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黄金秋月,上海秋风渐起,不但蟹脚痒,这时候蟋蟀也到了体格壮实的最佳竞斗时间。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时节,蟋蟀就在了“宇”中,就在屋边的墙根下鸣唱得特别欢。

    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静得可怕。

    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穿着套鞋“嗦嗦嗦”走在一片种着冬瓜、豇豆、黄瓜的菜地里,小毛显得有些害怕,不由得拉紧“四眼”的衣袖。

    已是半夜,正是“四眼”说的捉蟋蟀的最佳时辰,他说这时候蟋蟀一般会跑出来找食物喝露水。

    “四眼”却镇定自若,在田地中间停下来,关掉手电,蹲下身来,一动不动。

    宽阔的菜地里,只听得到处都是蟋蟀“唧唧唧”,“嘟嘟嘟”的鸣叫声,偶尔还有金蛉虫、油葫芦和墨蛉的叫声。

    竖起耳朵仔细聆听,辨清蟋蟀的叫声所在后,“四眼”慢慢移动过去,伺机翻开一处藤草、乱砖和大块的泥土,打开手电筒猛地一照:一只半大的蟋蟀出现在乱砖石下面。

    “四眼”动作敏捷,出手更快,整个过程小毛都还没怎么看清楚,这只蟋蟀就已被他捉到手。放进竹管筒,用草塞紧筒口,然后小心地放进书包里。

    “这只蟋蟀太小、太嫩,体形也不太好,刚才不小心还断了一根须子。”“四眼”叹一口气,说道,“我们再到前面地里去看看好了。”

    小毛忍不住问:“你怎么知道刚才的砖石头下有蟋蟀?”

    “当然是听声音啊。”四眼笑笑,说,“蟋蟀的叫声是靠生长在背部的又宽又大且极薄的羽翅振动发出来的。只有雄蟋蟀才能发出叫声,雌蟋蟀是不叫的。”

    “可是菜地里有很多蟋蟀的声音,我看你也不是每只都去捉的啊?”小毛又问。

    “四眼”轻声说:“当然不是每只蟋蟀都捉的,我们要挑选好品种、个头大的,晓得伐?”“四眼”回头,用手电照照地上,说,“这里有一道坎,你小心些走。”

    小毛小心地跨过去。

    过了坎,走了一会儿,“四眼”说道:“蟋蟀一般只有在四种情况下才发出叫声:一是求偶,这是最多的叫声。鸣叫时不急不慌,连续时间长;二是战胜对手后的叫声,这时的叫声最为雄壮有力;三是战斗前的叫声,有一部分蟋蟀在见到敌手后,会先发出叫声起威摄作用以期吓退敌手;四是交配前的情话,此时的叫声婉转而轻柔。”

    蟋蟀又叫蛐蛐、促织,上海人把蟋蟀也叫做“趱织”的。

    中国人玩蟋蟀的历史很悠久。

    南宋宰相贾似道在他所著的世上第一部蟋蟀专著《促织经》里曾说,“盖自唐帝以来.以迄于今,于凡王孙公子,至于庶人、富足、豪杰,无不雅爱珍重之也。”

    人们常常说的“花鸟鱼虫”,这里的“虫”,其实就是指的蟋蟀。

    上海亦是玩蟋蟀的重镇。上海人对斗蟋的喜爱,一直延续至今。旧时广东路一带就是卖蟋蟀和蟋蟀盆罐网罩用具的市场,是蟋蟀玩家的青睐之地。

    另外,上海还生产了两部和蟋蟀题材相关的美术片。一部是1959年出品的《济公斗蟋蟀》,由中国美术片大师万古蟾执导,改编自《济公传》。另一部则是今年刚刚问世的《蛐蛐》,取材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

    因为斗蟀这项古老而又基础广泛的竞技性体育民俗是在秋天里鸣锣登场,所以在上海又被称为“秋兴”。

    每年秋天,总是男孩子们捉蟋蟀和斗蟋蟀的难忘时光。难听一点说,男孩子如果不玩蟋蟀,是很没有面子的一件事情。

    甚至还有人说,“在上海这个城市里面,只要是一个男的,小时候百分之百玩过蟋蟀。”

    这话的正确性可能没有人会去太多考究,但是,上海人在弄堂里白相蟋蟀是出了名的,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从放暑假开始,小朋友,中学生,大人直到老爷叔们,早在立秋未到之时便已跃跃欲试都喜欢买蟋蟀盆,捉蟋蟀,养蟋蟀,挑选蟋蟀“压盆底”。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以前娱乐活动没那么多。蟋蟀这个东西天生好斗,男人也天生好斗的,看到这个小虫当然很开心的。甚至还有很多的上海爷叔觉得蟋蟀乐趣无穷,就一直钻在里面了。

    小毛小心地看着脚下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的跟在“四眼”后面。

    “还有,一般个头大的蟋蟀叫声缓慢,有时候可能几个小时就叫两三声。反而是小蟋蟀,不仅叫声频率快,而且叫得也勤。另外,三尾子(沪语,雌蟋蟀的意思)的蟋蟀我们一般不捉的。”

    四眼停顿一下,接着说:“所以讲,捉蟋蟀最考验的就是听力和眼力。别看有些蟋蟀不停的叫,其实这种蟋蟀一定很普通。好的蟋蟀一晚可能就只叫两声,叫法特别、声音洪亮,离着很远的距离都能听到,这才是上等的蟋蟀。”

    小毛笑笑,说:“你读书不行,看来干这些野路子的事情倒是无师自通的。”

    “捉蟋蟀必须要慢慢听,不能“打草惊蛇”,凭经验分析后才能知道它的大概位置。不过即使是这样,捉到上等的蟋蟀依然很难,有时一两年可能也未必会捉到一只。”

    “四眼”说:“好蟋蟀不需要多,运道好能赶得上一只就很好了。你不知道,上个星期我们新班级里有个同学,捉到一只好蟋蟀,就在他家的马路边上,被一个人用30块钱收走的。”

    小毛搭话,讥笑道:“你不也是想这捉蟋蟀赚大钱的吗?”

    “乖乖,30元大钞啊。一只虫子,竟然都快赶得上阿拉爷一个月的工资了的。”“四眼”对小毛的讥笑不以为意,显然对他同学很是羡慕。

    小毛对捉蟋蟀本来就兴趣不大,加之折腾了小半个晚上,这时候已经有些疲倦,于是只听,并不响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浦江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大地风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92章 捉蟋蟀-浦江东方蓝郡怎么样,浦江东,笔趣阁并收藏浦江东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