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钦陵万万没有想到,如此大雪天气,唐军居然能施展出火计,八万大军只逃千人来,中如帅战死,损失惨重无比,而反观唐军那边,也就折损了三百多人,这简直要把他肺给气炸,他很想找人发泄,然而主动出击的计策是他点头同意的,他自然无法将气撒在索朗加赞身上,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慢慢排解。
从唐军进入吐蕃地界到现在,已经歼灭了吐蕃兵马合共十六万,吐蕃的三十多万兵马现在只剩下二十万都不到了,而且最糟糕的是,逻些城中的粮食最多只能撑一个多月了,一旦城中闹起粮荒,唐军攻克逻些城便易如反掌。
樊梨花大胜之后将大军南移,驻在逻些城南十里之处,在此扎下行营,依旧只围不攻。
大雪从西向东蔓延,长安也下起了大雪,李世民的病情越发严重,说话都已经很艰难了,但他每日还是坚持要问一遍许廉:“有李浩的捷报吗?”许廉依旧摇头,目光之中,满是哀色。
年关将近,李世民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太医取出千年人参,切下参片放在李世民口中,为其延续生命,许廉来到床畔,李世民以目光询问,许廉则是摇头以答,一次次的失望打击,终于让李世民撑不住了。
大年三十这天,李世民忽然光返照,居然能说话了,还吃了一碗小米粥,而且是李治亲自喂的,喂完小米粥,李治要服侍李世民躺下休息,李世民摆手拒绝,问道:“许廉,可有李浩的捷报?”
许廉黯然摇头:“陛下,没有李浩的捷报传来。”
“唉”李世民长叹一声,垂首不语。
李治见他叹息,赶忙劝慰:“父皇莫急,您现在身体好转了,很快就可以康复,相信过不了多久,李浩的捷报就能传来了。”
“治儿莫要天真了。”李世民惨然一笑,凝望着李治,缓缓道,“父皇的身体,父皇自己知道,今日就是父皇的大限之日了。”
李治闻言赶忙摇头急道:“父皇千万莫要说不吉利的话,父皇一定长命百岁,不,长命万岁的!”
“呵呵”李世民无奈苦笑道,“那不过是历代帝皇自欺欺人的话罢了,又有哪个皇帝活过百岁高龄的,那不成神仙了也好,你母后就是在这个日子殡天的,朕也在今日殡天,很好,很好”
一听这话,李治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眼眶之中泪水莹莹,后方的晋阳公主早已垂泪,哭得甚是伤心。
李世民看到了后方的晋阳公主,微笑唤了声:“明达,过来,来父皇身畔。”
李明达赶忙来到李世民床边,李世民勉力抬手摸了摸李明达的青丝般长发,满面宠爱之色,问道:“明达,父皇将去,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太子皇兄和你,你太子皇兄性情柔弱,父皇怕他治理不好偌大的国家,而你则是身体荏弱,久病缠身,父皇这一走,你便是没有爹娘的孩子了你说你,当初要是嫁人了该多好。”
“父皇”李明达闻言泪水狂涌,早已泣不成声。
李治闻言赶忙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好好照顾晋阳妹妹。”
“光是照顾还不够。”李世民悠悠道,“定要给她寻个好人家,李浩那厮,就莫要考虑了,他已有妻室,朕的女儿是金枝玉叶,不可能给他做妾的。”
李治闻言一愣,李明达却忽然道:“父皇,儿臣不想嫁人,儿臣”
李治连连朝她使眼色,阻止她,都这个时候了,千万不能说这种话让父皇操心,李明达看到李治的眼色,赶忙止住了话。
李世民闻言无奈叹道:“你还是喜欢李浩对吧?”
李明达垂头默然不语。
李世民也沉默了,过了许久,他忽然缓缓叹道:“也罢,这件事便交给治儿办,反正千万莫要让明达受了委屈。”
“儿臣遵命!”李治肃然拱手。
李世民又道:“治儿,治国方略,你已学习多时,朕不担心,但你性格怯弱,这是身为皇者大忌,记住了,你以后是这天底下站得最高的人,不用再惧怕任何人,该杀的,就杀,该罚的,便罚,切不可心慈手软,心慈手软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李治颔首:“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李世民继续说道:“身为皇帝,当以江山社稷为重,皇帝可以什么都不会,但必须会用人,痞子刘邦为何能打败西楚霸王,正是因为他会任用贤能,眼下朝堂之上,朽木甚多,良臣难得,需得观其才能,阅其心术,方可委以重任,你舅舅长孙无忌近年来专于权术而不可自拔,你需得小心提防,李浩虽是贤良,才能与忠心俱佳,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最是难测,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变,你懂父皇的意思吧。”
李治听着李世民的教诲,默默流泪点头:“儿臣明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儿臣绝不感情用事,定以江山社稷为重。”
“嗯,你其实很聪明,父皇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李世民满意点头,缓缓道,“好了,朕有点乏了,扶朕躺下歇歇吧。”
李治和李明达赶忙一起扶李世民躺下,并盖上了被子,李世民说了声:“你们都退下吧。”
“是!儿臣告退!”李世民的众子女均都退了下去,但李治和李明达二人站在门外走廊上守着,任雪花飘落头顶,立刻便有宫人过来为他们撑起华伞为他们遮挡风雪。
李世民这一躺下,便再也没有醒来,傍晚时分,文武百官尽都接到宫中通传,皇上驾崩,群臣齐聚太极宫,在甘露殿外跪伏恸哭。
威震天下的天可汗就这么平静地驭龙殡天了,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等着李浩的捷报,但始终没有等到,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遗憾终究还是没能解决,李治和李明达已经哭成了泪人。
隔日一早,大年初一,这对百姓来说是个大日子,然而今日对皇宫来说也是大日子,因为今日是李治登基的大日子。
对于古代皇帝来说,没有什么典礼比登基大典更隆重了,每次的登基大典都由礼部操办,流程规矩繁杂无比,直到下午时分,群臣和李治才在太极殿汇聚,开始李治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按照以往惯例,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除了兵事和灾患,是不议其他国事的,因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商议辞世皇帝的葬礼流程,虽然只是走个过场,但这个过场十分重要,这是对先皇的尊重,也是对皇权的尊重。
然而今天,却出现了意外,李治坐在宝座之上,刚想问礼部尚于志宁该如何安排他父皇的葬礼流程。
而褚遂良竟忽然出列,大声道:“皇上,臣要重要之事要奏!”
李治见状一愣,但既然褚遂良说有重要之事要奏,他又岂能不许,便摊手道:“褚卿有何事要奏?”
褚遂良大声道:“臣要弹劾天策府上将李浩,李浩带军在外,却拥兵自重,不思破敌,擅专兵权,居心叵测,臣奏请陛下夺李浩和樊梨花兵权,将李浩押长安问罪!”
李治闻言双眉一皱,很不开心,这件事他们之前奏过,但却被李世民驳斥而,没想到现在又奏了,几个意思?看自己是新上任的皇帝,好欺负?
李治自然不可能像李世民那样呵斥,毕竟他刚上位,未立皇威,便蹙眉道:“褚卿多虑了,李浩忠心为国,岂会行不轨之事,眼下李浩攻伐吐蕃正是紧要时刻,我们切不可如此而为。”
话音刚落,长孙无忌忽然大步出列,声音洪亮道:“陛下!此言差矣!自古新旧皇权交替之际乃是一国动荡之时,多数叛乱皆在此刻发动,因为易于成事,李浩领兵在外,不思破敌,诸多行迹着实可疑,臣以为攻破吐蕃之事是小,保国之安稳事大,孰轻孰重,陛下心中当有称量。”
李治闻言一阵懵逼,竟找不出一句话来应对,李绩听得十分恼火,出列愤然高声道:“陛下,臣以为褚遂良和赵国公之言简直可笑,臣反对他们二人所请之事!”
“臣附议英国公之言!”翼国公秦琼出列附议。
“臣也附议英国公之言!”卢国公程咬金出列附议。
“臣附议!”大理寺卿狄仁杰出列附议。
“臣附议!”中令马周出列附议。
从唐军进入吐蕃地界到现在,已经歼灭了吐蕃兵马合共十六万,吐蕃的三十多万兵马现在只剩下二十万都不到了,而且最糟糕的是,逻些城中的粮食最多只能撑一个多月了,一旦城中闹起粮荒,唐军攻克逻些城便易如反掌。
樊梨花大胜之后将大军南移,驻在逻些城南十里之处,在此扎下行营,依旧只围不攻。
大雪从西向东蔓延,长安也下起了大雪,李世民的病情越发严重,说话都已经很艰难了,但他每日还是坚持要问一遍许廉:“有李浩的捷报吗?”许廉依旧摇头,目光之中,满是哀色。
年关将近,李世民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太医取出千年人参,切下参片放在李世民口中,为其延续生命,许廉来到床畔,李世民以目光询问,许廉则是摇头以答,一次次的失望打击,终于让李世民撑不住了。
大年三十这天,李世民忽然光返照,居然能说话了,还吃了一碗小米粥,而且是李治亲自喂的,喂完小米粥,李治要服侍李世民躺下休息,李世民摆手拒绝,问道:“许廉,可有李浩的捷报?”
许廉黯然摇头:“陛下,没有李浩的捷报传来。”
“唉”李世民长叹一声,垂首不语。
李治见他叹息,赶忙劝慰:“父皇莫急,您现在身体好转了,很快就可以康复,相信过不了多久,李浩的捷报就能传来了。”
“治儿莫要天真了。”李世民惨然一笑,凝望着李治,缓缓道,“父皇的身体,父皇自己知道,今日就是父皇的大限之日了。”
李治闻言赶忙摇头急道:“父皇千万莫要说不吉利的话,父皇一定长命百岁,不,长命万岁的!”
“呵呵”李世民无奈苦笑道,“那不过是历代帝皇自欺欺人的话罢了,又有哪个皇帝活过百岁高龄的,那不成神仙了也好,你母后就是在这个日子殡天的,朕也在今日殡天,很好,很好”
一听这话,李治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眼眶之中泪水莹莹,后方的晋阳公主早已垂泪,哭得甚是伤心。
李世民看到了后方的晋阳公主,微笑唤了声:“明达,过来,来父皇身畔。”
李明达赶忙来到李世民床边,李世民勉力抬手摸了摸李明达的青丝般长发,满面宠爱之色,问道:“明达,父皇将去,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太子皇兄和你,你太子皇兄性情柔弱,父皇怕他治理不好偌大的国家,而你则是身体荏弱,久病缠身,父皇这一走,你便是没有爹娘的孩子了你说你,当初要是嫁人了该多好。”
“父皇”李明达闻言泪水狂涌,早已泣不成声。
李治闻言赶忙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好好照顾晋阳妹妹。”
“光是照顾还不够。”李世民悠悠道,“定要给她寻个好人家,李浩那厮,就莫要考虑了,他已有妻室,朕的女儿是金枝玉叶,不可能给他做妾的。”
李治闻言一愣,李明达却忽然道:“父皇,儿臣不想嫁人,儿臣”
李治连连朝她使眼色,阻止她,都这个时候了,千万不能说这种话让父皇操心,李明达看到李治的眼色,赶忙止住了话。
李世民闻言无奈叹道:“你还是喜欢李浩对吧?”
李明达垂头默然不语。
李世民也沉默了,过了许久,他忽然缓缓叹道:“也罢,这件事便交给治儿办,反正千万莫要让明达受了委屈。”
“儿臣遵命!”李治肃然拱手。
李世民又道:“治儿,治国方略,你已学习多时,朕不担心,但你性格怯弱,这是身为皇者大忌,记住了,你以后是这天底下站得最高的人,不用再惧怕任何人,该杀的,就杀,该罚的,便罚,切不可心慈手软,心慈手软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李治颔首:“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李世民继续说道:“身为皇帝,当以江山社稷为重,皇帝可以什么都不会,但必须会用人,痞子刘邦为何能打败西楚霸王,正是因为他会任用贤能,眼下朝堂之上,朽木甚多,良臣难得,需得观其才能,阅其心术,方可委以重任,你舅舅长孙无忌近年来专于权术而不可自拔,你需得小心提防,李浩虽是贤良,才能与忠心俱佳,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最是难测,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变,你懂父皇的意思吧。”
李治听着李世民的教诲,默默流泪点头:“儿臣明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儿臣绝不感情用事,定以江山社稷为重。”
“嗯,你其实很聪明,父皇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李世民满意点头,缓缓道,“好了,朕有点乏了,扶朕躺下歇歇吧。”
李治和李明达赶忙一起扶李世民躺下,并盖上了被子,李世民说了声:“你们都退下吧。”
“是!儿臣告退!”李世民的众子女均都退了下去,但李治和李明达二人站在门外走廊上守着,任雪花飘落头顶,立刻便有宫人过来为他们撑起华伞为他们遮挡风雪。
李世民这一躺下,便再也没有醒来,傍晚时分,文武百官尽都接到宫中通传,皇上驾崩,群臣齐聚太极宫,在甘露殿外跪伏恸哭。
威震天下的天可汗就这么平静地驭龙殡天了,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等着李浩的捷报,但始终没有等到,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遗憾终究还是没能解决,李治和李明达已经哭成了泪人。
隔日一早,大年初一,这对百姓来说是个大日子,然而今日对皇宫来说也是大日子,因为今日是李治登基的大日子。
对于古代皇帝来说,没有什么典礼比登基大典更隆重了,每次的登基大典都由礼部操办,流程规矩繁杂无比,直到下午时分,群臣和李治才在太极殿汇聚,开始李治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按照以往惯例,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除了兵事和灾患,是不议其他国事的,因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商议辞世皇帝的葬礼流程,虽然只是走个过场,但这个过场十分重要,这是对先皇的尊重,也是对皇权的尊重。
然而今天,却出现了意外,李治坐在宝座之上,刚想问礼部尚于志宁该如何安排他父皇的葬礼流程。
而褚遂良竟忽然出列,大声道:“皇上,臣要重要之事要奏!”
李治见状一愣,但既然褚遂良说有重要之事要奏,他又岂能不许,便摊手道:“褚卿有何事要奏?”
褚遂良大声道:“臣要弹劾天策府上将李浩,李浩带军在外,却拥兵自重,不思破敌,擅专兵权,居心叵测,臣奏请陛下夺李浩和樊梨花兵权,将李浩押长安问罪!”
李治闻言双眉一皱,很不开心,这件事他们之前奏过,但却被李世民驳斥而,没想到现在又奏了,几个意思?看自己是新上任的皇帝,好欺负?
李治自然不可能像李世民那样呵斥,毕竟他刚上位,未立皇威,便蹙眉道:“褚卿多虑了,李浩忠心为国,岂会行不轨之事,眼下李浩攻伐吐蕃正是紧要时刻,我们切不可如此而为。”
话音刚落,长孙无忌忽然大步出列,声音洪亮道:“陛下!此言差矣!自古新旧皇权交替之际乃是一国动荡之时,多数叛乱皆在此刻发动,因为易于成事,李浩领兵在外,不思破敌,诸多行迹着实可疑,臣以为攻破吐蕃之事是小,保国之安稳事大,孰轻孰重,陛下心中当有称量。”
李治闻言一阵懵逼,竟找不出一句话来应对,李绩听得十分恼火,出列愤然高声道:“陛下,臣以为褚遂良和赵国公之言简直可笑,臣反对他们二人所请之事!”
“臣附议英国公之言!”翼国公秦琼出列附议。
“臣也附议英国公之言!”卢国公程咬金出列附议。
“臣附议!”大理寺卿狄仁杰出列附议。
“臣附议!”中令马周出列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