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把木槿迎进去,一边不好意思地把米接过去:“五姑,你提这个干啥?”
金宝辈分低,按族里排行得管木槿叫堂姑。
她提的小米估计得四五十斤,混着杂粮够他们一家吃上小一个月。
这时候的茶叶是上层的专属,农户人家一般用井水招待人。
木槿对金宝说:“我拿这个给你媳妇熬点小米粥补补身子,吉祥如意两个孩子还小,只能多麻烦你们了。”
“翠花在菜地里,回来我一定跟她说,好好给她补补。”
……
家家户户都把新收的粮食晾在自家院子里,要是院子不够大,就在门前屋后晾晒。
十里八乡就他们王家村收的粮食多,大伙都知道他们有粮,所以王家村每户人家都小心翼翼,生怕有外乡人过来抢粮食。
乱世粮食就是命。
木槿是大半夜听到响声的,呼救声、脚步声、打斗声混作一团。
家里就木槿跟两个孩子在,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等阵仗的木槿抱着吉祥如意直发抖。
她从空间里拿出一把锋利的水果刀,抱着两个孩子,止不住颤抖。
家里就她一个成年人,要是对方真闯进来,只要能够保命,她不介意把粮食交出去。
可万一对方得了钱财还想杀人灭口,她就跟他们拼命。
木槿躲在角落里,简直度日如年。
外面的动静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越闹越大。
有拍打门板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木槿警醒起来做好了跟对方搏命的准备。
“姐,快开门!”崇武喊得嗓子都哑了。
木槿听到是王崇武的声音,一手抱着一个孩子跑过去。
原来晚上有外乡人混进村里抢粮来了,对方出动十几个壮汉过来,村口那户人家第一个遭灾,他家小儿机灵,偷偷跑出去搬救兵。
得到消息,村里的汉子们一个个拿出锄头铁锨或者闸刀往村口冲。
既然有外乡人过来抢粮,那么一定清楚他们王家村的情况,家家都刚收完粮食,只要有一家遭灾,后面其他人家肯定无法避免被抢的命运。
唇亡齿寒的道理每个人都懂得。
怕木槿孤儿寡母有个不测,王宝山带着王崇文往村口去时,吩咐王崇武把木槿跟孩子接到家里来,好歹有个照应。
回到王家,木槿原本悬着的心才落地。
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木槿以前最多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大规模的持械斗殴,此时此刻才意识到自己距离死亡到底有多近。
“没事没事,咱们村人多势众,他们打不到咱家来的……”王李氏安慰道。
木槿明显吓着了,抱着王李氏不肯撒手。
王李氏准备等村头的事结束就给木槿叫叫魂。
至于王崇武,把木槿接回家后就扛上一把锄头往村头去。
等木槿缓过来,外面的打斗声、斥骂声也渐渐变小直至恢复平静。
王李氏一边轻拍木槿的背以示安抚,一边焦急地望着大门的方向。
王家村人多,可是万一外面那群人手里有刀剑怎么办呐?
就在木槿和王李氏担心不已的时候,王宝山带些两个儿子家来了。
王李氏默念一声:“谢天谢地,菩萨保佑。”
此时,周氏惊呼一声:“大郎,你的头!”
这时才注意到,王崇文的额头破了一块。
王崇文摆摆手说:“没事,就是磕破皮而已。”
打斗时对方拿铁锹往他头上招呼,幸亏王崇文躲得快才没有伤到要害,伤口不大,现在已经结痂了。
王李氏细细看过,见只是破了一个小口才放心。
她们这才从王宝山口里了解到事情原委。
村口刘福贵家这两天新收了粮食,他家里人多院子小,五亩地的粮食压根晒不开,就把粮食晒在院子门外,却不想给外村人盯上了。
同县的柳桥村因为没水灌溉加上村里地本来就少,不像王家村这般富裕,已经落到吃不了饭的境地,就干脆想着放手一搏。
村里纠结十几个汉子来王家村抢粮,他们在王家村盯梢好几天,才决定对刘福贵家下手。
刘福贵家粮食收的不少,加上又在村口,他们抢粮不至于惊动太多人,撤退相对方便。
这伙人平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山穷水尽才干出抢劫这种事,只想要粮食,能不伤人就不伤人,因此让刘福贵才七岁的孙子有溜走搬救兵的机会。
村里男人得信之后都往刘福贵家那头赶,那群外乡人终究寡不敌众被扭送到官府。
除了王崇文外,村里还有几个年轻人受伤,不过都没有伤到要害。
只有刘福贵的长子,护卫家里人时,被歹徒打伤腿,看着得将养几个月才能恢复。
比起粮食被抢家里人饿死或者被歹徒打死的结果,现在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刘福贵家保住了粮食,除长子受伤比较重之外,其他人都只有轻伤,对此,刘福贵庆幸不已。
王崇文心思缜密,担忧道:“虽然把那群贼人送到官府,但我估计他们最多在里头蹲几天就会被放出来。”
这群人平时都是良民,饿到不行才来王家村,要是真把他们关押了,估计整个柳桥村都得去官府闹。
官府忙着剿匪,哪有功夫陪他们耗,再加上收押之后还得官府出粮食给他们吃,现在闹粮荒,这么多张嘴哪里养得起,所以最后大概率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此事也给了王家村村民们提了醒,从今天往后,他们家家户户都得加倍警醒,止不住有哪些饿急眼的人过来抢粮。
仁义道德甚至律法都得在吃饭问题上让步。
虽然最后没有太大伤亡,刘福贵家的粮食也保住了,可是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沉重,充满对未来的担忧。
周围村子个个缺粮,王家村就像狼群里的一块肥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人想要咬上一口。
柳桥村是第一个来抢粮的村子,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今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整个王家村没几个人能睡得着。
天亮之后,那群扭送贼人报官的村民也回来了,官府把柳桥村的贼人一一收押,不过听衙役说前几天城里几个大户人家同样发生过抢粮事件。
年初的时候,形势尚且不如现在严峻,富户们余粮多。就有一些大户人家在城里布施,去领粥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大户人家渐渐支撑不住后便停下施粥事宜。
本来没有余粮的人家能领到粥不至于饿死,现在粥也没有,他们就起了抢粮的心思。
城里三个大户人家接连被抢,有两户养的家丁多,手里还有大刀,损害并不严重,只有一家家丁少的眼睁睁看着家里的粮库被抢空,听说还死去几个人。
因为粮食起的争斗越来越多,官府忙着剿匪腾不出手,处理时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非闹出人命官府才肯出手。
村里旁的人家顶多因为此次抢粮事件心有余悸,而刘福贵一家简直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夜里一闭眼就是贼人来抢粮食的画面。
他们家在村头独一户,离得最近的邻居家也有二三十米,最容易遭到贼人惦记。
刘福贵的婆娘哭着骂刘福贵:“都怪你,非说这处风水好,独门独户的连个照应的邻居都没有!”
刘福贵信风水,他们家建房那会儿,特地请了老神仙(道士)来看。
老神仙说村口这块地旺家,在此处建新房必然人丁兴旺,刘福贵一听立马拍板定下来。
不带听家里人半句劝的。
现在他们一家在村头简直就是个活靶子,整日担心再有人过来抢粮。
刘福贵思来想去,防不住什么时候有贼人进村,到时候他们家就不一定如现在这般好运,他让婆娘拿出前几天腌的野鸡来,提着往村长家去。
村长家是王家村唯一一户拥有百亩良田的人家,就算收成不好,家里仍旧能顿顿吃大馒头。
可是肉却没得吃。
他们要想吃肉,要么去林子里打野味,要么去县城割肉。
现在外头那么乱,他们就算手有余钱也没有胆子大摇大摆割肉去。
村长一家已经好久没有闻到肉味了。
刘福贵的腌肉简直送到他的心坎去了。
刘福贵把他的担忧跟村长说起。
王宝兴捋着胡子,他是个有见识的人,不然不可能守住这么大的家业,在刘福贵家刚遭贼那会儿他就想到了这一层。
村里有粮,肯定会招来外头的觊觎。
而且村里属他家存粮最多,到时候真有事,他家肯定逃不过去。
思前想后有了些主意,就是不知道村里人愿不愿意。
现在刘福贵又过来找他,他正好借这个关头跟村里人把话说了。
就在刘福贵急得不行时,王宝兴终于开口:“等吃完晌午饭我让小二子把村里人都叫过来说说,不行咱们就在村头围上栅栏,各家各户再出一个人,不管白天还是夜里,轮着巡逻。到时候有个事,咱们也能提前应付。”
小二子是他的小儿子王崇运。
“哎,这主意好。”刘福贵惊喜地说。
他先前过来王宝兴家时,想的是夜间村里有人来村头村尾守着就行。
王宝兴却说了这么详细的计划,绕是刘福贵想破脑子都想不出的。
一边心里叹服,村长不愧是读过书的,想的就是比他们这群泥腿子周到。
王宝兴行动很快,每家叫过一个人去把决定说给大伙听。
大家都懂唇亡齿寒的道理,一家一户的话,很难抵抗外面对他们粮食虎视眈眈的人,只有全村合力才可以守住粮食。
金宝辈分低,按族里排行得管木槿叫堂姑。
她提的小米估计得四五十斤,混着杂粮够他们一家吃上小一个月。
这时候的茶叶是上层的专属,农户人家一般用井水招待人。
木槿对金宝说:“我拿这个给你媳妇熬点小米粥补补身子,吉祥如意两个孩子还小,只能多麻烦你们了。”
“翠花在菜地里,回来我一定跟她说,好好给她补补。”
……
家家户户都把新收的粮食晾在自家院子里,要是院子不够大,就在门前屋后晾晒。
十里八乡就他们王家村收的粮食多,大伙都知道他们有粮,所以王家村每户人家都小心翼翼,生怕有外乡人过来抢粮食。
乱世粮食就是命。
木槿是大半夜听到响声的,呼救声、脚步声、打斗声混作一团。
家里就木槿跟两个孩子在,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等阵仗的木槿抱着吉祥如意直发抖。
她从空间里拿出一把锋利的水果刀,抱着两个孩子,止不住颤抖。
家里就她一个成年人,要是对方真闯进来,只要能够保命,她不介意把粮食交出去。
可万一对方得了钱财还想杀人灭口,她就跟他们拼命。
木槿躲在角落里,简直度日如年。
外面的动静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越闹越大。
有拍打门板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木槿警醒起来做好了跟对方搏命的准备。
“姐,快开门!”崇武喊得嗓子都哑了。
木槿听到是王崇武的声音,一手抱着一个孩子跑过去。
原来晚上有外乡人混进村里抢粮来了,对方出动十几个壮汉过来,村口那户人家第一个遭灾,他家小儿机灵,偷偷跑出去搬救兵。
得到消息,村里的汉子们一个个拿出锄头铁锨或者闸刀往村口冲。
既然有外乡人过来抢粮,那么一定清楚他们王家村的情况,家家都刚收完粮食,只要有一家遭灾,后面其他人家肯定无法避免被抢的命运。
唇亡齿寒的道理每个人都懂得。
怕木槿孤儿寡母有个不测,王宝山带着王崇文往村口去时,吩咐王崇武把木槿跟孩子接到家里来,好歹有个照应。
回到王家,木槿原本悬着的心才落地。
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木槿以前最多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大规模的持械斗殴,此时此刻才意识到自己距离死亡到底有多近。
“没事没事,咱们村人多势众,他们打不到咱家来的……”王李氏安慰道。
木槿明显吓着了,抱着王李氏不肯撒手。
王李氏准备等村头的事结束就给木槿叫叫魂。
至于王崇武,把木槿接回家后就扛上一把锄头往村头去。
等木槿缓过来,外面的打斗声、斥骂声也渐渐变小直至恢复平静。
王李氏一边轻拍木槿的背以示安抚,一边焦急地望着大门的方向。
王家村人多,可是万一外面那群人手里有刀剑怎么办呐?
就在木槿和王李氏担心不已的时候,王宝山带些两个儿子家来了。
王李氏默念一声:“谢天谢地,菩萨保佑。”
此时,周氏惊呼一声:“大郎,你的头!”
这时才注意到,王崇文的额头破了一块。
王崇文摆摆手说:“没事,就是磕破皮而已。”
打斗时对方拿铁锹往他头上招呼,幸亏王崇文躲得快才没有伤到要害,伤口不大,现在已经结痂了。
王李氏细细看过,见只是破了一个小口才放心。
她们这才从王宝山口里了解到事情原委。
村口刘福贵家这两天新收了粮食,他家里人多院子小,五亩地的粮食压根晒不开,就把粮食晒在院子门外,却不想给外村人盯上了。
同县的柳桥村因为没水灌溉加上村里地本来就少,不像王家村这般富裕,已经落到吃不了饭的境地,就干脆想着放手一搏。
村里纠结十几个汉子来王家村抢粮,他们在王家村盯梢好几天,才决定对刘福贵家下手。
刘福贵家粮食收的不少,加上又在村口,他们抢粮不至于惊动太多人,撤退相对方便。
这伙人平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山穷水尽才干出抢劫这种事,只想要粮食,能不伤人就不伤人,因此让刘福贵才七岁的孙子有溜走搬救兵的机会。
村里男人得信之后都往刘福贵家那头赶,那群外乡人终究寡不敌众被扭送到官府。
除了王崇文外,村里还有几个年轻人受伤,不过都没有伤到要害。
只有刘福贵的长子,护卫家里人时,被歹徒打伤腿,看着得将养几个月才能恢复。
比起粮食被抢家里人饿死或者被歹徒打死的结果,现在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刘福贵家保住了粮食,除长子受伤比较重之外,其他人都只有轻伤,对此,刘福贵庆幸不已。
王崇文心思缜密,担忧道:“虽然把那群贼人送到官府,但我估计他们最多在里头蹲几天就会被放出来。”
这群人平时都是良民,饿到不行才来王家村,要是真把他们关押了,估计整个柳桥村都得去官府闹。
官府忙着剿匪,哪有功夫陪他们耗,再加上收押之后还得官府出粮食给他们吃,现在闹粮荒,这么多张嘴哪里养得起,所以最后大概率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此事也给了王家村村民们提了醒,从今天往后,他们家家户户都得加倍警醒,止不住有哪些饿急眼的人过来抢粮。
仁义道德甚至律法都得在吃饭问题上让步。
虽然最后没有太大伤亡,刘福贵家的粮食也保住了,可是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沉重,充满对未来的担忧。
周围村子个个缺粮,王家村就像狼群里的一块肥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人想要咬上一口。
柳桥村是第一个来抢粮的村子,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今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整个王家村没几个人能睡得着。
天亮之后,那群扭送贼人报官的村民也回来了,官府把柳桥村的贼人一一收押,不过听衙役说前几天城里几个大户人家同样发生过抢粮事件。
年初的时候,形势尚且不如现在严峻,富户们余粮多。就有一些大户人家在城里布施,去领粥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大户人家渐渐支撑不住后便停下施粥事宜。
本来没有余粮的人家能领到粥不至于饿死,现在粥也没有,他们就起了抢粮的心思。
城里三个大户人家接连被抢,有两户养的家丁多,手里还有大刀,损害并不严重,只有一家家丁少的眼睁睁看着家里的粮库被抢空,听说还死去几个人。
因为粮食起的争斗越来越多,官府忙着剿匪腾不出手,处理时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非闹出人命官府才肯出手。
村里旁的人家顶多因为此次抢粮事件心有余悸,而刘福贵一家简直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夜里一闭眼就是贼人来抢粮食的画面。
他们家在村头独一户,离得最近的邻居家也有二三十米,最容易遭到贼人惦记。
刘福贵的婆娘哭着骂刘福贵:“都怪你,非说这处风水好,独门独户的连个照应的邻居都没有!”
刘福贵信风水,他们家建房那会儿,特地请了老神仙(道士)来看。
老神仙说村口这块地旺家,在此处建新房必然人丁兴旺,刘福贵一听立马拍板定下来。
不带听家里人半句劝的。
现在他们一家在村头简直就是个活靶子,整日担心再有人过来抢粮。
刘福贵思来想去,防不住什么时候有贼人进村,到时候他们家就不一定如现在这般好运,他让婆娘拿出前几天腌的野鸡来,提着往村长家去。
村长家是王家村唯一一户拥有百亩良田的人家,就算收成不好,家里仍旧能顿顿吃大馒头。
可是肉却没得吃。
他们要想吃肉,要么去林子里打野味,要么去县城割肉。
现在外头那么乱,他们就算手有余钱也没有胆子大摇大摆割肉去。
村长一家已经好久没有闻到肉味了。
刘福贵的腌肉简直送到他的心坎去了。
刘福贵把他的担忧跟村长说起。
王宝兴捋着胡子,他是个有见识的人,不然不可能守住这么大的家业,在刘福贵家刚遭贼那会儿他就想到了这一层。
村里有粮,肯定会招来外头的觊觎。
而且村里属他家存粮最多,到时候真有事,他家肯定逃不过去。
思前想后有了些主意,就是不知道村里人愿不愿意。
现在刘福贵又过来找他,他正好借这个关头跟村里人把话说了。
就在刘福贵急得不行时,王宝兴终于开口:“等吃完晌午饭我让小二子把村里人都叫过来说说,不行咱们就在村头围上栅栏,各家各户再出一个人,不管白天还是夜里,轮着巡逻。到时候有个事,咱们也能提前应付。”
小二子是他的小儿子王崇运。
“哎,这主意好。”刘福贵惊喜地说。
他先前过来王宝兴家时,想的是夜间村里有人来村头村尾守着就行。
王宝兴却说了这么详细的计划,绕是刘福贵想破脑子都想不出的。
一边心里叹服,村长不愧是读过书的,想的就是比他们这群泥腿子周到。
王宝兴行动很快,每家叫过一个人去把决定说给大伙听。
大家都懂唇亡齿寒的道理,一家一户的话,很难抵抗外面对他们粮食虎视眈眈的人,只有全村合力才可以守住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