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呼啸,黄沙漫天,一支数千人的突厥军队冒着大风沙向南行军,前方影影绰绰,是一座城池的轮廓,待得大军赶到那里,就能入城避风。
这座城池并无太多固定居民,多为当季游牧部落客居之地,所以虽然城池破败却还是有些人气,但如今正是战火纷飞之际,前锋哨骑已经查探过,城内无人烟。
眼见着城池就在眼前,突厥军队的前进速度快了许多,先前出击的周军已经后撤,正是他们趁机南下试探、看看有没有便宜可占的时候。
这里距离白道的北端入口不远,待得顺白道翻越大山,再向东南方向走上数百里,他们就可以接近周国的朔州地区,若周国军队防备松懈,就可以报仇了。
想着想着,突厥军队又加快了速度,就在这时,城内忽然响起号角声,随后戛然而止。
短促的号角声,仿佛只是风沙中的一个幻音,但听在突厥将领的耳里,却宛若大钟敲响:这是示警的号角,戛然而止的原因,恐怕是有敌人摸过来把吹号的人干掉了。
只是数息时间,突厥将领便做出反应,让人吹响号角,让军队准备迎战。
当然要迎战,这种时候掉头就跑,只会将后背让给敌人,对方一阵追杀下来,恐怕己方会伤亡惨重,而若是迎战,己方数千骑兵,没什么好怕的。
突厥骑兵很快就做好迎战准备,而他们的对手动作则更快:周军骑兵从城池以及左右两侧出击,气势汹汹向着突厥军队扑来。
佩戴防风镜的周军骑兵,丝毫不受风沙的影响,人手一杆明德三年式骑兵气铳,第一轮冲锋时就在五十步距离上方案,将突厥骑兵打得人仰马翻。
被当头痛击的突厥骑兵不一会便溃散,各自向外夺路狂奔。
却被走外围迂回包抄的其他周军骑兵挡住,试图突围的突厥骑兵被转轮手枪打了几轮,又被追击的周军用弓箭射了几轮,伤亡大半。
除了少数人侥幸突围,其他幸存者纷纷下马投降、
一场遭遇战刚开始没多久便结束了。
过了半日,风沙消散,此时天色昏暗,已近傍晚,惴惴不安的突厥俘虏们,看见城外南面旷野里出现大量军队,看样子,是刚经由白道翻越大山北上的周军主力。
看着越来越多的旌旗,突厥俘虏们心惊胆颤:周军不是撤退了么?这么多兵马又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上午,多云间晴,破败的城池内旌旗招展,御驾亲征至此的周国皇帝宇文温,携皇子宇文维翰以及主要将领,在城内筑坛祭拜。
祭坛很简朴,是临时堆起来起来的土木混合建筑,宇文温和儿子以及将领们身着戎服,依礼祭拜宇文氏的列祖列宗。
这座破败的城池,就是当年北魏六镇之一武川镇故城所在,七十多年前的六镇之乱,改变了天下格局以及无数人的命运。
定居武川的宇文氏家族,命运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从武川走出来的军人集体,一部分入关中,与关陇豪强合流,形成一个军事集团,于是有了西魏,有了周国,有了后世所称的“关陇集团”。
大名鼎鼎的西魏八柱国,宇文泰、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李虎这五人出身武川镇(或者从祖辈起在武川镇定居)。
又有十二大将军,其中的杨忠亦为武川出身,历史上的武川集团,创建了周、隋、唐三个朝代,可以说武川这个地方,就是关陇集团的故宅所在。
周国保定年间,杨忠率军攻打齐国晋阳,绕行草原经由白道翻越阴山山脉(大青山)入并州,途径武川时,特意到故宅洒扫、祭拜先人。
如今宇文温御驾亲征,经由白道出击,武川作为白道北端出口要地,当然是周军的必经之处,所以宇文温特地带着儿子还有将领筑坛祭拜先人,以示没有忘本。
此时没有衣锦还乡,没有百姓箪食壶浆,只有将士们环绕四周,让破败的城池有了人气。
自六镇之乱后,本来是防御草原势力重要据点的六镇地区,渐渐为草原势力占据,然后逐渐荒废。
昔年热闹的武川镇城,如今沦为游牧部落的临时暂住地,城内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牛羊圈,武川武勋们的故宅,实际上都已经破败不堪。
宇文温此时甚至有搞错位置、拜错家门的风险。
宇文温当然不认得宇文氏故宅的位置,而当年的武川老人大多已经去世,此时此刻,没有什么识途老马带着周国君臣到宇文氏故宅祭拜先人。
为了稳妥起见,宇文温选择在城内筑坛祭拜,一举多得。
首先,没有进错家拜错门的风险;其次,不需要“重新装修”故宅,不会暴露故宅的位置,省得日后突厥人来报复、泄愤,将宇文氏的故宅变成粪坑。
没错,宇文温并未打算重整武川故城并将其列为塞外重镇派兵驻守,甚至他都没打算将边防线从现在的位置向北大幅扩张。
暂时没打算将边防线扩张到阴山山脉以北,具体实际,要等以后视情况而定。
也许有人会问,如今突厥被打得吐血,不正是大举开疆辟土的好机会么?怎么这么保守?是不是怂了?
宇文温当然不怂,他也想将防线全面推进到阴山山脉北麓,也就是重现北魏六镇边防线,然后在各节点布置军队,随时出击、扫荡草原。
但问题是目前的国力撑不住如此构想,要是硬来,只会落得财政破产、无以为继最后放弃的结局。
宇文温辛辛苦苦攒了几年,好不容易攒够了一点资本来个“犁庭扫穴”,若是把资源投入到防线建设,先期投入且不说,后期的巨额维持费用就不是如今的财政收入能够承担的。
突厥国力强盛,还未到日落西山的地步,此次即便连番吃败仗,不代表对方会就此灭亡,两国的战争必将长期化,不是一两年就能决出胜负的。
宇文温认为,有限的资源应该投入到军队(野战军)建设上,而不是用来修筑、维持漫长的防线,光有防线而没有强力的野战军,耗资靡费的防线实际上也就是个摆设,各要地会被突厥逐一攻破。
更别说他还要解决辽东问题,哪来那么多钱粮同时支撑东、西两线长期并且高消耗的军事行动。
所以,他只是路过武川而已,待得行动结束,就要收兵回中原,武川依旧不在国境之内,若现在把武川故城弄得漂漂亮亮,把祖宅弄得金碧辉煌,只会便宜突厥人。
事有轻重缓急,宇文温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消灭突厥的军队,俘虏、杀伤更多的突厥国内人口,直接让对方元气大伤,至少十年缓不过来。
有了宝贵的十年安定期,他才有精力腾出手,去解决辽东、高句丽问题。
彻底解决了东线,才能集中全力解决西线的问题,否则两线作战,两头都做不好。
祭拜完毕的宇文温,看着灰蒙蒙的天空,看着城外旷野,心中默默祈祷:这一次,你们可给点力,再召集数十万军队来和我互相伤害啊!
40135/
这座城池并无太多固定居民,多为当季游牧部落客居之地,所以虽然城池破败却还是有些人气,但如今正是战火纷飞之际,前锋哨骑已经查探过,城内无人烟。
眼见着城池就在眼前,突厥军队的前进速度快了许多,先前出击的周军已经后撤,正是他们趁机南下试探、看看有没有便宜可占的时候。
这里距离白道的北端入口不远,待得顺白道翻越大山,再向东南方向走上数百里,他们就可以接近周国的朔州地区,若周国军队防备松懈,就可以报仇了。
想着想着,突厥军队又加快了速度,就在这时,城内忽然响起号角声,随后戛然而止。
短促的号角声,仿佛只是风沙中的一个幻音,但听在突厥将领的耳里,却宛若大钟敲响:这是示警的号角,戛然而止的原因,恐怕是有敌人摸过来把吹号的人干掉了。
只是数息时间,突厥将领便做出反应,让人吹响号角,让军队准备迎战。
当然要迎战,这种时候掉头就跑,只会将后背让给敌人,对方一阵追杀下来,恐怕己方会伤亡惨重,而若是迎战,己方数千骑兵,没什么好怕的。
突厥骑兵很快就做好迎战准备,而他们的对手动作则更快:周军骑兵从城池以及左右两侧出击,气势汹汹向着突厥军队扑来。
佩戴防风镜的周军骑兵,丝毫不受风沙的影响,人手一杆明德三年式骑兵气铳,第一轮冲锋时就在五十步距离上方案,将突厥骑兵打得人仰马翻。
被当头痛击的突厥骑兵不一会便溃散,各自向外夺路狂奔。
却被走外围迂回包抄的其他周军骑兵挡住,试图突围的突厥骑兵被转轮手枪打了几轮,又被追击的周军用弓箭射了几轮,伤亡大半。
除了少数人侥幸突围,其他幸存者纷纷下马投降、
一场遭遇战刚开始没多久便结束了。
过了半日,风沙消散,此时天色昏暗,已近傍晚,惴惴不安的突厥俘虏们,看见城外南面旷野里出现大量军队,看样子,是刚经由白道翻越大山北上的周军主力。
看着越来越多的旌旗,突厥俘虏们心惊胆颤:周军不是撤退了么?这么多兵马又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上午,多云间晴,破败的城池内旌旗招展,御驾亲征至此的周国皇帝宇文温,携皇子宇文维翰以及主要将领,在城内筑坛祭拜。
祭坛很简朴,是临时堆起来起来的土木混合建筑,宇文温和儿子以及将领们身着戎服,依礼祭拜宇文氏的列祖列宗。
这座破败的城池,就是当年北魏六镇之一武川镇故城所在,七十多年前的六镇之乱,改变了天下格局以及无数人的命运。
定居武川的宇文氏家族,命运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从武川走出来的军人集体,一部分入关中,与关陇豪强合流,形成一个军事集团,于是有了西魏,有了周国,有了后世所称的“关陇集团”。
大名鼎鼎的西魏八柱国,宇文泰、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李虎这五人出身武川镇(或者从祖辈起在武川镇定居)。
又有十二大将军,其中的杨忠亦为武川出身,历史上的武川集团,创建了周、隋、唐三个朝代,可以说武川这个地方,就是关陇集团的故宅所在。
周国保定年间,杨忠率军攻打齐国晋阳,绕行草原经由白道翻越阴山山脉(大青山)入并州,途径武川时,特意到故宅洒扫、祭拜先人。
如今宇文温御驾亲征,经由白道出击,武川作为白道北端出口要地,当然是周军的必经之处,所以宇文温特地带着儿子还有将领筑坛祭拜先人,以示没有忘本。
此时没有衣锦还乡,没有百姓箪食壶浆,只有将士们环绕四周,让破败的城池有了人气。
自六镇之乱后,本来是防御草原势力重要据点的六镇地区,渐渐为草原势力占据,然后逐渐荒废。
昔年热闹的武川镇城,如今沦为游牧部落的临时暂住地,城内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牛羊圈,武川武勋们的故宅,实际上都已经破败不堪。
宇文温此时甚至有搞错位置、拜错家门的风险。
宇文温当然不认得宇文氏故宅的位置,而当年的武川老人大多已经去世,此时此刻,没有什么识途老马带着周国君臣到宇文氏故宅祭拜先人。
为了稳妥起见,宇文温选择在城内筑坛祭拜,一举多得。
首先,没有进错家拜错门的风险;其次,不需要“重新装修”故宅,不会暴露故宅的位置,省得日后突厥人来报复、泄愤,将宇文氏的故宅变成粪坑。
没错,宇文温并未打算重整武川故城并将其列为塞外重镇派兵驻守,甚至他都没打算将边防线从现在的位置向北大幅扩张。
暂时没打算将边防线扩张到阴山山脉以北,具体实际,要等以后视情况而定。
也许有人会问,如今突厥被打得吐血,不正是大举开疆辟土的好机会么?怎么这么保守?是不是怂了?
宇文温当然不怂,他也想将防线全面推进到阴山山脉北麓,也就是重现北魏六镇边防线,然后在各节点布置军队,随时出击、扫荡草原。
但问题是目前的国力撑不住如此构想,要是硬来,只会落得财政破产、无以为继最后放弃的结局。
宇文温辛辛苦苦攒了几年,好不容易攒够了一点资本来个“犁庭扫穴”,若是把资源投入到防线建设,先期投入且不说,后期的巨额维持费用就不是如今的财政收入能够承担的。
突厥国力强盛,还未到日落西山的地步,此次即便连番吃败仗,不代表对方会就此灭亡,两国的战争必将长期化,不是一两年就能决出胜负的。
宇文温认为,有限的资源应该投入到军队(野战军)建设上,而不是用来修筑、维持漫长的防线,光有防线而没有强力的野战军,耗资靡费的防线实际上也就是个摆设,各要地会被突厥逐一攻破。
更别说他还要解决辽东问题,哪来那么多钱粮同时支撑东、西两线长期并且高消耗的军事行动。
所以,他只是路过武川而已,待得行动结束,就要收兵回中原,武川依旧不在国境之内,若现在把武川故城弄得漂漂亮亮,把祖宅弄得金碧辉煌,只会便宜突厥人。
事有轻重缓急,宇文温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消灭突厥的军队,俘虏、杀伤更多的突厥国内人口,直接让对方元气大伤,至少十年缓不过来。
有了宝贵的十年安定期,他才有精力腾出手,去解决辽东、高句丽问题。
彻底解决了东线,才能集中全力解决西线的问题,否则两线作战,两头都做不好。
祭拜完毕的宇文温,看着灰蒙蒙的天空,看着城外旷野,心中默默祈祷:这一次,你们可给点力,再召集数十万军队来和我互相伤害啊!
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