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血脉相连的亲人都可以猜疑她,如何得知眼前的少年掌握权力后,不会又是一个裴缙。
心渐渐的沉了下去,抬头触及到楚忻的目光,刚刚那些怀疑顿时烟消云散。
遭怀疑又如何,吃一堑长一智,她跟楚忻的船绑得死死的,难不成现在还有退路不成。
后面的事走一步看一步,若是情况不对,便收拾好包袱随时准备跑路。
她的心里已经有了怀疑的目标,从结果来看,这件事北戎和魏国获利最大。他们两国是出手还是捡漏先不论,但是齐国内部是有内应是必定的,且官职还不低。
官吏的手可以伸进边境守军中吗?
先帝严防文武相通,连晋升都划分的明明白白。
拿自己所在的吏部来说,管束着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升迁,小到九品升调,大到拟内阁名单,都要经过吏部的层层审批。但是若是想要把手伸进边防军中,哪怕只是个校尉,吏部尚书来了也无法调动。
再者,文官想要弄权,一般是在皇权衰弱时期废帝新立,但却没有设计让皇帝死在战场上的。
无他,风险太大了,皇帝出征在非开国皇帝时期实属罕见,一旦出击不是收回故土,便是开疆拓土。从筹备到出征都是举全国之力,这是千秋万代的功业。
一个搞不好皇帝死的死活都不怎么不重要了,国家是真的会灭亡。到时候无论是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只能当个亡国奴。
内斗专权想当个权臣不罕见。通敌叛国,勾结外族灭国在什么时期都是要被记入史册遗臭万年的。
文人风骨各有不同,有的刚直不阿,有的愤世嫉俗,有的淡泊名利,有的汲汲于富贵。
虽说并非每个人都气节长存,沉迷温柔富贵乡,弄权之人也不在少数。
但是做到如内阁成员和首辅这个位置上的人莫名都有些坚持,或忠心或擅长某一领域在其中是佼佼者,才能入皇帝的眼。
费尽心力,引外敌入侵,灭自己国家的皇帝,不是文臣的风格,也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比如如今内阁权利最大的何首辅,最大的梦想也不过是扶持小皇帝上位,在皇子登基后时不时搞点事情出来恶心你,但真的危害到齐国的事情,却是一件都没做。
如果先帝身边有钉子,且身份不低,能操控军中局势,不知不觉间给临行的先帝下毒,待先帝和皇子都死了以后,带领大军回朝包围京都。
到时候满朝的文官便是待宰的羔羊,根本拦不住,何首辅那点相当权臣的心思在绝对的武力面前根本不够看。
那个人的知道走正常流程登基根本轮不到他,于是剑走偏锋。
但从结果来看,先帝和皇子死后,上京群龙无首一片混乱,本该停手的北戎和魏国,趁虚而入,直捣黄龙,攻入上京,那个人的阴谋破产。
宗室子有能力的在先帝争夺皇位时期自相残杀的都差不多了,如今所剩的都在严密的监控之下。如果和军中大将勾结,先帝不可能不知道。
先帝不设防的,有机会接近军队,离皇位说远也远,远到走正常流程轮不到他。
说近也近,近到先帝和皇子都死了,不搏一把,不甘心的位置。符合这个条件的整个大齐只有一个。
赵王!
如果是这样一切都说的通了。
能在先帝的眼皮子底下与武将勾结,且不招人怀疑的,带领大军包围上京,便可登基称帝的。
从结果来看,他失败了,北戎和魏国根本没守信用,或者他没有与北戎通气,勾结将领害死先帝致使兵败如山倒,北戎长驱直入,无论哪种,都是一败涂地。
她看向四喜,哦,不是沈酌。
“从赵王查起。”
沈酌虽然惊讶为何提到赵王,但看着陛下在背后微微点头,便照做了。
沈酌退下后,楚忻兴致冲冲的拉着裴妙锦宣膳,待二十几个统一着装的宫女轮流上完菜后,裴妙锦惊呆了,除去罕见的几次参加宴会外,还是第一次吃饭这么大阵仗。看着满桌子的菜品,姜汁鱼片,五香仔鸽,八宝野鸭、佛手金卷罗汉大虾,蟹肉双笋,单笼金乳酥,杨河春绿,全是每年宴会名单必备的名肴。
楚忻在一旁。看得出他现在心情很好。身边布菜的宫女袖口收笼,动作娴熟,小心翼翼奉上春茗,生怕惊扰两位贵人。
没想到他还记得。裴妙锦心下微动,一股暖流蔓延在心间流淌。
一次景成帝宴饮群臣上,宁贵妃借故发落他们去小佛堂跪三天祈福。
佛堂大门闭拢,伺候的人得了话只留了两盏油灯,佛像高坐,透露出红光,她第一次被关在这种地方,被吓的不轻,两人靠在一起,互相安慰。
里面两人在宴会上都没吃到东西,跪在佛像前饿的前胸贴后背,为了抵御饥饿感,两人一人一句自己现在想吃的菜。
不过楚忻动作却是比他娴熟的多,到了夜深,外面的人都去躲懒了,她在里面被吓的头磕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只见他走到里侧小心翼翼的挪开供佛香的凳子,露出一个洞在里面扒拉了一会后,拿出了一个馒头。
看着洞外递来的馒头,她才知道为何楚忻只带了她一人赴宴,而不带四喜了。靠着深夜四喜在外面的接应,两人抵御过了那几晚,顺利从佛堂出来。
从前他们是小虾米无人搭理的时候,御膳房送来送去的菜色都是残羹冷炙,连得得脸的奴才的饭食都比他们丰富。
有一天裴妙锦吃着饭,在里面翻出一条虫,恶心了几天吃不下饭,楚忻看着日渐消瘦的裴瑾,便说着有一天掌权了便将所有的山珍海味都来一遍,若是御膳房再敢糊弄他们就让总管一个人把饭桶里的饭全部吃光。
没想到到现在他还记得。
用膳结束后,布菜宫女机灵地端上漱口茶饮,两人到梅林散步消消食。
走在路上,裴妙锦不由得提到赵王,“现下沈酌已经查到杀手,陛下要谨防赵王狗急跳墙。”
楚忻不置可否,显然对这件事不太上心,裴妙锦自觉的没有再提。
左右都被屏退,只余打灯太监在前方照明。
外围肃穆的禁卫军,以及四周隐蔽的暗卫,无不昭示着保护圈中的人,已不再是紫檀峰被追杀,绝处逢生的小可怜。
微风拂来,夹杂着一丝凉意,擦过侧脸时,才有真切的感觉是已入了秋。
看着前方打灯人摇曳的灯光,裴妙锦不知如何向楚忻开口,她想去临阳郡走一走。
地方欺上瞒下最后拖出大问题的事情屡见不鲜,临阳至今都未传出任何消息,可见一斑。只有实地考察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不亲自走一趟她不心安。
只是如今难在如何开口向楚忻预警临阳的水灾带来的结果可能蔓卷全国。
上辈子先帝一脉无人承嗣,京城陷入内斗,北戎来袭,朝廷乱做一锅粥,自顾不暇,根本无力顾及赈灾,滦河两岸所有牲畜,良田,房舍,美锦全部被冲毁,死伤不计其数。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朝廷不赈灾,洪水过后牲畜的尸体瘟疫开始蔓延,整个江南道自顾不暇,人人自危,齐国人口锐减,元气大伤,这也是为什么北戎占领了上京,很少有人反抗的原因。
思虑再三,决定从周太傅入手。
“陛下,近日吏部收到旨意,要请荀太傅出山是吗。”声音袅袅传入楚忻的耳中。
楚忻听完似乎有些懊恼,解释着:“周太傅最近上课时总是念叨着要把荀太傅请出山,朕拗不过他,便从了他。”
只是黑暗中他耳尖微红,他没说的是荀太傅是父皇的老师,他能把父皇教导的那么厉害,那自己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吧,心下这么想着,完全忽略了人的因素。
从前他们三人,四喜是他的小侍卫,如今是金吾卫指挥使威风凛凛,每日外出巡逻,操练士兵。三七近些日子肥了些,也会爬树了。裴瑾每日在吏部和家中忙的不亦乐乎,还寻到了三大营的虎符。
只有他每日上朝,听着太监大声宣读“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后,就坐在龙椅上面看着下面快秃了的大臣头顶发呆。他们在下面唇枪舌剑的打架,根本不容他置哙,只有在最后他能做个总结。
心下暗衬,可是要趁机提一些年轻俊美的后生上来。那些奏折都是何首辅看过,精心挑选后一些奏折想给他看的才能看到,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今日王侍郎家的女儿把周祭酒家的儿子给打了,明日哪家大臣作风不正又在外纳了一枚娇妾,他每日只能在下面工工整整的批已阅。
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他也是挺跌份的。
当皇子时,被人愚弄,当皇帝了还要看大臣的脸色。既已经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他也不想每天只当个吉祥物被人供着,哪天大臣不高兴了,寻个由头就能把他给废了。待宰的羔羊从来没有好下场,只有求得主人垂帘才能过几天好日子。先朝周昭帝便是最好的例子,一个权臣废立三代帝王。
所以这次周太傅提到要重请荀裕出山,他也就顺水应下来了。
可怜周太傅感动的一把鼻子一把泪的,觉得皇帝如此信任他,定不能辜负了这份君臣之情。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