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如此,朝堂之间才会哗然一片。

    不出意外,这一日的早朝百官将会疯狂的弹劾宋青山。

    于是,弘治皇帝索性下了一道口口谕,辍朝。

    不上朝了。

    上朝,无外乎给自己找罪受。

    可即便如此,诸多疏奏,如大雨一般,翻飞入了内阁,三位阁老见了,也是相当的无奈。

    晚些时候,弘治皇帝来到内阁,君臣相望,一时间,竟皆无语。

    弘治皇帝苦笑道:“此番,那小子闹的太过头了。”

    君臣之间,一字一眼,都极为重要。

    就如此眼下,一个闹字,足以说明一切。

    大学士李东阳略微一顿,跟着道:“陛下,臣以为,这其中,或有蹊跷。”

    “那宋青山此番行径如何,京城这边大抵只知道一言片语。”

    “而对于宋青山的品性,臣还是了解的,他,断然不会做出如此残暴之事!”

    简而言之,情况不明,不予置评,但愿意相信这一切不是真的。

    刘健也开口道:“宋青山行事,历来诡诈而精准,退一步而言,假若那些人当真私自出海,按朝廷律例却也当斩。”

    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莫说是出海行商了,便是出海捕鱼都不可以。

    此乃朝廷的海禁。

    弘治皇帝闻言,轻轻点头。

    而今,大抵的情况便是如此,朝廷这边对宁波的动向,不是很清楚。

    唯一的办法便是等。

    等锦衣卫这边彻查清楚了,再做定论。

    而这个时候,谢迁却是从诸多奏疏之中取了一份,递给弘治皇帝。这是一份弹劾宋青山的奏疏。

    上面提及,宋青山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此行过程之中,贪墨银两数十万。

    还有便是,宋青山所行,残暴无人性,滥杀无辜,屈打成招,逼良为媚,恶贯满盈。

    种种罪行,一一罗列。

    谢迁解释道:“陛下,只此一日,如这般弹劾宋青山的奏疏已有百份,若长此以往……朝堂动荡啊!”

    弘治皇帝平静的应下。

    事情的发展,比他想象的还要恐怖他这边辍朝,诸多奏疏便疯狂的飞入内阁。

    而这,代表的是诸多百官的见解意思!

    一旦拖延下去,那文武百官便会将矛头引到他这个君王的身上,毕竟他这边有恶意包庇那宋青山。

    可对于此事,他也是没有办法。

    于是亲自提起笔墨,开始批奏。

    几乎每一份奏疏他都仔细看上一遍,末了,写上三个字知道了。

    没有任何态度,只是表达已经看过奏疏。

    一份又一份,重复又无聊,可他还是不安其烦,认真阅览,认真批奏。

    一只到中午时分,终是将诸多关于宋青山的奏疏批奏完毕。

    弘治皇帝转而看向萧敬:“告诉牟斌,教他快些彻查。”

    一番风雨,已然扬起。

    在这场君臣对奏之中,有一点几人皆心知肚明,却没有说出来。

    那便是在朝为官之人,有着一部分与宁波那边的私商沾亲带故,或有牵连。

    在这等境况下,又岂能不狠狠的参奏宋青山?

    另外一边,宁波。

    关于抓捕揭发私商的行动,仍旧在继续。

    三大家族,诸多豪门望族等大鱼已然被抓,那诸多小鱼,也不能放过啊!于是,整个宁波,已是肃杀一片,人人自危。

    街道之上,先前各大府邸宾客满棚,眼下,已是门可罗雀。

    一些人在经过那诸多府邸之时,甚至会绕着走。

    因为,但凡涉事的豪门望族有牵连之人,都将会被抓起来。

    最可怕的是,动不动就杀人啊,相当的铁血无情。

    也正因如此,整个宁波城,已风声鹤唳!

    知府衙门。

    随着宋青山的到来,宁波知府自是靠边站,将府衙让出来。

    此一刻,宋青山正美滋滋的喝着小酒,下酒菜是清蒸的大黄鱼,简单烹饪,便鲜美无比。

    “先生,下官听闻,许多家族的旁支正在托关系……”戚景通欲言又止一般。事情,闹的太大了。

    一旦捅到京城,上头责怪下来,他们都要吃挂落。

    只是,宋青山却毫不在意,甚至眼睛冒亮光:“托关系?这好事啊!”

    “他们托关系难不难?这中间,会遇到一些麻烦吧?”

    “吩咐下去,但凡遇到走关系的人,一律放行,给与其行个方便。”

    额!

    戚景通已是无语。

    无论怎么看,这位先生都好像半点不担心,甚至想把事情闹得更大。愁人啊!

    戚景通有些阑珊,想了想,问出了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先生既然您早就准备铁血而行,先前……”

    话说一半。

    宋青山自是会意,反问道:“你嫌银子多吗?有人送银子你不收,你对得起自的良心吗?”

    戚景通顿时无语。

    竟是理所当然,光明正大一般。

    宋青山见状,摇了摇头,随口道:“本官,正在做一件影响无数百姓关乎涉及民生的大事。”

    “做大事,就需要银子。”

    “不收那刘安的银子,难不成要本官自掏腰包?”

    言尽于此。

    归根结底,是因为彻查私商一事,没办法报销啊。

    想了想,宋青山问道:“这几日,揭发查处的结果如何啊?”

    戚景通道:“共查了三百余人,已然抓了起来。”

    宋青山点头。

    效果,还是不错的。

    到得此时,大鱼小鱼差不多一网打尽了,想来,京城那边也肯定闹翻天了。原因很简单,此番他的行径,在外人看来,太过粗暴。

    即便他自己是那个外人,也觉得自己有罪。

    动不动就杀人,杀的,还是自己同一胞,还是人吗?

    跟畜生,又有什么区别?

    想着,他不自觉笑了出来。

    “那么,也是时候祭出杀招了!”

    宋青山望着北方,呼吸一般。

    京城。

    因为弘治皇帝的一拖再拖,这两日之间,弹奏宋青山的声音,越发的强烈。甚至,已然有弘治皇帝包庇宋青山的声音出现。

    两日未上朝的弘治皇帝终于是有些承受不住了。

    “陛下!”

    萧敬走到弘治皇帝跟前,垂着头道:“在民间,已是出现了一些风言风语。”

    弘治皇帝侧目:“什么言语啊?”

    萧敬犹豫了一下,艰难的开口。

    “宋青山宋青山,祸乱朝堂!”

    “贼臣宋青山,罪行连天。”

    “宋青山不死大明无……”

    话音,渐渐减小。

    眼见弘治皇帝面色以眼见般变得难看,萧敬自是不敢再说下去。

    “这般严重了吗?”弘治皇帝喃喃着,面色铁青。

    若只是朝堂之间对宋青山口诛笔伐,暂时,他还能忍耐几日。

    可当民间出现这等声音,便意味着事情已然走向了不可预测的方向。无需多想,这背后,显然是有人行动起来。

    而随着谣言的传播,便会出现反动的势力。

    就如先前那宁王搞事情,打的就是清君侧的幌子,其中祸乱朝堂的奸臣,正是宋青山。

    此一番,若是不迅速遏制这势头,这大明朝廷恐有危患矣。

    深深的沉了口气,弘治皇帝问道:“锦衣卫那边,可有消息?”

    萧敬回道:“想来,应该快了。”

    弘治皇帝便没有作声。

    晚些时候,内阁。

    牟斌来了,将锦衣卫调查的结果口述一番。

    “宁波那边,已是风声鹤唳。

    “宋千户确实有些残暴,凡与涉事家族牵连之人,皆抓了起来。”

    “至于诛杀数百人之事,锦衣卫暂未查到确凿的证据。”

    “而宋青山大人收银子,刘家的旁系倒是予以佐证无疑了!”话音落下,内阁的气氛倒是轻松了几分。

    而今,朝堂上下,都在传宋青山是何等的残暴,如何如何残害百姓。

    可有了锦衣卫这边的调查结果,倒也能交代过去了。

    那宋青山是否杀了数百人,不确定!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宋青山柔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竹杖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39章 给上面一个交代-宋青莲第几部出场,宋青山柔柔,笔趣阁并收藏宋青山柔柔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