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平等之惑
“平等。”耶律昭可以保证,自己这辈子绝对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两个字,但是,从沒有一次,如今天这般响在他耳畔宛若惊雷。
这不是佛家说的众生平等,也不是十字教中的造物等价,而是现实世界中,人和人之间的彼此认同,每个人生來都是平等的,无论流着谁的血脉,长着什么样的头发,什么样的眼睛。
“这怎么可能。”几乎出于本能,耶律昭就想反驳这种歪理邪说,沒有高低贵贱,天下肯定一片大乱,提出这种观点的,如果不是白痴,肯定就是一个疯子,从上古至今,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族群,都不可能做得到。
但是,心中却同时有个声音在倔强地告诉他,这沒有什么不对,沒有愿意生下來就低人一头,也沒有谁愿意子子孙孙永远为奴为婢,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决定人的能否受尊重的,只是他们的学问、能力和品行,而不是他们是谁的种,属于哪一族,契丹人立不立国,还有什么分别。
退一万步讲,哪怕这种“歪理邪说”能兑现一半儿,脚下这片土地也会变得和原來完全不同。
那时候,蒙古人、契丹人、汉人和苗人的孩子,可以一起骑马,一起放歌,一起读书识字,彼此之间亲若兄弟,而不是互相仇恨,互相奴役,互相残杀,无谓地一批接一批死在战场上,成为无定河中一具尸骨。
那时候,无论他乘船到哪里做生意,都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姓氏,大大方方地抬起头來看着别人的眼睛,无论对方的瞳孔颜色是漆黑、黄褐还是与自己一样的深灰。
那时候,每个契丹人都不必被强迫征召入伍,去几万里外为宗主作战,致死,都无法理解这种战斗对自己的家乡父老有什么意义。
那时候
“啊,。”猛然,耶律昭仰起头來,嘴里发出狼一样的嚎叫,随即用力晃了几下脑袋,撒腿向前跑去。
“这是歪理邪说,歪理邪说,朱佛子故意让他手下人说给老子听的,老子不能上当。”一边跑,他一边告诫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相信这种花言巧语,朱佛子出身于红巾贼,而红巾贼最擅长的就是蛊惑人心,俞廷玉虽然是个蒙古人,但早就成了朱佛子的虔诚信徒,所以,从他嘴里说出來的话,一个字都不能相信。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身后传來整齐的脚步声,如同阴魂一般对耶律昭纠缠不放,俞廷玉跟上來了,还带着十几名淮安军精锐,他们都不再多说半个字,然而,他们却用实际行动,清晰地告诉了他,现在想要反悔已经來不及。
耶律昭沒勇气反悔,哪怕此刻心神再混乱,也不敢推翻答应过的事情,对于淮安军來说,他的帮助不是唯一选择,而对于耶律家,能不能搭上朱佛子这条线,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掌柜。”“行首。”几个商行伙计冲出來,伸手扶住耶律昭,惊慌失措,从早晨到现在,他们一直在苦苦等待自家掌柜与朱屠户的交涉结果,沒想到,最后却看到前者如此失魂落魄地逃了回來。
“赵四,准备,准备衣服,一百六十套伙计穿的衣服,先从咱们自己人身上扒,不够,就到外边去买,快,一刻钟之内,必须准备停当。”站在自己人当中,耶律昭总算又恢复了几分精神,一边弯下腰大口大口的喘气,一边急切地吩咐。
“掌柜,他们。”大伙计赵四迟疑着答应,目光看向在不远处主动停住脚步的俞廷玉等人,满脸戒备。
“要你去就快去,不该问的别问。”耶律昭粗鲁地发出一声怒叱,然后又长长的吐气,平等,狗屁,如果老子沒这个掌柜身份,手下伙计凭什么听老子的,姓朱的一定是喝多了,才说出如此不着边际的话,对,刚才俞廷玉也说过,这些话是朱屠户喝醉之后跟他说的。
想到这儿,耶律昭终于将自己的心神从混乱中摆脱了出來,开始着手给伙计们分派任务,“王三、徐六,你们两个去通知胡帐房,今天下午把货物清点一遍,每天开始装船,出发前,把账本和货单交到市易署查验,按十抽一交税金。”
“刘一手,苏老七,你们两个负责通知其他几个商号,愿意跟咱们一道走的,七天后扬帆出港,走之前自己去淮安军那边把税金问題解决清楚,别拖拖拉拉,到时候走不了,老子绝对不会等任何人。”
“小李子、张狗剩,你们俩跟着大刘,下午去码头,把咱们家的船都认领回來,淮安军的老爷们说了,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他们不会拿任何人的东西,要是看到无主的船,你们也主动跟淮安军的老爷们提醒一声,别让船只和货物都在水里头泡着,白白糟蹋了东西。”
“许虞、郑二宝”
他是个浸淫于海上贸易多年的老手,一旦将心思全都转回本行上,就变得越來越镇定,不多时,就又变回了原來那个心怀沟壑的张大掌柜,将商号里的一切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
周围还有其他几家做海贸的同行,一直在探头探脑地四下打探风向,当发现胶州城里根子最深的张氏货栈,竟然准备带头向淮安军交抽水,也迅速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把自家的帐房和伙计组织起來,准备亦步亦趋。
当然,这其中肯定会有人会在账本和货物清单上做手脚,以期蒙混过关,也肯定有人还会试图去贿赂淮安军派出來的收税小吏,盼望后者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这些传统花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有可能大行其道,但对于胶州城所有海商來说,以往那种连报备都不用,装好了货物直接扬帆就走的好日子,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个天然的深水良港,从今天开始,与淮扬三地一道,彻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哪怕城内的很多人,心里还充满了抵触、怀疑和迷茫。
作为海商们的名义行首,耶律昭沒时间,也沒能力,控制麾下其他各家商号内部具体的运作,在以最快速度安顿好自家内部事务之后,他带着几个心腹伙计,以劳军为名,抬起临时收集起來的衣物,快速返回了大总管行辕。
凭借在家族内部和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余年的丰富人生阅历,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和迷茫之后,他已经将闯进自己心头那些有关“人人生而平等”的异端邪说,彻底驱逐了出去,但是,他却代表着自己的家族,更坚定的与淮安军站在了一处,如果朱重九的那些无稽之谈注定要落空的话,耶律家正好趁机取而代之,而万一,当然,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万万一,姓朱的把事情做成了呢,这对耶律家又有什么害处,与其挡了他的航路,被他撞得粉身碎骨,不若站在岸边,看他风头浪尖,且沉且浮。
抱着姑且观之潮的心思,耶律昭不折不扣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朱重九见他动作利索,也投桃报李,直接命人从战舰上卸下两门正在服役的六斤炮來,装入木箱,送上了耶律家的货船,双方间的关系,在彼此刻意的经营下,迅速升温,待到大军出发时,已经隐隐有了一些“如胶似漆”的味道。
得益于耶律昭这匹识途老马,在预先制定行军方案时,参谋尽可能地避开了靠近州县和巡检司的地方,并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都给出了应急措施,所以,一路上,众人走得极其顺利,基本上沒遇到任何骚扰,偶尔有一两个不开眼的“短命鬼”,也被老练的淮安军斥候迅速干掉了,谁也沒机会将警讯传递出去。
第一天下午走了四十里,第二天上午则是五十里,到了第三天下午申时,大军已经渡过了潍水,神不知鬼不觉來到了目的地的上游二十五里处,一个叫做郭家屯的地方。
朱重九立刻命麾下将士原地休整,食用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淡水,做偷袭前的最后准备,俞廷玉则带着一群精挑细选出來的勇士,开始更换借來的衣服,准备提前混入敌营当中。
看着大伙一个个神采奕奕的模样,耶律昭忍不住心中困惑,悄悄拉了距离子最近的俞通海一把,低声问道,“非得今天就去么,一天半走了一百二十多里地,古语云,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注1)
“废话,多耽搁一天,敌军就多一份提防。”俞通海毫不客气地白了他一眼,继续朝自己身上套借來的伙计衣服,“古人那话,不可全信,他说日行五十里,弟兄会丢掉一半,你回头数数,咱们淮安军,一共才掉队了几个。”
“哦,的确,草民糊涂了。”耶律昭扭头看了看淮安军整整齐齐的队伍,做恍然大悟状,“你们淮安军,经常走这么远的路么,我是说,我是说在平时训练当中,也这么走么。”
“这是短的,一天一百里的急行军都练过不知道多少回了。”俞通海又看了他一眼,满脸骄傲。
“果然是精锐之师。”耶律昭闻听,立刻抚掌而叹。
谁料俞通海却根本不吃他这一套,翻了翻眼皮,不屑地说道:“这算什么啊,你真是少见多怪,我家大总管说过,有一支铁军曾经冒着大雨,昼夜行军二百余里,然后把拦路的敌人打了落花流水,人家那才是真正的精锐,咱们现在,还差得远着呢。”
注1:此语出自孙子,原文是: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平等。”耶律昭可以保证,自己这辈子绝对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两个字,但是,从沒有一次,如今天这般响在他耳畔宛若惊雷。
这不是佛家说的众生平等,也不是十字教中的造物等价,而是现实世界中,人和人之间的彼此认同,每个人生來都是平等的,无论流着谁的血脉,长着什么样的头发,什么样的眼睛。
“这怎么可能。”几乎出于本能,耶律昭就想反驳这种歪理邪说,沒有高低贵贱,天下肯定一片大乱,提出这种观点的,如果不是白痴,肯定就是一个疯子,从上古至今,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族群,都不可能做得到。
但是,心中却同时有个声音在倔强地告诉他,这沒有什么不对,沒有愿意生下來就低人一头,也沒有谁愿意子子孙孙永远为奴为婢,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决定人的能否受尊重的,只是他们的学问、能力和品行,而不是他们是谁的种,属于哪一族,契丹人立不立国,还有什么分别。
退一万步讲,哪怕这种“歪理邪说”能兑现一半儿,脚下这片土地也会变得和原來完全不同。
那时候,蒙古人、契丹人、汉人和苗人的孩子,可以一起骑马,一起放歌,一起读书识字,彼此之间亲若兄弟,而不是互相仇恨,互相奴役,互相残杀,无谓地一批接一批死在战场上,成为无定河中一具尸骨。
那时候,无论他乘船到哪里做生意,都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姓氏,大大方方地抬起头來看着别人的眼睛,无论对方的瞳孔颜色是漆黑、黄褐还是与自己一样的深灰。
那时候,每个契丹人都不必被强迫征召入伍,去几万里外为宗主作战,致死,都无法理解这种战斗对自己的家乡父老有什么意义。
那时候
“啊,。”猛然,耶律昭仰起头來,嘴里发出狼一样的嚎叫,随即用力晃了几下脑袋,撒腿向前跑去。
“这是歪理邪说,歪理邪说,朱佛子故意让他手下人说给老子听的,老子不能上当。”一边跑,他一边告诫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相信这种花言巧语,朱佛子出身于红巾贼,而红巾贼最擅长的就是蛊惑人心,俞廷玉虽然是个蒙古人,但早就成了朱佛子的虔诚信徒,所以,从他嘴里说出來的话,一个字都不能相信。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身后传來整齐的脚步声,如同阴魂一般对耶律昭纠缠不放,俞廷玉跟上來了,还带着十几名淮安军精锐,他们都不再多说半个字,然而,他们却用实际行动,清晰地告诉了他,现在想要反悔已经來不及。
耶律昭沒勇气反悔,哪怕此刻心神再混乱,也不敢推翻答应过的事情,对于淮安军來说,他的帮助不是唯一选择,而对于耶律家,能不能搭上朱佛子这条线,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掌柜。”“行首。”几个商行伙计冲出來,伸手扶住耶律昭,惊慌失措,从早晨到现在,他们一直在苦苦等待自家掌柜与朱屠户的交涉结果,沒想到,最后却看到前者如此失魂落魄地逃了回來。
“赵四,准备,准备衣服,一百六十套伙计穿的衣服,先从咱们自己人身上扒,不够,就到外边去买,快,一刻钟之内,必须准备停当。”站在自己人当中,耶律昭总算又恢复了几分精神,一边弯下腰大口大口的喘气,一边急切地吩咐。
“掌柜,他们。”大伙计赵四迟疑着答应,目光看向在不远处主动停住脚步的俞廷玉等人,满脸戒备。
“要你去就快去,不该问的别问。”耶律昭粗鲁地发出一声怒叱,然后又长长的吐气,平等,狗屁,如果老子沒这个掌柜身份,手下伙计凭什么听老子的,姓朱的一定是喝多了,才说出如此不着边际的话,对,刚才俞廷玉也说过,这些话是朱屠户喝醉之后跟他说的。
想到这儿,耶律昭终于将自己的心神从混乱中摆脱了出來,开始着手给伙计们分派任务,“王三、徐六,你们两个去通知胡帐房,今天下午把货物清点一遍,每天开始装船,出发前,把账本和货单交到市易署查验,按十抽一交税金。”
“刘一手,苏老七,你们两个负责通知其他几个商号,愿意跟咱们一道走的,七天后扬帆出港,走之前自己去淮安军那边把税金问題解决清楚,别拖拖拉拉,到时候走不了,老子绝对不会等任何人。”
“小李子、张狗剩,你们俩跟着大刘,下午去码头,把咱们家的船都认领回來,淮安军的老爷们说了,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他们不会拿任何人的东西,要是看到无主的船,你们也主动跟淮安军的老爷们提醒一声,别让船只和货物都在水里头泡着,白白糟蹋了东西。”
“许虞、郑二宝”
他是个浸淫于海上贸易多年的老手,一旦将心思全都转回本行上,就变得越來越镇定,不多时,就又变回了原來那个心怀沟壑的张大掌柜,将商号里的一切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
周围还有其他几家做海贸的同行,一直在探头探脑地四下打探风向,当发现胶州城里根子最深的张氏货栈,竟然准备带头向淮安军交抽水,也迅速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把自家的帐房和伙计组织起來,准备亦步亦趋。
当然,这其中肯定会有人会在账本和货物清单上做手脚,以期蒙混过关,也肯定有人还会试图去贿赂淮安军派出來的收税小吏,盼望后者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这些传统花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有可能大行其道,但对于胶州城所有海商來说,以往那种连报备都不用,装好了货物直接扬帆就走的好日子,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个天然的深水良港,从今天开始,与淮扬三地一道,彻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哪怕城内的很多人,心里还充满了抵触、怀疑和迷茫。
作为海商们的名义行首,耶律昭沒时间,也沒能力,控制麾下其他各家商号内部具体的运作,在以最快速度安顿好自家内部事务之后,他带着几个心腹伙计,以劳军为名,抬起临时收集起來的衣物,快速返回了大总管行辕。
凭借在家族内部和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余年的丰富人生阅历,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和迷茫之后,他已经将闯进自己心头那些有关“人人生而平等”的异端邪说,彻底驱逐了出去,但是,他却代表着自己的家族,更坚定的与淮安军站在了一处,如果朱重九的那些无稽之谈注定要落空的话,耶律家正好趁机取而代之,而万一,当然,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万万一,姓朱的把事情做成了呢,这对耶律家又有什么害处,与其挡了他的航路,被他撞得粉身碎骨,不若站在岸边,看他风头浪尖,且沉且浮。
抱着姑且观之潮的心思,耶律昭不折不扣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朱重九见他动作利索,也投桃报李,直接命人从战舰上卸下两门正在服役的六斤炮來,装入木箱,送上了耶律家的货船,双方间的关系,在彼此刻意的经营下,迅速升温,待到大军出发时,已经隐隐有了一些“如胶似漆”的味道。
得益于耶律昭这匹识途老马,在预先制定行军方案时,参谋尽可能地避开了靠近州县和巡检司的地方,并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都给出了应急措施,所以,一路上,众人走得极其顺利,基本上沒遇到任何骚扰,偶尔有一两个不开眼的“短命鬼”,也被老练的淮安军斥候迅速干掉了,谁也沒机会将警讯传递出去。
第一天下午走了四十里,第二天上午则是五十里,到了第三天下午申时,大军已经渡过了潍水,神不知鬼不觉來到了目的地的上游二十五里处,一个叫做郭家屯的地方。
朱重九立刻命麾下将士原地休整,食用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淡水,做偷袭前的最后准备,俞廷玉则带着一群精挑细选出來的勇士,开始更换借來的衣服,准备提前混入敌营当中。
看着大伙一个个神采奕奕的模样,耶律昭忍不住心中困惑,悄悄拉了距离子最近的俞通海一把,低声问道,“非得今天就去么,一天半走了一百二十多里地,古语云,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注1)
“废话,多耽搁一天,敌军就多一份提防。”俞通海毫不客气地白了他一眼,继续朝自己身上套借來的伙计衣服,“古人那话,不可全信,他说日行五十里,弟兄会丢掉一半,你回头数数,咱们淮安军,一共才掉队了几个。”
“哦,的确,草民糊涂了。”耶律昭扭头看了看淮安军整整齐齐的队伍,做恍然大悟状,“你们淮安军,经常走这么远的路么,我是说,我是说在平时训练当中,也这么走么。”
“这是短的,一天一百里的急行军都练过不知道多少回了。”俞通海又看了他一眼,满脸骄傲。
“果然是精锐之师。”耶律昭闻听,立刻抚掌而叹。
谁料俞通海却根本不吃他这一套,翻了翻眼皮,不屑地说道:“这算什么啊,你真是少见多怪,我家大总管说过,有一支铁军曾经冒着大雨,昼夜行军二百余里,然后把拦路的敌人打了落花流水,人家那才是真正的精锐,咱们现在,还差得远着呢。”
注1:此语出自孙子,原文是: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