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熬夜……
五庄观,二圣宫,圣极殿,御书房中。
此时已经是丑时二刻,也就是凌晨两点半,也就是四更天了,在这个时间一般人早已经睡下,甚至起的早的人可能已经起床,但是圣极殿中的灯火还在摇曳,李世民依旧坐在书案之后批改着奏折,看燃烧的几乎已经见底的灯油,显然李世民并不是早起,而是足足熬了一夜。
“陛下,夜已经深了,您还是休息一会儿吧。”王亭初听着外面的打更声,心中闪过一丝不忍——当然,他这不忍倒不是针对李世民的,李世民彻夜熬夜已经是家常便饭,王亭初甚至见过李世民连续两天两夜不休息的,熬一个晚上又算的了什么?
真正让王亭初不忍心的是另外一个人——在书案右侧面,还有一张比李世民的书案低一点的小桌子,在桌子后面同样也坐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贞,李贞的桌子上也同样放满了奏折,每当他批改完一份,就会被身边的小福子呈给李世民。
此时的李贞已经哈欠满天,,摇摇欲坠,整个人都已经困的几乎要趴在桌子上了,可惜他不敢趴下去,也不能趴下去——首先他在李世民跟前趴在桌子上,那属于君前失仪,肯定会遭受李世民的训斥,另外一点就是……在李贞的椅背和面前的桌子上各自放着一块钉板,保证只要李贞敢趴下或者躺下,锋利的钉子分分钟就能教他重新做人。
“啊~哈~(__)(-.-)(~o~)……(-.-)……”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李贞也跟着道:“是啊父皇,这都已经四更天了,您还是眯一眼吧,再有一会儿您就该上朝了。”
只是李贞这假装关心的话立马就被李世民识破:“怎么?困了?”
看着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眼神,李贞立马精神了很多,口中连连否认:“困肯定是有点困的,但是儿臣还年轻,一晚上不睡觉也算不得什么,但是父皇啊,您不一样啊,这段时间您不但一直在忙北归长安的事情,到了晚上还要熬夜批改奏折,这对您的身体没有好处的。”
“行了,困了就直说,哪来的那么多废话?朕马上就要回长安了,这些奏折路上肯定是不好批改的,那就只能先在岭南处理完,唯有如此才能放心上路。”李世民轻笑着解释道,忽而话音一转:“贞儿,你应该知道父皇今天让你这么做的用意吧?”
“哎,这皇帝可真不好当啊,早知道儿臣就不争这个太子的位置了。”李贞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李世民将自己叫来陪着他熬夜的原因——不就是他马上就要回长安了,单独留下自己在这边他不放心,所以打算以身作则,好好的教育教育自己,一个合格的皇帝到底是该怎么做的。
只是……
貌似刺激的有点过了头,看到李世民如疯狂的熬夜,李贞心中怕怕——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臣奸佞难分辨,后宫争宠吃不消,点灯熬油一通宵,身患重病也得上朝……难怪古代皇帝就没有几个长命的,不是他们不想长命,实在是作为皇帝的环境就注定让他们长命不了,尤其是好皇帝,更是短命鬼多一点。
“父皇你说,儿臣拼死拼活的争这个太子究竟有什么意义?”想到自己未来的苦逼生活,李贞就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每天为国事发愁,和百官斗争,有子女之后还得教育子女,后宫争宠更让人头昏脑胀……父皇你说,这皇帝有什么好的?早知道儿臣就直接当我的逍遥王爷去了。”
李世民面色一沉,道:“这话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话是曾经你自己和朕说的,难道你不打算遵守了吗?你既然有当好皇帝的能力,储君当然就只能落在你的头上,否则为何高明也还算优秀,朕却违心罢免了他的太子?不就是和高明比起来,你更合适吗?何况皇帝也是有很多好处的,这些朕就不和你一一细说了,反正你常年跟在朕的身边,究竟有什么好处你也很清楚。”
“呵呵……”面对李世民这毫无味道的诱惑,李贞报以的只能是两个呵呵,皇帝的好处他当然知道,但是那些不是他想要的,他虽然来到唐朝之后改变了很多,但是他本质上还是那个小富二代,小富即安,并没有太大的野心。
见李贞油盐不进的样子,李世民心一横,怒声道:“总之,现在储君的位置已经落到了你的头上,你这个储君是不当也得当。”
“这倒是事实,算了,继续批改奏折吧。”李贞甩了甩脑袋,将自己最初的想法甩了出去,梦想是梦想,现实是现实,在现实面前,所谓的梦想终究是要做出妥协的。
不说如今大唐的局势已经不容许他放弃,否则前功尽弃到也罢了,就怕这已经建设到了一半的设想猛然崩塌,会对大唐的根基造成无与伦比的破坏。
也不说他现在已经是太子,早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前方固然是危机重重,但是身后也早已经变成了万丈深渊,已经没有退一步的可能性了。现在这个太子的身份不但是他的负担,但同时也是他的保护伞,否则他但凡敢后退一步,那些早已经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敌人绝对会扑上来将他连皮带骨的吞个一干二净,绝度不会给他一点重新来过的机会。
就说李贞的手下有无数的拥趸,无数人都期望着他有朝一日能登上皇位,他们也好有从龙之功飞黄腾达,这时候他们又怎么允许李贞放弃?
“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不只是累,更重要的却是必须要时刻保持绝对的清醒状态,你身为皇帝高高在上,可以对一切都漠然视之,殊不知可能就因为一句无意中的话,下面的人就要跑断腿。这还是轻的,皇帝一言而决,这话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有时候你可能只是一句话,下面就要有无数的人头落地……”
“多谢父皇,儿臣受教了。”李贞知道这李世民是在提点自己,立刻躬身致谢。
“另外,不但要注意言行,更要注意自己的民间的形象,秦始皇和隋炀帝明明都做的还不错,为什么会被天下人共讨,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混账残暴,更重要的是有一堆人在暗地里抹黑他们,皇帝高高在上,最底层的人根本就接触不到,他们对于皇帝的印象就从这些人口中得来的,再加上某些皇帝确实做了不少错事,于是民怨积累,等爆发出来之后,也就是王朝覆灭之时。
好在现在有了报纸在这个皇帝喉舌,总算是去掉了朕心中最大的一个忌讳,至少有了报纸,我们就能和他们分庭抗礼,那些人就算是想要抹黑朝廷,有了报纸帮朕辩解,想要弄黑朕的形象,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多谢父皇,儿臣明白了。”李贞当然明白这些,他是从后世来的,太明白一个好的形象对于自身究竟有多重要了,这些道理就连那些小明星们都很清楚,李贞如今是一国储君,他当然更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行了,你既然困了,那就回去休息吧。”李世民挥挥手开始撵人了:“朕这次叫你过来就是让你体验一番皇帝的苦,既然这些道理你都明白了,那你就回去休息吧。”
“不了,儿臣还是陪着父皇吧。”李贞当然不可能就这么回去了:“倒是父皇您不比儿臣年轻,倒不如先休息一阵,这些奏折就交给儿臣吧,等儿臣批改完毕,再交由父皇您来决断。”
“那就更不行了,朕还是亲眼看着吧,这些奏折上面记录的都是急需处理的国事,半点马虎不得。”李世民非常郑重的训诲道:“贞儿你要记住,身为一个皇帝,可以不必事事躬亲,但是有些事情你必须要做到心里有数,尤其像是这些国事,更是要做到亲自过问。
你要知道,这些事情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小事,很是无关紧要,但其实这些小事都是放在国家层面才看起来比较小,事实上每一件事都可能事关数千上万黎民百姓的生计,一旦做出了错误的决断,那就很有可能酿成重大的祸患——父皇这些年正是凭着这兢兢业业,才勉强将大唐带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的。”
“父皇说的是,儿臣明白了。”李贞略带崇拜的说道,虽然对于李世民这套理念不是很认可,但是这并不代表李贞不佩服这样的人——正是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对于能做到的人很钦佩。
但是崇拜固然归崇拜,可是这套理念却不是李贞所愿意奉行的,恰恰相反,他奉行的却是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只有放权才能活的更长久——君不见三国时期诸葛亮,事必躬亲,却被活活累死,而明朝的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天下却也没有出现什么混乱。
李贞做不到嘉靖帝那么混蛋,但是想要让他效仿诸葛亮那般勤奋,却也是想都不要想,朝廷必须掌控在他的手中,这是一定的,可是属下能办好的事情他也绝对不会亲自处理,该放权就放权,该抓紧就抓紧,这才是他的处世理念。
“王亭初,将钉板给贞儿撤了吧,让他休息一会儿吧。”知道李贞没有将自己的话听进去,李世民也没有介意,他知道未来的李贞一定会是一个绝代的帝王,大唐的疆土在他的手中将会拓展到最大,而疆土越大,也就意味着管理的事情越多,尤其是新收入的领地,民族宗教文化都和大唐不同,想要将其同化更是劳心劳力。在这等情况下,一定度的放权是可以理解的,否则李贞干不了几天皇帝,他可能就要过劳死了。
“多谢父皇。”虽然李贞不打算再睡,但钉板这种东西放在跟前还是感觉很不舒服的,现在被撤,看起来顺眼多了。
“对了父皇,侯君集你准备怎么处置?”李贞随手翻开了一份奏折,这是一份弹劾侯君集的奏折,上面列举了侯君集的十大罪证,什么贪渎,什么大逆不道等等,甚至最后一项可能是实在是找不到侯君集的罪名了,就随便给他安了一个好色的名头——原因是侯君集的家中有十二房美妾……
这就有点过分了啊,这年头除了某些迫不得已的‘好男人(比如说房玄龄)’之外,谁家还没有几房妾室吗?就连杜如晦都不只一个夫人,李贞身边的美女国王超过二十个,李世民更是号称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有着三千佳丽,如果侯君集都算是好色的话,那李贞和李世民又算什么?色*情狂吗?还是大种*马?
随手将奏折翻到最后,看署名上奏折的人叫做秦守生(真是一个好名字)……在提出了侯君集的十大罪状之后,他请求朝廷将侯君集明正典刑,夷九族……
这个请求倒是很正常,侯君集犯的是谋逆大罪,就算是李世民念旧情,天下人也不会答应的。
只是这些人的态度转变的未免也太快了吧?李贞可是清楚的记得,去年侯君集回去参加献俘大典的时候,可谓是宾客盈门啊,拜访的客人几乎将他家的门槛踩破。
结果现在侯君集失势了,无数的人就疯狂的扑上来对他猛踩,恨不得将其踩入十八层地狱一般,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和他交好,甚至称兄道弟的人,更是踩他的主力军,也是李世民从轻出发侯君集的最坚决反对者——虽然李世民从来就没有这么想过。
你们想要在这个时候脱离自己和侯君集的关系,这点我可以理解,但是脱离关系的方法有很多,你们又何必用这种最狠毒的方法呢?原本侯君集就已经是众叛亲离了,现在你们还要狠狠的踩一脚,恨不得他永世不得翻身——你们的节操呢?难怪会有人说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这样的话来,这话虽然不算绝对,但是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当然了,李贞也能理解,毕竟蔡邕的例子就摆在那离——董卓被王允弄死了,因为曾经董卓对蔡邕有恩,于是在所有人都对董卓避之不及的时候,就他一个人上去哭了一场,然后就被王允抓住了把柄,将他弄死了。
且不说蔡邕哭董卓到底是不是一场政治作秀,然后被王允看破,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件事告诉了后人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你曾经依仗的人失了势,那你一定不要和他继续保持联系,否则的话就算别人口头上夸你一句仁义,暗地里也绝对会将你孤立的。
虽然对于这些人的作为很理解,但是李贞对于他们的人品却实在是看不上,不论李世民会怎么处理侯君集,他都已经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了,这种无义小人可以使用,但是绝对不能重用……
五庄观,二圣宫,圣极殿,御书房中。
此时已经是丑时二刻,也就是凌晨两点半,也就是四更天了,在这个时间一般人早已经睡下,甚至起的早的人可能已经起床,但是圣极殿中的灯火还在摇曳,李世民依旧坐在书案之后批改着奏折,看燃烧的几乎已经见底的灯油,显然李世民并不是早起,而是足足熬了一夜。
“陛下,夜已经深了,您还是休息一会儿吧。”王亭初听着外面的打更声,心中闪过一丝不忍——当然,他这不忍倒不是针对李世民的,李世民彻夜熬夜已经是家常便饭,王亭初甚至见过李世民连续两天两夜不休息的,熬一个晚上又算的了什么?
真正让王亭初不忍心的是另外一个人——在书案右侧面,还有一张比李世民的书案低一点的小桌子,在桌子后面同样也坐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贞,李贞的桌子上也同样放满了奏折,每当他批改完一份,就会被身边的小福子呈给李世民。
此时的李贞已经哈欠满天,,摇摇欲坠,整个人都已经困的几乎要趴在桌子上了,可惜他不敢趴下去,也不能趴下去——首先他在李世民跟前趴在桌子上,那属于君前失仪,肯定会遭受李世民的训斥,另外一点就是……在李贞的椅背和面前的桌子上各自放着一块钉板,保证只要李贞敢趴下或者躺下,锋利的钉子分分钟就能教他重新做人。
“啊~哈~(__)(-.-)(~o~)……(-.-)……”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李贞也跟着道:“是啊父皇,这都已经四更天了,您还是眯一眼吧,再有一会儿您就该上朝了。”
只是李贞这假装关心的话立马就被李世民识破:“怎么?困了?”
看着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眼神,李贞立马精神了很多,口中连连否认:“困肯定是有点困的,但是儿臣还年轻,一晚上不睡觉也算不得什么,但是父皇啊,您不一样啊,这段时间您不但一直在忙北归长安的事情,到了晚上还要熬夜批改奏折,这对您的身体没有好处的。”
“行了,困了就直说,哪来的那么多废话?朕马上就要回长安了,这些奏折路上肯定是不好批改的,那就只能先在岭南处理完,唯有如此才能放心上路。”李世民轻笑着解释道,忽而话音一转:“贞儿,你应该知道父皇今天让你这么做的用意吧?”
“哎,这皇帝可真不好当啊,早知道儿臣就不争这个太子的位置了。”李贞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李世民将自己叫来陪着他熬夜的原因——不就是他马上就要回长安了,单独留下自己在这边他不放心,所以打算以身作则,好好的教育教育自己,一个合格的皇帝到底是该怎么做的。
只是……
貌似刺激的有点过了头,看到李世民如疯狂的熬夜,李贞心中怕怕——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臣奸佞难分辨,后宫争宠吃不消,点灯熬油一通宵,身患重病也得上朝……难怪古代皇帝就没有几个长命的,不是他们不想长命,实在是作为皇帝的环境就注定让他们长命不了,尤其是好皇帝,更是短命鬼多一点。
“父皇你说,儿臣拼死拼活的争这个太子究竟有什么意义?”想到自己未来的苦逼生活,李贞就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每天为国事发愁,和百官斗争,有子女之后还得教育子女,后宫争宠更让人头昏脑胀……父皇你说,这皇帝有什么好的?早知道儿臣就直接当我的逍遥王爷去了。”
李世民面色一沉,道:“这话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话是曾经你自己和朕说的,难道你不打算遵守了吗?你既然有当好皇帝的能力,储君当然就只能落在你的头上,否则为何高明也还算优秀,朕却违心罢免了他的太子?不就是和高明比起来,你更合适吗?何况皇帝也是有很多好处的,这些朕就不和你一一细说了,反正你常年跟在朕的身边,究竟有什么好处你也很清楚。”
“呵呵……”面对李世民这毫无味道的诱惑,李贞报以的只能是两个呵呵,皇帝的好处他当然知道,但是那些不是他想要的,他虽然来到唐朝之后改变了很多,但是他本质上还是那个小富二代,小富即安,并没有太大的野心。
见李贞油盐不进的样子,李世民心一横,怒声道:“总之,现在储君的位置已经落到了你的头上,你这个储君是不当也得当。”
“这倒是事实,算了,继续批改奏折吧。”李贞甩了甩脑袋,将自己最初的想法甩了出去,梦想是梦想,现实是现实,在现实面前,所谓的梦想终究是要做出妥协的。
不说如今大唐的局势已经不容许他放弃,否则前功尽弃到也罢了,就怕这已经建设到了一半的设想猛然崩塌,会对大唐的根基造成无与伦比的破坏。
也不说他现在已经是太子,早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前方固然是危机重重,但是身后也早已经变成了万丈深渊,已经没有退一步的可能性了。现在这个太子的身份不但是他的负担,但同时也是他的保护伞,否则他但凡敢后退一步,那些早已经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敌人绝对会扑上来将他连皮带骨的吞个一干二净,绝度不会给他一点重新来过的机会。
就说李贞的手下有无数的拥趸,无数人都期望着他有朝一日能登上皇位,他们也好有从龙之功飞黄腾达,这时候他们又怎么允许李贞放弃?
“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不只是累,更重要的却是必须要时刻保持绝对的清醒状态,你身为皇帝高高在上,可以对一切都漠然视之,殊不知可能就因为一句无意中的话,下面的人就要跑断腿。这还是轻的,皇帝一言而决,这话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有时候你可能只是一句话,下面就要有无数的人头落地……”
“多谢父皇,儿臣受教了。”李贞知道这李世民是在提点自己,立刻躬身致谢。
“另外,不但要注意言行,更要注意自己的民间的形象,秦始皇和隋炀帝明明都做的还不错,为什么会被天下人共讨,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混账残暴,更重要的是有一堆人在暗地里抹黑他们,皇帝高高在上,最底层的人根本就接触不到,他们对于皇帝的印象就从这些人口中得来的,再加上某些皇帝确实做了不少错事,于是民怨积累,等爆发出来之后,也就是王朝覆灭之时。
好在现在有了报纸在这个皇帝喉舌,总算是去掉了朕心中最大的一个忌讳,至少有了报纸,我们就能和他们分庭抗礼,那些人就算是想要抹黑朝廷,有了报纸帮朕辩解,想要弄黑朕的形象,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多谢父皇,儿臣明白了。”李贞当然明白这些,他是从后世来的,太明白一个好的形象对于自身究竟有多重要了,这些道理就连那些小明星们都很清楚,李贞如今是一国储君,他当然更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行了,你既然困了,那就回去休息吧。”李世民挥挥手开始撵人了:“朕这次叫你过来就是让你体验一番皇帝的苦,既然这些道理你都明白了,那你就回去休息吧。”
“不了,儿臣还是陪着父皇吧。”李贞当然不可能就这么回去了:“倒是父皇您不比儿臣年轻,倒不如先休息一阵,这些奏折就交给儿臣吧,等儿臣批改完毕,再交由父皇您来决断。”
“那就更不行了,朕还是亲眼看着吧,这些奏折上面记录的都是急需处理的国事,半点马虎不得。”李世民非常郑重的训诲道:“贞儿你要记住,身为一个皇帝,可以不必事事躬亲,但是有些事情你必须要做到心里有数,尤其像是这些国事,更是要做到亲自过问。
你要知道,这些事情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小事,很是无关紧要,但其实这些小事都是放在国家层面才看起来比较小,事实上每一件事都可能事关数千上万黎民百姓的生计,一旦做出了错误的决断,那就很有可能酿成重大的祸患——父皇这些年正是凭着这兢兢业业,才勉强将大唐带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的。”
“父皇说的是,儿臣明白了。”李贞略带崇拜的说道,虽然对于李世民这套理念不是很认可,但是这并不代表李贞不佩服这样的人——正是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对于能做到的人很钦佩。
但是崇拜固然归崇拜,可是这套理念却不是李贞所愿意奉行的,恰恰相反,他奉行的却是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只有放权才能活的更长久——君不见三国时期诸葛亮,事必躬亲,却被活活累死,而明朝的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天下却也没有出现什么混乱。
李贞做不到嘉靖帝那么混蛋,但是想要让他效仿诸葛亮那般勤奋,却也是想都不要想,朝廷必须掌控在他的手中,这是一定的,可是属下能办好的事情他也绝对不会亲自处理,该放权就放权,该抓紧就抓紧,这才是他的处世理念。
“王亭初,将钉板给贞儿撤了吧,让他休息一会儿吧。”知道李贞没有将自己的话听进去,李世民也没有介意,他知道未来的李贞一定会是一个绝代的帝王,大唐的疆土在他的手中将会拓展到最大,而疆土越大,也就意味着管理的事情越多,尤其是新收入的领地,民族宗教文化都和大唐不同,想要将其同化更是劳心劳力。在这等情况下,一定度的放权是可以理解的,否则李贞干不了几天皇帝,他可能就要过劳死了。
“多谢父皇。”虽然李贞不打算再睡,但钉板这种东西放在跟前还是感觉很不舒服的,现在被撤,看起来顺眼多了。
“对了父皇,侯君集你准备怎么处置?”李贞随手翻开了一份奏折,这是一份弹劾侯君集的奏折,上面列举了侯君集的十大罪证,什么贪渎,什么大逆不道等等,甚至最后一项可能是实在是找不到侯君集的罪名了,就随便给他安了一个好色的名头——原因是侯君集的家中有十二房美妾……
这就有点过分了啊,这年头除了某些迫不得已的‘好男人(比如说房玄龄)’之外,谁家还没有几房妾室吗?就连杜如晦都不只一个夫人,李贞身边的美女国王超过二十个,李世民更是号称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有着三千佳丽,如果侯君集都算是好色的话,那李贞和李世民又算什么?色*情狂吗?还是大种*马?
随手将奏折翻到最后,看署名上奏折的人叫做秦守生(真是一个好名字)……在提出了侯君集的十大罪状之后,他请求朝廷将侯君集明正典刑,夷九族……
这个请求倒是很正常,侯君集犯的是谋逆大罪,就算是李世民念旧情,天下人也不会答应的。
只是这些人的态度转变的未免也太快了吧?李贞可是清楚的记得,去年侯君集回去参加献俘大典的时候,可谓是宾客盈门啊,拜访的客人几乎将他家的门槛踩破。
结果现在侯君集失势了,无数的人就疯狂的扑上来对他猛踩,恨不得将其踩入十八层地狱一般,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和他交好,甚至称兄道弟的人,更是踩他的主力军,也是李世民从轻出发侯君集的最坚决反对者——虽然李世民从来就没有这么想过。
你们想要在这个时候脱离自己和侯君集的关系,这点我可以理解,但是脱离关系的方法有很多,你们又何必用这种最狠毒的方法呢?原本侯君集就已经是众叛亲离了,现在你们还要狠狠的踩一脚,恨不得他永世不得翻身——你们的节操呢?难怪会有人说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这样的话来,这话虽然不算绝对,但是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当然了,李贞也能理解,毕竟蔡邕的例子就摆在那离——董卓被王允弄死了,因为曾经董卓对蔡邕有恩,于是在所有人都对董卓避之不及的时候,就他一个人上去哭了一场,然后就被王允抓住了把柄,将他弄死了。
且不说蔡邕哭董卓到底是不是一场政治作秀,然后被王允看破,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件事告诉了后人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你曾经依仗的人失了势,那你一定不要和他继续保持联系,否则的话就算别人口头上夸你一句仁义,暗地里也绝对会将你孤立的。
虽然对于这些人的作为很理解,但是李贞对于他们的人品却实在是看不上,不论李世民会怎么处理侯君集,他都已经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了,这种无义小人可以使用,但是绝对不能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