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之上,墨迹未干。

    刘弋放下手中的笔,看向了身边的法正。

    “孝直,那天以后,我就时常在想,百年以后,我能给儿孙留下什么?是像我阿爷灵帝他老人家那样,给我留下一地烂摊子?不,我得收拾天下,留下一个太平盛世。”

    法正敏锐地察觉到了刘弋没有用“朕”,而是“我”,这是一种近乎朋友间的谈心,或者说倾诉。

    法正知道,刘弋这是在告诉自己,他现在对话的身份已经不在是皇帝,而是一位普通的朋友,即将成为父亲的男人。

    法正没有去打扰刘弋,只是静静地站着听着,等待刘弋继续讲下去。

    “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

    “我想,我应该能做到吧?”刘弋扭头看向前方的廊道。

    “陛下...度田之事急不得,得先从屯田开始,再清田,再行陛下所言‘府兵制’,等陛下的根基深入乡野,方才能彻底度田。”

    “不是这一件事。”

    刘弋长出了一口气。

    “我是见过百姓疾苦的,那天在破庙里见到的东西,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这天下丧乱至此,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导致的,解决了土地,解决不了其他的诸多事情,没有用的。”

    “朱公和我说过一句话,欲安天下,先取人心,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恒灵以来被糟蹋废弃的人心。”

    刘弋背着手,慢慢地往前走,突然说了一句。

    “朕打算在骊山盖一座墓,纪念为国死难的将士,再下一道正式的诏书,把恒灵以来,所有事情原原本本地定个性,谁做错了什么,是谁的责任,谁就要背,以后记在史书里,百世不移。不只是大宴时对何进之乱后的定性,还有之前的......都要讲清楚,否则人心不会安下来的。讲清楚了,明年正式改元建安。”

    法正悚然一惊,根本不敢插话,还好刘弋也不是让他提供什么建议,只是需要跟人说说话,顺便理顺一下杂乱的思路。

    “人心如水,现在是天下沸腾,人人思乱,这样不行,都想着打仗劫掠与人相争,是恢复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的。所以教化百姓的事情,也得着手,倒是不用做太多,编些戏,派人挨个村子去演,把朝廷之前的难处和李郭之乱的祸处都给百姓讲清楚就行,说明现在朝廷定了乱,关中就安全了,以后不要总想着操起刀来上山当匪,该种田的老老实实安心种田。现在缺的是农夫,不是士兵。”

    “另外,我还打算在百姓中挑选一些优秀的青壮年,组织起来由官军派去的教头操练,让他们有在地方上自保的能力,如果他们在面对匪患时立功,还可以予以奖励。“

    关中现在遍地是土匪,官军各部只能把大的拔除,人家土匪又不傻,小股的直接回山里了,茫茫秦岭官军不可能挨个进剿的,所以地方的自卫武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刘弋的话音刚落,法正突然深深一礼。

    “陛下英明,这样一来,关中的百姓,必会感激陛下的仁慈,以及对百姓们的爱护。“

    刘弋摇摇头:“百姓的感激,这并不是朕的目的,朕只是希望百姓们都能够过的好一些罢了,不止是关中,朕也只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够过的富足,百姓富足,方才能国泰民安。“

    刘弋的目光落在远处:“你知道吗,百姓,才是土地的灵魂,如果土地的灵魂都失去了,到处都是空荡荡的荒田,天下还怎么继续繁荣昌盛?“

    “陛下英明,堪为圣君楷模。“法正低头恭敬回答道。

    “楷模?“刘弋笑着摇了摇头:“楷模,要真是垂拱而治的圣君楷模,那应该事事都听大臣的,永远不要改制,永远遵循商周古礼。楷模是不能做到实现百姓心声的,也不能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好,楷模更不能让他们知道你的伟大与高尚。

    但是却可以让史册知道你的存在,让后世的百姓们知道你是个好君主,是个好皇帝,是百姓们的福星,讽刺吗?”

    “陛下...“

    “你也不要太过拘谨,随意一些就好。“刘弋抬手扶起了法正,“朕今日来,也是要和你商量几件事情,天子不可一日无政务,这个天下的大政,都掌握在天子的手中,朕作为皇帝,必须要让百姓知道,朕能给百姓带来幸福,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一味地想着打仗抢地盘,这样做,最终,会失去民心的。所以,朕还打算改元以后劝课农桑,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如果没有必要,大军作战尽量在秋冬之际。出征的徭役也要均平赋役,调济贫富,不可舍豪强而征贫弱。”

    “除此以外,刑狱之事也得重视起来,都说乱世用重典,可朕恰恰认为,都是乱世人命如草芥了,才不能用重典,因为这时候重典已经唬不住人了!秦始皇时候能用重典,秦二世的时候还能用吗?

    朕要改革现有的机构,将尚书台六曹改为六部,并且将未来的刑部职权与大理寺、御史台分开,要明断狱案,不能滥施刑罚,以后关中任何一个死刑犯,都得朕亲自核准后才能行刑。而且那些乱七八糟的酷刑都不要用在普通犯人身上,折磨人干嘛?寻常最高就是死刑,只有极为严重的罪行,比如谋逆,才能用凌迟。”

    法正听完刘弋的话,沉默半响,才缓缓点头道:“陛下深思熟虑,明鉴万里,臣佩服。“

    “嗯。“刘弋点点头,忽然转移话题问道:“孝直,这次你跟着朕一起回来,你可有什么心愿?“

    法正闻言,心中一愣,没想到刘弋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

    这是与刘弋相识以来,第一次问自己有没有什么心愿,以前刘弋都是在问自己什么时候衣锦还乡,什么时候娶妻生子之类的家常。

    法正有些犹豫,但是还是回答道:“回陛下,臣的心愿,永远追随陛下。”

    “没想过做一任地方官再转回中枢?你的功劳,足够放一任县令(万户以上)或县长(万户以下)了,现在关中各地紧缺官员。”刘弋看着法正,眼神中闪过一抹期盼。

    法正想都不想,直接摇了摇头。

    他之前已经听过了孟达的分析,现在只想老老实实留在天子身边抱大腿,反正天子会给他遮风挡雨的,要是去了地方离开天子身边久了,那有些事情可就说不定了。

    “不,臣不喜欢为官地方,虽然臣现在的职位只是秘书丞(与黄门丞同级,三百石),但是臣觉得,这份差事还是比较适合的。地方县令不仅仅是因为臣现在的官职太低,转任起来不合适,臣还怕臣做不稳,担不起这份担子。臣想留在长安,一边学习为官的经验,一边给陛下出谋划策。臣觉得,陛下还可以让臣在长安多呆一段时间,等臣熟悉政务有了些经验以后,再去地方任职。”

    刘弋点点头,看向法正的眼中多出了几分赞赏,看来他的确想清楚了自己的优劣,没有急于升官。

    “朕要新成立大理寺,嗯...其实就是太常干的那些换个名字,谓掌刑曰士,又曰理,以太常卿专任,作为刑部的复核审议机构,刑狱之事是朕要重点关注的,到时候你去做个四百石的大理掾(即太常掾)吧。”

    “你想留在京师,就在大理寺多待些日子。不过有一点你得注意了。你的官职升的速度已经算很快了,年纪又轻,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妒忌。你在长安要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亲人或朋友,就多交一些朋友吧,毕竟,官场很复杂。不要太孤僻了,多结交一些朋友,对于你的仕途,有着莫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这个世界上,朋友越多,就证明你有足够的本事能让人依靠,不管在哪儿,都是如此。朕的话,就说到这里,去地方任县令还是去大理寺任大理掾,你好好考虑一番,再做决定吧。”

    法正感激到有些惶恐,刘弋的话意思很明显。

    刘弋的意思是,他现在升官的速度太快,半年前还是黄门从丞,现在就要四百石了,如果有人对他心怀嫉妒,很可能借机陷害于他。而这种事情,是防不胜防的,他要想在长安站住脚,就必须结交许多人脉。

    可是法正并不是那么喜欢与人打交道。

    他现在想的只是在长安安顿好,然后努力地提升官职,争取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衣锦还乡回到扶风显赫于人前。

    至于其它的,法正真的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思考,他觉得,现在他已经有了天子的信任,就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了,只是一心做好天子交代的工作就是了。

    “臣谨遵陛下旨意。”法正连忙躬身道。

    “嗯,好好努力吧。“刘弋满意地点点头,“朕要回未央宫了,你也赶紧回家去吧,路上小心一些,长安坊市的秩序现在还有些乱。“

    法正告辞,转身离去。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汉在逃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沈不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省六部制改革-大汉天子穿越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大汉在逃天子,笔趣阁并收藏大汉在逃天子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