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哪里坚守,哪里弃守,中间大有文章可做。类似摩天岭这样的险塞没有放置重兵,而是摆兵在山谷中,敌人占据摩天岭后,居高临下将我军的虚实看的一清二楚,都讥笑我军不知兵法。这样的战术,只能被称作蠢猪战术!谈什么诱敌深入!”
众人看郑云鸣发了火,心中都惴惴不安。宋军一向擅长守城把关,但自拖雷那绍定南侵以来,许多人被蒙古人吓破了胆,遇到鞑子骑兵的时候,先想的是保住自己的后路。郑云鸣只不过在说他们不懂兵法,并没有点破背后的事情,哪里是什么不懂兵法的问题。天险之处,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想要顺利撤退也很困难,搞得不好就是全军覆没。哪里比得上山谷平地,见机而动,跑路容易,而且一战溃逃,下来还可以劫掠百姓,发一笔横财,然后坐等朝廷招安。自吴曦叛乱以来,人人都信奉百战不如一溃的说法,拼着性命去打仗,结果还不如溃败来的有钱赚,于是士兵们习惯性的见敌而溃,溃则变成乱兵盗匪,带着红白黄巾进行抢劫,时人称为白巾之乱。
先施恩于众人,然后立威,正是郑云鸣的计划,只有事先把握住众人的态度,郑云鸣才好真正的公布自己的方略。
“川中当下有三件事情要做,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听某一一道来。“
“四川目前最紧迫的工作,无过于救时,救什么时?第一是百姓,第二是官员,第三是土地。重庆左近难民几二百万,迫切需要重新安置。诸位或许看不起这些难民,但成都城已经被蒙古人洗屠一空,要留下蜀中精华的一点种子,全在这些难民身上了,为了国家,也为了天府的未来,不得不小心安置。朝廷最近下了公文,将这些难民,一部分安置在重庆府,一部分迁移到夔州、归州、房州、峡州,一部分迁移到京湖居住。迁移的原则是分别跟本族长老会谈,不搞强制,愿意迁移的,依照路程远近发给路费,到迁移地后发给粮食种子和耕牛农具,官府例免赋役三年。”
对于安置难民,宋朝已经有经验和成例在,不需要郑云鸣留心指示,何况此时的湖北和湖南,实际上都还有大批土地未经开垦,尽量的将这些土地开垦出来,使得湖广熟天下足,才能保证对蒙古作战的粮食供应。
郑云鸣又道:“大战以来,州郡一级的官员逃走了十之七八,现在县里有找不到县令的,有找不到县丞的,有找不到主簿的,州官有找不到通判的,有找不到转运使的,甚至还有找不到总辖的。地方上没有官员怎么处理事情?有天大的妙策也无能为力,所以朝廷会紧急委派一批官员前来支援,另外,光靠这些从天而降的官僚们处理不好本地事务,我与李制置商议,征辟本地的有能之士,选拔出一批能干的官吏来,各位都看到衙署隔壁的这个集贤馆了,自从开门以来每日门庭若市,但要从中选出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填补职缺。一个有能的官吏可是比百个无用的官吏对国家更有好处。”
“重庆、夔州和京湖各地,荒地都很多,不用担心流民的生计问题,但在荒地开垦成熟地之前,这些农民都需要官府的接济,好在京湖已经逐步推广豆类作物和庄稼的套种,使用绿肥进行土壤的肥力补充,相信在五年之内,开垦的荒芜之地就成重新变为肥沃的田地。”
他说的这些话,座下的一班武将们全都听不大懂,原本郑云鸣也只是对他们泛泛而论。需要关心这些的是各地的理民官,至于这些武夫们,关心的是下面将要说起的事情。
郑云鸣继续往下说的时候,声音也略微提高了些:“安民是第一要紧的事情,第二要紧的事情就是整军。现在蜀口大军全军覆没,成都府制置使司部队所剩无几,其他的军队要么是残兵,要么兵力太少,根本不足以抵挡蒙古人再次南下。所以朝廷派了我来增援,但凭着我这一万多人,如何和阔端十万众相抗衡,所以要增加军力,第一是要整编现有的四川军队,第二要开始募练新军。”
这些武夫们听见郑云鸣这句话,这才来了精神,个个目光炯炯的盯着这位年轻的都统制,整编军队和招募新军都是改变军中实力地位的好时机,谁能扩编,谁就在日后的抗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别看这些大老粗大字认不全一筐,其实心思都很缜密。以金国之强,尚且和大宋纠缠百年,蒙古人虽然兵强马壮,但骑马过不了长江,也迈不过巴山的崇山峻岭,战争势必长期化,而根据最近的朝代推测的话,战争长期化的后果必然造成藩镇坐大,不说做一方雄主,说不定还有机会搞个皇帝当当,自然,大宋对军队的控制力远非唐朝可比,但战事紧急,朝廷有求于人之际,进个政事堂光宗耀祖,好好的鄙视一番那些读书人,这等好事如何不让众人跃跃欲试?
郑云鸣看到众将的活跃之情,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自古武将热衷功名之情,从来不减,即便是到了家国有倾覆之难的时候,许多人仍然在忙着为一己私利精打细算,越是这样,越能体会到岳鹏举和戚南塘这样的将国家安危放在个人私利之上的将军们的伟大。
“整编军队的原则,是就近不就远,并小不并大,蜀口上撤退下来的军队,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则一律归并到和彦威都统麾下。原来成都路所属的兵马,一律归在王夔统制手下,制置使已经同意,给予王统制以权夔州副都统的名号,节制成都府所有的残兵。”
王夔眼睛一亮,这位郑都统虽然声威惊人,纪律也极为严明,对自己却着实不错,仗还没开打,自己先升了一官,何况成都府其实并非全军覆没,部队溃散的不少,自己认真搜罗一下扩充个万把人完全不成问题,郑都统的纪律虽然难受,但人和粮饷才是第一位的。
他平日里只专心搜刮钱财,克扣粮饷,从来不过问外边的事情,怎么会明白郑云鸣在京湖起家的历史?他若稍加留意京湖的传闻,就应该懂得,郑云鸣对现有军队的处理从来不是重点,重点都落在后面一条上。
“关于招募新军的问题。”郑云鸣看了一眼座下众将,众人的兴趣一下减淡了不少,新兵打不了账,顶多只能充一份口粮钱而已,但蒙古人须臾便要返回来,性命攸关的时候,不能光想着怎么搜刮军饷,还是得手里有些能打仗的兄弟才能保得自己一条命在,这个道理川中诸将都是明白的,因此扩编军籍拿粮饷都是乐意的,至于从头训练一支新军,谁也没有这份精力和时间。
“不必各位劳心,各位可以在各自的编制下补充战损和逃亡造成的缺额,新军的招募都交给我来办。朝廷已经给予了四川宣抚使司旗榜和任官状,定下了建立新军的范围,我和李宣抚使商议,决定启用太宗年旧编制,共计编成马步军四十营,每营五百人,每个营都设一名准备将以上的军官进行统领,仍旧称为营指挥。每三营合归一正将率领,一共正将一十三人,余下一营为背嵬营,由我直接掌握。除此外,选拔水军六营,作为大江中来回接应使用。”
水陆两军合计两万余人,在四川众将看来,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数量。西蜀和京湖一样有大量使用非正规军作战的传统,这在朝廷称呼为忠义人,所不同的是京湖和两淮的忠义人都是从北方逃亡过来的红袄贼和金军部队,四川的忠义人则大部分由本地居民组成。论起数量来,四川的忠义部队绝对不能算少,蜀口常常一次普通的进攻或者防守有十多万忠义人参加,自然这些忠义人常常是没有武器或者只有很简陋的武器,需要夺取敌人的武器甚至捡起本方阵亡官兵的武器,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郑云鸣召集的这些所谓新军,能够比忠义人强多少?川中诸将都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只是不敢明言而已。
郑云鸣却径自接着说道:“下面将是说到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四川将来采取的战守策略的问题,各位都是川中宿将,郑某不过是新来乍到,但是郑某今日斗胆,为四川未来的抗击胡人的战略定下一个底子,就是尽弃川西平旷之地,坚守川东山川险要,先求固守,然后稳步推进。”
他此言一出,厅堂上一阵喧哗。郑云鸣新到四川,一个湖广客将,居然就敢提出将西蜀最精华的部分拱手让与敌人,这岂止是军民难以接受,放在国家看来,几乎可以立即处以郑云鸣最重的刑罚。
众人看郑云鸣发了火,心中都惴惴不安。宋军一向擅长守城把关,但自拖雷那绍定南侵以来,许多人被蒙古人吓破了胆,遇到鞑子骑兵的时候,先想的是保住自己的后路。郑云鸣只不过在说他们不懂兵法,并没有点破背后的事情,哪里是什么不懂兵法的问题。天险之处,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想要顺利撤退也很困难,搞得不好就是全军覆没。哪里比得上山谷平地,见机而动,跑路容易,而且一战溃逃,下来还可以劫掠百姓,发一笔横财,然后坐等朝廷招安。自吴曦叛乱以来,人人都信奉百战不如一溃的说法,拼着性命去打仗,结果还不如溃败来的有钱赚,于是士兵们习惯性的见敌而溃,溃则变成乱兵盗匪,带着红白黄巾进行抢劫,时人称为白巾之乱。
先施恩于众人,然后立威,正是郑云鸣的计划,只有事先把握住众人的态度,郑云鸣才好真正的公布自己的方略。
“川中当下有三件事情要做,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听某一一道来。“
“四川目前最紧迫的工作,无过于救时,救什么时?第一是百姓,第二是官员,第三是土地。重庆左近难民几二百万,迫切需要重新安置。诸位或许看不起这些难民,但成都城已经被蒙古人洗屠一空,要留下蜀中精华的一点种子,全在这些难民身上了,为了国家,也为了天府的未来,不得不小心安置。朝廷最近下了公文,将这些难民,一部分安置在重庆府,一部分迁移到夔州、归州、房州、峡州,一部分迁移到京湖居住。迁移的原则是分别跟本族长老会谈,不搞强制,愿意迁移的,依照路程远近发给路费,到迁移地后发给粮食种子和耕牛农具,官府例免赋役三年。”
对于安置难民,宋朝已经有经验和成例在,不需要郑云鸣留心指示,何况此时的湖北和湖南,实际上都还有大批土地未经开垦,尽量的将这些土地开垦出来,使得湖广熟天下足,才能保证对蒙古作战的粮食供应。
郑云鸣又道:“大战以来,州郡一级的官员逃走了十之七八,现在县里有找不到县令的,有找不到县丞的,有找不到主簿的,州官有找不到通判的,有找不到转运使的,甚至还有找不到总辖的。地方上没有官员怎么处理事情?有天大的妙策也无能为力,所以朝廷会紧急委派一批官员前来支援,另外,光靠这些从天而降的官僚们处理不好本地事务,我与李制置商议,征辟本地的有能之士,选拔出一批能干的官吏来,各位都看到衙署隔壁的这个集贤馆了,自从开门以来每日门庭若市,但要从中选出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填补职缺。一个有能的官吏可是比百个无用的官吏对国家更有好处。”
“重庆、夔州和京湖各地,荒地都很多,不用担心流民的生计问题,但在荒地开垦成熟地之前,这些农民都需要官府的接济,好在京湖已经逐步推广豆类作物和庄稼的套种,使用绿肥进行土壤的肥力补充,相信在五年之内,开垦的荒芜之地就成重新变为肥沃的田地。”
他说的这些话,座下的一班武将们全都听不大懂,原本郑云鸣也只是对他们泛泛而论。需要关心这些的是各地的理民官,至于这些武夫们,关心的是下面将要说起的事情。
郑云鸣继续往下说的时候,声音也略微提高了些:“安民是第一要紧的事情,第二要紧的事情就是整军。现在蜀口大军全军覆没,成都府制置使司部队所剩无几,其他的军队要么是残兵,要么兵力太少,根本不足以抵挡蒙古人再次南下。所以朝廷派了我来增援,但凭着我这一万多人,如何和阔端十万众相抗衡,所以要增加军力,第一是要整编现有的四川军队,第二要开始募练新军。”
这些武夫们听见郑云鸣这句话,这才来了精神,个个目光炯炯的盯着这位年轻的都统制,整编军队和招募新军都是改变军中实力地位的好时机,谁能扩编,谁就在日后的抗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别看这些大老粗大字认不全一筐,其实心思都很缜密。以金国之强,尚且和大宋纠缠百年,蒙古人虽然兵强马壮,但骑马过不了长江,也迈不过巴山的崇山峻岭,战争势必长期化,而根据最近的朝代推测的话,战争长期化的后果必然造成藩镇坐大,不说做一方雄主,说不定还有机会搞个皇帝当当,自然,大宋对军队的控制力远非唐朝可比,但战事紧急,朝廷有求于人之际,进个政事堂光宗耀祖,好好的鄙视一番那些读书人,这等好事如何不让众人跃跃欲试?
郑云鸣看到众将的活跃之情,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自古武将热衷功名之情,从来不减,即便是到了家国有倾覆之难的时候,许多人仍然在忙着为一己私利精打细算,越是这样,越能体会到岳鹏举和戚南塘这样的将国家安危放在个人私利之上的将军们的伟大。
“整编军队的原则,是就近不就远,并小不并大,蜀口上撤退下来的军队,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则一律归并到和彦威都统麾下。原来成都路所属的兵马,一律归在王夔统制手下,制置使已经同意,给予王统制以权夔州副都统的名号,节制成都府所有的残兵。”
王夔眼睛一亮,这位郑都统虽然声威惊人,纪律也极为严明,对自己却着实不错,仗还没开打,自己先升了一官,何况成都府其实并非全军覆没,部队溃散的不少,自己认真搜罗一下扩充个万把人完全不成问题,郑都统的纪律虽然难受,但人和粮饷才是第一位的。
他平日里只专心搜刮钱财,克扣粮饷,从来不过问外边的事情,怎么会明白郑云鸣在京湖起家的历史?他若稍加留意京湖的传闻,就应该懂得,郑云鸣对现有军队的处理从来不是重点,重点都落在后面一条上。
“关于招募新军的问题。”郑云鸣看了一眼座下众将,众人的兴趣一下减淡了不少,新兵打不了账,顶多只能充一份口粮钱而已,但蒙古人须臾便要返回来,性命攸关的时候,不能光想着怎么搜刮军饷,还是得手里有些能打仗的兄弟才能保得自己一条命在,这个道理川中诸将都是明白的,因此扩编军籍拿粮饷都是乐意的,至于从头训练一支新军,谁也没有这份精力和时间。
“不必各位劳心,各位可以在各自的编制下补充战损和逃亡造成的缺额,新军的招募都交给我来办。朝廷已经给予了四川宣抚使司旗榜和任官状,定下了建立新军的范围,我和李宣抚使商议,决定启用太宗年旧编制,共计编成马步军四十营,每营五百人,每个营都设一名准备将以上的军官进行统领,仍旧称为营指挥。每三营合归一正将率领,一共正将一十三人,余下一营为背嵬营,由我直接掌握。除此外,选拔水军六营,作为大江中来回接应使用。”
水陆两军合计两万余人,在四川众将看来,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数量。西蜀和京湖一样有大量使用非正规军作战的传统,这在朝廷称呼为忠义人,所不同的是京湖和两淮的忠义人都是从北方逃亡过来的红袄贼和金军部队,四川的忠义人则大部分由本地居民组成。论起数量来,四川的忠义部队绝对不能算少,蜀口常常一次普通的进攻或者防守有十多万忠义人参加,自然这些忠义人常常是没有武器或者只有很简陋的武器,需要夺取敌人的武器甚至捡起本方阵亡官兵的武器,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郑云鸣召集的这些所谓新军,能够比忠义人强多少?川中诸将都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只是不敢明言而已。
郑云鸣却径自接着说道:“下面将是说到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四川将来采取的战守策略的问题,各位都是川中宿将,郑某不过是新来乍到,但是郑某今日斗胆,为四川未来的抗击胡人的战略定下一个底子,就是尽弃川西平旷之地,坚守川东山川险要,先求固守,然后稳步推进。”
他此言一出,厅堂上一阵喧哗。郑云鸣新到四川,一个湖广客将,居然就敢提出将西蜀最精华的部分拱手让与敌人,这岂止是军民难以接受,放在国家看来,几乎可以立即处以郑云鸣最重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