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杀了刘著,楚阳关胸腹中的怒火就没有平息过,反倒随着距离潼城越近而越烧越旺。
然而光有怒火还不行,他身上还绑着楚家的生死以及八万定宜军的生死,这些就是他日后安身立命的所有基础。如此境地之下,一个人,一匹马,一副甲,一两银子都不能白白耗费。
来的这一路上他已经大致做好了决断,定宜郡已经在他囊中,上至定宜郡守下至各县县令,身边都早已被安排上了定宜军或是楚家旁支的人。若与他同心还则罢了,否则随时都可以取而代之。
虽然楚家远在临潮,但他的几个堂弟堂妹却也都不是等闲人物,自己已差人将书信送出去,等他们收到书信,自己这边应该都大事已成了。
既要成大事,他眼中的当然不止定宜而已,定宜往北的潼郡他要,潼郡再往北的梁州他也要。
潼郡便是潼城,潼城原本是卫国的领土,与梁州共属一州之地。
南楚开国以来,高祖皇帝北上征伐,以雷霆之势荡平定宜,又欲鲸吞强卫,不想却至梁州而折戟。
因此也就留下了这么一块不大不小的潼城。
地域上面诸多方法都考虑过,或是拆分定宜或是干脆合并,然而权衡各方,最终还是单独划为一郡。
虽说是以郡相论,但其后卫国式微,北虞渐强,对于州郡县城的叫法各不相同,相互影响之下,连南楚国中都改换过一轮地方的制度,甚至还有过州郡同称的时期。
潼城这个叫法便也在官方民间一并留存了下来。
时至今日,卫国社稷已为丘墟,就连梁州军这个曾经的强卫存在于世间的最后一丝痕迹也消失了。但当年南楚高祖皇帝想要吞并梁州重合一郡的愿望,却被他楚阳关重拾起来。
在他的计划里,现下潼城守军自然不在话下,只是梁州可能要费些精神。
为了防止北虞和怀阳军提前听到风声,楚阳关便打算在城内兵不血刃地夺城,随后再给挚友报个仇,接着由潼城进发,给无重兵防备的梁州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他便耐下性子,在尚有些寒凉的夜里等了将近一个时辰,然而除了等来了困意和更深的寒凉之外,什么都没等到。
“人怎么还不回来?”楚阳关在唐明逸棺前铺了张狼皮毯子席地而坐,语气有些不耐。
唐明逸的棺木简陋,在潼城经历了刺袭击,又在城内城外先后两次被开棺,此时已经破烂不堪,楚阳关实在没办法给他换副棺木,只好先将自己带着的大氅给唐明逸的尸身披上,以免太过委屈挚友。
副将知道自家将军心中有多大的怒意,急忙回道:“许是城中形势复杂,为保将军入城后没有其他波澜,他们就耽搁住了。要不再派些人去接应一番?”
楚阳关哼了一声:“拿个潼城都这般费力,等他们回来都去给老子刷一个月的马厩。”
见将军没有制止,副将连忙又点数了四队共一百轻骑往潼城去接应。
这边无话,但这一百人自然也是没有回来的。
老赵就防着他们这一手,俘了方才那队人马之后,先是派人将夺来的兵甲马匹银两等等一概给大小姐送去,随后便折返回去,辨认着马蹄痕迹再往南走了快十里又重新埋伏起来。
那一百人毫无意外地又落入了老赵他们手里,这次一番劫掠过后,没往西送,反而往东北送了三四里。
这个方向和距离是算好了的,两队先后被俘的人马,如若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会在返回的路上碰面。
除了拖延时间,也就只是想给楚阳关下下脸面而已。
不过这样来两次也就罢了,老赵他们深知没有第三次机会,便拿着潼城返回来的大小姐新的命令重新潜伏到山林中去了。
而在潼城以南的荒郊野外坐了两个多时辰,满心都在谋划如何取得梁州的楚阳关,远远看见一群穿着白色亵衣跌跌撞撞朝他们走来的人时,差点惊的下令放箭。
幸好他们各个脚底下都被石子树枝划得伤痕累累,走的不快,否则真要丧命在自己人手里了。
待看清来人后,楚阳关沉着脸问他们如何落得此番模样,才知道这潼城境内,北虞与大楚交界的地面上,竟然有了一批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山匪。
既问清了缘由,楚阳关也不恼怒,反而安慰了他们一番:“是我将潼城想得简单了,原应该先要斥候探查一番的,只是情势紧迫又遭了变故,我心急害你们吃了这么一个亏。”
将军若是责骂倒也罢了,这么一说,这群军汉反而更加羞愧。
“定宜军的脸面是在战场上挣来的,我们的战场不在潼城这么个小地方,而在梁州。那些被夺了的马匹兵刃就当暂存在这群山匪手里。等我们拿了潼城,让他们连本带利都还回来也就罢了,说不定我们还有得赚呢。”
楚阳关没有一些慷慨激昂的语气,反倒如平常说话一般,像是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那些穿着亵衣的军汉这么一听,全憋着一股气,等着到了梁州好好发泄一番。
楚阳关又问了山匪数目兵刃马匹等等情况。
前五队后四队领头的九个队将,除了一个死在了第一次埋伏中,其余一共回来了八个。
这八个队将也非等闲,在那般境地之下,竟默默地对山匪的情况作出了个大致的推测判断。
不过,毕竟是正规的兵士折在了山匪手里,出于脸面心理等种种原因,原本除去断前路的五百人之外,实际上与这些定宜军正面交手的不过只有五百人而已,但在这八个队将口中,这些山匪足有一千五到两千人之多。
他们的心态楚阳关自然是明白的,却也没有当面说破,只在心里默默打了个折扣。
然而这样一个错误的消息却将他的判断推向了一个趋近于正确的结果。
这些所谓的“山匪”,实际上是梁州溃败下来的另一部分梁州军。
然而光有怒火还不行,他身上还绑着楚家的生死以及八万定宜军的生死,这些就是他日后安身立命的所有基础。如此境地之下,一个人,一匹马,一副甲,一两银子都不能白白耗费。
来的这一路上他已经大致做好了决断,定宜郡已经在他囊中,上至定宜郡守下至各县县令,身边都早已被安排上了定宜军或是楚家旁支的人。若与他同心还则罢了,否则随时都可以取而代之。
虽然楚家远在临潮,但他的几个堂弟堂妹却也都不是等闲人物,自己已差人将书信送出去,等他们收到书信,自己这边应该都大事已成了。
既要成大事,他眼中的当然不止定宜而已,定宜往北的潼郡他要,潼郡再往北的梁州他也要。
潼郡便是潼城,潼城原本是卫国的领土,与梁州共属一州之地。
南楚开国以来,高祖皇帝北上征伐,以雷霆之势荡平定宜,又欲鲸吞强卫,不想却至梁州而折戟。
因此也就留下了这么一块不大不小的潼城。
地域上面诸多方法都考虑过,或是拆分定宜或是干脆合并,然而权衡各方,最终还是单独划为一郡。
虽说是以郡相论,但其后卫国式微,北虞渐强,对于州郡县城的叫法各不相同,相互影响之下,连南楚国中都改换过一轮地方的制度,甚至还有过州郡同称的时期。
潼城这个叫法便也在官方民间一并留存了下来。
时至今日,卫国社稷已为丘墟,就连梁州军这个曾经的强卫存在于世间的最后一丝痕迹也消失了。但当年南楚高祖皇帝想要吞并梁州重合一郡的愿望,却被他楚阳关重拾起来。
在他的计划里,现下潼城守军自然不在话下,只是梁州可能要费些精神。
为了防止北虞和怀阳军提前听到风声,楚阳关便打算在城内兵不血刃地夺城,随后再给挚友报个仇,接着由潼城进发,给无重兵防备的梁州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他便耐下性子,在尚有些寒凉的夜里等了将近一个时辰,然而除了等来了困意和更深的寒凉之外,什么都没等到。
“人怎么还不回来?”楚阳关在唐明逸棺前铺了张狼皮毯子席地而坐,语气有些不耐。
唐明逸的棺木简陋,在潼城经历了刺袭击,又在城内城外先后两次被开棺,此时已经破烂不堪,楚阳关实在没办法给他换副棺木,只好先将自己带着的大氅给唐明逸的尸身披上,以免太过委屈挚友。
副将知道自家将军心中有多大的怒意,急忙回道:“许是城中形势复杂,为保将军入城后没有其他波澜,他们就耽搁住了。要不再派些人去接应一番?”
楚阳关哼了一声:“拿个潼城都这般费力,等他们回来都去给老子刷一个月的马厩。”
见将军没有制止,副将连忙又点数了四队共一百轻骑往潼城去接应。
这边无话,但这一百人自然也是没有回来的。
老赵就防着他们这一手,俘了方才那队人马之后,先是派人将夺来的兵甲马匹银两等等一概给大小姐送去,随后便折返回去,辨认着马蹄痕迹再往南走了快十里又重新埋伏起来。
那一百人毫无意外地又落入了老赵他们手里,这次一番劫掠过后,没往西送,反而往东北送了三四里。
这个方向和距离是算好了的,两队先后被俘的人马,如若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会在返回的路上碰面。
除了拖延时间,也就只是想给楚阳关下下脸面而已。
不过这样来两次也就罢了,老赵他们深知没有第三次机会,便拿着潼城返回来的大小姐新的命令重新潜伏到山林中去了。
而在潼城以南的荒郊野外坐了两个多时辰,满心都在谋划如何取得梁州的楚阳关,远远看见一群穿着白色亵衣跌跌撞撞朝他们走来的人时,差点惊的下令放箭。
幸好他们各个脚底下都被石子树枝划得伤痕累累,走的不快,否则真要丧命在自己人手里了。
待看清来人后,楚阳关沉着脸问他们如何落得此番模样,才知道这潼城境内,北虞与大楚交界的地面上,竟然有了一批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山匪。
既问清了缘由,楚阳关也不恼怒,反而安慰了他们一番:“是我将潼城想得简单了,原应该先要斥候探查一番的,只是情势紧迫又遭了变故,我心急害你们吃了这么一个亏。”
将军若是责骂倒也罢了,这么一说,这群军汉反而更加羞愧。
“定宜军的脸面是在战场上挣来的,我们的战场不在潼城这么个小地方,而在梁州。那些被夺了的马匹兵刃就当暂存在这群山匪手里。等我们拿了潼城,让他们连本带利都还回来也就罢了,说不定我们还有得赚呢。”
楚阳关没有一些慷慨激昂的语气,反倒如平常说话一般,像是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那些穿着亵衣的军汉这么一听,全憋着一股气,等着到了梁州好好发泄一番。
楚阳关又问了山匪数目兵刃马匹等等情况。
前五队后四队领头的九个队将,除了一个死在了第一次埋伏中,其余一共回来了八个。
这八个队将也非等闲,在那般境地之下,竟默默地对山匪的情况作出了个大致的推测判断。
不过,毕竟是正规的兵士折在了山匪手里,出于脸面心理等种种原因,原本除去断前路的五百人之外,实际上与这些定宜军正面交手的不过只有五百人而已,但在这八个队将口中,这些山匪足有一千五到两千人之多。
他们的心态楚阳关自然是明白的,却也没有当面说破,只在心里默默打了个折扣。
然而这样一个错误的消息却将他的判断推向了一个趋近于正确的结果。
这些所谓的“山匪”,实际上是梁州溃败下来的另一部分梁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