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屯并不都在东岸,西岸也有三个屯子,东岸火起之时,西岸便隔江看见了,只是不知东岸发生何事,待西普屯摆渡房逃出来的百十个居民过江后,西岸三屯的百姓方知对岸来了罗刹人。因西岸没有清军驻扎,最近的一个清军据点离这又有百十里地,且只几十个兵差,就是赶来也无济于事。于是西岸三屯的居民推了几个骑术好的,天一亮便快马往北面六十里的一处驿站报信。驿站的人得了信后便会一程接一程的把敌情快马报到黑龙江将军府,算来若是快马加鞭的话,两三天内将军衙门便能知晓二十八屯发生的事情,但那时东岸的屯子是个什么情况就谁也不敢保证了。听天由命,稍尽人事吧,有害怕的三屯百姓当天就收拾东西带着一家老小往南边迁移,唯恐对岸的罗刹人会乘船过江来。
二十五个屯子的人口和财富加在一起足以让赵强心满意足了,因此对于江对岸的三个屯子他就没有什么兴趣,再说隔着条黑龙江,对岸的东西也没法一趟趟的往这边运。不过为了让对岸百姓确信洗劫江东的是罗刹人,所以赵强让格里夫斯基派两个小队的俄兵坐了几艘船在江面上晃悠了一下,远远就哇哇的鬼叫,诈唬似的放几铳,就这么晃悠两次后收兵走人。
二十五个屯子的各族百姓连同满人共有四千九百人,其中有两千老弱和妇孺,余下的多是健壮男丁。老弱和妇孺是第一天被押走的,第二天则是一千驱赶牛羊马匹的青壮,第三天则是一千套运大车运送粮食和铁器还有物资的青壮,第四天则是赵强带着殿后的一百骑兵和一个中队的俄兵赶着余下的几百青壮踏上回程之路。临走前,在事先堆积好干草的百十个地点同时放起了火,瞬间浓烟四起,无情的火龙被北风卷着肆虐着东岸。对岸的人只见东岸火光一片,除此之外什么都看不到,看不到人也看不到牲口。大火持续了两天才息落在漫天的雪花之下。待西岸的人提心吊胆的驾着小舟渡过江后,所见的只是一片废墟和烧成焦炭的几百具尸体,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连把菜刀都找不到。
北返后的第三天,赵强得到了西林觉罗的死讯,因他嘱咐过要好生看押西林觉罗,所以负责老弱妇孺押送的总旗在发现西林觉罗咬舌自尽后,便第一时间派人将这满人老佐领的死讯回报给大帅。
沉默片刻,赵强让报信的士兵赶回本部人马,并且把西林觉罗择地掩埋,不使起暴尸荒野。七十多岁的老人咬舌自尽,听来还是让人很怜悯的,但是就算他不自尽,恐怕也捱不到首义城。二十八屯离首义程的距离直线有三四百里,算上绕行和山路,恐怕要有六七百里之遥,如此漫长的道路单纯步行至少要走上二十多天。天寒地冻的在野外行走冻死冻伤肯定是难免的,等队伍到了首义城后,怕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要死绝。但赵强不能留下他们,因为他们知道抢劫的队伍中不仅有罗刹人还有汉人,而这个信息是万万不能被清军知晓的,所以只能无情的驱使这些老人踏上一条不归路。
世上的事情往往总是让人无奈,让人无从选择,而有选择的时候更多的却是从两个更坏的情形中挑选一个,赵强不想做孽,不想成为屠夫刽子手,不想总是受到良心的谴责,但是事与愿违,北上之后,他几乎是一边倒的充当了他最不愿意充当的角色,双手沾满了各族百姓的鲜血,背负了几千乃至上万条无辜性命的罪业。如果真有因果报因,赵强相信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恐怕十八层地狱都不能容纳自己。
屠夫在杀人时,总是以大义的名义替自己找到可以杀人的理由,赵强也是,他一直把自己的所做所为与南下杀尽满奴,恢复中华的大业联系起来,他相信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可以原谅的。世人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个成功者的背后不是堆满了累累的白骨。安慰也好,信仰也好,事实也好,总之赵强已经不再是那个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屠夫之子,不再是那个嗜书成性的青年,不再是那个对世界充满爱的好人,他已经被自己心中的狂热和偏执打造成了一个狂人,一个恶人。所以在想到那些即将被冻死累死的各族老人,他如此自我安慰自己:带他们回去和命运拼搏一回总比把他们全部处死好吧。
押送老弱妇孺的队伍在和三道屯留守的两个哥萨克小队会合后折向墨尔根方向,七天后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后卫师团首义城大队一个中队,其后两批队伍也相继赶到,赵强所带的最后一批人马是十二月十七日到达的墨尔根,沿途并没有清军尾随,连个清军侦骑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吴四亲自带人在墨尔根迎接大帅北返,从三道屯劫来的粮食早已运到首义城,现正分批往各地运去。二十八屯掳来的人口也多押到首义城去了。因惦记刘德和戈洛文谈判的事,所以赵强一到墨尔根便把押送的任务交给吴四,自己则带着一百骑兵赶回雅斯克。
书评有读者认为情节在拖,写了七十万字主角才占了这么点地盘,这里骨头不想说太多,只是请这位读者朋友查看一下十七世纪远东地形和人口情况再来下个评价,在一个地大人稀的地方,地盘占得再多再大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人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积累了一定的人口才能有南下的本钱。本书的创作是基于一个普通人的穿越故事,金手指并不是太多,与其他作品穿越不同,本书选择在满清初年,并是在一片蛮荒的远东,难度等级相应要高上许多。许有的读者会留意到,关宁军的发展和辽末的女真、明末的后金是很相似的,都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无到有一步步的扩展起来,并最终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举问鼎。
屠杀是关宁军必须要做的事情,无情也是主角必须有的,否则关宁军没有南下的资本。强盗式的集团是关宁军初期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必须担负的形象,主角同样也只是个强盗头子,体系和中国人固有观念里的政权概念只有在强盗成了强者后才能与之配套,否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二十五个屯子的人口和财富加在一起足以让赵强心满意足了,因此对于江对岸的三个屯子他就没有什么兴趣,再说隔着条黑龙江,对岸的东西也没法一趟趟的往这边运。不过为了让对岸百姓确信洗劫江东的是罗刹人,所以赵强让格里夫斯基派两个小队的俄兵坐了几艘船在江面上晃悠了一下,远远就哇哇的鬼叫,诈唬似的放几铳,就这么晃悠两次后收兵走人。
二十五个屯子的各族百姓连同满人共有四千九百人,其中有两千老弱和妇孺,余下的多是健壮男丁。老弱和妇孺是第一天被押走的,第二天则是一千驱赶牛羊马匹的青壮,第三天则是一千套运大车运送粮食和铁器还有物资的青壮,第四天则是赵强带着殿后的一百骑兵和一个中队的俄兵赶着余下的几百青壮踏上回程之路。临走前,在事先堆积好干草的百十个地点同时放起了火,瞬间浓烟四起,无情的火龙被北风卷着肆虐着东岸。对岸的人只见东岸火光一片,除此之外什么都看不到,看不到人也看不到牲口。大火持续了两天才息落在漫天的雪花之下。待西岸的人提心吊胆的驾着小舟渡过江后,所见的只是一片废墟和烧成焦炭的几百具尸体,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连把菜刀都找不到。
北返后的第三天,赵强得到了西林觉罗的死讯,因他嘱咐过要好生看押西林觉罗,所以负责老弱妇孺押送的总旗在发现西林觉罗咬舌自尽后,便第一时间派人将这满人老佐领的死讯回报给大帅。
沉默片刻,赵强让报信的士兵赶回本部人马,并且把西林觉罗择地掩埋,不使起暴尸荒野。七十多岁的老人咬舌自尽,听来还是让人很怜悯的,但是就算他不自尽,恐怕也捱不到首义城。二十八屯离首义程的距离直线有三四百里,算上绕行和山路,恐怕要有六七百里之遥,如此漫长的道路单纯步行至少要走上二十多天。天寒地冻的在野外行走冻死冻伤肯定是难免的,等队伍到了首义城后,怕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要死绝。但赵强不能留下他们,因为他们知道抢劫的队伍中不仅有罗刹人还有汉人,而这个信息是万万不能被清军知晓的,所以只能无情的驱使这些老人踏上一条不归路。
世上的事情往往总是让人无奈,让人无从选择,而有选择的时候更多的却是从两个更坏的情形中挑选一个,赵强不想做孽,不想成为屠夫刽子手,不想总是受到良心的谴责,但是事与愿违,北上之后,他几乎是一边倒的充当了他最不愿意充当的角色,双手沾满了各族百姓的鲜血,背负了几千乃至上万条无辜性命的罪业。如果真有因果报因,赵强相信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恐怕十八层地狱都不能容纳自己。
屠夫在杀人时,总是以大义的名义替自己找到可以杀人的理由,赵强也是,他一直把自己的所做所为与南下杀尽满奴,恢复中华的大业联系起来,他相信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可以原谅的。世人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个成功者的背后不是堆满了累累的白骨。安慰也好,信仰也好,事实也好,总之赵强已经不再是那个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屠夫之子,不再是那个嗜书成性的青年,不再是那个对世界充满爱的好人,他已经被自己心中的狂热和偏执打造成了一个狂人,一个恶人。所以在想到那些即将被冻死累死的各族老人,他如此自我安慰自己:带他们回去和命运拼搏一回总比把他们全部处死好吧。
押送老弱妇孺的队伍在和三道屯留守的两个哥萨克小队会合后折向墨尔根方向,七天后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后卫师团首义城大队一个中队,其后两批队伍也相继赶到,赵强所带的最后一批人马是十二月十七日到达的墨尔根,沿途并没有清军尾随,连个清军侦骑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吴四亲自带人在墨尔根迎接大帅北返,从三道屯劫来的粮食早已运到首义城,现正分批往各地运去。二十八屯掳来的人口也多押到首义城去了。因惦记刘德和戈洛文谈判的事,所以赵强一到墨尔根便把押送的任务交给吴四,自己则带着一百骑兵赶回雅斯克。
书评有读者认为情节在拖,写了七十万字主角才占了这么点地盘,这里骨头不想说太多,只是请这位读者朋友查看一下十七世纪远东地形和人口情况再来下个评价,在一个地大人稀的地方,地盘占得再多再大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人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积累了一定的人口才能有南下的本钱。本书的创作是基于一个普通人的穿越故事,金手指并不是太多,与其他作品穿越不同,本书选择在满清初年,并是在一片蛮荒的远东,难度等级相应要高上许多。许有的读者会留意到,关宁军的发展和辽末的女真、明末的后金是很相似的,都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无到有一步步的扩展起来,并最终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举问鼎。
屠杀是关宁军必须要做的事情,无情也是主角必须有的,否则关宁军没有南下的资本。强盗式的集团是关宁军初期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必须担负的形象,主角同样也只是个强盗头子,体系和中国人固有观念里的政权概念只有在强盗成了强者后才能与之配套,否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