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是个很有耐心的人,否则也不会连着为父母守孝六年。
开战一个多月,五路大军还没有一路进取得战果。郭援止步绛邑,韩/猛无法攻克宛城,张南在轩辕关挂机,袁尚攻击孟津也是损兵折将,更不要说他亲自率领的五十万大军无法踏入虎牢关一步,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但袁绍并未担心,由于中原士族的归心,袁军的粮草比曹操、荀彧估算的要多得多。也许这些士族不是自愿拿出粮草,但又有何妨。
士族必须支持袁绍攻打司隶,因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欲望,他们希望袁绍能够名正言顺的掌控朝堂,甚至希望袁氏能够更进一步,那样这些中原、河北的士族就能力压关中士族,在新的王朝中掌控话语权,也许还可能因为从龙之功名垂青史。
相比之下,些许粮草和一些私兵的伤亡就可以不做计较。
所以袁绍根本不急,官渡之战零零散散打了一年,这次他的优势更大,更要坚持下去。
但也不是没有问题…
“主公?主公?”
郭图小声喊了两句,袁绍从略微头晕的感觉中恢复过来。
“哦,无事。”
袁绍想让自己尽可能的显得正常,“我刚刚在想攻下雒阳该怎么安置汉帝。汉帝乃是逆贼董卓私立,虽然也是先帝遗骨,但毕竟不是正统。可惜少帝早亡,否则还政于少帝才是正道。”
郭图连忙捧哏:“主公所言极是。那…臧霸和张燕该怎么处置?”
袁绍这才知道之前头晕郭图一直在他耳边念叨的是这两个刺头,可具体内容他没听清楚,只得先假意思索,再询问郭图:“公则觉得该怎么办?”
郭图不疑有他:“臧霸、张燕突然向前线调兵定是得了曹贼的许诺,但他们毕竟还没有真正出兵,不能算背弃盟约。可以让大公子和三公子分别调兵提防,再由主公亲自给二人寄去书信,提醒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原来是这样。
袁绍这才完全搞明白缘由:“就按你说的办吧。”
刚说完,袁绍又觉得头晕的后遗症还在,眼前又是一晕。他连忙稳住身体,保持住表情,正色道:“些许跳梁小丑,还不用我亲自给他们写信,你以大将军府的名义给他们各送去一封书信,言辞激烈一点。”
郭图领命退去。
直到郭图完全离开,袁绍才瘫倒在胡床之上,自有身边亲信侍从拿出五石散给他服用。
待一剂五石散用过,袁绍感到头晕之意退去,全身开始发热。他不由自主的脱去外衣,更是在寒冬季节只穿着单衣裸着脚在大帐中疾走起来。
也不知在大帐内走了多少圈,直到全身都出了一身的汗,五石散的药性完全散发出来,袁绍才停下脚步,他感到力量又回到身上,三两步回到案几前开始处理积压的政务。
“命青州刺史袁谭派军与臧霸对峙,不得退让一步。”
“命冀州刺史袁尚安抚张燕,可适当送出一些粮草换取张燕退兵。”
“近日东胡多有异动,命幽州刺史袁熙适度关注。可趁机与北平太守鲜于辅讲和。鲜于辅驻守边关多年,劳苦功高,特封其昌乡县侯。曹贼败亡在即,像鲜于辅这种尽忠职守的地方太守不可过于苛责。”
“徐州今年水患严重,秋收都受到了影响。让高览去找各士族筹粮赈灾,如有不服者,就调他们来虎牢关。”
“豫州又有小股盗匪打着黄巾贼的旗帜出没,大将军府掾属赵俨久在豫州地方,熟悉情况。封其为都护将军,调禁军三万前去剿灭。”
“南边的孙权打下庐江,又在向南攻略临海、建安等郡,暂时对朝廷没有威胁。让广陵太守陈登紧盯着孙氏,如果有机会就出兵江东,一定要让朝廷的影响力扩展在大江东岸。”
…
一条条的政令井然有序下达,自有文吏将其整理送至许都,再由留守许都荀谌去一一执行。
袁绍只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刚才那个头晕目眩的人好像和他不是一个人。
————
历史上那些惊艳卓绝的计策写在书本上总是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
但当身处其中,尤其是计策还在进行中的时候,又哪里还有什么热血,有的只有紧张和对未知的惶恐。
几百条渡船顺利渡过大河,在小/平津下游三十里处靠岸。
王垕,张辽等人在岸边整军。三千兵卒知道自己踏上了敌人控制的领土,安静的跟随在主官身边,没有人吵闹,只有少数马匹因为来到陌生的环境而发出几声嘶吼,又在兵卒的安抚和黄豆的诱惑下不再发出声音。
整军后他们就要极速北上,正需要给战马喂一些精豆提前补充体力,如果是在营地,说不定还要有鸡蛋。不过现在身处敌军范围内,条件有限,就只能喂豆子了。
雪还在下,这是个好消息,冰撬都能够派上用场,不用让渡船再拉回去,也不用分兵,所有人都能前往野王。
渡船开始返回,他们不会返回小/平津,更不能去下游的孟津,而是分散开,从一些适合的地点偷偷靠岸,这些渡船后面还将有作用。
整兵完毕,三千名士兵坐上冰撬向北方挺近。
冰撬的速度比两条腿赶路可快多了,只是会大量消耗马力。去年曹军返回许都的途中就累死了将近两百匹马,这次奇袭还不知又要累死多少。
不过现在可不是珍惜马力的时刻,等雪停了,南部匈奴再怎么不靠谱也会派出大量探哨联络后方和袁尚部,他们必须在雪停前赶到第一个目标,那里也是王垕、法正商议的计划中最低限度要攻陷的目标——野王县。
野王就是后世的沁阳市。始建于西周,周武王次子姬诞被封到沁阳地区建立了邘国。当时周王或诸侯所居都城及其近郊称之为“国”,郊以外称之为“野”。姬诞将国都郊外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作为采邑,史称野王邑。
到了大汉,这里改名为野王县。
野王县位于孟津的正北偏东,位于沁水南岸,和袁尚大营之间还隔着中间隔着一条不太宽阔的沇水,是袁尚、南匈奴两军重要的补给点之一。沿着沁水下游还有两个重要的县,分别是州县,以及河内治所,大河和沁水之间的怀县。
只要王垕能带军占领野王,必能逼迫袁尚放弃对孟津和小/平津的围攻,从而改变整个河内战场。但只占领野王,不足以彻底改变曹袁两方的攻守态势。
在法正的计划中,王垕如果能占领野王、州县,乃至最重要的怀县,便能将袁尚、南匈奴的后勤彻底切除,彻底逆转整个司隶的战局。
不过这个难度太大了,在法正的预想中最好的可能也不过是依靠偷袭连续攻克野王、州县两地,那样袁尚的补给虽然还能通过怀县得到补充,但在王垕的威胁下也就只有退兵这一个选择。
当然,偷袭野王和州县并不是这个计划中最困难的一件事。袁尚的反击才是考验他们的时刻。能不能守住野王和州县,进而威逼袁尚真正撤军才是这个计划中最难的。
这不同于在大河对面防守孟津或小/平津那么容易,他们需要以三千的兵力,在15万大军的包围下守住两个,甚至三个本来是敌人占领区的小县城,其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王垕等人也不是没有优势,一旦他们的奇袭计划成功,袁尚军必然士气大挫,战力大为减少。
张辽跟随吕布转战天下,曾经来过河内,熟悉河内的地形,这也是他们的一大优势。
在张辽的带领下,王垕带领的三千兵卒只花了一天一夜便来到野王县郊,期间没有被任何袁军发现。这也多亏了沇水在严寒下结冰,他们可以直接通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但他们的好运气结束了,刚刚来到野王县郊的一处小村落他们就正面撞上了一伙正在劫掠的袁军。还好有虎豹骑这只追击无敌的骑兵在,没有放跑一名袁军。
在简单审问活口后,王垕等人才知道这一伙袁军是黑山贼孙轻的麾下,而守卫野王者,正是前黑山贼,刚刚被袁尚招安不久的野王都尉孙轻。
————
三国小知识:
鲜于辅在公孙瓒败亡后并没有投降袁绍,而是在田预的劝说下臣服于许都的曹操,或者说臣服于汉室,自领了北平太守。由于鲜于辅一直都在对抗东胡,袁绍也没有攻打他,反让自己的二儿子幽州刺史袁熙多结好鲜于辅。不过我感觉这还是官渡之战打的太早的缘故。199年袁绍灭公孙瓒,几乎同年年末就开始准备官渡之战了,像鲜于辅这种威胁不到的小势力袁绍自然也就懒得管了。而本书中袁绍官渡胜利,鲜于辅当然也不会一直当他的忠臣,迟早会倒向袁绍。到了后面几卷,还会有鲜于辅、田预的相关剧情。
开战一个多月,五路大军还没有一路进取得战果。郭援止步绛邑,韩/猛无法攻克宛城,张南在轩辕关挂机,袁尚攻击孟津也是损兵折将,更不要说他亲自率领的五十万大军无法踏入虎牢关一步,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但袁绍并未担心,由于中原士族的归心,袁军的粮草比曹操、荀彧估算的要多得多。也许这些士族不是自愿拿出粮草,但又有何妨。
士族必须支持袁绍攻打司隶,因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欲望,他们希望袁绍能够名正言顺的掌控朝堂,甚至希望袁氏能够更进一步,那样这些中原、河北的士族就能力压关中士族,在新的王朝中掌控话语权,也许还可能因为从龙之功名垂青史。
相比之下,些许粮草和一些私兵的伤亡就可以不做计较。
所以袁绍根本不急,官渡之战零零散散打了一年,这次他的优势更大,更要坚持下去。
但也不是没有问题…
“主公?主公?”
郭图小声喊了两句,袁绍从略微头晕的感觉中恢复过来。
“哦,无事。”
袁绍想让自己尽可能的显得正常,“我刚刚在想攻下雒阳该怎么安置汉帝。汉帝乃是逆贼董卓私立,虽然也是先帝遗骨,但毕竟不是正统。可惜少帝早亡,否则还政于少帝才是正道。”
郭图连忙捧哏:“主公所言极是。那…臧霸和张燕该怎么处置?”
袁绍这才知道之前头晕郭图一直在他耳边念叨的是这两个刺头,可具体内容他没听清楚,只得先假意思索,再询问郭图:“公则觉得该怎么办?”
郭图不疑有他:“臧霸、张燕突然向前线调兵定是得了曹贼的许诺,但他们毕竟还没有真正出兵,不能算背弃盟约。可以让大公子和三公子分别调兵提防,再由主公亲自给二人寄去书信,提醒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原来是这样。
袁绍这才完全搞明白缘由:“就按你说的办吧。”
刚说完,袁绍又觉得头晕的后遗症还在,眼前又是一晕。他连忙稳住身体,保持住表情,正色道:“些许跳梁小丑,还不用我亲自给他们写信,你以大将军府的名义给他们各送去一封书信,言辞激烈一点。”
郭图领命退去。
直到郭图完全离开,袁绍才瘫倒在胡床之上,自有身边亲信侍从拿出五石散给他服用。
待一剂五石散用过,袁绍感到头晕之意退去,全身开始发热。他不由自主的脱去外衣,更是在寒冬季节只穿着单衣裸着脚在大帐中疾走起来。
也不知在大帐内走了多少圈,直到全身都出了一身的汗,五石散的药性完全散发出来,袁绍才停下脚步,他感到力量又回到身上,三两步回到案几前开始处理积压的政务。
“命青州刺史袁谭派军与臧霸对峙,不得退让一步。”
“命冀州刺史袁尚安抚张燕,可适当送出一些粮草换取张燕退兵。”
“近日东胡多有异动,命幽州刺史袁熙适度关注。可趁机与北平太守鲜于辅讲和。鲜于辅驻守边关多年,劳苦功高,特封其昌乡县侯。曹贼败亡在即,像鲜于辅这种尽忠职守的地方太守不可过于苛责。”
“徐州今年水患严重,秋收都受到了影响。让高览去找各士族筹粮赈灾,如有不服者,就调他们来虎牢关。”
“豫州又有小股盗匪打着黄巾贼的旗帜出没,大将军府掾属赵俨久在豫州地方,熟悉情况。封其为都护将军,调禁军三万前去剿灭。”
“南边的孙权打下庐江,又在向南攻略临海、建安等郡,暂时对朝廷没有威胁。让广陵太守陈登紧盯着孙氏,如果有机会就出兵江东,一定要让朝廷的影响力扩展在大江东岸。”
…
一条条的政令井然有序下达,自有文吏将其整理送至许都,再由留守许都荀谌去一一执行。
袁绍只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刚才那个头晕目眩的人好像和他不是一个人。
————
历史上那些惊艳卓绝的计策写在书本上总是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
但当身处其中,尤其是计策还在进行中的时候,又哪里还有什么热血,有的只有紧张和对未知的惶恐。
几百条渡船顺利渡过大河,在小/平津下游三十里处靠岸。
王垕,张辽等人在岸边整军。三千兵卒知道自己踏上了敌人控制的领土,安静的跟随在主官身边,没有人吵闹,只有少数马匹因为来到陌生的环境而发出几声嘶吼,又在兵卒的安抚和黄豆的诱惑下不再发出声音。
整军后他们就要极速北上,正需要给战马喂一些精豆提前补充体力,如果是在营地,说不定还要有鸡蛋。不过现在身处敌军范围内,条件有限,就只能喂豆子了。
雪还在下,这是个好消息,冰撬都能够派上用场,不用让渡船再拉回去,也不用分兵,所有人都能前往野王。
渡船开始返回,他们不会返回小/平津,更不能去下游的孟津,而是分散开,从一些适合的地点偷偷靠岸,这些渡船后面还将有作用。
整兵完毕,三千名士兵坐上冰撬向北方挺近。
冰撬的速度比两条腿赶路可快多了,只是会大量消耗马力。去年曹军返回许都的途中就累死了将近两百匹马,这次奇袭还不知又要累死多少。
不过现在可不是珍惜马力的时刻,等雪停了,南部匈奴再怎么不靠谱也会派出大量探哨联络后方和袁尚部,他们必须在雪停前赶到第一个目标,那里也是王垕、法正商议的计划中最低限度要攻陷的目标——野王县。
野王就是后世的沁阳市。始建于西周,周武王次子姬诞被封到沁阳地区建立了邘国。当时周王或诸侯所居都城及其近郊称之为“国”,郊以外称之为“野”。姬诞将国都郊外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作为采邑,史称野王邑。
到了大汉,这里改名为野王县。
野王县位于孟津的正北偏东,位于沁水南岸,和袁尚大营之间还隔着中间隔着一条不太宽阔的沇水,是袁尚、南匈奴两军重要的补给点之一。沿着沁水下游还有两个重要的县,分别是州县,以及河内治所,大河和沁水之间的怀县。
只要王垕能带军占领野王,必能逼迫袁尚放弃对孟津和小/平津的围攻,从而改变整个河内战场。但只占领野王,不足以彻底改变曹袁两方的攻守态势。
在法正的计划中,王垕如果能占领野王、州县,乃至最重要的怀县,便能将袁尚、南匈奴的后勤彻底切除,彻底逆转整个司隶的战局。
不过这个难度太大了,在法正的预想中最好的可能也不过是依靠偷袭连续攻克野王、州县两地,那样袁尚的补给虽然还能通过怀县得到补充,但在王垕的威胁下也就只有退兵这一个选择。
当然,偷袭野王和州县并不是这个计划中最困难的一件事。袁尚的反击才是考验他们的时刻。能不能守住野王和州县,进而威逼袁尚真正撤军才是这个计划中最难的。
这不同于在大河对面防守孟津或小/平津那么容易,他们需要以三千的兵力,在15万大军的包围下守住两个,甚至三个本来是敌人占领区的小县城,其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王垕等人也不是没有优势,一旦他们的奇袭计划成功,袁尚军必然士气大挫,战力大为减少。
张辽跟随吕布转战天下,曾经来过河内,熟悉河内的地形,这也是他们的一大优势。
在张辽的带领下,王垕带领的三千兵卒只花了一天一夜便来到野王县郊,期间没有被任何袁军发现。这也多亏了沇水在严寒下结冰,他们可以直接通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但他们的好运气结束了,刚刚来到野王县郊的一处小村落他们就正面撞上了一伙正在劫掠的袁军。还好有虎豹骑这只追击无敌的骑兵在,没有放跑一名袁军。
在简单审问活口后,王垕等人才知道这一伙袁军是黑山贼孙轻的麾下,而守卫野王者,正是前黑山贼,刚刚被袁尚招安不久的野王都尉孙轻。
————
三国小知识:
鲜于辅在公孙瓒败亡后并没有投降袁绍,而是在田预的劝说下臣服于许都的曹操,或者说臣服于汉室,自领了北平太守。由于鲜于辅一直都在对抗东胡,袁绍也没有攻打他,反让自己的二儿子幽州刺史袁熙多结好鲜于辅。不过我感觉这还是官渡之战打的太早的缘故。199年袁绍灭公孙瓒,几乎同年年末就开始准备官渡之战了,像鲜于辅这种威胁不到的小势力袁绍自然也就懒得管了。而本书中袁绍官渡胜利,鲜于辅当然也不会一直当他的忠臣,迟早会倒向袁绍。到了后面几卷,还会有鲜于辅、田预的相关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