两个乡绅地主,就去得罪整个朝廷,他们也不理解陈同袍这样做的目的,只好任着他的心情了:“那就……悉听尊便,我二人不会再多嘴一言一语。但监学如若存心毁坏新政,便恕我等不能合作。”
陈同袍笑道:“这个你们大可放心,本官与晏相没什么纠葛,善政当然要推行下去。可是方法需有讲究,不得胡来,还请诸位莫生怀疑,以免乱了自家人心。”
二书办因此无话可说,便依遵吩咐,将今早学堂上的对话一一叙述,让陈同袍封好了奏书,明日即叫当地邮人快马启程,送禀京师。
几日后,晏温终于接到了这封奏章,他先把别地的急报文书搁在一边,默默地取了这奏报看了一遍,扼其精要,大抵在最后一段:‘一,掌学田者不肯扩建县学,请朝廷发文定夺;二,各州县与乡绅相互通气,难以制约,风气一时不易改,望中书以缓行之。’
晏温看后,顿时眉头不展,低头沉思了半天,才把公文交与洪、李二人看:“你们瞧瞧,仅仅一个曲阜,就阻碍了新政的脚步,这个如何了得?”
李文守道:“晏相休要心急,这些地方绅士既然能献出学田,资育学子,必非贪婪之徒,只是抱残守缺,不能目及远景而已。待风气一开,他们自然诚心相助。”
晏温鼻子里‘哼’了一声,捋须叹道:“李参政有君子之器量,自然看着他们心善,可惜他们没有这份心啊。这些乡绅掌管着数顷良田,坐收租银无数,每月却只与学校十九两,你以为剩下的钱都去哪啦?还不是被他们私自吞下了!一旦扩建,从中榨取的油水便少了,谁还愿意?”
李文守听罢,登时义愤填膺,离了席,向前拜道:“这些乡绅贪天贪地,天下的地皮都要他们搜刮干净了,竟还要把手伸到学中,实在可恶!这般阻碍国家大计,应该全部绑入大牢,严刑拷打,方称人心!”
洪立慎抢话道:“你没看陈侍郎叫我等缓缓行之嘛,他们根深叶茂,现在还不是连根拔起的时候。”
“那什么时候是?”李文守气愤之余,犹在环顾左右同僚,“诸位,你们有听说过慢慢施行的变法么?这样妥协下去,没个尽头,改革改革,到头来就全成了无稽之谈!我建议晏相下令,将这些学田悉数收归官府,不再隶属乡民管辖,没有反对的声音,则我之新政将如履平地!”
众人听罢,吵嚷不止,而晏温却忽然抬起了头,眸子里仿佛闪出一道道金光,炯炯有神地看着他:“你果真有此意?”
李文守面不改色,斩钉截铁地回答:“下官也是文出身人,自然看不惯这些拿学政来搞贪贿的小人!”
“好!”晏温一拍桌子,欣喜非常,“国家有参政这般有志气的人,何愁不能兴盛!我问你,如果州县官员不愿从命,反抗此令者,当如何处置?”
李文守愕然了一会儿,随即抬头答道:“该罢官的罢官,该免职的免职,按照国家法令处置。”
“不然!”晏温喝断道,“如今风气愈见败坏,历年罢官免职者多如牛毛,仍不能使其心术皆正也。此法不足以震骇人心,更不足以作警醒之作用!”
“那……当以何法治理?”李文守攥着衣角,手心都出汗了。
“一个字:杀!”晏温大手一挥,“日后,胆敢违抗新政者,悉数斩于城中街市,看谁还敢顽固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