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15年2月下旬,京城
2月21日上午,很多官员、勋贵和老百姓在京城城墙上看到了大明官军对战建虏大军的一幕;
他们的反应如同当天在城墙上的内阁成员一样,刚开始是希望,接着是兴奋,然后是担心,再是沮丧,最后是害怕。
事后,大明官军再次战败的消息几乎传遍了京城每个角落,很多官员、勋贵、富人害怕得不得了。他们真的担心大明再也没有实力让建虏撤兵,他们祈祷建虏早日撤离京城和大明。
这几日,陈新甲心事重重,他最后决定还是按照崇祯皇帝的想法去做。
在宫内太监上门再次催促下,陈新甲找了一个他从辽东提拔到京城兵部的官员,这个官员是他的绝对亲信。
陈新甲拿出1000两银子奖励了这个亲信,并交代了很多事情,让这个官员去建虏那边,商谈“议和”,但绝不可泄露消息。如果泄露消息出去,那绝对是死罪。
去建虏那边肯定有危险,因为建虏不好惹,而且这次驰援京城行动又杀了不少建虏,这名官员有些害怕。但因为是亲信,又拿了1000两银票,这名官员不得不按陈新甲的要求做;
他傍晚从“东便门”出发,被两个大内侍卫偷偷送出了京城。
经过一番波折,晚上很晚终于被带到了“多尔衮”面前。
此时的“多尔衮”正怒气冲冲,因为他的大军被大明官军偷袭了,一共死了一万多人,其中骑兵死了九百余骑。
后来,他的5000多骑去追击逃跑的几千骑大明官军,又被偷袭了一把,死了400多骑。
再后来,阿济格的骑兵恰好闻讯赶到,两边合在一起,一共1万2千骑不到,一起去寻找大明骑兵,但找了一天,也没有找到他们的去向。
建虏骑兵回到京城后,得知消息的“多尔衮”大发雷霆,他发誓等豪格的大军到来后,一定要攻破京城。
今日晚上,听到有大明朝廷使者要求拜见他,“多尔衮”本来想砍掉这名使者的头,可是后来又一想,决定听一听明朝廷的想法。
得知对方主动提出议和,要求后金大军撤离大明后,“多尔衮”心中一喜;
他可不管明朝廷是真议和还是什么“阴谋诡计”,撤军是不可能的,但是讹诈一笔银两那是很符合他的想法。
只要把银两搞到了手,撤离不撤离不是他说了算吗?
于是,“多尔衮”对大明使者说道,让大明朝廷拿出200万两银子他才撤军。
可明朝廷使者明确拒绝了这个要求,认为“多尔衮”开价太高!
“多尔衮”本着讹诈的心态,让大明使者提出条件。最后,大明使者开出了100万两银子的“赏赐”要求。
“多尔衮”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想不到崇祯皇帝这么爱面子,还“赏赐”呢。因为是讹诈,所以“多尔衮”很爽快地答应了要求。
大明使者要求“多尔衮”写出文书,以便于向朝廷交代。
多尔衮让人写了一纸文书,并盖上自己的印信,递给了大明使者。文书中承诺:拿到银两后,10天内撤离京城。
大明使者连夜赶回了内城。一路上,他可真是高兴啊,这建虏首领也太好说话了吧!
陈新甲看到文书,并询问了详细情况后,也认为有问题。
他心道:这会不会有诈呢?如果到时候收了银两,又不撤兵,那崇祯皇帝和大臣岂不是要把他“大卸八块”。
可如今怎么做才是真的呢?陈新甲还很难找出一个有分量的人商谈,因为这绝对是机密,不能泄露出去。
于是,他只能在下午时去乾清宫觐见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结果后,面色矛盾。建虏要求的确银两有些多,但是如果把年前鲁王那60万两、周铉的20万两,还有内库的银两加起来,应该是可以支付的。
但正如陈新甲上奏的话一样,崇祯也担心被欺骗。于是,他让陈新甲再次安排人去和建虏头领商谈,如果建虏退出关外,则可以支付银两。
2月27日,朝廷终于收到了山东巡抚王公弼的奏折和周铉的奏折。
王公弼按照周铉的请求,故意延缓发出这两份奏折。
乾清宫里,从崇祯皇帝到百官,对这两份奏折内容非常地兴奋。因为周铉上奏道,他要率领不到6000骑去建虏腹地杀建虏,原因是“围魏救赵”,为京城解围,也为大明百姓报仇雪恨。
如果仅仅是这个奏折,崇祯皇帝和众官员肯定不怎么相信了,可是山东巡抚王公弼的奏折也证实了这件事;
王公弼还特别提到,周铉是在山东招募一些与建虏有血海深仇的勇士去建虏腹地,此时建虏腹地骑兵很少,周铉会沿途杀戮,抢劫和搞破坏,“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此逼迫京城和大明的建虏回援,否则要将建虏腹地搞得天翻地覆。
崇祯皇帝看后,心情那是大好!大多数官员也是心情大好!
但此时,有都察院御史提出异议:既然周铉有如此想法,为什么不和前往山东的兵部尚书上报,或者提前上奏给朝廷?非要自己单独行动?
又有兵部郎中提出异议,既然周铉可以在山东招募到这么多骑兵,为什么不早日招募,然后将这些骑兵加入“驰援京城计划”中?如果加入进去,“驰援京城计划”就会完全成功!
于是,两份奏折反而让大家充满了疑问,更是对周铉心存不满。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