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来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朱翊钧有些无奈。
这一次想要直接掀桌子掀不了了,不过可以想别的办法。
不就是一个盐吗?
想收拾还收拾不了?
朱翊钧活动了一下筋骨,把长刀插了回去,面无表情地向外走了出去。
自己这一次要干点大事了。
张诚看出了皇帝此时心情并不是太好,只能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出了宫殿之后,朱翊钧对张诚说道:“去把张阁老找来,朕有事情找他商量。”
“是,陛下。”张诚连忙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向外走了出去。
原本朱翊钧是想在京城等着潘季驯的,想要和潘季驯聊一聊,想听一听他关于黄河治理的一些意见,然后再决定给他掏钱不掏钱。
除了黄河以外,大明很多其他的地方也需要治理。
这些年大明各种灾害都非常多,除了水灾、旱灾,还有大雪、地震,非常的多灾多难,基本就没个太平的时候。
水灾可以有,但是不能太大,不能一下子就淹几个省。最好能通过潘季驯的治理,将灾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此,将来自己救灾也会有好处。
除此之外,旱灾要来的慢一些,地震也来的很糟糕,有办法的一定要想想办法。
当然了,投入不能太高,不然把自己的钱全扔进去也不行。但是现在自己不想等了,也等不及了。
朱翊钧要出门了,不想再继续在京城待着。
自己要出去搞事了。
这一次的事,自己不想让别人去搞,也不相信他们,因为那些人没有决断的权利。
这一次只有自己亲自去,才能放心,才能相信事情能做到彻彻底底,否则的话肯定不行。
这次是一个大动静,一定要亲自去。
朱翊钧不断地在心里面打着气,要面对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说服张居正,让这位同意自己离开京城。
事实上,大明朝的皇帝出京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尤其是他们这一脉基本都有这个毛病,从嘉靖皇帝开始就有。
嘉靖皇帝当年就是藩王出身,让他在京城里待着,他也不想。嘉靖皇帝回到过封地,还去过凤阳祭扫。
嘉靖皇帝上面的正德皇帝,就不用说了,基本就是到处乱跑的典范。如果正德皇帝不到处乱跑,也不会搞出龙凤店这出戏码来。
嘉靖皇帝下来就是隆庆皇帝,这位倒是不喜欢到处乱跑,总是喜欢在家里面。他喜欢在家里面玩女人,结果把自个儿玩死了。
到了朱翊钧这里,自己想出去走走,相信难度不大。
现在大明朝当家做主的是张居正,本身就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主。何况自己平日里不争也不抢,什么事都让张居正做主,张居正应该会满足自己。
时间不长,张居正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朱翊钧,张居正刚想行礼。
朱翊钧上去就把他搀扶住了,拉着他往里走,一边走一边说道:“早就说过了,先生不必如此多礼。咱们师徒二人何须如此气?”
闻言,张居正脸上露出了笑容。
因为有了丹药的保养,张居正现在的身体非常好,倒是没有像上辈子一样累的黑眼圈都出来。他现在走起路来也很有精神。
被朱翊钧拉着,张居正也没说什么,笑着跟着往里走,“陛下,君臣之礼不可废。”
朱翊钧根本就没搭理他的话。
与原本的历史上不同,现在的张居正可没有那么猖狂,毕竟自己也搞了很多事来让他糟心。
何况张居正的权力也没有原本的历史上那么大,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权力是皇帝授予的,想要收回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原本的历史上却不是这样的,万历皇帝说的都没有张居正说的管用。万历皇帝说话过不了冯保那一关,张居正说话能过了冯保那一关。
君臣二人坐下之后,张诚就把茶水送了上来。
简单的说了一点闲话之后,张居正说道:“陛下今日叫臣进宫,可是有什么事要吩咐?”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随后点了点头说道:“是有些事想和先生商量。朕最近想离开京城一趟,去凤阳祭扫。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闻言,张居正心里一突突,下意识的就想拒绝。
皇帝出京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臣们也从来都不想让皇帝出京。你最好哪都别去,就在京城里面待着。
他们甚至觉得京城都有一些大了,你在紫禁城里面待着就挺好的。
可是张居正也明白,如果皇帝真的要去的话,自己恐怕阻拦不了他。自己空嘴白牙阻拦,也只会让皇帝对自己不满意。
张居正想了想之后说道:“不知陛下为何要去祭扫凤阳?”
“大明这么大,朕想去看看。”朱翊钧站起身子,缓缓的说道:“朕身为大明天子,富有四海,可是却连大明是什么样都不知道。”
闻言,张居正沉默了下来。
朱翊钧转头看着他,缓缓的说道:“先生不用担心一路上的花费,朕会轻车简从,甚至连朕离京的消息都可以不放出去。”
没错,自己想要的是微服私访,可不想搞得大张旗鼓。微服私访才是适合自己的方式。
只不过朱翊钧担心没办法说服张居正,他会担心自己这个皇帝的安全。
果然,张居正这个时候激动的站起了身子,“陛下,这样不妥当。”
张居正脸色很严肃的说道:“这天下并不是很太平,陛下如果微服出巡,臣担心陛下的安危。如果陛下真的想去的话,那还是明火执仗的好。”
这就是一个坏的选择和一个好的选择了。
与其让皇帝悄悄地微服出宫,还不如让他大张旗鼓的去,无非就是花点钱而已。
皇帝不缺钱还会赚钱,花他自己的钱出去玩玩挺好的,反正不花朝廷的钱。
张居正现在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如果自己不答应,皇帝会不会偷跑?
这可是有先例的,当年的正德皇帝就没少干这种事。
这一次想要直接掀桌子掀不了了,不过可以想别的办法。
不就是一个盐吗?
想收拾还收拾不了?
朱翊钧活动了一下筋骨,把长刀插了回去,面无表情地向外走了出去。
自己这一次要干点大事了。
张诚看出了皇帝此时心情并不是太好,只能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出了宫殿之后,朱翊钧对张诚说道:“去把张阁老找来,朕有事情找他商量。”
“是,陛下。”张诚连忙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向外走了出去。
原本朱翊钧是想在京城等着潘季驯的,想要和潘季驯聊一聊,想听一听他关于黄河治理的一些意见,然后再决定给他掏钱不掏钱。
除了黄河以外,大明很多其他的地方也需要治理。
这些年大明各种灾害都非常多,除了水灾、旱灾,还有大雪、地震,非常的多灾多难,基本就没个太平的时候。
水灾可以有,但是不能太大,不能一下子就淹几个省。最好能通过潘季驯的治理,将灾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此,将来自己救灾也会有好处。
除此之外,旱灾要来的慢一些,地震也来的很糟糕,有办法的一定要想想办法。
当然了,投入不能太高,不然把自己的钱全扔进去也不行。但是现在自己不想等了,也等不及了。
朱翊钧要出门了,不想再继续在京城待着。
自己要出去搞事了。
这一次的事,自己不想让别人去搞,也不相信他们,因为那些人没有决断的权利。
这一次只有自己亲自去,才能放心,才能相信事情能做到彻彻底底,否则的话肯定不行。
这次是一个大动静,一定要亲自去。
朱翊钧不断地在心里面打着气,要面对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说服张居正,让这位同意自己离开京城。
事实上,大明朝的皇帝出京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尤其是他们这一脉基本都有这个毛病,从嘉靖皇帝开始就有。
嘉靖皇帝当年就是藩王出身,让他在京城里待着,他也不想。嘉靖皇帝回到过封地,还去过凤阳祭扫。
嘉靖皇帝上面的正德皇帝,就不用说了,基本就是到处乱跑的典范。如果正德皇帝不到处乱跑,也不会搞出龙凤店这出戏码来。
嘉靖皇帝下来就是隆庆皇帝,这位倒是不喜欢到处乱跑,总是喜欢在家里面。他喜欢在家里面玩女人,结果把自个儿玩死了。
到了朱翊钧这里,自己想出去走走,相信难度不大。
现在大明朝当家做主的是张居正,本身就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主。何况自己平日里不争也不抢,什么事都让张居正做主,张居正应该会满足自己。
时间不长,张居正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朱翊钧,张居正刚想行礼。
朱翊钧上去就把他搀扶住了,拉着他往里走,一边走一边说道:“早就说过了,先生不必如此多礼。咱们师徒二人何须如此气?”
闻言,张居正脸上露出了笑容。
因为有了丹药的保养,张居正现在的身体非常好,倒是没有像上辈子一样累的黑眼圈都出来。他现在走起路来也很有精神。
被朱翊钧拉着,张居正也没说什么,笑着跟着往里走,“陛下,君臣之礼不可废。”
朱翊钧根本就没搭理他的话。
与原本的历史上不同,现在的张居正可没有那么猖狂,毕竟自己也搞了很多事来让他糟心。
何况张居正的权力也没有原本的历史上那么大,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权力是皇帝授予的,想要收回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原本的历史上却不是这样的,万历皇帝说的都没有张居正说的管用。万历皇帝说话过不了冯保那一关,张居正说话能过了冯保那一关。
君臣二人坐下之后,张诚就把茶水送了上来。
简单的说了一点闲话之后,张居正说道:“陛下今日叫臣进宫,可是有什么事要吩咐?”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随后点了点头说道:“是有些事想和先生商量。朕最近想离开京城一趟,去凤阳祭扫。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闻言,张居正心里一突突,下意识的就想拒绝。
皇帝出京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臣们也从来都不想让皇帝出京。你最好哪都别去,就在京城里面待着。
他们甚至觉得京城都有一些大了,你在紫禁城里面待着就挺好的。
可是张居正也明白,如果皇帝真的要去的话,自己恐怕阻拦不了他。自己空嘴白牙阻拦,也只会让皇帝对自己不满意。
张居正想了想之后说道:“不知陛下为何要去祭扫凤阳?”
“大明这么大,朕想去看看。”朱翊钧站起身子,缓缓的说道:“朕身为大明天子,富有四海,可是却连大明是什么样都不知道。”
闻言,张居正沉默了下来。
朱翊钧转头看着他,缓缓的说道:“先生不用担心一路上的花费,朕会轻车简从,甚至连朕离京的消息都可以不放出去。”
没错,自己想要的是微服私访,可不想搞得大张旗鼓。微服私访才是适合自己的方式。
只不过朱翊钧担心没办法说服张居正,他会担心自己这个皇帝的安全。
果然,张居正这个时候激动的站起了身子,“陛下,这样不妥当。”
张居正脸色很严肃的说道:“这天下并不是很太平,陛下如果微服出巡,臣担心陛下的安危。如果陛下真的想去的话,那还是明火执仗的好。”
这就是一个坏的选择和一个好的选择了。
与其让皇帝悄悄地微服出宫,还不如让他大张旗鼓的去,无非就是花点钱而已。
皇帝不缺钱还会赚钱,花他自己的钱出去玩玩挺好的,反正不花朝廷的钱。
张居正现在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如果自己不答应,皇帝会不会偷跑?
这可是有先例的,当年的正德皇帝就没少干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