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三巨头会议
过了年,皇上就要亲政……这句话落到丁日昌耳朵里,可就如同在身边击发了一枚300mm的重炮一般骇人,老丁皱着眉头发了半天呆,这才转头问道:“烈风,你这事情考虑清楚了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说,那是京城里亲贵们的事情,你又何必去掺和呢!”
老丁的态度很明确,这事情根本掺和不得,一不留神就是发配新疆的命了,你个秦烈风,没事去谈论这个干啥,还联络了三省督抚,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
秦铠拱拱手,淡淡一笑,“老师,这事情我自知分寸,您不比多担心,这件事情上自然有人愿意出头的,我这不也就是私下议论议论嘛!”
丁日昌自然知道这秦烈风肯定有打算,既然来了,肯定是考虑过前因后果的,想了想也就不再多说,招招手,带着秦铠进了书屋,从一个架子后面拿出一个小锦盒递过来,“烈风,听说你夫人有喜了,这是一块我托了法海寺慈恒大师开光的长生符,你回头带去
秦铠对这神佛之说并不多信,不过老丁也是一番好意,这时代医学所限,确实新生儿存活率不高,他自然是感激的接下,两人又畅谈了一些轻松的话题,他又特别关心了一下老丁的身体状况,不过现在看起来似乎都不错,常服济民药局的保心丸到底发挥了作用。
第二天,等到了总督府,张佩纶倒是有些时候没见过面了,两人谈论的自然是地方的产业之事,张佩纶倒也是琢磨过在福建推广福州的产业,不过让他郁闷的是,地方上的官员虽然对于挣钱很有兴趣,但是对于要投入银子的产业却兴趣不大,何况这东西生产出来了,闽浙两省有没有废除厘金制度,货运根本无法通达,所以推进甚慢。
只有宁德、泉州、漳州、兴化等沿海口岸地区,因为产业可以走海路销售,倒也在秦铠那边的技术支持下,建立起来一些缫丝、纺织、榨油之类的产业,不过可别小看了只有数个府城产业能够兴起,但这对于闽浙的厘金收益那是大大的增加,这让张佩纶也是颇为兴奋。
毕竟他从翰林学士的位置上一步登天走到督抚一方的大员,那也是在中法战事特殊时期的特例,而自己在任上兴办新学,可谓是一炮打响,而随着福州这边产业的兴起,这关税、厘金也是大涨,这可是非常直接的政绩,而且厘金收入高了,自己施政一方、造福一方的方略又多几分助益。
秦铠又向张佩纶兜售起罐头厂、粮食加工设备、硫化制糖工艺、啤酒机器,立刻挑起了老张的兴趣,正要进一步谈论这实施的细节,外面传来衙役报告声,“湖南巡抚张大人到!”
两人相视一笑,起身到门口相迎,这倒不是因为张之洞的官阶更高,而是两位对这位的敬重之意,加上三人之中,张之洞可是年长的多,而且,这件事情中,秦铠虽然是个策划者,但是要把事情办起来,这位清流急先锋张之洞却是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脚步声近,一个四十来岁面容消瘦、身形修长、身穿绣着锦鸡官袍的男子快步转过院子圆门,身后还跟着几个身着官袍的幕僚,来人一抬头看到在门口相迎的两位总督,不等两人开口,已经先大声说话了。
“幼樵、烈风,看来我张南皮今天是迟到了嘛!”
秦铠早就猜到这个清瘦、威严的男子就是张之洞,不过他和张之洞虽然在政事上也通过信,前阵子两方面还就造铁路的事情,由唐廷枢出面商谈过,不过到底是没见过面,而今天的主人自然是张幼樵,所以他也就跟着拱手迎客,一番寒暄之后,几人到了客厅里入座。
张之洞倒不是一个人进来,他身后还跟着个一副书生气的年轻人,这多少让张佩纶有些奇怪,毕竟今天三人要商议的事情,事关机密而且颇多忌讳,不过他也知晓,这张孝达那是精明之人,所作所为必然有因。
果然,进屋落座后,那年轻人却未入座,只是站在张之洞身后,张之洞看了看张佩纶,他们两个是老相识,早些年可是名满京城的“清流四谏”,转头冲着秦铠拱拱手,“烈风,这位是我的幕僚辜鸿铭,精通英、法、德等7国语言,听过烈风当年也周游泰西诸国,所以今日特地来见一见!”
秦铠噢了一声,原来这位就是赵烈文写信探口风的辜汤生,这位老兄后世评论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不过现在看起来,也不知道这位娶的东洋妹子没,他微微一笑,“我这就是搞搞产业的,我之梦想是富国强兵,不像辜先生是搞文化的,先生所做,那是在充实国人的精神,听说辜先生常向海外介绍东方文明,在下佩服的很!”
辜鸿铭年纪甚轻,却是个极有抱负和主见之人,秦铠所处的那时空,这位精通7国语言、能将四书五经佐以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的妙语翻译成英文出版的牛人,这位辅助张之洞大搞两湖洋务的年轻幕僚,却被列入保守派之列,只因他对传统文化的极度痴迷,所以秦铠才有这番感慨。
至于这西方文明、中华文明之争,就是秦铠那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也没有个定论,何况是这个西方文明刚刚发展的年代。
听到秦铠之言,张之洞也露出的惊讶之色,辜鸿铭入他幕僚之后,潜心做事,安心立言,即便是湖南名士里也并不怎么出名,但因学识渊博,的的确确深受他重用,而他了解到的辜鸿铭,正是秦铠嘴里所说的这样一个人,
辜鸿铭原本以为这位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总督大人会提些个问题,没想到秦铠丝毫没有考校的意思,倒是对他所做所想十分认同,这确实是十分意外,不过他却是还有问题要问,便拱手开口问道:“听说秦大人在两广遍开西学,童子只要愿学,官府就免其学费,不知道大人为何不开科举之学,为国多培养一些能干的官员!”
秦铠看了看张南皮,这问题问得有些意外,两广遍开西学,其实很大程度上确实冲击了科举之学,甚至于现在虽然科举应试还在,但是,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也选择了西学,而不是在学塾里苦读儒学,学习八股作文之法。
这张南皮自己不说话,先让幕僚来发问,看来,这张南皮还在那个大议题上想了解自己的想法!想到这里,他看了对面的辜鸿铭,镇定自若的答道:“辜先生,你所要发扬的是中华文明,或是那陈年的破砖烂瓦,千年之前,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而今我们方知日月之外还有恒星,只有国人的认识不断进步的,我们华夏方能创造璀璨的文明!”
秦铠这番话听在几个人耳朵里各有感慨,片刻之后,辜鸿铭也是深有感触,躬身施礼退下,他提这个问题,自然是张之洞之意,想听听这秦烈风的说辞,而刚才,秦铠在回答中已经非常明确的发出了信号。
破砖烂瓦自然是不要,而所言的不断提高认识,他想到的自然是指要一个能全力支持洋务的新政府,而现在,这个希望自然是寄托在即将亲政的少年光绪身上,只是,张之洞也根本想不到,这位秦大总督根本就不看好他们这些清流寄于厚望、被帝师翁同龢叹为“聪慧睿智”的光绪帝。
这个社会制度已经千疮百孔,这个体制已经崩塌了它的根本,维系这个朝廷的唯一东西,只是那场持续十余年、殇民近亿的内乱平息后,这个国家将养生息所需要的短暂和平。
闭门之后,张之洞立刻拿出一份电报递给张佩纶,“翁大人的电报,大清祖制,明年皇帝就要亲政了,不过,朝堂上为了这事情现在都已经充斥着奇谈怪论,翁大人言,皇上勤勉聪慧,是个明君,就怕……”
张之洞说到这里,也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在座的秦铠、张佩纶自然知晓,这后面就是四个字“后宫干政”!
说起来,这清流的崛起,其实与西宫慈禧的纵容有着莫大干系,对于汉族高官逐渐掌握大清兵权,满清贵族早就心存不满了,只是这八旗子弟实在是扶不上墙,所以宫里才让清流来弹劾各路督抚,互为牵制,秦铠暗想到这里,不免也是颇为感慨,而对于后宫干政最有意见却又是这些清流一党。
在原本历史上,最终这将导致了所谓“帝党”与“后党”的生死相搏,不过,秦铠却比任何人都清楚,所谓帝党、后党也只是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作的政治斗争而已,当然,历史上最终“后党”在军队的支持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即便是帝党能够胜利,光绪皇帝操办的所谓维新也只是一场闹剧。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明白,即便是被称为“睿智聪慧”的光绪,根本认识不到帝国腐烂的根源正是这个帝国的体制,而体制下最需要颠覆的其实就是他屁股下的位置,至于日后那一系列的维新新政,也不过是和李中堂一般拆东墙补西墙,这破庙已经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这帝国的体制根本无法适应这时代的要求。
而随着张之洞、张佩纶这些清流干将走上督抚的位置,他们也都成为了被弹劾的目标,不过现在的局面下,普通的弹劾根本无关痛痒,而各省督抚都手握重兵,掌控一方,即便是朝廷里也不敢轻易得罪,而他们这群人将是唯一可以主导这个国家进程的势力。
张之洞说完之后,他和张佩纶的眼睛都看向秦铠,在他们眼里,这位秦大总督非但掌控着这个帝国第二强大的海军和陆军,更重要的是,南洋体系在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而声望在有些时候拥有比军事力量更重要的作用。
更何况,大清现在的舆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这位总督的引导,就拿最近的南华国使团事件,虽然李中堂采用了冷处理的办法,这也算是个折中之法,但是朝廷在对于海外华人上的态度,却很快在民众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而号称保持中立的《福建新报》、《申报》上刊发了不少代表各种意见的稿子,闹得那是沸沸扬扬。
而这其中,处处可见南洋体系的身影,却丝毫不留把柄,只是,这原本就是一件小事,倒也没有引起更大的波澜,毕竟最终李中堂大人虽然没有直接认同南华的地位,但也非常狡猾的认同了海外华人的地位,但是,在对海外华人的责任上却含糊其辞。
但是,南华民主共和国使团的事情,只是秦铠投下的一步棋子,而真正的杀招自己是这之后联合督抚挑起的“帝后之战”,只有充分暴露这个没落帝国不可救药的根本,才能最终颠覆他,而他要争取的也是新思潮发展的时间,没有民意的支持,即便成事也是后患重重。
听到张之洞之言,秦铠看了看两位,笑着说道:“张孝达之言,即我之意,国家要振兴,绝非一地的繁荣,而要从上而下体制上的变革!”
张佩纶自是一脸喜色,这件事情上,清流一党最大的依仗自然是帝师翁同龢和吏部尚书李鸿藻这些大佬,而今他和张之洞无疑是清流的重要外援,而直隶总督李中堂深受太后重视,自从倾向洋务的恭亲王奕訢除军机大臣后,他的态度便十分隐晦。
李中堂已经挂了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师、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一串让人炫目的职务,从官职而言早已是位极人臣,按理早就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人物,但是,却至始至终只是督抚之首,而不能执掌阁僚。
这已经是一个明明白白的信息,汉人能执掌大权,能位极人臣,却是一定要受到满清贵族构成的北京朝廷所控制,这个天下……只有满人才能执掌,而满人之中,稍有见识的奕訢却也难逃夺权的下场,这样的朝廷阁僚,实在是让人无语。
细谈一番之后,三人统一了意见,都是各自欣慰,他们都深知办成这事情,自是如履薄冰般的危险,不过这件事情却是不得不提的时刻,秦铠更是放言,宫里已经为明年皇上亲政运作起来了,当然,那是后党所为,一切都为了继续掌控这个朝廷。
虽然不知道这位秦大总督那里来的消息,张之洞、张佩纶还是暗暗心惊,那宫里的势力有多大、又多危险,当年咸丰帝钦命的八大顾命大臣怎么死的,明眼人可都看到清清楚楚,所以三人又是互相约定一番。
而后,张之洞话题一转,自然有转到了这产业上来,唐廷枢和湖南谈妥的条件是合作建立一家炼铁厂,由于现在张之洞还没升官为湖广总督,所以暂时决定在湖南郴州建造,主要是考虑郴州就在广东隔壁,若是修造铁路也是最快联通的州府。
不过,老张胃口不小,他闲郴州的炼铁厂只能生产锻铁、粗钢,而且热轧工艺也就是摆设,根本出不了合格的钢轨,最重要的是,铁厂出场的粗钢达不到军用枪械和火炮的要求,早准备建造枪炮工厂的计划无法实施,所以,他希望秦铠能在这方面在提供机器方面的支援,对此,秦铠倒是没有一口拒绝。
到了下午,在张佩纶邀请张之洞一行参观福州的新学教育,这可是他在福州为官三年最为得意的业绩,驱车沿着青石大道绕行福州一周,四通八达的平整道路旁边,不时出现一座座悬挂这“求是学堂”的新学,而最终马车进入了马尾厂区的新学堂。
在这里,张之洞兴致盎然的在平整的教室门外看着里面几十个年纪不过十岁左右的小娃娃频频点头,讲台上的年轻教师大声的领读,而少年们齐声颂唱,“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而在另外一间教室,一些少年正在做着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譬如钟摆之类的简单实验,却孕育着深厚的物理原理,张之洞并不长于此,不过随行的辜鸿铭却是正儿八经西洋大学的毕业生,自然知道这是西学物理的课程,与张之洞耳语一番后,后者也是悚然动容。
想到之前秦铠在炼钢厂上并不特别积极的态度,张之洞马上联想到一些,一路走来,所见的新学不下十几处,虽然有大有小,不过假以时日,这些自己从未关注过、土生土长的小孩中,或许无法出现大批大儒、高才,但是却能为洋务产业提供无数的可用之才,这让他多了几分感悟。
<a href=""></a>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三巨头会议
过了年,皇上就要亲政……这句话落到丁日昌耳朵里,可就如同在身边击发了一枚300mm的重炮一般骇人,老丁皱着眉头发了半天呆,这才转头问道:“烈风,你这事情考虑清楚了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说,那是京城里亲贵们的事情,你又何必去掺和呢!”
老丁的态度很明确,这事情根本掺和不得,一不留神就是发配新疆的命了,你个秦烈风,没事去谈论这个干啥,还联络了三省督抚,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
秦铠拱拱手,淡淡一笑,“老师,这事情我自知分寸,您不比多担心,这件事情上自然有人愿意出头的,我这不也就是私下议论议论嘛!”
丁日昌自然知道这秦烈风肯定有打算,既然来了,肯定是考虑过前因后果的,想了想也就不再多说,招招手,带着秦铠进了书屋,从一个架子后面拿出一个小锦盒递过来,“烈风,听说你夫人有喜了,这是一块我托了法海寺慈恒大师开光的长生符,你回头带去
秦铠对这神佛之说并不多信,不过老丁也是一番好意,这时代医学所限,确实新生儿存活率不高,他自然是感激的接下,两人又畅谈了一些轻松的话题,他又特别关心了一下老丁的身体状况,不过现在看起来似乎都不错,常服济民药局的保心丸到底发挥了作用。
第二天,等到了总督府,张佩纶倒是有些时候没见过面了,两人谈论的自然是地方的产业之事,张佩纶倒也是琢磨过在福建推广福州的产业,不过让他郁闷的是,地方上的官员虽然对于挣钱很有兴趣,但是对于要投入银子的产业却兴趣不大,何况这东西生产出来了,闽浙两省有没有废除厘金制度,货运根本无法通达,所以推进甚慢。
只有宁德、泉州、漳州、兴化等沿海口岸地区,因为产业可以走海路销售,倒也在秦铠那边的技术支持下,建立起来一些缫丝、纺织、榨油之类的产业,不过可别小看了只有数个府城产业能够兴起,但这对于闽浙的厘金收益那是大大的增加,这让张佩纶也是颇为兴奋。
毕竟他从翰林学士的位置上一步登天走到督抚一方的大员,那也是在中法战事特殊时期的特例,而自己在任上兴办新学,可谓是一炮打响,而随着福州这边产业的兴起,这关税、厘金也是大涨,这可是非常直接的政绩,而且厘金收入高了,自己施政一方、造福一方的方略又多几分助益。
秦铠又向张佩纶兜售起罐头厂、粮食加工设备、硫化制糖工艺、啤酒机器,立刻挑起了老张的兴趣,正要进一步谈论这实施的细节,外面传来衙役报告声,“湖南巡抚张大人到!”
两人相视一笑,起身到门口相迎,这倒不是因为张之洞的官阶更高,而是两位对这位的敬重之意,加上三人之中,张之洞可是年长的多,而且,这件事情中,秦铠虽然是个策划者,但是要把事情办起来,这位清流急先锋张之洞却是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脚步声近,一个四十来岁面容消瘦、身形修长、身穿绣着锦鸡官袍的男子快步转过院子圆门,身后还跟着几个身着官袍的幕僚,来人一抬头看到在门口相迎的两位总督,不等两人开口,已经先大声说话了。
“幼樵、烈风,看来我张南皮今天是迟到了嘛!”
秦铠早就猜到这个清瘦、威严的男子就是张之洞,不过他和张之洞虽然在政事上也通过信,前阵子两方面还就造铁路的事情,由唐廷枢出面商谈过,不过到底是没见过面,而今天的主人自然是张幼樵,所以他也就跟着拱手迎客,一番寒暄之后,几人到了客厅里入座。
张之洞倒不是一个人进来,他身后还跟着个一副书生气的年轻人,这多少让张佩纶有些奇怪,毕竟今天三人要商议的事情,事关机密而且颇多忌讳,不过他也知晓,这张孝达那是精明之人,所作所为必然有因。
果然,进屋落座后,那年轻人却未入座,只是站在张之洞身后,张之洞看了看张佩纶,他们两个是老相识,早些年可是名满京城的“清流四谏”,转头冲着秦铠拱拱手,“烈风,这位是我的幕僚辜鸿铭,精通英、法、德等7国语言,听过烈风当年也周游泰西诸国,所以今日特地来见一见!”
秦铠噢了一声,原来这位就是赵烈文写信探口风的辜汤生,这位老兄后世评论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不过现在看起来,也不知道这位娶的东洋妹子没,他微微一笑,“我这就是搞搞产业的,我之梦想是富国强兵,不像辜先生是搞文化的,先生所做,那是在充实国人的精神,听说辜先生常向海外介绍东方文明,在下佩服的很!”
辜鸿铭年纪甚轻,却是个极有抱负和主见之人,秦铠所处的那时空,这位精通7国语言、能将四书五经佐以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的妙语翻译成英文出版的牛人,这位辅助张之洞大搞两湖洋务的年轻幕僚,却被列入保守派之列,只因他对传统文化的极度痴迷,所以秦铠才有这番感慨。
至于这西方文明、中华文明之争,就是秦铠那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也没有个定论,何况是这个西方文明刚刚发展的年代。
听到秦铠之言,张之洞也露出的惊讶之色,辜鸿铭入他幕僚之后,潜心做事,安心立言,即便是湖南名士里也并不怎么出名,但因学识渊博,的的确确深受他重用,而他了解到的辜鸿铭,正是秦铠嘴里所说的这样一个人,
辜鸿铭原本以为这位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总督大人会提些个问题,没想到秦铠丝毫没有考校的意思,倒是对他所做所想十分认同,这确实是十分意外,不过他却是还有问题要问,便拱手开口问道:“听说秦大人在两广遍开西学,童子只要愿学,官府就免其学费,不知道大人为何不开科举之学,为国多培养一些能干的官员!”
秦铠看了看张南皮,这问题问得有些意外,两广遍开西学,其实很大程度上确实冲击了科举之学,甚至于现在虽然科举应试还在,但是,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也选择了西学,而不是在学塾里苦读儒学,学习八股作文之法。
这张南皮自己不说话,先让幕僚来发问,看来,这张南皮还在那个大议题上想了解自己的想法!想到这里,他看了对面的辜鸿铭,镇定自若的答道:“辜先生,你所要发扬的是中华文明,或是那陈年的破砖烂瓦,千年之前,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而今我们方知日月之外还有恒星,只有国人的认识不断进步的,我们华夏方能创造璀璨的文明!”
秦铠这番话听在几个人耳朵里各有感慨,片刻之后,辜鸿铭也是深有感触,躬身施礼退下,他提这个问题,自然是张之洞之意,想听听这秦烈风的说辞,而刚才,秦铠在回答中已经非常明确的发出了信号。
破砖烂瓦自然是不要,而所言的不断提高认识,他想到的自然是指要一个能全力支持洋务的新政府,而现在,这个希望自然是寄托在即将亲政的少年光绪身上,只是,张之洞也根本想不到,这位秦大总督根本就不看好他们这些清流寄于厚望、被帝师翁同龢叹为“聪慧睿智”的光绪帝。
这个社会制度已经千疮百孔,这个体制已经崩塌了它的根本,维系这个朝廷的唯一东西,只是那场持续十余年、殇民近亿的内乱平息后,这个国家将养生息所需要的短暂和平。
闭门之后,张之洞立刻拿出一份电报递给张佩纶,“翁大人的电报,大清祖制,明年皇帝就要亲政了,不过,朝堂上为了这事情现在都已经充斥着奇谈怪论,翁大人言,皇上勤勉聪慧,是个明君,就怕……”
张之洞说到这里,也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在座的秦铠、张佩纶自然知晓,这后面就是四个字“后宫干政”!
说起来,这清流的崛起,其实与西宫慈禧的纵容有着莫大干系,对于汉族高官逐渐掌握大清兵权,满清贵族早就心存不满了,只是这八旗子弟实在是扶不上墙,所以宫里才让清流来弹劾各路督抚,互为牵制,秦铠暗想到这里,不免也是颇为感慨,而对于后宫干政最有意见却又是这些清流一党。
在原本历史上,最终这将导致了所谓“帝党”与“后党”的生死相搏,不过,秦铠却比任何人都清楚,所谓帝党、后党也只是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作的政治斗争而已,当然,历史上最终“后党”在军队的支持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即便是帝党能够胜利,光绪皇帝操办的所谓维新也只是一场闹剧。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明白,即便是被称为“睿智聪慧”的光绪,根本认识不到帝国腐烂的根源正是这个帝国的体制,而体制下最需要颠覆的其实就是他屁股下的位置,至于日后那一系列的维新新政,也不过是和李中堂一般拆东墙补西墙,这破庙已经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这帝国的体制根本无法适应这时代的要求。
而随着张之洞、张佩纶这些清流干将走上督抚的位置,他们也都成为了被弹劾的目标,不过现在的局面下,普通的弹劾根本无关痛痒,而各省督抚都手握重兵,掌控一方,即便是朝廷里也不敢轻易得罪,而他们这群人将是唯一可以主导这个国家进程的势力。
张之洞说完之后,他和张佩纶的眼睛都看向秦铠,在他们眼里,这位秦大总督非但掌控着这个帝国第二强大的海军和陆军,更重要的是,南洋体系在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而声望在有些时候拥有比军事力量更重要的作用。
更何况,大清现在的舆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这位总督的引导,就拿最近的南华国使团事件,虽然李中堂采用了冷处理的办法,这也算是个折中之法,但是朝廷在对于海外华人上的态度,却很快在民众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而号称保持中立的《福建新报》、《申报》上刊发了不少代表各种意见的稿子,闹得那是沸沸扬扬。
而这其中,处处可见南洋体系的身影,却丝毫不留把柄,只是,这原本就是一件小事,倒也没有引起更大的波澜,毕竟最终李中堂大人虽然没有直接认同南华的地位,但也非常狡猾的认同了海外华人的地位,但是,在对海外华人的责任上却含糊其辞。
但是,南华民主共和国使团的事情,只是秦铠投下的一步棋子,而真正的杀招自己是这之后联合督抚挑起的“帝后之战”,只有充分暴露这个没落帝国不可救药的根本,才能最终颠覆他,而他要争取的也是新思潮发展的时间,没有民意的支持,即便成事也是后患重重。
听到张之洞之言,秦铠看了看两位,笑着说道:“张孝达之言,即我之意,国家要振兴,绝非一地的繁荣,而要从上而下体制上的变革!”
张佩纶自是一脸喜色,这件事情上,清流一党最大的依仗自然是帝师翁同龢和吏部尚书李鸿藻这些大佬,而今他和张之洞无疑是清流的重要外援,而直隶总督李中堂深受太后重视,自从倾向洋务的恭亲王奕訢除军机大臣后,他的态度便十分隐晦。
李中堂已经挂了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师、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一串让人炫目的职务,从官职而言早已是位极人臣,按理早就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人物,但是,却至始至终只是督抚之首,而不能执掌阁僚。
这已经是一个明明白白的信息,汉人能执掌大权,能位极人臣,却是一定要受到满清贵族构成的北京朝廷所控制,这个天下……只有满人才能执掌,而满人之中,稍有见识的奕訢却也难逃夺权的下场,这样的朝廷阁僚,实在是让人无语。
细谈一番之后,三人统一了意见,都是各自欣慰,他们都深知办成这事情,自是如履薄冰般的危险,不过这件事情却是不得不提的时刻,秦铠更是放言,宫里已经为明年皇上亲政运作起来了,当然,那是后党所为,一切都为了继续掌控这个朝廷。
虽然不知道这位秦大总督那里来的消息,张之洞、张佩纶还是暗暗心惊,那宫里的势力有多大、又多危险,当年咸丰帝钦命的八大顾命大臣怎么死的,明眼人可都看到清清楚楚,所以三人又是互相约定一番。
而后,张之洞话题一转,自然有转到了这产业上来,唐廷枢和湖南谈妥的条件是合作建立一家炼铁厂,由于现在张之洞还没升官为湖广总督,所以暂时决定在湖南郴州建造,主要是考虑郴州就在广东隔壁,若是修造铁路也是最快联通的州府。
不过,老张胃口不小,他闲郴州的炼铁厂只能生产锻铁、粗钢,而且热轧工艺也就是摆设,根本出不了合格的钢轨,最重要的是,铁厂出场的粗钢达不到军用枪械和火炮的要求,早准备建造枪炮工厂的计划无法实施,所以,他希望秦铠能在这方面在提供机器方面的支援,对此,秦铠倒是没有一口拒绝。
到了下午,在张佩纶邀请张之洞一行参观福州的新学教育,这可是他在福州为官三年最为得意的业绩,驱车沿着青石大道绕行福州一周,四通八达的平整道路旁边,不时出现一座座悬挂这“求是学堂”的新学,而最终马车进入了马尾厂区的新学堂。
在这里,张之洞兴致盎然的在平整的教室门外看着里面几十个年纪不过十岁左右的小娃娃频频点头,讲台上的年轻教师大声的领读,而少年们齐声颂唱,“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而在另外一间教室,一些少年正在做着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譬如钟摆之类的简单实验,却孕育着深厚的物理原理,张之洞并不长于此,不过随行的辜鸿铭却是正儿八经西洋大学的毕业生,自然知道这是西学物理的课程,与张之洞耳语一番后,后者也是悚然动容。
想到之前秦铠在炼钢厂上并不特别积极的态度,张之洞马上联想到一些,一路走来,所见的新学不下十几处,虽然有大有小,不过假以时日,这些自己从未关注过、土生土长的小孩中,或许无法出现大批大儒、高才,但是却能为洋务产业提供无数的可用之才,这让他多了几分感悟。
<a href=""></a>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