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乾军大营。∈↗
贾诩进了中军大帐,向罗征拱手道:“主公,高干谴使求见!”
罗征‘哦’了声,问道:“高干谴使来见孤干什么,难不成还想请孤退兵不成?”
贾诩道:“高干欲向主公称臣,故谴使来献降表!”
“称臣?”
罗征眉头一拧,冷笑道:“真是个蠢货,难不成到了这个时候,高干还想着在并州当土皇帝不成?还以为他是个人物呢,没想到真是个十足的蠢材。派人告诉高干,要么带着家小滚去长安养老,要么孤攻破晋阳诛其全族,孤只要并州,要他称臣有个屁用。”
“诩这就去办!”
贾诩应下,转身就出去了。
他也是这个意思,当然话不能照主公这般说,不然高干就算想投降,也不会投降了。
为了打消高干的侥幸念头,次日,罗征当即提兵北上,直逼平阳,同时下令在采桑津集结待命的五万屯田兵渡过河水北上攻打武州。
高干闻报大惊,再次召集一众文武官员商议对策。
与此同时,罗征使者司马懿也到了晋阳,提出了一系列条件。
在罗征的步步进逼之下,在并州士族的内部施压之下,高干终于顶不住压力,撤回了界休的三千兵马,递上了真正的降表,举州而降。
三月初,罗征亲至晋阳,高干率一众文武官员出城十里迎接。
罗征一边下令收编军队,一边广发广示安抚民众,安排人手接收地盘。
消息传到邺城。袁尚这才吃了一惊,深悔没有听从审配和逢纪的建议。出兵并州助高干击退罗征,以致罗征兵不血刃而下并州。然而眼下说什么都晚了。
袁尚一边调集兵马驻守边境,一边谴使前往晋阳,欲签定休战盟约。
罗征哪有空理他,让贾诩随便找个由头拖着,抓紧时间理顺并州大小诸事。
寿春,曹操官邸。
“主公!”
程昱匆匆进了内堂,向曹操拱手一揖。
“仲德免礼!”
曹操放下毛笔,摆了摆手道:“仲德面有忧色,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程昱道:“刚刚细作从洛阳传来消息。罗征大军压境,高干已经举州而降了,罗征兵不血刃进晋阳,非但未损一兵一卒,而且又新得万余兵马。”
曹操眼神一凝,半晌说不出话来。
程昱又道:“更要命的是,并州士族非但没有敌视罗征,而且相当配合,以罗征的手段稳定并州局势当不费吹灰之力。如此一来,怕是袁尚和袁熙也危险了。”
“唉!”
曹操默然半晌,才叹了口气,落寞地道:“袁本初也算一世英雄。可惜生的儿子全都是窝囊废,大好的基业全丧在了袁家几个小子的窝里斗,真是可叹!”
程昱道:“这事袁绍也难辞其咎。若非他有废长立幼之意,又迟迟不肯立下世子。又怎会引发萧蔷之祸,可以说河北大乱全是袁绍一手促成。”
曹操连连点头道:“仲德说的是。这就是教训呐!基业传承乃国之大事,万万不得有半点疏忽,袁本初也算是给我们上了一课,万不能步其后尘。”
程昱叹气道:“今并州即下,袁尚、袁熙兄弟不睦,迟早为罗征所灭,可惜我军却远在淮南,无能阻其侵吞河北之势,实是可叹!”
曹操默然,只觉心里沉甸甸的。
诚如程昱所说,淮南与河北之间还隔着中原,曹操和孙策就算有心阻止罗征征伐河北也无能为力,因为中原足足驻扎了三十万屯田大军。
以罗征今时今日治下的人力物力,调集数十万大军作战根本就不是问题。
三十万大军,就算是从没上过战场的屯田兵,就算无法打过淮河,守住中原却根本不成问题,况且以曹操对高顺的了解,这些屯田兵被高顺操练数年,绝不会是乌合之众。
唯一欠缺的,只是临阵经验罢了。
奈何不了高顺这头拦路虎,又如何能介入河北战事。
此时此刻,曹操也不禁有了一种生不逢时之慨。
不过话说回来,正因为有罗征这样的对手,人生才不会那么寂寞。不论成败,总会在史书上留名,不管臭名还是好听,都不负轰轰烈烈的一生。
曹操很快振作精神,说道:“袁家二弟皆不成器,罗征扫平河北当在年内,尔后必定会驱师南下荆扬,我军无论如何也不能坐以待毙,仲德负责与孙策、刘琦联络,及早商量一下如何联手抵挡罗征大举南下,顺便再借些军粮,军粮已经不多了。”
“遵命!”
程昱答应一声,立刻退了出去,心头莫名沉重。
淮南、庐江二郡虽然富庶,但再富也不可能及得上南阳那种人口过百万的大郡,两郡人口撑死的加起来还不到四十万,根本就养不住数万大军。
本来淮南、庐江二郡加起来有近百万人口,但连年战乱下来,特别是经过袁术数年统治后人口更是锐减了一半还多,若非这些年人口略有增长,怕是连三十万都没有。
这么点人口,要养活数万大军,根本就不可能。
就算曹操效仿罗征,命数万大军开荒屯田也只能收些口粮,其他军资器械等一应开消更是个天文数字,若非这两年孙策和刘备支应,曹操早就破产了。
襄阳,刘备官邸。
“主公!”
徐庶匆匆进了内堂,向刘备拱手道:“有一大才欲向主公引荐!”
刘备讶然道:“不知何方高人,能让元直赞为大才?”
徐庶道:“此人名唤庞统,表字士元,乃襄阳人氏,有凤雏之称,虽面相奇丑,却有经天伟地之才,才学远胜在下,可荐于为公帐下。”
刘备不信道:“元直有些夸大了吧,要说这庞统有些真本事,备还相信,但若说这统庞才学远胜元直,这不是无稽之言吗,备就不信这天下有何人才学能远胜元直!”
徐庶虽然明知刘备心思,但还是觉得十分心暖,道:“庶所言句句实实,庞士元此人绝对有经世之才,主公若不信,在下引于帐下一试便知!”(未完待续。。)
贾诩进了中军大帐,向罗征拱手道:“主公,高干谴使求见!”
罗征‘哦’了声,问道:“高干谴使来见孤干什么,难不成还想请孤退兵不成?”
贾诩道:“高干欲向主公称臣,故谴使来献降表!”
“称臣?”
罗征眉头一拧,冷笑道:“真是个蠢货,难不成到了这个时候,高干还想着在并州当土皇帝不成?还以为他是个人物呢,没想到真是个十足的蠢材。派人告诉高干,要么带着家小滚去长安养老,要么孤攻破晋阳诛其全族,孤只要并州,要他称臣有个屁用。”
“诩这就去办!”
贾诩应下,转身就出去了。
他也是这个意思,当然话不能照主公这般说,不然高干就算想投降,也不会投降了。
为了打消高干的侥幸念头,次日,罗征当即提兵北上,直逼平阳,同时下令在采桑津集结待命的五万屯田兵渡过河水北上攻打武州。
高干闻报大惊,再次召集一众文武官员商议对策。
与此同时,罗征使者司马懿也到了晋阳,提出了一系列条件。
在罗征的步步进逼之下,在并州士族的内部施压之下,高干终于顶不住压力,撤回了界休的三千兵马,递上了真正的降表,举州而降。
三月初,罗征亲至晋阳,高干率一众文武官员出城十里迎接。
罗征一边下令收编军队,一边广发广示安抚民众,安排人手接收地盘。
消息传到邺城。袁尚这才吃了一惊,深悔没有听从审配和逢纪的建议。出兵并州助高干击退罗征,以致罗征兵不血刃而下并州。然而眼下说什么都晚了。
袁尚一边调集兵马驻守边境,一边谴使前往晋阳,欲签定休战盟约。
罗征哪有空理他,让贾诩随便找个由头拖着,抓紧时间理顺并州大小诸事。
寿春,曹操官邸。
“主公!”
程昱匆匆进了内堂,向曹操拱手一揖。
“仲德免礼!”
曹操放下毛笔,摆了摆手道:“仲德面有忧色,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程昱道:“刚刚细作从洛阳传来消息。罗征大军压境,高干已经举州而降了,罗征兵不血刃进晋阳,非但未损一兵一卒,而且又新得万余兵马。”
曹操眼神一凝,半晌说不出话来。
程昱又道:“更要命的是,并州士族非但没有敌视罗征,而且相当配合,以罗征的手段稳定并州局势当不费吹灰之力。如此一来,怕是袁尚和袁熙也危险了。”
“唉!”
曹操默然半晌,才叹了口气,落寞地道:“袁本初也算一世英雄。可惜生的儿子全都是窝囊废,大好的基业全丧在了袁家几个小子的窝里斗,真是可叹!”
程昱道:“这事袁绍也难辞其咎。若非他有废长立幼之意,又迟迟不肯立下世子。又怎会引发萧蔷之祸,可以说河北大乱全是袁绍一手促成。”
曹操连连点头道:“仲德说的是。这就是教训呐!基业传承乃国之大事,万万不得有半点疏忽,袁本初也算是给我们上了一课,万不能步其后尘。”
程昱叹气道:“今并州即下,袁尚、袁熙兄弟不睦,迟早为罗征所灭,可惜我军却远在淮南,无能阻其侵吞河北之势,实是可叹!”
曹操默然,只觉心里沉甸甸的。
诚如程昱所说,淮南与河北之间还隔着中原,曹操和孙策就算有心阻止罗征征伐河北也无能为力,因为中原足足驻扎了三十万屯田大军。
以罗征今时今日治下的人力物力,调集数十万大军作战根本就不是问题。
三十万大军,就算是从没上过战场的屯田兵,就算无法打过淮河,守住中原却根本不成问题,况且以曹操对高顺的了解,这些屯田兵被高顺操练数年,绝不会是乌合之众。
唯一欠缺的,只是临阵经验罢了。
奈何不了高顺这头拦路虎,又如何能介入河北战事。
此时此刻,曹操也不禁有了一种生不逢时之慨。
不过话说回来,正因为有罗征这样的对手,人生才不会那么寂寞。不论成败,总会在史书上留名,不管臭名还是好听,都不负轰轰烈烈的一生。
曹操很快振作精神,说道:“袁家二弟皆不成器,罗征扫平河北当在年内,尔后必定会驱师南下荆扬,我军无论如何也不能坐以待毙,仲德负责与孙策、刘琦联络,及早商量一下如何联手抵挡罗征大举南下,顺便再借些军粮,军粮已经不多了。”
“遵命!”
程昱答应一声,立刻退了出去,心头莫名沉重。
淮南、庐江二郡虽然富庶,但再富也不可能及得上南阳那种人口过百万的大郡,两郡人口撑死的加起来还不到四十万,根本就养不住数万大军。
本来淮南、庐江二郡加起来有近百万人口,但连年战乱下来,特别是经过袁术数年统治后人口更是锐减了一半还多,若非这些年人口略有增长,怕是连三十万都没有。
这么点人口,要养活数万大军,根本就不可能。
就算曹操效仿罗征,命数万大军开荒屯田也只能收些口粮,其他军资器械等一应开消更是个天文数字,若非这两年孙策和刘备支应,曹操早就破产了。
襄阳,刘备官邸。
“主公!”
徐庶匆匆进了内堂,向刘备拱手道:“有一大才欲向主公引荐!”
刘备讶然道:“不知何方高人,能让元直赞为大才?”
徐庶道:“此人名唤庞统,表字士元,乃襄阳人氏,有凤雏之称,虽面相奇丑,却有经天伟地之才,才学远胜在下,可荐于为公帐下。”
刘备不信道:“元直有些夸大了吧,要说这庞统有些真本事,备还相信,但若说这统庞才学远胜元直,这不是无稽之言吗,备就不信这天下有何人才学能远胜元直!”
徐庶虽然明知刘备心思,但还是觉得十分心暖,道:“庶所言句句实实,庞士元此人绝对有经世之才,主公若不信,在下引于帐下一试便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