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元帅,热气球观测结果,东面高地后,敌军已经布阵完毕,南北绵延十余里,粗略估计不下七万兵马!”
“知道了。”
宇文维翰说完,拿起千里镜,看向东面远处那道宛若门槛一般的丘陵,以他现在的位置,是看不到丘陵后情况的。
丘陵上,有些许高句丽骑兵,想来是敌军将帅在那里观察己方的动静。
决战就要开始了,宇文维翰激动不已,但激动之余,脑子却很清醒,对方特意放他们渡河,当然不是宋襄公之仁。
春秋时,宋军与楚军决战,作为主帅的宋襄公,执意让楚军渡河、布阵,却不行“半渡而击”,以表明自己的仁义,结果自取其辱。
现在,高句丽军坐视周军渡河、布阵,是因为一场大水过后,岸边泥泞不堪,周军在这种地形布阵,虽然不至于深陷泥沼动弹不得,调动起来却有些麻烦。
而对方在丘陵后预先布阵,也是借助丘陵阻碍周军的视线,无法进行针对性部署。
宇文维翰觉得,高句丽主帅倒是有些想法,只是官军精锐,哪里是区区泥泞就能掣肘得了的,而己方有热气球,可以将战场情况收于眼底。
让诸如伏兵、疑兵、奇兵之类手段失效。
想着想着,宇文维翰的信心又添了几分,一旁,行军元帅长史王頍正在发号施令,开始排兵布阵。
在其指挥下,六万大军动起来如臂使指,快速渡河后,有条不紊的展开阵型,后续渡河的兵马还在移动,已经布阵完毕的士兵则开始吃“朝食”。
一切,都在忙而不乱之中进行,宇文维翰仔细观察了许久,对王长史的指挥能力是很佩服的。
平心而论,目前的他还做不到。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古来名将,都能够指挥数万、数十万大军却不失章法,而他,现在还不行,指挥起近万人的军队作战,就有些吃力了。
按照父亲的话来说,就是历练得还不够。
父亲还反复强调,此次东征,全听王长史调兵遣将,他这个新手,就不要自以为是,靠着满腔热血来打仗。
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气可嘉,但光靠勇气,是无法打胜仗的,大战不是儿戏,稍有差池,就是兵败身亡的下场。
父亲的教导,宇文维翰不敢忘,所以本着“求学”的态度,在一旁观摩长史王頍如何指挥大军。
此次交战,周军步骑合计逾六万,而战场,是在萨水东岸。
己方位于萨水畔,地表泥泞,高句丽军位于将近十里外,已经列阵完毕,步骑合计大概不少于七万,兵力上略微占优。
两军之间,是一片旷野,以草地为主,地面坚实,而高句丽军一侧,有一道南北走向的丘陵,形同门槛。
正常情况下,即便双方对进,交战地区也会在这道丘陵西面的旷野里。
若一攻一防,高句丽军攻的可能性很大,道理很简单:首先,高句丽军再怎么样也得前出,抵达那道丘陵上居高临下。
其次,对方任由己方过河,就是要让己方在泥泞地面布阵,然后来攻,使得己方将士在泥泞中调动时各种不方便。
第三,高句丽军在萨水上游有一处据点,驻军近五千人,距离此处五六里,而这处据点驻军不可能袖手旁观,总是要动起来,来个顺流而下,侧击在下游岸边结阵的周军。
如果高句丽军放弃进攻,等着周军来攻,那么这上游的据点就失去了作用,驻扎的兵马,很容易被周军歼灭。
这是宇文维翰的判断,王长史及其他几位行军总管的判断亦是如此。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战斗何时开始。
不是说两军列阵,马上就能开战的,双方军阵隔着十里地,接近需要时间,而结阵的军队行动时为了保持阵型,移动速度很慢。
很可能这十里距离缩短到即将接战的一里,都要花上大半日时间。
宇文维翰不停地观察着,即要旁听王长史的调兵遣将,又观察己方各部兵马的布阵情况及布阵速度,还得时不时看看远处那丘陵处的敌情,同样忙得很。
行军总管王世积所部三千骑兵已经前出,抵达本阵左前方东北方向数里外的一处土丘,占据战场制高点,作为左翼本阵屏障。
按照战前规划,为方便指挥,这处无名土丘暂名为“丘甲”。
行军总管刘波儿所部四千骑兵已经前出,抵达本阵右前方东南方向数里外的一处土丘,以作本阵右翼屏障,所据无名土丘,暂名为“丘乙”。
而周军步兵依靠萨水,面向东方呈半圆形展开,形成个弧形的大型军阵。
背靠河流布弧形步阵,这名堂宇文维翰知道,当年宋武帝刘裕还是晋将时,北伐中原所设“却月阵”,便是如此形状。
北伐晋军抵达黄河边上,船队逆流而上前往洛阳,时常被水冲到北岸,人员为岸上魏军杀害。
于是晋军渡河,面对拥有优势骑兵的魏军,摆出“却月阵”以步制骑,“月”是战车组成的弧形车阵,步兵以战车为屏障,在车后以矛、弓弩杀敌。
此阵以河流黄河护卫腹背,不怕敌骑迂回侧击,而河面上是满载粮草、辎重的船只,随时提供支援,伤兵也可及时上船疗伤、休息。
晋军以此阵迎战来袭魏军,虽然兵力相差悬殊,却接连击败魏军连番进攻,杀伤甚多,宛若惊涛骇浪中一孤岛,巍然不动。
晋军凭借却月阵,以少胜多,使得却月阵之名流传至今。
现在,周军背靠萨水,结却月阵,后背有河流作为屏障,不惧偷袭,面前是一片旷野,加上有半空中的热气球观察战场,敌军动态一目了然。
周军并没有以战车结阵,而萨水上,没有战船以作支援,这是和晋军却月阵不同之处。
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就是主战武器。
号角声起,打断了宇文维翰的思绪,他收起视线,拿起千里镜,看向东面。
不知不觉中,已经临近中午,东面那道长长的丘陵上,出现了一条黑线,黑线慢慢移动,如同一卷地毯般逐渐展开,从北往南宽度有十余里。
大量高句丽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源源不断地翻越丘陵,出现在周军将士的野里,远远看去,仿佛整道丘陵在向前缓缓移动。
在千里镜的视野里,高句丽军阵旗帜招展,竖起密密麻麻的长矛,看上去就像茂密的树林般。
宇文维翰观察了一会,放下千里镜,看了看怀表。
现在,是上午十点五十分。
40135/
“知道了。”
宇文维翰说完,拿起千里镜,看向东面远处那道宛若门槛一般的丘陵,以他现在的位置,是看不到丘陵后情况的。
丘陵上,有些许高句丽骑兵,想来是敌军将帅在那里观察己方的动静。
决战就要开始了,宇文维翰激动不已,但激动之余,脑子却很清醒,对方特意放他们渡河,当然不是宋襄公之仁。
春秋时,宋军与楚军决战,作为主帅的宋襄公,执意让楚军渡河、布阵,却不行“半渡而击”,以表明自己的仁义,结果自取其辱。
现在,高句丽军坐视周军渡河、布阵,是因为一场大水过后,岸边泥泞不堪,周军在这种地形布阵,虽然不至于深陷泥沼动弹不得,调动起来却有些麻烦。
而对方在丘陵后预先布阵,也是借助丘陵阻碍周军的视线,无法进行针对性部署。
宇文维翰觉得,高句丽主帅倒是有些想法,只是官军精锐,哪里是区区泥泞就能掣肘得了的,而己方有热气球,可以将战场情况收于眼底。
让诸如伏兵、疑兵、奇兵之类手段失效。
想着想着,宇文维翰的信心又添了几分,一旁,行军元帅长史王頍正在发号施令,开始排兵布阵。
在其指挥下,六万大军动起来如臂使指,快速渡河后,有条不紊的展开阵型,后续渡河的兵马还在移动,已经布阵完毕的士兵则开始吃“朝食”。
一切,都在忙而不乱之中进行,宇文维翰仔细观察了许久,对王长史的指挥能力是很佩服的。
平心而论,目前的他还做不到。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古来名将,都能够指挥数万、数十万大军却不失章法,而他,现在还不行,指挥起近万人的军队作战,就有些吃力了。
按照父亲的话来说,就是历练得还不够。
父亲还反复强调,此次东征,全听王长史调兵遣将,他这个新手,就不要自以为是,靠着满腔热血来打仗。
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气可嘉,但光靠勇气,是无法打胜仗的,大战不是儿戏,稍有差池,就是兵败身亡的下场。
父亲的教导,宇文维翰不敢忘,所以本着“求学”的态度,在一旁观摩长史王頍如何指挥大军。
此次交战,周军步骑合计逾六万,而战场,是在萨水东岸。
己方位于萨水畔,地表泥泞,高句丽军位于将近十里外,已经列阵完毕,步骑合计大概不少于七万,兵力上略微占优。
两军之间,是一片旷野,以草地为主,地面坚实,而高句丽军一侧,有一道南北走向的丘陵,形同门槛。
正常情况下,即便双方对进,交战地区也会在这道丘陵西面的旷野里。
若一攻一防,高句丽军攻的可能性很大,道理很简单:首先,高句丽军再怎么样也得前出,抵达那道丘陵上居高临下。
其次,对方任由己方过河,就是要让己方在泥泞地面布阵,然后来攻,使得己方将士在泥泞中调动时各种不方便。
第三,高句丽军在萨水上游有一处据点,驻军近五千人,距离此处五六里,而这处据点驻军不可能袖手旁观,总是要动起来,来个顺流而下,侧击在下游岸边结阵的周军。
如果高句丽军放弃进攻,等着周军来攻,那么这上游的据点就失去了作用,驻扎的兵马,很容易被周军歼灭。
这是宇文维翰的判断,王长史及其他几位行军总管的判断亦是如此。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战斗何时开始。
不是说两军列阵,马上就能开战的,双方军阵隔着十里地,接近需要时间,而结阵的军队行动时为了保持阵型,移动速度很慢。
很可能这十里距离缩短到即将接战的一里,都要花上大半日时间。
宇文维翰不停地观察着,即要旁听王长史的调兵遣将,又观察己方各部兵马的布阵情况及布阵速度,还得时不时看看远处那丘陵处的敌情,同样忙得很。
行军总管王世积所部三千骑兵已经前出,抵达本阵左前方东北方向数里外的一处土丘,占据战场制高点,作为左翼本阵屏障。
按照战前规划,为方便指挥,这处无名土丘暂名为“丘甲”。
行军总管刘波儿所部四千骑兵已经前出,抵达本阵右前方东南方向数里外的一处土丘,以作本阵右翼屏障,所据无名土丘,暂名为“丘乙”。
而周军步兵依靠萨水,面向东方呈半圆形展开,形成个弧形的大型军阵。
背靠河流布弧形步阵,这名堂宇文维翰知道,当年宋武帝刘裕还是晋将时,北伐中原所设“却月阵”,便是如此形状。
北伐晋军抵达黄河边上,船队逆流而上前往洛阳,时常被水冲到北岸,人员为岸上魏军杀害。
于是晋军渡河,面对拥有优势骑兵的魏军,摆出“却月阵”以步制骑,“月”是战车组成的弧形车阵,步兵以战车为屏障,在车后以矛、弓弩杀敌。
此阵以河流黄河护卫腹背,不怕敌骑迂回侧击,而河面上是满载粮草、辎重的船只,随时提供支援,伤兵也可及时上船疗伤、休息。
晋军以此阵迎战来袭魏军,虽然兵力相差悬殊,却接连击败魏军连番进攻,杀伤甚多,宛若惊涛骇浪中一孤岛,巍然不动。
晋军凭借却月阵,以少胜多,使得却月阵之名流传至今。
现在,周军背靠萨水,结却月阵,后背有河流作为屏障,不惧偷袭,面前是一片旷野,加上有半空中的热气球观察战场,敌军动态一目了然。
周军并没有以战车结阵,而萨水上,没有战船以作支援,这是和晋军却月阵不同之处。
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就是主战武器。
号角声起,打断了宇文维翰的思绪,他收起视线,拿起千里镜,看向东面。
不知不觉中,已经临近中午,东面那道长长的丘陵上,出现了一条黑线,黑线慢慢移动,如同一卷地毯般逐渐展开,从北往南宽度有十余里。
大量高句丽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源源不断地翻越丘陵,出现在周军将士的野里,远远看去,仿佛整道丘陵在向前缓缓移动。
在千里镜的视野里,高句丽军阵旗帜招展,竖起密密麻麻的长矛,看上去就像茂密的树林般。
宇文维翰观察了一会,放下千里镜,看了看怀表。
现在,是上午十点五十分。
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