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贼心不死
波兰和俄国之间的恩怨追溯起来很久远,一度强大的波兰,在一战前后实际是俄罗斯的属国。※ ※波兰独立,是威尔逊提出的所谓十四条中的一条。独立后的波兰,面对内战不休的俄国,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在协约国的怂恿和军事援助之下,波兰入侵俄国,并且是突然袭击。毕苏斯基在波兰历史上是一个波兰人认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但也是个军事独裁者。
毕苏斯基梦想建立一个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在内的波兰联邦,于是脑袋发热或者说脑袋被门夹到了,发起了多波兰的突然袭击。
虽然毕苏斯基干了件蠢事,但是中帝国主义头子方某人,却在得到消息后高兴的晚上多喝了几杯。因为苏波战争的爆发,苏共高层暂停了对新西伯利亚进攻的计划。两线作战是愚蠢的,这一点苏共高层一直在努力回避。
但是,高尔察克却没有消停的意思,在获悉了苏波战争爆发后,立刻致电方剑雄,要求向鄂木斯克发起攻击,解放被苏共奴役的俄罗斯人民。
与此同时,伏龙芝也在尽力说服特使斯大林,并且拿出了自己继续进攻的理由。
伏龙芝分析,新西伯利亚的白军加起来不过三十万,大半都是毫无斗志的白俄军队。其中白俄军队的装备相对较差,八成都是新兵。如果不趁这些俄军没有完成装备和训练发起攻击,等打完了苏波战争再想打新西伯利亚就难了。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帝国主义的白军来到新西伯利亚后,大量的修筑坚固工事,给一年的时间谁知道新西伯利亚能修成什么样?万一弄出一个要塞群来,你有多少人命往里填?
斯大林被伏龙芝说服了。联名给莫斯科发电报,阐述了伏龙芝的观点。莫斯科方面很快回电,问了两个问题,第一,触怒中帝国主义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二,需要多少时间能拿下新西伯利亚?如果判断超过一个月就不要发起战役。
伏龙芝回电称,新西伯利亚的中国白军,以志愿军的名义示人,就是不想正面与苏俄政府冲突。所以。两国之间爆发大规模的正式冲突可能性不大。第二,以四十万兵力攻打整备不齐的新西伯利亚,一个月的时间可能有点难度,四十天可能没问题。白俄军队好打,难对付的是中国军队。毕竟这支军队经历了欧洲战争的洗礼。恳请大本营同意集团军按照原定计划发起战役,夺回新西伯利亚,彻底摧毁中帝国主义借白俄之手染指伟大祖国,扼杀世界革命摇篮的阴谋。
莫斯科大本营方面根据这份回电判断,某任姓华人革命家有幸被邀请出席会议。该革命家在历史上牺牲于1918年,这个时空居然生存了下来。任革命及在会上发表看法,第一点。中帝国主义掩耳盗铃的行为,毫无疑问是不想把中苏之间的关系大门彻底关上,毕竟现在越飞同志还在跟中帝国主义的外交部秘密谈判。第二点,只有六个步兵师的中帝国主义。是很难抵挡出经历了艰难的国内战争的百战苏联红军的。第三点,全世界无产阶级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正在发起世界性的伟大革命。可以考虑联系中帝国主义的反对党,发起反战的运动。与中帝国主义的反动头子方某人,做坚决的斗争。必要的话。还可以发起罢工罢市。
可惜的是,最后一点遭到了苏共高层的集体否定,认为这个时候不宜激怒中帝国主义头子方剑雄,免得他发疯。这个家伙发疯,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当年在武昌连英国的帐都不买,这是一个很阴险很毒辣的对手,要给于足够的重视。
红军之父托洛斯基同志认为,远东集团军司令伏龙芝同志,充分的认识到了该战役的困难,做了最困难的打算,认为这场战役还是可以发起的,如果能在四十天内打败白军,彻底解决高尔察克,这个险还是值得一冒。
最终会议决定,同意伏龙芝同志的要求,按时在四月十五日发起对新西伯利亚的进攻,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以最快的速度向鄂木斯克加强一个炮兵师,一个步兵军。这样伏龙芝的总兵力达到五十万人,更有把握获得战役的胜利。
苏共搞成做出决定的时候,方剑雄这边也正在就高尔察克的请求开会讨论。
伤愈复出的蒋方震,抱病出席的黄兴,蔡锷、张孝淮,都出席了会议。军方五大巨头齐聚,这五个人通过的事情,在军事委员会上自然毫无难度的也能通过。
“根据情报分析,俄军在鄂木斯克集结了至少四十万兵力,大炮五百多门。即便是苏波战争爆发,伏龙芝的部队被抽调走一半,也不是高尔察克能对付的。我的观点,还是要看苏波战争的结果而定,如果波兰军队能打赢,那就同意高尔察克的请求。”蒋方震作为总参谋长,毫无疑问要第一个发言。
回国以后一直在京调养身体的蔡锷,身体比另一个时空强太多了,回国之后还跟某名妓勾搭上了,不愧是风流将军。作为方剑雄手底下作战经验最丰富,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副总参谋长,蔡锷在军中的声音很有影响力。
“各位,我认为不但不能主动进攻,还要加强新西伯利亚方面的武备。铁路的运力有限,就加强空军吧。新成立的两个空军联队,完全可以拉上去,我们不主动攻击,但是不能不防备伏龙芝不肯放弃准备已久的战役。换成是我,准备了一个冬天,我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蔡锷不紧不慢的表态,语气比较肯定。
张孝淮笑道:“松坡的判断很有道理,伏龙芝贼心不死的可能性很大。尤其当面的对手主要是白俄军队这个手下败将,苏军在心态上很有优势。有一个问题请各位注意,白俄军队上下都烂透了,这一点从苏军小分队能越过防线,频频袭击铁路线就能看的出来。军情局的情报显示,现在的新西伯利亚,贵族们依旧是夜夜笙歌,商女不知亡国恨啊!”
黄兴打仗的手艺在历次内战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所以没有发言。实际上在国内,黄兴的注意力也不在战争上,而在完善预备役制度和整编部队人员安排上。因为黄兴的照顾,一些原同盟会的军事干将,在军中还是有一些不高不低的位置。这个现象,方剑雄看见了也当没看见,反正黄兴应该没几年好活了。
蒋、蔡、张这三位,一直是方剑雄决断层面的主要依靠。这三个人也各有特点,蒋方震长于战略,蔡锷长于战术,张孝淮两者兼有,居中调停的能力出众。整编部队,张孝淮出力最大,而且此人不喜争名夺利,素来低调。实际上这个军队高层团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个人品质问题。包括黄兴在内,这几位都不是什么野心太大的人。
“百里未算胜而先算败,可谓战略大才。松坡提出以空军加强志愿军,不失为一个增加空军实战的机会并且增强志愿军的好谋断,可谓一举两得。润农从军备角度来判断形势,角度特别但是很有说服力。由此可见,苏俄很可能按照各位的判断来行动。”方剑雄开口总结,把三位发言者的话都肯定了一遍之后,继续扮演神棍。
“苏波战争在我看来毫无悬念,顶多是个两败俱伤,以战争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来判断,苏军击败波兰入侵军队没有太多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苏波战争爆发就放松了警惕,立刻抽调部署在伊尔库兹克、哈尔滨两地的两个新编空军联队,增援新西伯利亚方面的实力。同时,紧急抽调独立重炮第一旅、第二旅,增援新西伯利亚。各位看如何?”
“扶国的部署我看没问题,尤其是两个重炮旅,本来就部署在远东,有铁路运输很方便。”黄兴打了一把酱油,客串一把路人甲。
会议结束,因为有五个人参加了会议,所以可以形成决议并下发。散会之后,蒋方震跟着方剑雄去了办公室,问道:“扶国,新疆那边怎么样了?”
方剑雄提起这个,多少有点头疼道:“别的都好说,关键还是迪化到喀什的铁路还需要半年才能修通,没有铁路运输的支撑,很难有所作为。就算拿下了安集延,也未必能守住。工程兵部队已经到位两个师,主要还是修公路,铁路方面眷老年纪大了,目前在北京修养,下面的人没有眷老的监督,总不让人放心。”
蒋方震听了这个话锋突然一转道:“最近国内的情况不是很对,扶国还是多关注一些为好。民国是政党政治的论调,叫的很响。共和党接连出现贪腐弊案,章太炎可是一点都不手软,接连拿下了七八各省要员。在野党利用报纸,可是没少做文章。”
波兰和俄国之间的恩怨追溯起来很久远,一度强大的波兰,在一战前后实际是俄罗斯的属国。※ ※波兰独立,是威尔逊提出的所谓十四条中的一条。独立后的波兰,面对内战不休的俄国,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在协约国的怂恿和军事援助之下,波兰入侵俄国,并且是突然袭击。毕苏斯基在波兰历史上是一个波兰人认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但也是个军事独裁者。
毕苏斯基梦想建立一个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在内的波兰联邦,于是脑袋发热或者说脑袋被门夹到了,发起了多波兰的突然袭击。
虽然毕苏斯基干了件蠢事,但是中帝国主义头子方某人,却在得到消息后高兴的晚上多喝了几杯。因为苏波战争的爆发,苏共高层暂停了对新西伯利亚进攻的计划。两线作战是愚蠢的,这一点苏共高层一直在努力回避。
但是,高尔察克却没有消停的意思,在获悉了苏波战争爆发后,立刻致电方剑雄,要求向鄂木斯克发起攻击,解放被苏共奴役的俄罗斯人民。
与此同时,伏龙芝也在尽力说服特使斯大林,并且拿出了自己继续进攻的理由。
伏龙芝分析,新西伯利亚的白军加起来不过三十万,大半都是毫无斗志的白俄军队。其中白俄军队的装备相对较差,八成都是新兵。如果不趁这些俄军没有完成装备和训练发起攻击,等打完了苏波战争再想打新西伯利亚就难了。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帝国主义的白军来到新西伯利亚后,大量的修筑坚固工事,给一年的时间谁知道新西伯利亚能修成什么样?万一弄出一个要塞群来,你有多少人命往里填?
斯大林被伏龙芝说服了。联名给莫斯科发电报,阐述了伏龙芝的观点。莫斯科方面很快回电,问了两个问题,第一,触怒中帝国主义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二,需要多少时间能拿下新西伯利亚?如果判断超过一个月就不要发起战役。
伏龙芝回电称,新西伯利亚的中国白军,以志愿军的名义示人,就是不想正面与苏俄政府冲突。所以。两国之间爆发大规模的正式冲突可能性不大。第二,以四十万兵力攻打整备不齐的新西伯利亚,一个月的时间可能有点难度,四十天可能没问题。白俄军队好打,难对付的是中国军队。毕竟这支军队经历了欧洲战争的洗礼。恳请大本营同意集团军按照原定计划发起战役,夺回新西伯利亚,彻底摧毁中帝国主义借白俄之手染指伟大祖国,扼杀世界革命摇篮的阴谋。
莫斯科大本营方面根据这份回电判断,某任姓华人革命家有幸被邀请出席会议。该革命家在历史上牺牲于1918年,这个时空居然生存了下来。任革命及在会上发表看法,第一点。中帝国主义掩耳盗铃的行为,毫无疑问是不想把中苏之间的关系大门彻底关上,毕竟现在越飞同志还在跟中帝国主义的外交部秘密谈判。第二点,只有六个步兵师的中帝国主义。是很难抵挡出经历了艰难的国内战争的百战苏联红军的。第三点,全世界无产阶级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正在发起世界性的伟大革命。可以考虑联系中帝国主义的反对党,发起反战的运动。与中帝国主义的反动头子方某人,做坚决的斗争。必要的话。还可以发起罢工罢市。
可惜的是,最后一点遭到了苏共高层的集体否定,认为这个时候不宜激怒中帝国主义头子方剑雄,免得他发疯。这个家伙发疯,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当年在武昌连英国的帐都不买,这是一个很阴险很毒辣的对手,要给于足够的重视。
红军之父托洛斯基同志认为,远东集团军司令伏龙芝同志,充分的认识到了该战役的困难,做了最困难的打算,认为这场战役还是可以发起的,如果能在四十天内打败白军,彻底解决高尔察克,这个险还是值得一冒。
最终会议决定,同意伏龙芝同志的要求,按时在四月十五日发起对新西伯利亚的进攻,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以最快的速度向鄂木斯克加强一个炮兵师,一个步兵军。这样伏龙芝的总兵力达到五十万人,更有把握获得战役的胜利。
苏共搞成做出决定的时候,方剑雄这边也正在就高尔察克的请求开会讨论。
伤愈复出的蒋方震,抱病出席的黄兴,蔡锷、张孝淮,都出席了会议。军方五大巨头齐聚,这五个人通过的事情,在军事委员会上自然毫无难度的也能通过。
“根据情报分析,俄军在鄂木斯克集结了至少四十万兵力,大炮五百多门。即便是苏波战争爆发,伏龙芝的部队被抽调走一半,也不是高尔察克能对付的。我的观点,还是要看苏波战争的结果而定,如果波兰军队能打赢,那就同意高尔察克的请求。”蒋方震作为总参谋长,毫无疑问要第一个发言。
回国以后一直在京调养身体的蔡锷,身体比另一个时空强太多了,回国之后还跟某名妓勾搭上了,不愧是风流将军。作为方剑雄手底下作战经验最丰富,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副总参谋长,蔡锷在军中的声音很有影响力。
“各位,我认为不但不能主动进攻,还要加强新西伯利亚方面的武备。铁路的运力有限,就加强空军吧。新成立的两个空军联队,完全可以拉上去,我们不主动攻击,但是不能不防备伏龙芝不肯放弃准备已久的战役。换成是我,准备了一个冬天,我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蔡锷不紧不慢的表态,语气比较肯定。
张孝淮笑道:“松坡的判断很有道理,伏龙芝贼心不死的可能性很大。尤其当面的对手主要是白俄军队这个手下败将,苏军在心态上很有优势。有一个问题请各位注意,白俄军队上下都烂透了,这一点从苏军小分队能越过防线,频频袭击铁路线就能看的出来。军情局的情报显示,现在的新西伯利亚,贵族们依旧是夜夜笙歌,商女不知亡国恨啊!”
黄兴打仗的手艺在历次内战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所以没有发言。实际上在国内,黄兴的注意力也不在战争上,而在完善预备役制度和整编部队人员安排上。因为黄兴的照顾,一些原同盟会的军事干将,在军中还是有一些不高不低的位置。这个现象,方剑雄看见了也当没看见,反正黄兴应该没几年好活了。
蒋、蔡、张这三位,一直是方剑雄决断层面的主要依靠。这三个人也各有特点,蒋方震长于战略,蔡锷长于战术,张孝淮两者兼有,居中调停的能力出众。整编部队,张孝淮出力最大,而且此人不喜争名夺利,素来低调。实际上这个军队高层团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个人品质问题。包括黄兴在内,这几位都不是什么野心太大的人。
“百里未算胜而先算败,可谓战略大才。松坡提出以空军加强志愿军,不失为一个增加空军实战的机会并且增强志愿军的好谋断,可谓一举两得。润农从军备角度来判断形势,角度特别但是很有说服力。由此可见,苏俄很可能按照各位的判断来行动。”方剑雄开口总结,把三位发言者的话都肯定了一遍之后,继续扮演神棍。
“苏波战争在我看来毫无悬念,顶多是个两败俱伤,以战争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来判断,苏军击败波兰入侵军队没有太多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苏波战争爆发就放松了警惕,立刻抽调部署在伊尔库兹克、哈尔滨两地的两个新编空军联队,增援新西伯利亚方面的实力。同时,紧急抽调独立重炮第一旅、第二旅,增援新西伯利亚。各位看如何?”
“扶国的部署我看没问题,尤其是两个重炮旅,本来就部署在远东,有铁路运输很方便。”黄兴打了一把酱油,客串一把路人甲。
会议结束,因为有五个人参加了会议,所以可以形成决议并下发。散会之后,蒋方震跟着方剑雄去了办公室,问道:“扶国,新疆那边怎么样了?”
方剑雄提起这个,多少有点头疼道:“别的都好说,关键还是迪化到喀什的铁路还需要半年才能修通,没有铁路运输的支撑,很难有所作为。就算拿下了安集延,也未必能守住。工程兵部队已经到位两个师,主要还是修公路,铁路方面眷老年纪大了,目前在北京修养,下面的人没有眷老的监督,总不让人放心。”
蒋方震听了这个话锋突然一转道:“最近国内的情况不是很对,扶国还是多关注一些为好。民国是政党政治的论调,叫的很响。共和党接连出现贪腐弊案,章太炎可是一点都不手软,接连拿下了七八各省要员。在野党利用报纸,可是没少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