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邓军和雯的绯闻不提。拐回头说李家搬迁新家后,一家人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早上,孩子们跟老爷子继续学习军体拳和擒拿格斗的一些技巧。
吃过饭,老爷子去支书家辅导小凡学习;李娇和李墨到子弟小学上学;李莹上了村里的学前班;李慧上了幼儿园。
祝秀兰和蔡小菊一起打扫完家里卫生,喂了鸡和猪,就到田间劳作。李云就搬了小板凳坐在院门口她们能看见的位置,拿了纸笔练字。
晚上李娇和李墨放学回来,写完学校作业,吃过晚饭,老爷子就带他们几个孩子和蔡小菊一起学习文化知识。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这日李仲书出车回来,带回了他们公司的几位领导。
领导们一来就亲切地和祝秀兰握手,说劳动节快到了,他们来慰问老革命,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李云认识这几位领导,领头的是公司一把手,书记兼经理。另外几位,一位是工会主席,一位是房产处处长,还有一位是李仲书所在车队的队长。
前世,祝秀兰、李仲书和蔡小菊,没少因为住房的问题去找他们,一直没有结果。
后来在一次拉扯中,队长的亲戚误伤了蔡小菊的舌系带,为了息事宁人,队长这才给李家另分了一间屋子,并在原来的小院给他们搭建了厨房。
这一世,他们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进了相对宽敞的新家,又有了祝秀兰的离休工资,等秋后再收了庄稼,眼看着好日子就要到了。潘领导举家参加搬迁宴的事流传出去,公司领导倒是来锦上添花来了。
落座后,一把手先是客套地询问了祝秀兰的身体状况,紧跟着又提出把李仲书调到公司客运科上班。
李仲书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便婉拒道:“谢谢领导厚爱,我文化程度低,脑筋也不够灵活,坐不了办公室”。
停了一下,他接着说,“我刚到咱们公司就是学修车,后来因为要养家,司机工资高,这才改行。开车开了近二十年,车坏到路上,小毛病还能修,遇到大问题就傻眼了。如果领导能同意,我想接着去学修车。”
车队队长觉得李仲书不识抬举,想要出言劝他,被一把手拦下,“人各有志。仲书不想去客运科,不能强求”,想了想又说,“我记得咱们维修车间金师傅的技术非常不错,就安排仲书去跟他学习吧。”
李云在一旁听了,暗自赞叹爸爸好眼光。后世私家车盛行,开车成了一项人人必备技能,修车技术好的师傅,却成了众多4s店和维修厂争抢的香饽饽。既然老爸有此心思,她不如再推一把。
于是,她上前扯了扯爸爸衣角,脆生生地说:“爸,上夜校,学车辆制造。”
几位领导盯着李云瞧,一把手忍不住逗她,“小姑娘,不简单,还知道夜校。跟伯伯说说,为什么要爸爸学车辆制造啊?”
“了解车辆构造,好给车看病啊!”,李云一副这么简单你都不懂的懵懂表情,把几位一贯严肃的领导逗得开怀大笑。
一把手交代工会主席,“咱们这次夜校的的培训名额报上去没?没报的话回去记得把仲书的名字添上去。”
李仲书这会儿却有些犹豫,他对车辆制造一直很感兴趣,可他今年都三十七了,原本文化程度就低,又这么多年没学习,学汽车制造,能行吗?
老爷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略带责备地说:“活到老学到老,你还不到四十岁,“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怎么就不行了?你得给几个孩子做好表率不是?”
祝秀兰也鼓励他,“你不是一直都盼着能上学吗?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学习机会,还没尝试就想放弃,咋了,想做退缩的孬种?”
干爹和老娘一唱一和,给了李仲书当头棒喝,他赶紧连声向一把手道谢。
一周后,李仲书调岗,白天跟着金师傅学修车,晚上去上夜校。下了课,回到家,一点点抠知识点,不懂了再问,直到真正把知识弄懂学透为止。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
夜校老师原来还嫌弃他年龄大,底子弱。看他学习如此刻苦执着,不由打心底越来越喜欢他,经常下课后给他开小灶。
勤能补拙,到了学期末考试时,李仲书竟然得了第一。这一下,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车间里,金师傅本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想法,关键时候总是留一手。李仲书心里着急,面上确实不动声色,逮住机会就偷师。
早上上班,提前一个小时他就到了,就自个儿蹲那儿对着车琢磨,反复地敲打和检查各个部位,用心去记正常情况下和发生异常时,有什么不同。
一到周日,他就跑到金师傅家,帮着买面、打煤球、打扫卫生……师傅不待见他,他也不恼,只要师傅不拿大扫帚轰他,他就周周去,风雨无阻。
一次、两次、三次,去了十几次后,金师傅也习惯了,周末安排活时,本能地就把他考虑在内。在单位,虽然还是防着他,却不再那么直接针对了。
金师傅老爹九十高龄,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平日身边从不离人。
偏巧这一日金师傅的孙子高烧不退,一家人连夜赶往医院,留老爷子一人在家睡觉。老人家睡到大约十点左右,起来喝水,屋里屋外找遍看不见一个人,一时着急,开开门便跑了出去……
一家人给孩子看完病回来,发现院门大开,再看看老爷子床上,空无一人。
全家人发疯似的,在周围漫无目的地寻找了几个小时,也没找到人,不由地都是心里一凉,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成想,老人被李仲书给送了回来。
原来李仲书从夜校下课回家,突然想到把给女儿李云买的头花,忘到单位了。过去拿时在路上,迎头看到了金师傅的老父亲。
询问老人要去哪儿,老人也不搭理,提出送老人回家,老人吓得就躲,他只有跟在后面。
等老人走累了睡着,他小心翼翼地把老人背到背上,中间也不知停了多少次,休息了多少回,才把老人一步步背回来。
金家人对李仲书千恩万谢。金师傅反复思量后决定,以后倾心传授他修车技术。
李仲书开了二十年车,又学习了车辆制造,学习起修车自然事半功倍。小半年下来,修车技术越来越好,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