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两卷卷宗剩下的一摞裴妙锦也没心情看了,剩下的都是些什么大致有了些了解。
这些卷宗能放在她案桌上,恐怕是吏部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最终达成了某种默契挑选了这些。
各路大臣和背后的势力都在观望,等着出结果。
这两件事中一个是先帝宠妃的母家,一个是勋爵之家。看似是在处理地方官员包庇和勋爵宠妾灭妻之事,实则是各方人马来试探当今圣上到底有多少底牌和魄力。
也决定了他们是押宝在一个无实权,匆匆登基的少帝手里。还是选择成熟老练,掌权多年的何首辅。亦或是在朝中深耕多年,深受先帝喜爱的赵王。
若是这步退了,连几个小官小吏都处置不了,恐怕皇帝的权威也所剩无几了。
古往今来,登上帝位不代表对朝堂拥有掌控力。皇帝也有可能是被各方势力推上去的吉祥物。皇帝在朝中的威望和影响力还是得靠皇帝本人的政治魅力和手段。
齐国官吏的任免程序是四品及以上的官员由皇上负责,四品以下则由吏部负责决定,然后呈报皇帝批阅。
皇帝如果同意,则按照奏章上的结果处置。皇帝如果不满意吏部的安排,也可驳回。
但是除了一些简得帝心的的官员放下去历练,皇帝会记挂在心中,若是看到了他们的卷宗会多问两句以外,一般品级较低的官员皇帝大多都不认识,他们的生杀大权就握在了吏部手里。
正思考间如何处理才能既不有损皇帝的权威,又能维持朝堂的稳定,孟兴走了进来:“大人,赵姚和王年两位大人已外出归来,前来求见您。”
听到此,裴妙锦直接让孟兴将人带进来。
二人对裴妙锦例行寒暄一番后,裴妙锦直入主题。将两份卷宗摊开,问赵姚和王年有什么意见。
“微臣认为邓成在柳济县欺压百姓强抢民女经查实证据确凿,所涉官员沆瀣一气,欺上瞒下,罔顾王法,草菅人命。应按大齐律例将主谋革职,其余知情不报的时视情节大小罚俸、降级。”
王年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一直在打太极,反而是赵姚直入,发表了看法。
裴妙锦看了眼赵姚,在他们两个进来之前,裴妙锦已经让孟兴将两人的档案调了出来。
二人都是从五品的郎中。
王年已经近五十,二十九岁中举只得了一个后排的名次。三年前升上郎中位置,其实这个升官速度在吏部算是快的了。
大齐官员每三年一次考评升官,从正九品到从五品,时隔二十一年,七次考评每次都得上上或上中等才可升官。这种情况要么是某人的嫡系,要么能力不俗。
今年便是从五品到正五品的考核之年。
而赵姚今年才三十四岁,景成十四年的状元,曾外放地方任职正七品,后调入吏部。按照这个年龄在吏部任从五品郎中放眼整个大齐国也算年轻有为了。
齐国规定官员年满六十方可退休,若是皇帝舍不得则可延长至七十。但其实由于寿命的原因有些官员都是在官位上干到死。
听完赵姚的发言后,裴妙锦抬眼看向了王年,“不知王大人,有何高见?”
王年面露苦色,见躲不过去,只得上前一步:“大人,微臣以为,此事可大可小,若是将涉事人员全部处理,则会出现大面积地方官职空缺现象。现下距离科考取士还有段时间,恐一时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填补空缺。因此,微臣以为,只将主谋革职,其余涉事人员发俸半年即可。”
听完王年和赵姚两人的发言,裴妙锦心中对吏部内部关于这两件事的看法有了大致的了解。
大理寺给出的邓成处理判决是流放,这些年邓成在柳济县强抢民女,祸害百姓妻离子散,按照齐国律例邓成应当是斩立决,只判了流放应当是顾忌了宁贵妃和赵王的颜面。
吏部的一些官员也在顾忌宁贵妃在朝中的党羽对此事保留了意见,只是轻轻拿过。
所以裴妙锦才对赵姚眼前一亮,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魄力,前途不可限量。
“你二人对御史参宁远侯宠妾灭妻,逼死发妻这件事有何看法?”
王年看了看赵姚,转头开口道:“此乃宁远侯私宅之事,何况据传,宁远侯夫人是知道世子与继妹的私情才离世,何来灭妻一说。若是因此剥夺侯爷爵位,恐难以服众宗亲之口。”
赵姚见状,站出来道:“按照齐国律例,以妻为妾,以婢及客女为妻者,徙三年。”
“大齐并无明确的不能将良妾扶正的律法规定,属于民不举官不究的范畴。”
“关于宠妾灭妻,侯夫人已去,很难得到确实的证据,但是大齐律例明确规定了爵位的继承应实行嫡长原则,即嫡妻所生长子是为嫡子,继承爵位。”
“但是这件事宁远侯并无上表,没有实证。关凭御史一家之言想要想治宁远侯的罪,恐怕很难。”
待二人出去后,裴妙锦一人在书房内思考良久,最终提起笔。
王年和赵姚走到走廊尽头,待确定远离侍郎的书房,裴瑾听不见后。
王年也不伪装了,放下袖袍双手折于身后,冷哼了一声:“赵大人可还记得你是谁的人?若是没有首辅大人,你年纪轻轻能官居致此。”
“首辅大人对卑职的提携,卑职谨记于心,没齿难忘。只是裴大人问话,他如今是你我二人的顶头上司,不好不答。”赵姚挤出一个讨好的微笑对着王年。
王年看着面前人跟以往一样畏缩的笑容,深感满意,拂袖离去。
身后赵姚的脸色由刚才的畏畏缩缩霎时变的面无表情,冷冷地看着王年远去的背影。
何首辅?权势当然大,可那跟他有什么关系。
前面有一个吏部尚书,一个郑侍郎,一个王年。齐国历来吏部尚书就有入阁的机会。
何首辅便是从吏部走出,从吏部尚书摇身一变进入内阁,到如今的内阁首辅。
吏部如今的高官全部都是何首辅的嫡系。他是景成十四年的状元,与王年那种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从九品做起不同,他比王年少走了十五年的路,可那又如何,他的目标始终不是王年这种人。
二十二岁那年参加殿试,先帝考他的就是若是内阁的某一人权利过大,该如何平衡。
弱冠之年,意气风发。一朝得意,在大殿上不知如何表达,憋的满脸通红。
内心觉得肯定完了,这么重要的考试被自己搞砸了。本以为会龙颜震怒,金吾卫将他拖出去,从此祖宗蒙羞,再无缘朝堂。没想到先帝耐心的等他平复下来,见他脸上潮红消退再次发问。
他是怎么回答的呢,制衡内阁的权利,那就不能让他拥有一股完整的拥护力量,从内部而分化之。
然后他外放回来就被调入了吏部,十二年的时间,从正七品到从五品,人人都说他靠的是何首辅,包括王年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靠的是那个英明神武,身先士卒地带领将士出生入死,收复齐国山河的帝王。只有这样的人才配他潜心辅佐,他甘愿用一生的时间为他守住吏部。
何首辅他配吗?
这件事郑侍郎和尚书大人都是心照不宣,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都是交给王年。
只有王年那个蠢货以为他跟他一样年年考核都得上上靠的是何首辅。
若不是先帝英年早逝,他又怎么会与王年那种蠢货多费口舌。
在吏部忙完后,抬头已过了申时。裴妙锦伸手揉了揉脖子,刚刚低头奋笔疾书,忘了时辰,脖子现在一片酸疼。
出门见同僚几乎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有邹信一人在墙角蹲着,马车已在旁边准备好了。
由于裴府离吏部府衙距离较远,经过街角的小巷时只听前面吵吵嚷嚷的,邹信的声音传来:“大人,前面有人堵路了,过不去。”
越来越多的人往这边聚集,马车想掉头都来不及,一时间走也不掉。
裴妙锦掀开帘子,往外看了一眼,只见外面房屋上赫然挂着“李府”二字。
一年轻男子身着青袍,面色苍白,跪在外面。
“这人谁啊,怎么跪在人家门前不走啊,看样子不是来讨债的啊。”
“这人从辰初就跪在这里了,到现在滴水未进。”
“这好好地一位儿郎青天白日的跪在这里,怕不是李府犯了什么事对不起人家不敢开门吧。”
“嘘,你刚搬来没多久吧。我告诉你,你可别胡说八道,这李府的主人可是李太傅,为人乐善好施,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你怎么净胡说八道呢。”女子觑了身旁的男子一眼,男子见状也不敢说话了。
“我怎么感觉这人特别熟悉呢,让我想想啊。”
“我想起来了这不是李太傅的外孙吗?我就说这么熟悉,之前他娘经常带着他回李府小住。”手提挎篮的女子灵光一现。
“哎他怎么跪在门口啊。”
正在这时,只听木门发出的咔吱一声,门从里面打开,一位身着不衣的老者出来对年轻男子说道:“大人让我转告你,你我二人祖孙缘已尽,日后你不必再来见我,已经断了的东西就不要强求了。”
青衣男子问言,整个人摇摇欲坠,因为长时间没喝水嘴唇已经苍白,最终还是张开嘴问道:“外祖父可还好?”
“少爷莫让老奴难做,您还是回去吧。”说完老者就将门关上了。
而青衣男子也终是支撑不住,整个人倒了下去。身旁的家仆连忙将人抬到马车上。
待男子走后,看热闹的人群也渐渐散去,只余三五个人成堆的聚在一起讨论到底发什么了什么。
孟兴待人群散去,便扬起鞭子,驱车离开。
裴妙锦结合刚刚人群中传来的“李太傅”“外孙”等字样,结合今日在府衙内看到的卷宗,大概知道发什么了什么。
若是她没猜错,刚刚那青衣男子便是宁远侯世子乔榆。也就是跟父亲小妾的女儿在一起气死宁远侯夫人的世子。看来李太傅是不认这个外孙了。
正在闭眼假寐着,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而过,这个乔榆,不就是话本子中女主的哥哥吗?
那话本子中的女主岂不就是宁远侯的继女?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