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四月,武后杀长孙无忌等,自此唐政权归武后。

    (1)打击政敌

    武则天四岁没了父亲,幼时和寡母一同饱受同父异母兄武元庆、武元爽和叔伯兄弟武惟良、武怀远的冷眼和欺凌,因此性格非常刚毅、冷酷。武则天入宫做太宗才人时的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一点。当时太宗有一匹名马叫狮子骢,十分暴烈,就连善长骑烈马的太宗也无法驾驭。武则天正在旁边侍奉,忽然对太宗道:“我能够使它降服。”太宗不相信地问:“你有什么办法?”她回答说:“我只须有三件东西。”太宗问:“哪三件?”她说:“一条铁鞭,一把铁锤,一支匕首。马不驯服,我起初用鞭子抽打;如果不驯服,就用铁锤锤;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这畜牲的喉咙!”太宗听后默不作声。

    太宗朝,武则天在宫中生活十二年,却一直是地位卑微的侍妾才人,没有得到宠幸。太宗驾崩,她又被迫到感业寺出家。多亏她早已托身于高宗,又恰巧碰上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夺宠幸的大好时机,才能够重返宫中。这之后便展开了争夺皇后的残酷斗争。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使武则天少女时就初步形成的刚强而冷酷的性格受到更深层的锻炼。而当武则天成为皇后并开始参政,她就用上述对付烈马的铁腕残忍地对付一切阻挡她夺取大权的政治敌人。首先是完全消除废后王氏和废妃萧氏这两个隐患。

    原皇后王氏和原淑妃萧氏一道被囚禁在后宫别院,高宗曾经想念她们,暗中去囚禁她们的地方,看见囚室严密封闭,仅在墙壁上凿开小洞使饭菜能送入。高宗心中十分悲伤,呼喊道:“皇后、淑妃在什么地方?”王氏哭泣回答说:“我们有罪早已沦为宫里的奴婢,哪里还得再有后、妃等尊贵的称号!”又说:“皇上假如念及以前的感情,让我等重见天日,请命名这个院子为回心院。”高宗说:“我马上就办。”武后知道后很生气,派人将王氏和萧氏各杖打一百下,砍去手足,放到酒缸里,说:“让这两个女人连骨头都喝醉!”几天后她们死去,又被砍掉了头。当皇后王氏听到处置她们的命令时,拜了两拜说:“祝愿皇帝万岁!武则天受皇上恩宠,死自然是我的本分。”淑妃萧氏大骂道:“武则天竟然邪恶狡诈到了这样的地步!愿来生我变为猫,她变为鼠,我活生生地扼住她的咽喉。”自这以后宫里再也见不到猫。没过多久又改王氏姓蟒氏,萧氏姓枭氏。武则天多次梦见王氏和萧氏的鬼魂出现,披头散发,浑身滴血,和死的时候一样。她后来移居蓬莱宫,还是看见这样情形,所以她多数时间居住在洛阳,不愿回到长安。

    武则天除掉王皇后、萧淑妃后,深刻明白,要巩固自己的皇后地位,并且更多地参与国家大政,一定要除掉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强大的敌对势力。因为褚遂良被远贬潭州,外朝大权仍被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掌握着,他们能够随时打垮自己。在搞垮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这一问题上,高宗是非常赞同的。因为他尽管十分懦弱,可是当皇帝以后也并不愿受这些老臣的挟制。他一门心思地打算甩掉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的包围控制,这一点使高宗和武则天有了共识,他们同心同德地攻击政治敌人。

    (2)培植党羽

    武则天第二个打击目标是长孙无忌等拥立的太子李忠。十一月初三,许敬宗在武则天的授意下面奏高宗道:“皇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不正,没有办法获得天下的人心。何况如今的太子,是微贱之人所生,当今知道国家已有真正的嫡长子,心里肯定惴惴不安。窃居东宫之位而自己心里疑惑,恐怕不是宗庙之福,希望皇上三思而后行。”高宗说:“太子李忠自己已经愿意让位。”许敬宗说:“他能做周朝前人自愿让位的太伯,希望尽快准他所奏。”高宗当然答应。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初六,降皇太子李忠为梁王、梁州刺史,改立四岁李弘为皇太子。这样,武则天在宫里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武则天一边在铲除政敌,一边特别注意培植自己的党羽。为了网罗这些人替自己效命,甚至利用高宗包庇他们胡作非为。李义府凭借皇帝的宠信手握大权。洛州妇女淳于氏,容貌艳丽,关押在大理寺监狱,李义府让大理寺丞毕正义违反法令把她放出,计划纳她为妾,大理卿段宝玄对释放淳于氏心有疑问而将情况上奏。唐高宗派给事中刘仁轨等审问毕正义。李义府担心事情被发现,逼迫毕正义在狱中上吊自尽。高宗虽清楚这些情况,但还是宽容了李义府的罪行,不加以过问。

    侍御史涟水人王义方准备上奏检举李义府,提前对母亲讲:“我身为御史,发现奸臣不检举就是不忠,检举就危及自身,而让亲人担忧就是不孝,两者之间自己无法抉择,怎么办?”母亲说:“从前王陵的母亲,自杀以便保存儿子的英名。你能忠心侍奉君主,我即使死了也无怨无悔!”王义方就上奏:“李义府在京城私自杀害六品官大理寺丞毕正义,就算毕正义是自杀,也是因为害怕李义府的威势,自杀以灭口。这样,则生杀的大权不是出自皇帝,这种情况不应该继续下去,请求再进行审察!”于是为宣读检举的奏章,令仪仗和别的官员退下,并令李义府退下,李义府不动,王义方三次呼喊,高宗不说话,李义府才退出,王义方就宣读弹劾的奏章。李义府有罪,然而高宗却不过问,反而说王义方诬陷大臣,口气不礼貌,把他贬为莱州司户。没过多久,又将李义府提升为中书令。

    当然,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也不情愿退出政治舞台。十二月,韩瑗上奏,为褚遂良申诉冤屈说:“褚遂良替国家打算而忘记自己的家,生命财产都愿意奉献,品德高尚,意志坚定,为社稷的功臣,是陛下德才兼备的助手。没有听说他犯罪,而被排除于朝廷,朝廷内外与黎民百姓都为这种处置叹息。我听说晋武帝仁德深厚,没有把刘毅处死;汉高祖宽宏大量,不怨恨周昌的耿直。而褚遂良被降职已经一年,违抗陛下的罪责,已被对于他的处罚所抵偿。希望陛下赦免他的罪行,同情他的赤胆忠心,来顺应民意。”高宗对韩瑗说:“褚遂良的情况,朕很清楚。可是他粗暴犯上,所以才用这种办法责备他,你为什么把处罚他说得那么严重?”韩瑗回答说:“褚遂良是国家的忠臣,为靠用谗言诽谤别人来谄媚上边的人诽谤。从前微子离去而殷国所以灭亡,张华留任而国家的法度不乱。皇上无缘无故把老臣排除朝中,这只怕不是国家之福。”高宗没有听从他的意见。韩瑗由于自己的话没有被重视请求辞官回家乡,高宗没有同意。

    韩瑗的举动使武则天非常恼怒。以前高宗为提升武则天的地位要把她封为“宸妃”时,就因韩瑗等反对而没能实现。武则天立为皇后后,可能出于笼络韩瑗、来济的目的,专门对高宗关照,说韩瑗、来济对立宸妃一事敢于直言进谏,正是忠心为国的表现,并请皇上予以表扬。当时,韩瑗、来济也不明白这一招的真实意图,非常担心。可是两人并没有改变立场服从武则天。这时韩瑗居然还敢替褚遂良求情,让他卷土重来,重返朝廷,武后哪能忍受!于是在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七月,许敬宗、李义府在武则天的授意下,上奏诬陷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意图不正。其借口是在该年三月褚遂良由潭州(今湖南长沙)调任为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他们故意说是韩瑗和来济刻意策划的,意图在谋反时搞里外呼应,因为桂州向来是用武之地。高宗批准他们的奏折。八月,韩瑗被贬为振州刺史,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并且一辈子不准返回京城朝觐见皇上。受韩瑗、来济案件的牵连,褚遂良又远贬为爱州刺史,柳奭也由荣州刺史远贬为象州刺史。

    褚遂良到达爱州,上奏自表说:“从前濮王、承乾明争暗斗的时候,我顾不上生死,一心为陛下效忠。那个时候岑文本、刘洎上奏说‘承乾的罪状已经显露,已被关在别所,东宫不能有即使是一会儿空着,请先派遣濮王去东宫居住’。我又高声反对,此事皇上都是知道的。最后我又与长孙无忌等四人一同定下立陛下为皇太子的重大决策。直到太宗病得不行了,仅我和长孙无忌一道领受遗诏。陛下在守丧的时候,悲伤万分,我以国家为重安慰劝说,陛下还用手抱住我的脖子。我与长孙无忌各自处理许多的事情,让一切都非常正常,几日之间,内外安宁。我能力低微,责任重大,时常犯错误,微贱的余年,乞请陛下怜悯。”奏表上达后,唐高宗不予理会。褚遂良自武德初从薛举手下归唐,因为文章好,书法好而自傲。效忠太宗,担任了宰相这一重要职务,还成为顾命大臣,年已六十却再三遭到贬黜。哀告无效,心情非常颓丧,于是一病不起。第二年,在爱州死去。没过多长时间,韩瑗也在忧愤中死去。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十一月,许敬宗荣升为中书令。

    (3)长孙无忌之死

    武则天心中非常清楚,长孙无忌是妨碍自己获取更大权力的主要障碍。但此人是高宗的亲舅,不仅是建国的大功臣,又是佐命元勋,德高望重,根基深厚,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可是她绝不愿使这人漏网。武则天忍耐数年,一面逐步剪除长孙无忌的势力,一面密令许敬宗寻找机会构造陷害长孙无忌的陷阱。当把韩瑗、来济赶出朝廷以后,她觉得是对长孙无忌下手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恰逢洛阳人李奉节检举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拉帮结派的事情,高宗命令许敬宗跟辛茂将审问他们。许敬宗讯问紧迫,韦季方自刺求死,但是没有死。许敬宗于是上奏诬陷韦季方想与长孙无忌陷害忠臣与皇帝近亲,使长孙无忌独揽大权,以便伺机谋反,如今这事已曝光,所以打算自尽。高宗吃惊地说:“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呢?舅舅被小人离间,产生小的猜疑隔阂是有的,怎么可能谋反?”许敬宗说:“我从头到尾推敲研究,反叛的事实显而易见,陛下还以为可疑,这恐怕不是国家之福。”高宗流泪说:“我家不幸,亲戚之间不停出现有叛变意图的人,以前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如今大舅亦如此,让朕没有脸见天下人。假如这事是真的,怎么办?”许敬宗回答说:“房遗爱只是一个幼稚小子,与一个女子同谋,会有什么作为?长孙无忌同先帝谋划夺取天下,天下人佩服他的谋略;任宰相三十年,天下人害怕他的权威;要是有一天暗地发动,陛下能够派谁去抵挡他!现在多亏宗庙神灵,苍天厌恶反叛,因审问小事,而发现大恶人,这真是天下之福。臣个人担忧长孙无忌知道韦季方自刺将死,境遇困难,会发动反抗,领头作乱,纠集同党。他必将是国家的祸害。我从前看见过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为隋炀帝视作心腹,加以重用,结为姻亲,把政事交付给他。宇文述死后,宇文化及又统领皇帝的亲兵,一天晚上在江都作乱,首先除掉不投靠自己的人,我们家也惨遭迫害,于是大臣苏威、裴矩这样的人物,在马前舞蹈庆贺还唯恐不及,天才亮隋朝已不复存在。这不是很久前发生的事情,希望陛下尽快下定决心!”高宗命令许敬宗深入审查这件事。次日,许敬宗再次上奏并提供了供词和事实,请高宗按照法律逮捕长孙无忌。高宗又流泪说:“假如舅舅真的这样,朕决不忍杀他,那样的话,天下人将说朕什么,后人将说朕什么!”许敬宗说回答:“薄昭是汉文帝的舅父,将汉文帝从代地迎接回来即帝位,薄昭同样是大功臣,所犯的罪也只是杀人,汉文帝就令百官穿上丧服哭他使他自尽,一直到今天人们仍把汉文帝当作开明君主。如今长孙无忌忘掉两朝的深厚恩宠,妄图夺得政权,他罪大恶极同薄昭实在不能同日而语。幸好邪恶的情状暴露,叛变的人承认罪行,陛下不应该有什么疑虑,要早作决断!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平安与危险相距十分近,中间没有容下一根头发的间隔。长孙无忌是现当今善使权术、才能足以欺世的野心家,属于王莽、司马懿一流人物,皇上有丝毫耽搁,我恐怕事变即发生在身边,就后悔莫及了。”高宗认为他说得对,竟然没有召见长孙无忌加以审问。二十二日,高宗下令削掉长孙无忌太尉职务和封地,贬为扬州都督,在黔州安置,一切按一品官待遇实行。

    许敬宗又上奏:“长孙无忌阴谋叛乱,是由褚遂良、柳奭、韩瑗勾结鼓动才形成;柳奭多次暗通后宫,企图毒酒杀人,于志宁也投靠长孙无忌。”于是高宗下令削褚遂良、柳奭、韩瑗官爵,免去于志宁官职;派遣使者调集途中驻军协助押送长孙无忌到黔州。长孙无忌的儿子秘书监驸马都尉长孙冲等都被削除官爵,放逐到岭南。褚遂良的儿子褚彦甫、褚彦冲流放爱州,在路上惨遭杀害。益州长史高履行连续贬官为洪州都督。

    凉州刺史赵持满力大无穷,擅长射箭,喜欢打抱不平。其姨母是韩瑗的内人,他的舅舅驸马都尉长孙铨是长孙无忌同族弟弟,长孙铨受长孙无忌牵连,流放嶲州。许敬宗担心赵持满起事,就诬陷他与长孙无忌合谋造反,用驿车召回京师,囚禁入狱。他遭受残酷刑罚,自始至终不承认,说:“身可杀,话不能更改!”监狱的官吏毫无办法,就代替他作供词结案上奏。二十二日,他被处死,陈尸城西,亲属都不敢看。他的朋友王方翼感慨地说:“栾布哭彭越,是义;周文王埋葬枯骨,是仁。在下不失义,在上不失仁,不是也可以么!”于是收殓他的尸体加以埋葬。高宗知道后,没有定王方翼的罪。长孙铨到了流放地,当地县令遵从朝中的意思用杖刑杀死了他。

    武则天还不罢手,她要斩草除根。该年七月,唐朝派遣李世勣、许敬宗、辛茂将与任雅相、卢承庆一同再次审核长孙无忌事件。许敬宗又命令中书舍人袁公瑜等到黔州,重新审察长孙无忌反叛的情况,刚到那里立刻胁迫长孙无忌上吊自尽。高宗命令将柳奭、韩瑗就地斩首。前去的人在象州杀死柳奭。韩瑗已经死去,使者开棺检尸后返回。抄没这三家的家产,他们的近亲都流放岭南为奴婢。常州刺史孙祥由于与长孙无忌互通音信而被定罪,绞刑处死。自高宗即位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执政元老重臣及其亲属,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至此已被完全除掉。野心勃勃的武则天开始公开出台参政了。

    (4)李忠被赐死

    历史也给武则天参政提供良机。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月,高宗患了轻度中风,头痛,眼睛看不清。百官奏事,他有时就让武后代为处理。武则天十分聪慧,通晓文史,处理的事都能顺从其心愿。高宗大喜,于是把大量政事交给她。就这样,权力慢慢转移到她的手中,威势和皇帝一样。武后掌握了重权,就完全改变过去对高宗言听计从的作风,从而导致了宫中的一场风波。

    以前高宗将武则天从感业寺接进皇宫封为昭仪,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忍辱柔顺,想尽办法迎合皇上。高宗认为武则天善解人意,体贴入微,所以排除大臣异议封她为皇后,并和她一道除掉了以长孙无忌为核心的元老执政集团。可是伴随着武则天权力的膨胀,她不像往日那样谦恭有礼,愈来愈骄横,大权独揽,就是高宗的行动都受到限制,其程度甚于过去遗老们尚在之日,使得高宗忍无可忍。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宦官王伏胜检举武后擅自把道士郭行真引入宫中蛊祝妖术,祈求非分之福。高宗勃然大怒,想乘势将武则天废掉,于是暗中招宰相上官仪商议。上官仪全力支持道:“皇后专权跋扈,使得天下失望,理应废弃她以顺应民心。”高宗立刻令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他们怎么知道武则天早在宫中遍布眼线。当她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心腹探听到此事后,急忙告诉了她。武则天迅速赶来。这时废皇后的诏书还在高宗手中。她一见就开始哭诉,模样十分动人。高宗爱恨交加,非常后悔,立刻回心转意,待她如从前一样。他还怕武后怨怒,竟然说:“我原来并不打算如此,都是上官仪教我的。”就这样将上官仪出卖了。武后对他恨之入骨,一定要除掉他才痛快。

    上官仪写诗著文都很好,与王伏胜一道侍奉过太子李忠。武则天将高宗哄得回心转意后,转过头来,马上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李忠谋反。高宗对武后不加任何干预,上官仪和他的儿子上官庭芝死在狱中,家口籍没。此事结束后,武则天觉得废太子李忠也必须除掉。李忠自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十四岁时被废,担任梁州都督,后转房州刺史。成年后由于惊吓后精神恍惚,有时穿妇人的衣服预防被暗杀,有时因噩梦而自己占卜。后来被人告发,被废为平民,放逐到黔州(今四川彭水)关押。上官仪死后,李忠也被赐死,死时只有二十二岁。除此以外,王伏胜也被处死。郑钦泰等一批朝臣由于曾与上官仪交好而被免官。宰相刘祥道也由于与上官仪友善被贬官。

    经历这次反复,武则天的政治权力愈发膨胀了。在这之后,每次高宗临朝,她都垂帘于后听政。大小政事,官员都要奏闻。而高宗自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以后身子渐渐衰弱,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因头痛目眩严重,居然想下诏由武则天全权处理朝政,由于宰相郝处俊等人的上书阻拦才没实行。可是百官奏书,国政大事,高宗逐渐离不开武后。武后在高宗朝辅政数十年,威势跟皇上一模一样。那时朝廷内外都称朝中有两个皇帝。

    (5)武氏屡参政

    武则天在高宗朝参政主要做了这几件大事。第一是修定《姓氏录》,以便代替太宗朝的《氏族志》。魏晋以来形成的重视门第的观念,一直影响到唐代,而武则天、李义府家族并没被太宗时修定的《氏族志》列为门阀士族。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六月,也就是长孙无忌被赶出京城两个月,许敬宗就以《氏族志》没把武则天家族列到里面为由奏请修改。李义府非常支持。

    八月初八,唐朝任命普州刺史李义府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府已经成为显贵,便声称自己的祖先是赵郡人,与皇族一同排列辈分;无赖之徒想倚仗他的权势,跪下拜他为自己的哥哥、叔父的人很多。给事中李崇德原来和李义府同一个家族谱系,到他出任普州刺史,即从族谱中把李义府删除。李义府知道后厌恶他,重新担任宰相后,便指使人诬陷他,将他逮捕入狱,最后逼其自杀。但他一直把自己不是门阀士族视为羞辱,羡慕高门的荣耀。许敬宗提出修改《氏族志》的主张恰合他的心怀。

    这一建议武则天也非常赞同。武则天父亲武士彟尽管是开国元勋,当朝新贵,可是祖先仅仅是农民,直到他经营木材生意才逐渐富贵,所以出身不高,太宗朝修《氏族志》并没有把武则天父亲列入世族之列。后来,褚遂良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其中一条理由就是她不是出身世族名家。而修改《氏族志》,提高自己家族的门阀,也就彻底除去了这块心病。

    在武则天、许敬宗、李义府的推动下,高宗当然下诏同意,遂命礼部郎中孔志以及杨仁卿、史玄道、吕才等修成《姓氏录》。高宗亲笔为此书作序。在这本姓族等级书中,共收录二百四十五姓,二百八十七家,第一等中自然包括武后家族,其余完全依据仕唐官品高低为准,分为九等。只要在唐居官五品以上的,一律列入门阀士族,连士卒中由于立了军功而获得五品官的也是这样。这就根本废除了以前划定姓族等级的限制,扩大了士族的范围,打破了旧贵族的堡垒,得到了以军功或其他途径获得高品的一般地主的欢迎。随后,李义府又上奏收天下《氏族志》全部焚毁。

    原有的门阀士族把太宗命人编修的《姓氏录》视为赏军功的“勋格”,他们不情愿与这些人同列而加以抵制。十一月,李义府因为儿子求婚失败,所以憎恨他们,于是进一步发挥太宗上述旨意,规劝高宗加大对门阀观念的打击。壬戌(十九日),高宗命令后魏陇西人李宝,太原人王琼,荥阳人郑温,范阳人卢子迁、卢辅、卢浑,清河人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人崔懿,晋赵郡人李楷等人的子孙不能互相结婚;仍然规定天下嫁女接受财礼的数目,禁止接受女家由于出身卑微而支付出身豪门的男家的“陪门财”。但是家族声望为当时所崇尚,一直无法禁绝,有人装载着女儿暗中送去夫家,有些人的女儿到老也不嫁,最后也没有与外姓结婚。那些在士族中衰败、宗谱失载,被同族人小看的,往往反而自称是被禁止通婚的家族,更加多收“陪门财”。这种门阀观念直到五代才彻底变革,在那之后,任用官员不问出身家世,通婚也不管祖先门阀了。

    武则天为达到雄心勃勃的政治抱负,参与政权后千方百计增强自己对官僚群的影响,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为她一生政治专权奠定基础。历史为她创造了机遇。南北朝以来,伴随着门阀士族地主的衰落,普通地主势力的崛起,保护门阀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在隋初被废除了,用科举制来替代原来的选择官吏方式,很多庶族出身的知识分子接踵而至地踏入官场,他们在政治上要求地位,在社会上要有所作为。武则天就顺应这一股无法阻挡的潮流大量招官和扩大科举取士。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主持官员选拔的刘祥道上书反映:“现在吏部铨叙过滥过多。每年任命的品官超过一千四百多,而每年合适的任官人数五百人就足够了。并且,很多非科举出身的胥吏没有经过吏部考核精选也都成了国家的正式品官。”第二年,中书令杜正伦同样上奏谈道,每年选任的品官过多是政治上的缺陷。高宗让刘祥道和杜正伦详议改革,可是大臣们清楚这一现象的背后有武则天支持,很难实施,只得作罢。

    在扩大科举取士方面,武则天参与政事以后首先增加了进士等经常举行科目录取的人数。唐太宗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取进士、明经等科不超过十名,而武则天与高宗共同执政时,平均每年只进士一科就取二十多人。除此之外还大开制科,以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到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制科种类多达二十一种,给士人当官提供了便利。武则天参政后为通过读书走上仕途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非常适应缺乏显赫门第的普通地主出身的读书人的要求。武则天开的仕途越广,这些人就越发拥护她。武则天不仅在官僚阶层中因为这个发展了很多自己的人,而且也奠定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6)武氏称天后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高宗要到泰山进行封禅。十月,武则天上奏说:“封禅这样的大典不让皇后参与,是违背礼仪的。”并提出自己要率妃嫔、公主、国夫人等随同祭奠。高宗答应了。十一月,高宗从洛阳出发,护卫的文武仪仗队声势浩大,绵延数百里。诸国朝见的使者也率领部众跟随,场面盛大在社首山祭皇帝祇,高宗初献之后,武后升坛亚献。然后给随同的官员加了官:文武官三品以上赐爵一级,四品以下加一阶。武则天自大唐开国以来首次在封禅大典中得到了亚献的殊荣,自此增强了在朝内外的声势。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八月,武则天为提升自己的地位,提议高宗称天皇,自己称天后。十二月,她又上书,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十二条建议:“一、注重农桑,减轻赋徭;二、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徭役;三、停止征战,用道德来教育全国上下;四、禁止国家手工工场制造奢侈品;五、节省工费力役;六、广开言路;七、杜绝谗言;八、王公以下大臣全部学习《老子》;九、父在为母穿孝由一年延长为三年;十、上元年以前给当官委任状的不再罢免夺回;十一、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禄;十二、百官任职很久,才能很高而职位很低的,应该给予升官。”这些建议是相当有针对性的。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全国四十多个州受到干旱、风霜、害虫等多种灾害,百姓饥乏,关中地区最为严重,高宗只得下诏让受灾百姓到其他各州求生,并转运江南租米赈给灾民。而且多年来东征西伐,兵役不绝,徭役沉重。其中前五条是为了通过这些措施减轻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第五、六条是为了改良行政作风。第九条是有目的地抬高以武则天为首的女子的地位。第十至十二条是特意拉拢官僚队伍。而第八条,则为了赢得高宗为首的皇室宗族的欢心,因为唐朝把老子当做自己的祖先。

    高宗对武则天这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军事、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治国方案很是欣赏,下诏褒扬,都命令实施。不论这些建议实行效果怎么样,但是,从中可以清楚看出武则天很有政治才华,并已经全面地注意和处理国事了。

    武则天以皇后的身份参与政事,可是却没有恰当的名分控制以宰相为首的外廷。这样她在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以修撰的名义,在宫中召集一批文人学士,依靠这些人协助她修改审批诏书和大臣奏折,形成了以她为核心的内朝权力中心,以便渐渐抢夺宰相的大权。这些人有刘祎之、范履冰、元万顷、周思茂、苗楚、韩楚宾等。因为他们被特许从宫城北门出入皇宫,那时候人们把他们称为“北门学士”。他们在帮助武则天参决政事,削弱宰相大权的同时,也撰成了《列女传》、《百僚新诫》、《臣轨》、《乐书》等书,达千余卷。北门学士这个智囊班子的组成,对武则天掌握天下局势,并为她后来登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武则天自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以皇后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后,杀王皇后、萧淑妃,巩固自己的皇后地位;杀太子李忠,除掉自己的祸根;瓦解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执政集团,从而有机会参与政治;杀上官仪等人后,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权力;修定《姓氏录》,提高自己家族的社会地位;扩大科举、放手招官,在官僚群中培植自己的亲信;建言十二事,显露自己的政治才华;组织“北门学士”,逐渐有了以自己为首的领导集团。武则天在向最高权力顶峰迈进的过程中慎密安排,稳步向前,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章节目录

细说大唐大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秃头数学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9章 第29章,细说大唐大全,笔趣阁并收藏细说大唐大全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