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百度直接搜索关键词 】
第六十六章关系(中)
一番话,说得真心实意,在情在理,不由得朱重九不对其刮目相看。
俗语云,实力越强,野心也就越大,朱重九自己心态的变化,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扪心自问,在起义之初,他的人生的目标,和现在绝对不一样,更沒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将要带领大伙去直捣黄龙,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国度,两世宅男的性情,对当时的他影响极大,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最佳归宿,是去抱历史上的成功者,朱元璋朱重八的大粗腿。
而如今,却一切都变了,他眼里早已沒有朱重八,沒有什么大明开国太祖,他早已摆脱了记忆中的历史阴影,决定亲手埋葬大元帝国。
他的实力,他的声望,他的眼界,决定了这些改变,根本无法停止,更无法逆转,换句话说,他变得早已无法替代,即使他肯退位让贤,把淮扬大总管的位置交给朱重八來做,徐达、胡大海和吴良谋等,也绝不会答应,至于苏先生和逯鲁曾,恐怕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派人去割了朱重八的脑袋,让此人彻底失去对淮安军的威胁。
“我这边军人通常只管打仗,地方的事情都归文官,军饷虽然给得高,却不准冒领,更不准多吃多占,各级佐领虽然归主将举荐,最后决定权却归大总管府,还有,军中长史,也必须是大总管府指派,各军主将沒有权力拒绝。”正因为知道野心与实力之间的关系,朱重九对王宣才越是欣赏,干脆提前把丑话说出來,让对方慎重考虑。
“末将行伍出身,根本不懂得治理地方,其他规矩,徐达他们能遵守,末将也沒有遵守不了的理由。”王宣却早就打定了主意,想都不想,低声表态。
无论山东战事最后如何结局,本轮朝廷对淮扬的攻势,都已经彻底结束了,接下來,至少在明、后两年之内,蒙元朝廷沒有力气再发动第二次同样规模的战争,而两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淮安军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其崛起的脚步。
王宣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淮安军羽翼已成,更知道自己这辈子永远不可能有资格跟朱总管去争夺天下,所以,与其做一个跟自己能力不相匹配的美梦,醒來时身败名裂,他宁愿现在就果断抽掉枕头,连做梦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留。
“我麾下已经有五个军,你即便加入,将來也会常年驻扎在外,不可能久留于淮扬。”本着不要留下什么遗憾的原则,朱重九继续笑着补充。
“愿为大总管帐下先锋,为我淮扬开疆拓土。”王宣依旧沒有任何犹豫,迅速给出回应。
“嗯,你考虑清楚就好。”仿佛为了回报王宣的坚定,朱重九终于轻轻点头,“如此,黄军可改编为淮安第六军,你任第六军指挥使,行辕就设在胶州,指挥使之下,除行军长史之外,皆由你自己举荐。”
“谢大总管鸿恩,末将愿意为大总管赴汤蹈火。”王宣大喜,立刻屈膝跪了下去,随即,又想起來淮安军早已废除了跪礼,赶紧又站直了身体,非常别扭地将右手举到了太阳穴处。
不是张士诚,也不是王克柔,那两个人根本不了解淮安军的真正实力,更不清楚淮安军的成长速度,而他王宣,却在淮扬整整炼了一年的兵,亲眼目睹了淮安军如何发展壮大;亲眼看到城市的面貌如何日新月异;亲手核算了,一个工坊每天能送出來的火炮数量,以及水泥、肥皂和香水等物,所带來的庞大利润。
那些都是奇迹,沒亲身观察过的人,感觉不到其所带來的庞大压力,可以说,这种压力,已经根本不是人类所能抵抗,哪怕蒙元那边有将星转世,一样早晚会被碾得粉身碎骨。
所以,王宣已经不愿意再做任何考虑。
现在加入淮安军,日子肯定沒当一方诸侯舒服,将來,却是新朝的开国元勋,而张士诚、王克柔等人,即便最后放弃手中的一切,断然归附,也永远属于外來户,永远进入不了大总管的嫡系队伍。
以上两种结局到底哪个更好,其实聪明人只要不被眼前繁华所诱惑,立刻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朱某得将军,如虎添翼。”朱重九先客气地还了个标准军礼,然后声音陡然加大,“第六军指挥使王宣听令。”
“末将在。”王宣知道自己的第一道考验來了,回答得极为大声。
“第六军,从即日起,扩编为第六军团,下辖四个战兵旅,四个辅兵旅,各旅及下属部队,一律采用三三制,规模比照淮安其他各军所辖,你出任第六军团都督,军衔为从三品定远将军,军饷器械,皆由大总管府负责供应。”朱重九赞赏地点点头,大声补充。
“谢,谢大总管。”王宣喜出望外,双目当中,有两股热流不停往上涌。
这也是他决定彻底投靠朱总管的理由之一,懂得投桃报李,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蒙古人,还有那些所谓的豪门世家子弟,别人无论替他们做了什么,都被视作理所当然,从不会替对方考虑,更不知道付出必有所酬。
“你不必谢我,从现在起,其他各军也一样要升格为军团,兵器铠甲,我也一样会让作坊努力供应,我这里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但你们各自麾下的士卒,却得你们自己去征募,并且要保证士气和质量,不能强拉。”朱重九摆了摆手,继续笑着补充。
“强拉人入伍的事情,末将在投奔大总管之前的确做过,而之后,末将,末将一直严守咱们淮安军的纪律,牢记于心。”第六军团总督王宣立刻红了脸,讪讪地解释。
“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今后不再犯就行了。”朱重九笑着挥了下手,大度地说道,“我恐怕还要跟脱脱多少较量一番,才会返回淮安,在沒走之前,关于部队建设的事情,你可以随时问我,也可以问陈基和吴良谋他们,总之,从今往后,山东道就交给你了,你可以放弃济南和益都,但必须把胶州城再往东的所有地盘,给我牢牢抓在手里。”
胶州往东,就是后世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地,东、南、北三侧都被海水包围,仅仅守住从莱州湾到胶州港这条直线,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这个任务,比守住眼下淮安军所有在黄河以北领土,相对要容易得多,王宣心神大定,又将手指举向太阳穴,“末将绝不敢辜负大总管的信任,若有差池,宁愿提头來见。”
“你先别忙着发誓,咱们淮安军的规矩是,把事情做到实处,不光挂在口头上。”朱重九笑了笑,继续耐心第教导,“在脱脱抵达之前,你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军和扩军,以我最近一段时间积累的经验,你可以”
自桌案上抓起一支削好的炭笔,他开始在白纸上勾勾画画,将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练兵知识,和以前的扩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对方。
抢光了山东东西两道的官仓,困扰了淮扬大总管府多时的粮食问題,就得到了彻底缓解,而元军和洪水陆续退去之后,徐州、宿州和睢阳等地,也需要尽快派遣兵马去收复,如此,淮安军再度扩张,就是必然的事情,根本用不着仔细考虑。
此外,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战争检验,朱重九还发现了淮安军原來编制和火力配备当中,存在许多不合理或者不方便的地方,需要他和麾下众将商量之后,抓紧时间去弥补,所以,不如干脆一步到位,抢在蒙元朝廷下一次大规模进攻之前,给整个淮安军來一次脱胎换骨。
难得被大总管面授机宜,王宣听得非常认真,遇到不懂或者认识比较模糊之处,立刻出言询问,而朱重九也不嫌他愚钝,将所有问題掰开揉碎,循循善诱。
君臣两个谈谈说说,不知不觉当中,天就完全黑了下來,正准备暂时告一段落,命人端上饭菜,中兵参军,敌情处长陈基,却快步走了进來。
看到王宣也在,陈基略作犹豫,随即,便压低了声音汇报,“主公,前往德州刺探敌情的弟兄,今天下午返回时,在路上截住了雪雪的亲兵,把他给蒙元皇帝的绝命书,也给搜了出來。”
“绝笔书。”朱重九不理解像雪雪这种不战而逃的家伙,怎么还有脸去写什么绝命书,皱了下眉头,低声问道,“信在哪,拿來我看,雪雪呢,你们敌情处可否查明了他的去向。”
“在这儿!”陈基双手捧上一张薄薄的信纸,然后继续低声补充,“他躲进了白马山,腊山一带的老林子里,麾下收集了大概四千多兵马,看样子,是准备等着脱脱到來之后,再跟寻机报仇了。”
“这么少。”朱重九顺口问了一句,然后一目十行扫过雪雪的绝命书,文笔不错,至少看起來比自己这个拥有两世记忆的杀猪汉强了十多倍,只是措辞上感觉有点儿眼熟,好像曾经背诵过一般。
“当时城里的禁军和地方兵马,加在一起将近四万人,但雪雪逃命的时候,只通知了身边的一些心腹将领和幕僚,令手下的其他将领,特别是地方驻屯兵马的将领非常不耻,所以,在逃过咱们的追杀之后,这些人就各寻地方去投奔了,谁都不愿意留下跟雪雪共同进退。”在陈基这个名副其实的才子眼中,雪雪所做的绝命书,就沒任何欣赏价值可言了,想了想,顺着自家主公的询问补充。
“嘶,这家伙还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朱重九遗憾地吸了口气,皱着眉头來回踱步。
他心中原本有几个计划,挑拨雪雪对付脱脱,但迫不得己打跑了前者之后,计划就基本宣告无疾而终了,不过
猛然间心中闪过一丝亮光,朱重九停住脚步,将雪雪的绝命书收起來,非常小心地交还给陈基,“你们军情处,想个办法,将这封信给雪雪送回去,他的那几个亲兵,如果沒死的话,也都一并送还回去,顺便帮我给他捎句话,就说我对他仰慕已久,希望能找地方一唔,如果他肯來,许多事情都可以当面商量。”
第六十六章关系(中)
一番话,说得真心实意,在情在理,不由得朱重九不对其刮目相看。
俗语云,实力越强,野心也就越大,朱重九自己心态的变化,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扪心自问,在起义之初,他的人生的目标,和现在绝对不一样,更沒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将要带领大伙去直捣黄龙,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国度,两世宅男的性情,对当时的他影响极大,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最佳归宿,是去抱历史上的成功者,朱元璋朱重八的大粗腿。
而如今,却一切都变了,他眼里早已沒有朱重八,沒有什么大明开国太祖,他早已摆脱了记忆中的历史阴影,决定亲手埋葬大元帝国。
他的实力,他的声望,他的眼界,决定了这些改变,根本无法停止,更无法逆转,换句话说,他变得早已无法替代,即使他肯退位让贤,把淮扬大总管的位置交给朱重八來做,徐达、胡大海和吴良谋等,也绝不会答应,至于苏先生和逯鲁曾,恐怕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派人去割了朱重八的脑袋,让此人彻底失去对淮安军的威胁。
“我这边军人通常只管打仗,地方的事情都归文官,军饷虽然给得高,却不准冒领,更不准多吃多占,各级佐领虽然归主将举荐,最后决定权却归大总管府,还有,军中长史,也必须是大总管府指派,各军主将沒有权力拒绝。”正因为知道野心与实力之间的关系,朱重九对王宣才越是欣赏,干脆提前把丑话说出來,让对方慎重考虑。
“末将行伍出身,根本不懂得治理地方,其他规矩,徐达他们能遵守,末将也沒有遵守不了的理由。”王宣却早就打定了主意,想都不想,低声表态。
无论山东战事最后如何结局,本轮朝廷对淮扬的攻势,都已经彻底结束了,接下來,至少在明、后两年之内,蒙元朝廷沒有力气再发动第二次同样规模的战争,而两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淮安军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其崛起的脚步。
王宣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淮安军羽翼已成,更知道自己这辈子永远不可能有资格跟朱总管去争夺天下,所以,与其做一个跟自己能力不相匹配的美梦,醒來时身败名裂,他宁愿现在就果断抽掉枕头,连做梦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留。
“我麾下已经有五个军,你即便加入,将來也会常年驻扎在外,不可能久留于淮扬。”本着不要留下什么遗憾的原则,朱重九继续笑着补充。
“愿为大总管帐下先锋,为我淮扬开疆拓土。”王宣依旧沒有任何犹豫,迅速给出回应。
“嗯,你考虑清楚就好。”仿佛为了回报王宣的坚定,朱重九终于轻轻点头,“如此,黄军可改编为淮安第六军,你任第六军指挥使,行辕就设在胶州,指挥使之下,除行军长史之外,皆由你自己举荐。”
“谢大总管鸿恩,末将愿意为大总管赴汤蹈火。”王宣大喜,立刻屈膝跪了下去,随即,又想起來淮安军早已废除了跪礼,赶紧又站直了身体,非常别扭地将右手举到了太阳穴处。
不是张士诚,也不是王克柔,那两个人根本不了解淮安军的真正实力,更不清楚淮安军的成长速度,而他王宣,却在淮扬整整炼了一年的兵,亲眼目睹了淮安军如何发展壮大;亲眼看到城市的面貌如何日新月异;亲手核算了,一个工坊每天能送出來的火炮数量,以及水泥、肥皂和香水等物,所带來的庞大利润。
那些都是奇迹,沒亲身观察过的人,感觉不到其所带來的庞大压力,可以说,这种压力,已经根本不是人类所能抵抗,哪怕蒙元那边有将星转世,一样早晚会被碾得粉身碎骨。
所以,王宣已经不愿意再做任何考虑。
现在加入淮安军,日子肯定沒当一方诸侯舒服,将來,却是新朝的开国元勋,而张士诚、王克柔等人,即便最后放弃手中的一切,断然归附,也永远属于外來户,永远进入不了大总管的嫡系队伍。
以上两种结局到底哪个更好,其实聪明人只要不被眼前繁华所诱惑,立刻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朱某得将军,如虎添翼。”朱重九先客气地还了个标准军礼,然后声音陡然加大,“第六军指挥使王宣听令。”
“末将在。”王宣知道自己的第一道考验來了,回答得极为大声。
“第六军,从即日起,扩编为第六军团,下辖四个战兵旅,四个辅兵旅,各旅及下属部队,一律采用三三制,规模比照淮安其他各军所辖,你出任第六军团都督,军衔为从三品定远将军,军饷器械,皆由大总管府负责供应。”朱重九赞赏地点点头,大声补充。
“谢,谢大总管。”王宣喜出望外,双目当中,有两股热流不停往上涌。
这也是他决定彻底投靠朱总管的理由之一,懂得投桃报李,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蒙古人,还有那些所谓的豪门世家子弟,别人无论替他们做了什么,都被视作理所当然,从不会替对方考虑,更不知道付出必有所酬。
“你不必谢我,从现在起,其他各军也一样要升格为军团,兵器铠甲,我也一样会让作坊努力供应,我这里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但你们各自麾下的士卒,却得你们自己去征募,并且要保证士气和质量,不能强拉。”朱重九摆了摆手,继续笑着补充。
“强拉人入伍的事情,末将在投奔大总管之前的确做过,而之后,末将,末将一直严守咱们淮安军的纪律,牢记于心。”第六军团总督王宣立刻红了脸,讪讪地解释。
“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今后不再犯就行了。”朱重九笑着挥了下手,大度地说道,“我恐怕还要跟脱脱多少较量一番,才会返回淮安,在沒走之前,关于部队建设的事情,你可以随时问我,也可以问陈基和吴良谋他们,总之,从今往后,山东道就交给你了,你可以放弃济南和益都,但必须把胶州城再往东的所有地盘,给我牢牢抓在手里。”
胶州往东,就是后世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地,东、南、北三侧都被海水包围,仅仅守住从莱州湾到胶州港这条直线,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这个任务,比守住眼下淮安军所有在黄河以北领土,相对要容易得多,王宣心神大定,又将手指举向太阳穴,“末将绝不敢辜负大总管的信任,若有差池,宁愿提头來见。”
“你先别忙着发誓,咱们淮安军的规矩是,把事情做到实处,不光挂在口头上。”朱重九笑了笑,继续耐心第教导,“在脱脱抵达之前,你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军和扩军,以我最近一段时间积累的经验,你可以”
自桌案上抓起一支削好的炭笔,他开始在白纸上勾勾画画,将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练兵知识,和以前的扩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对方。
抢光了山东东西两道的官仓,困扰了淮扬大总管府多时的粮食问題,就得到了彻底缓解,而元军和洪水陆续退去之后,徐州、宿州和睢阳等地,也需要尽快派遣兵马去收复,如此,淮安军再度扩张,就是必然的事情,根本用不着仔细考虑。
此外,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战争检验,朱重九还发现了淮安军原來编制和火力配备当中,存在许多不合理或者不方便的地方,需要他和麾下众将商量之后,抓紧时间去弥补,所以,不如干脆一步到位,抢在蒙元朝廷下一次大规模进攻之前,给整个淮安军來一次脱胎换骨。
难得被大总管面授机宜,王宣听得非常认真,遇到不懂或者认识比较模糊之处,立刻出言询问,而朱重九也不嫌他愚钝,将所有问題掰开揉碎,循循善诱。
君臣两个谈谈说说,不知不觉当中,天就完全黑了下來,正准备暂时告一段落,命人端上饭菜,中兵参军,敌情处长陈基,却快步走了进來。
看到王宣也在,陈基略作犹豫,随即,便压低了声音汇报,“主公,前往德州刺探敌情的弟兄,今天下午返回时,在路上截住了雪雪的亲兵,把他给蒙元皇帝的绝命书,也给搜了出來。”
“绝笔书。”朱重九不理解像雪雪这种不战而逃的家伙,怎么还有脸去写什么绝命书,皱了下眉头,低声问道,“信在哪,拿來我看,雪雪呢,你们敌情处可否查明了他的去向。”
“在这儿!”陈基双手捧上一张薄薄的信纸,然后继续低声补充,“他躲进了白马山,腊山一带的老林子里,麾下收集了大概四千多兵马,看样子,是准备等着脱脱到來之后,再跟寻机报仇了。”
“这么少。”朱重九顺口问了一句,然后一目十行扫过雪雪的绝命书,文笔不错,至少看起來比自己这个拥有两世记忆的杀猪汉强了十多倍,只是措辞上感觉有点儿眼熟,好像曾经背诵过一般。
“当时城里的禁军和地方兵马,加在一起将近四万人,但雪雪逃命的时候,只通知了身边的一些心腹将领和幕僚,令手下的其他将领,特别是地方驻屯兵马的将领非常不耻,所以,在逃过咱们的追杀之后,这些人就各寻地方去投奔了,谁都不愿意留下跟雪雪共同进退。”在陈基这个名副其实的才子眼中,雪雪所做的绝命书,就沒任何欣赏价值可言了,想了想,顺着自家主公的询问补充。
“嘶,这家伙还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朱重九遗憾地吸了口气,皱着眉头來回踱步。
他心中原本有几个计划,挑拨雪雪对付脱脱,但迫不得己打跑了前者之后,计划就基本宣告无疾而终了,不过
猛然间心中闪过一丝亮光,朱重九停住脚步,将雪雪的绝命书收起來,非常小心地交还给陈基,“你们军情处,想个办法,将这封信给雪雪送回去,他的那几个亲兵,如果沒死的话,也都一并送还回去,顺便帮我给他捎句话,就说我对他仰慕已久,希望能找地方一唔,如果他肯來,许多事情都可以当面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