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连遭两次大败,不敢再轻举妄动,缩进了白水口闭门不战,白水口两边山势陡峭,峡谷幽深,赵勇几次遣人探路都无功而返,而金军为了防止偷袭除了在险隘布置了大量兵力,还放火烧山生生将周围几座荒山变成了火焰山,他们都成了仙,整日生活在烟雾缭绕之中。
一筹莫展的赵勇气得调集炮兵堵在人家门口天天轰击,这下女真人更不出来了,没事就修大门,最后把门口干脆用石头砌死了,似乎放弃了南下 。可赵柽得知后长叹一声,他知道金军已经得知银术可部已经打通了通往太原的道路,悄悄地溜了。
赵勇听后立即派人前去查看,果然峡谷中空无一人一马,金军真得偷偷跑了!赵柽知道自己也到了该走的时候了,他明白即将到来的新年将是另一番模样,历史也将掀开新的一页。他苦苦思索着,自己在这历史巨变的时刻将何去何从,是甘于命运的摆布,还是奋起反击,彻底改变这段历史呢?
………
再说韩离不占领燕山府后,燕山府所属各州郡见大势已去,无不望风而降。十二月十日,金军兵不血刃全部占领燕山府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驻燕山的十一万宋军就这样不复存在。金军的快速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郭药师降金的功劳,加上郭深知大宋军事和政事上的底细,金太宗特别下旨,委郭药师为金燕山留守,并赐姓完颜氏。跟随翰离不南下伐宋。
休整几日,然后于十二月十五日离开燕山府。继续南侵。翰离不不信任刚刚投降的郭药师,把常胜军放在燕京城。万一生出事端来,留守们弹压不力,岂不是麻烦事,于是让郭药师为前锋主帅带一千骑兵给大军带路。
郭药师见自己手下有被瓦解分割之意,也动起了心思,没有了手下这些小弟,自己也就没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当然不满这个安排,说兵太少。无法担当前锋重任。韩离不勉强又给他增加了一千骑兵,但命令他不得擅自攻打抢掠前方州县。
出涿州后便是广阔的华北平原再无险阻,十六日金军越过了宋金两国商定的边界线白沟。位于河北中部中山、真定、河间三座军事重镇首当金军铁蹄冲击。由于没有了燕云十六州,河北平原大地无险要地形可以防守,河北三镇是北宋在华北平原的最后一道国防生命线!
于是河北三镇就成了大宋的长城,一旦丢失,那么自此向南直到黄河北岸,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游牧民族的铁骑畅通无阻。因此历代朝廷都很重视三镇这互为依托的军事堡垒防守,在三镇布置了大量的禁军,开挖了许多池塘和湖泊,然后利用地势洼的特点。把河流与湖泊池塘连接起来,形成了一道“水长城”,水深的地方无法行船。水浅的地方不能徒步涉水,并在沿边大规模植树造林。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百年承平。民不识兵戈,兵备废弛。导致田地淤积,水深早已达不到过去能够防御骑兵的深度,而到了冬天河水结冰,金国又恰恰利用寒冬进攻,让这道防线已经形同虚设。
金军此次南下的目标是汴京,所以没有采用强攻硬打的战术,遇到城池,能打下就打下,打不下就绕开,边走边打。金兵攻保州不克;又攻中山府,遇宋将詹度防御,又不下,翰离不指挥大军,绕过中山,转向西南攻真定。一日后真定沦陷。
随后几天,金兵接连攻克了庆源、信德、邯郸等战略要地,广袤的华北大平原的大部分城市已经落入金兵手里。更糟糕的是,这些失陷地方的军粮全部落到金兵手里,足够他们吃上几年了,这不但解决了金军的后勤问题,而且达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
在前线战事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赵柽殚心竭力忧国忧民,为大宋的前途担忧,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那朝中那帮宰执们又在忙神马呢?
在金军大举入侵之前,燕山知府蔡靖前后写过总计一百七十多份奏表,密报边境情况,苦口婆心的告诉大宋君臣女真人可能南侵。但不知道是蔡靖人员不好,还是升的太快遭人嫉妒,朝中的某些人认为其不过是为了坐稳燕京府这个位子才会小题大做,言过其实的编造金军压境的谣言,制造紧张空气,所以根本不予理会。
而结果就是等金军攻打过,前线战报雪片似的飞到朝廷处来的时候,他们都还坚持己见,认为不过是宋金在边境上的小冲突,情况不是很严重。这时又赶上皇上举行郊祭大礼,为了不打扰皇上的雅兴,战报就被都压了下来,不但赵佶不知道此事,就连两个宰相李邦彦、白时中都不知道。
直到十二月初五,金国遣使到了东京要求见皇上,其实就是来下最后通牒,告之大宋如果要想停战就需割地赔款。这下李邦彦和白时中两个宰相才知道前线真是的情况,但这两个人也和那些人一样,依然继续瞒报前线情况,给了重礼将金使尽快打发走了,免得让皇上听到风声。
到了十二月十六日,两河宣抚使童贯从太原跑回了汴京躲避战乱,这下盖子终于捂不住了,可这几个人还在想办法推脱责任,怎么将自己的从中摘出来。别说他们几个一碰头还真想出办法来了,只告诉皇上说郭药师及常胜军是恶战后被金军围困,无法突围最后被迫投降的。
别看就改了几个字,事情的性质就变了,明明是他们失察导致郭药师主动叛国投敌而没有采用预防措施,改了几句话不但把事情的真相掩盖住了,且把一切责任推给了被俘后拒降被杀的蔡靖,那边死无对证大家都逃过了惩罚似乎是没事了,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却不惜将大宋抛到了毁灭的边缘!
盖子揭开了,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可一个个的起哄架秧子行,却没有人能力挽狂澜想出解决的办法,面对严重的形势毫无办法。赵佶也是吓得麻了爪儿啦,问计于群臣,别说还真蹦出来一位能人,大臣李邺上书愿出使金国议和。
这个时候有人挺身而出,赵佶岂能不答应,当即准了。可李邺又提了个条件要求携带黄金三万两,作为议和的费用。但这时国库中居然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金子,最后还是赵佶从内帑拿出两个各五百两的金瓮两个,命书艺局熔化后重铸为金字牌,交给李邺先去办事。
然而金军都打到了燕京府,当然不会将这点散碎银两看在眼里,李邺白跑磨鞋底空走一遭,没有任何结果。可花了那么多金子怎么也得给皇上个交待,于是李邺告诉赵佶‘金军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入濑,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
这话鲜明生动,比喻恰当,大涨敌人气势,灭自己的威风,将朝野上下人等气得够呛,可李邺也给自己赢得了个‘六如给事’的荣誉称号史册留名,但是也把赵佶给吓住了,更加慌张。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赵佶才感到事情严重,可一切似乎都晚了点。金人不久就送过来一封声讨他的檄文,满篇尽是不逊之言。童贯与大臣商议,恐赵佶看见伤心,不敢上奏,李邦彦提议说,如果此时把檄文呈上去,可促使皇帝下决心颁布求言之诏。
于是众大臣在宣和殿将檄文呈上,赵佶看完檄文果然涕泗俱下,只说了三字:“休、休、休!”然后就…就晕了过去。
窘急之中赵佶召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商议如何处理。这老实人竟说老实话,果然钻进了李邦彦等人设计好的套中,宇文虚中劝说皇帝应先降罪己诏,更改弊端,以回天意,顺人心,至于防御之事,可委托将帅任之。谁都知道前几年方腊起义时童贯也曾御笔代书了‘罪己诏’落得什么下场,差点给打发回家,大家都憋着不提,偏偏他提了。
无计可施的赵佶当即采纳,并命宇文虚中草诏,数说了自己即位以来的种种不是,下令废花石纲、应奉局等弊政,要求天下官僚士庶直言时政,希望天下方镇郡县率师勤王。
从这道诏书来看,赵佶对于国家的积弊,政策的阙失,自己的胡作非为早就心知肚明,但没有外力的强势打击,他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有错,恐惧才是最好的清理醒剂!事情都真的,但是这份罪己诏还是遭到多数大臣反对,七嘴八舌地批评宇文虚中过于偏激。
可这时金兵愈来愈近,警报如雪片一般飞报宋廷,京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双方还在jiliè争论,御笔诏书经过几次修改还是未能tongguo。军情危急,枢密院报告金兵快到黄河北岸!赵佶无暇再考虑此事,于次日诏告全国,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如何能从这混乱局势中脱身,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替罪羊…(未完待续……)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一筹莫展的赵勇气得调集炮兵堵在人家门口天天轰击,这下女真人更不出来了,没事就修大门,最后把门口干脆用石头砌死了,似乎放弃了南下 。可赵柽得知后长叹一声,他知道金军已经得知银术可部已经打通了通往太原的道路,悄悄地溜了。
赵勇听后立即派人前去查看,果然峡谷中空无一人一马,金军真得偷偷跑了!赵柽知道自己也到了该走的时候了,他明白即将到来的新年将是另一番模样,历史也将掀开新的一页。他苦苦思索着,自己在这历史巨变的时刻将何去何从,是甘于命运的摆布,还是奋起反击,彻底改变这段历史呢?
………
再说韩离不占领燕山府后,燕山府所属各州郡见大势已去,无不望风而降。十二月十日,金军兵不血刃全部占领燕山府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驻燕山的十一万宋军就这样不复存在。金军的快速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郭药师降金的功劳,加上郭深知大宋军事和政事上的底细,金太宗特别下旨,委郭药师为金燕山留守,并赐姓完颜氏。跟随翰离不南下伐宋。
休整几日,然后于十二月十五日离开燕山府。继续南侵。翰离不不信任刚刚投降的郭药师,把常胜军放在燕京城。万一生出事端来,留守们弹压不力,岂不是麻烦事,于是让郭药师为前锋主帅带一千骑兵给大军带路。
郭药师见自己手下有被瓦解分割之意,也动起了心思,没有了手下这些小弟,自己也就没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当然不满这个安排,说兵太少。无法担当前锋重任。韩离不勉强又给他增加了一千骑兵,但命令他不得擅自攻打抢掠前方州县。
出涿州后便是广阔的华北平原再无险阻,十六日金军越过了宋金两国商定的边界线白沟。位于河北中部中山、真定、河间三座军事重镇首当金军铁蹄冲击。由于没有了燕云十六州,河北平原大地无险要地形可以防守,河北三镇是北宋在华北平原的最后一道国防生命线!
于是河北三镇就成了大宋的长城,一旦丢失,那么自此向南直到黄河北岸,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游牧民族的铁骑畅通无阻。因此历代朝廷都很重视三镇这互为依托的军事堡垒防守,在三镇布置了大量的禁军,开挖了许多池塘和湖泊,然后利用地势洼的特点。把河流与湖泊池塘连接起来,形成了一道“水长城”,水深的地方无法行船。水浅的地方不能徒步涉水,并在沿边大规模植树造林。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百年承平。民不识兵戈,兵备废弛。导致田地淤积,水深早已达不到过去能够防御骑兵的深度,而到了冬天河水结冰,金国又恰恰利用寒冬进攻,让这道防线已经形同虚设。
金军此次南下的目标是汴京,所以没有采用强攻硬打的战术,遇到城池,能打下就打下,打不下就绕开,边走边打。金兵攻保州不克;又攻中山府,遇宋将詹度防御,又不下,翰离不指挥大军,绕过中山,转向西南攻真定。一日后真定沦陷。
随后几天,金兵接连攻克了庆源、信德、邯郸等战略要地,广袤的华北大平原的大部分城市已经落入金兵手里。更糟糕的是,这些失陷地方的军粮全部落到金兵手里,足够他们吃上几年了,这不但解决了金军的后勤问题,而且达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
在前线战事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赵柽殚心竭力忧国忧民,为大宋的前途担忧,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那朝中那帮宰执们又在忙神马呢?
在金军大举入侵之前,燕山知府蔡靖前后写过总计一百七十多份奏表,密报边境情况,苦口婆心的告诉大宋君臣女真人可能南侵。但不知道是蔡靖人员不好,还是升的太快遭人嫉妒,朝中的某些人认为其不过是为了坐稳燕京府这个位子才会小题大做,言过其实的编造金军压境的谣言,制造紧张空气,所以根本不予理会。
而结果就是等金军攻打过,前线战报雪片似的飞到朝廷处来的时候,他们都还坚持己见,认为不过是宋金在边境上的小冲突,情况不是很严重。这时又赶上皇上举行郊祭大礼,为了不打扰皇上的雅兴,战报就被都压了下来,不但赵佶不知道此事,就连两个宰相李邦彦、白时中都不知道。
直到十二月初五,金国遣使到了东京要求见皇上,其实就是来下最后通牒,告之大宋如果要想停战就需割地赔款。这下李邦彦和白时中两个宰相才知道前线真是的情况,但这两个人也和那些人一样,依然继续瞒报前线情况,给了重礼将金使尽快打发走了,免得让皇上听到风声。
到了十二月十六日,两河宣抚使童贯从太原跑回了汴京躲避战乱,这下盖子终于捂不住了,可这几个人还在想办法推脱责任,怎么将自己的从中摘出来。别说他们几个一碰头还真想出办法来了,只告诉皇上说郭药师及常胜军是恶战后被金军围困,无法突围最后被迫投降的。
别看就改了几个字,事情的性质就变了,明明是他们失察导致郭药师主动叛国投敌而没有采用预防措施,改了几句话不但把事情的真相掩盖住了,且把一切责任推给了被俘后拒降被杀的蔡靖,那边死无对证大家都逃过了惩罚似乎是没事了,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却不惜将大宋抛到了毁灭的边缘!
盖子揭开了,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可一个个的起哄架秧子行,却没有人能力挽狂澜想出解决的办法,面对严重的形势毫无办法。赵佶也是吓得麻了爪儿啦,问计于群臣,别说还真蹦出来一位能人,大臣李邺上书愿出使金国议和。
这个时候有人挺身而出,赵佶岂能不答应,当即准了。可李邺又提了个条件要求携带黄金三万两,作为议和的费用。但这时国库中居然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金子,最后还是赵佶从内帑拿出两个各五百两的金瓮两个,命书艺局熔化后重铸为金字牌,交给李邺先去办事。
然而金军都打到了燕京府,当然不会将这点散碎银两看在眼里,李邺白跑磨鞋底空走一遭,没有任何结果。可花了那么多金子怎么也得给皇上个交待,于是李邺告诉赵佶‘金军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入濑,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
这话鲜明生动,比喻恰当,大涨敌人气势,灭自己的威风,将朝野上下人等气得够呛,可李邺也给自己赢得了个‘六如给事’的荣誉称号史册留名,但是也把赵佶给吓住了,更加慌张。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赵佶才感到事情严重,可一切似乎都晚了点。金人不久就送过来一封声讨他的檄文,满篇尽是不逊之言。童贯与大臣商议,恐赵佶看见伤心,不敢上奏,李邦彦提议说,如果此时把檄文呈上去,可促使皇帝下决心颁布求言之诏。
于是众大臣在宣和殿将檄文呈上,赵佶看完檄文果然涕泗俱下,只说了三字:“休、休、休!”然后就…就晕了过去。
窘急之中赵佶召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商议如何处理。这老实人竟说老实话,果然钻进了李邦彦等人设计好的套中,宇文虚中劝说皇帝应先降罪己诏,更改弊端,以回天意,顺人心,至于防御之事,可委托将帅任之。谁都知道前几年方腊起义时童贯也曾御笔代书了‘罪己诏’落得什么下场,差点给打发回家,大家都憋着不提,偏偏他提了。
无计可施的赵佶当即采纳,并命宇文虚中草诏,数说了自己即位以来的种种不是,下令废花石纲、应奉局等弊政,要求天下官僚士庶直言时政,希望天下方镇郡县率师勤王。
从这道诏书来看,赵佶对于国家的积弊,政策的阙失,自己的胡作非为早就心知肚明,但没有外力的强势打击,他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有错,恐惧才是最好的清理醒剂!事情都真的,但是这份罪己诏还是遭到多数大臣反对,七嘴八舌地批评宇文虚中过于偏激。
可这时金兵愈来愈近,警报如雪片一般飞报宋廷,京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双方还在jiliè争论,御笔诏书经过几次修改还是未能tongguo。军情危急,枢密院报告金兵快到黄河北岸!赵佶无暇再考虑此事,于次日诏告全国,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如何能从这混乱局势中脱身,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替罪羊…(未完待续……)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