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郡王一脸懵怔。



    脑震荡?



    那是什么病?



    这样的专有名词,南安郡王是听不懂的。



    不只是他,大夫都听不懂。



    但南安郡王能随便一磕就磕成脑震荡,苏锦也是很服气的。



    而且依照脉象来看,脑袋里还有淤血。



    为了更准备的了解病症,然后开药方。



    苏锦检查南安郡王的脑袋。



    随手一碰,南安郡王疼的倒抽吸,牙关都咬紧了。



    杏儿看了看道,“磕出大包来了。”



    主仆两对着南安郡王的脑袋看了又看。



    大门敞开,走过路过的丫鬟婆子都能瞧见。



    丫鬟婆子们面面相觑。



    虽然知道南安郡王是来求医问药的,但世子妃对着一个男人的脑袋又摸又看,有损清誉啊。



    南安郡王疼的额头冷汗都冒出来了。



    嗯。



    还有一半是吓的。



    因为苏锦要给他脑袋上施针。



    长长的银针扎进去,涨疼的脑袋仿佛要炸裂开一般。



    施针后,苏锦去后院给他抓药,杏儿煎药。



    一碗苦兮兮的药喝下去,南安郡王头更晕了。



    提前圆个房,真是要了他半条命啊。



    苏锦起的就晚,给南安郡王治病又耽搁了时间,等她进宫,宴会已经快开始了。



    那些贵夫人和大家闺秀都往宴会大殿走,看到苏锦,周静漪走过来道,“可算是来了,迟迟不见你来,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苏锦笑道,“有点事耽搁了。”



    “我是不是来的太晚了?”



    “不早不晚,赶在开宴前来了,”周静漪笑道。



    敢在开宴后,皇上都到了还不到的,整个京都就找不到几个。



    不过以皇上对镇北王世子妃的疼爱,就是晚点也没事。



    只是今儿宴会是给端慧长公主接风洗尘的。



    她是镇北王世子妃的姑母,做小辈的晚到,有些失礼。



    周静漪和苏锦并肩走进大殿。



    周静漪和定国公府大少爷坐在一起,苏锦坐在王爷下首。



    王妃身怀有孕,这样的宫宴,她不会参加的。



    不止是王妃,拂云郡主也没有来。



    苏锦坐下没一会儿,公鸭嗓音便传来:



    “皇上驾到!”



    百官和夫人起身,跪迎皇上和太后。



    自打给皇上下砒霜之毒后,太后就病了,这么多天,没有出永宁宫一步。



    昨儿端慧长公主回京,都没有进宫,就携女儿宜安县主进宫给太后请安。



    太后一喜之下,病好了大半。



    这场宴会是专程给她女儿接风洗尘的,太后就是病着,也得撑着身子出来给女儿撑场子。



    让人瞧瞧端慧长公主在她这个太后心中的地位。



    当然了。



    这可能是做给皇上看的。



    端慧长公主回来,太后的病就好了大半。



    万一哪天皇上要端慧长公主回封地住,太后再病倒。



    到时候百官就有理由奏请皇上恩准端慧长公主常住京都了。



    太后笑容满面。



    皇上就神情淡漠多了。



    他不明白镇北王怎么让他给长公主接风洗尘。



    这事与他又不相干?



    但皇上信任的大臣不多,王爷算一个。



    再者太后有意给端慧长公主接风洗尘,宫里筹备了许久,不会因为太后的表妹(堂嫂)毒发身亡就不办了。



    左右都是要办的,皇上便听从了王爷的建议。



    但见太后喜悦,和端慧长公主母女情深,皇上心底颇不是滋味儿。



    端慧长公主携女儿宜安县主,还有齐王府承娴郡主给皇上请安。



    齐王没有回京,知道太后恩准端慧长公主回京,承娴郡主就吵着闹着也要回京探望太后。



    她是太后嫡亲的孙女儿。



    大齐朝最繁华的地方就是京都,没有什么地方比京都更热闹。



    女儿、孙女儿、外孙女儿都回来了,太后能不高兴吗?



    宜安县主脸色不大好,太后见了心疼道,“怎么脸色还这么差?”



    宜安县主脸色苍白,端慧长公主心疼女儿道,“宜安从小就在封地长大,京都地远,一路随我奔波,舟车劳顿,还有些水土不服,歇了一晚已经好多了。”



    宜安县主望着太后道,“昨儿花灯节,宜安身体不适,都没能看,下次花灯节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办了。”



    女儿家都喜欢玩。



    昨儿病恹恹的,她还想出府玩,硬是被端慧长公主拦下了。



    她的身子骨不及承娴郡主,当然了,这可能和承娴郡主提前几日出发,在半道上等她们有关。



    她是一日未歇的进京的。



    太后心疼孙女儿道,“过些时日哀家再办一场花灯会便是了。”



    女儿过个生辰,皇上又是办花灯会又是大赦天下。



    做太后的下令给孙女儿办个花灯会算得了什么?



    宜安县主高兴的福身,“宜安谢太后疼爱。”



    百官和夫人面面相觑。



    一直以来,太后和皇上就在明争暗斗。



    尤其是在端慧长公主的事上。



    当初皇上没能护着九陵长公主,让她被太后逼着和亲南梁。



    这是皇上心底的痛,对端慧长公主,皇上一向公事公办,不容半点马虎。



    但皇上膝下多了一位还没有册封的女儿。



    太后这是要为了女儿和皇上抗争到底啊。



    要说这些大臣也是不理解。



    端慧长公主出嫁,生了一女一子,只是儿子早产,不知道吃了多少稀罕药材,也没能扛过六岁便病逝了。



    齐王膝下也只有承娴郡主一个女儿,莫说嫡子,连个庶子都没有。



    齐王府里姬妾如云,可就是不生养,听说齐王都愁白了头。



    太后也没少长吁短叹,每年都挑选了好生养的宫女送去齐王府,可是人送了一堆,好消息一个没有。



    这么多年,太后也差不多死心了。



    膝下就承娴郡主这么一个宝贝孙女儿,自然是心肝儿疼着。



    为了彰显太后对孙女儿的疼爱,太后让宫人在她身边摆了凳子,让承娴郡主坐在她身边。



    这样的荣宠,可不是随便谁都有的。



    承娴郡主迈步上台阶,刚在太后身边坐下——



    一道公鸭嗓音传来:



    “九陵长公主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



    所有人都懵了。



    尤其是皇上和福公公。



    九陵长公主?



    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在这时候提九陵长公主,这是活腻了找死吗?



    话音落下,九陵长公主走进来。



    她身侧还带了一个姑娘,年约十四五岁,模样俏丽。



    看着九陵长公主走进来,皇上从龙椅上坐起来。



    他快步走下台阶,道,“九陵?”



    “皇兄,”九陵长公主泪眼婆娑。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章节目录

欢喜记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木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百五十二章疼爱-欢喜债全文免费阅读,欢喜记事,笔趣阁并收藏欢喜记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