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京城,私邸,权臣苏我马子正在接见客人,客人是刚回国不久的留学生们,面对权贵的问话,一个个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拖沓。
以小野妹子(汉名苏因高)为首的留学生,在中原求学许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回国,成为倭国官员了解中原风土的最佳人选。
虽然他们已经将自己的留学经历,以及了解到的中原风土人情,统统记录下来交给朝廷,但依旧有很多高官想亲耳听听他们的所见所闻。
苏我马子也是其中一人,他想知道中原的情况,而只有这些留学生,才能告诉他相对真实的“实情”。
对此,小野妹子等人早有准备,手中拿着一叠叠资料,分别向大臣介绍起中原的实情,而最后压轴的小野妹子,负责讲解何为“考试选拔”。
周国试行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苏我马子听说过,但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因为这必然会引起贵族们的不满,而不满情绪渐渐积累,天长日久,必然生变。
所谓考试,考的是学问,只有富贵之家,才能确保子弟们有足够的条件来学习各种知识,那些饥不果腹的穷鬼,哪里来的底气和贵族们比试学问?
这个道理,他不觉得周国皇帝宇文温想不通,但此人依旧做了,看来是有什么把握。
对此,小野妹子的回答就是周国推广印刷术,让书籍的价格大幅下降,然后拟定一套《教学大纲》,让所有读书人按着上面的“知识要点”来考试。
换句话说,是按着特定的要求来考试,这种要求,必然有偏向。
苏我马子觉得这种要求再怎么偏,也不能做得太明显,所以“考试选拔”的关键,是在让更多的人读得起书,还需要有大量的老师,来传授学问。
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较长时间的铺垫,恐怕效果不会如预期那样,苏我马子虽然没有实际接触过这种人才选拔方式,但也能想象出需要费多大的劲。
小野妹子尽量用简略的语言,将中原如今的考试选拔制度(试行)介绍了一遍,苏我马子很满意包括小野妹子在内的留学生们的表现,下令各有赏赐。
他主张派留学生去中原,就是要尽可能学习中原的文化、礼仪、制度,为国内的制度变革提供有力的支持,而推行佛教,也是苏我马子的一贯主张。
有赖周国的极力支持,大量佛学典籍和有志于弘扬佛法的高僧来到倭国,如今倭国国内的佛寺渐渐增多,信仰佛教的信徒也渐渐增多。
这是苏我马子乐于看到的结果,至于考试选拔,他实际上不是很感兴趣。
之所以问得这么详细,是因为苏我马子想从中猜测周国天子的可能意图,看看这个年轻气盛的中原皇帝,是否有进犯倭国的倾向。
作为倭国权臣,苏我马子大力扶持渡来人势力,对抗旧贵族,他的本意是要让倭国变强,而不是引狼入室,对于周国,也是如此。
苏我马子极力主张和周国加强往来,但是想增强国力,不是想让倭国成为周国的藩属,连王位更替都得宗主国批准。
简而言之,倭国和周国是在做买卖,不是卖身。
随着周国在海东的存在越来越强,苏我马子心中的忧虑也越来越大,他就担心周国野心勃勃,想要开疆拓土,将海东诸国一网打尽。
周国迟早要对高句丽动手,这一点苏我马子和其他官员都很清楚,仅就此事而言,高句丽是否灭亡,和倭国无关。
但等高句丽灭亡之后,周国会如何对待百济?
百济和倭国,世代友好,许多倭国贵族,祖辈都有百济血脉,两国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一旦百济要倒霉,倭国不可能坐视不理。
周国若灭了高句丽,接下来若是想要把半岛吞并,必然对百济和新罗动手,到时候,即便倭国这边不愿意,也得出兵帮助百济,免得对方灭国。
因为若是百济、新罗灭亡,接下来就该轮到倭国了。
这种危机感,苏我马子当然有,所以他一直密切关注周国在海东的动向,想办法了解周国国内的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个年轻的周国皇帝宇文温,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海东这边来。
苏我马子认为好像不太可能,因为听留学生反应,据说周国的西北边境,有强大的突厥国时不时骚扰,周国又刚刚平定西南边疆的蛮夷,似乎在大力经营边疆,这样也要消耗许多国力。
这都是留学生们在黄州听到的消息,不需要冒险刺探,只需通过倾听南来北往的客商详谈,以及购买公开发售的“报纸”,就能从中获得许多有用的消息。
苏我马子之所以关注考试选拔,不是为了在国内推行这一制度,这种制度是挖他自己和贵族们的根基,傻瓜才会推广。
他是从这件事里,看出周国的皇帝和贵族们似乎正在暗地里较劲。
考试选拔,明摆着是皇帝和贵族们争权,皇帝引入新的势力来平衡旧贵族。
这一切,就如同历代倭王所打算的一样,不甘心被旧贵族掣肘,引入苏我氏等新贵族来分权,而苏我氏需要帮手,于是大力扶持渡来人势力,和旧贵族们抗衡。
倭国国情和周国国情大不相同,但权力斗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苏我马子认为,即便宇文温身为皇帝,也不可能和贵族们撕破脸,所以明争暗斗之下,肯定会消耗许多精力。
考虑到周国大兴海贸,不断地开辟贸易据点,苏我马子觉得这是周国皇帝的手段,要对国内贵族们软硬兼施,用海贸所得丰厚利润,来收买贵族们,平息他们的怒火。
这是基本的权术,苏我马子精于此道,他不认为那位周国皇帝想不到,所以现在做出了判断,觉得周国即便再厉害,要灭掉高句丽并站稳脚跟,总得花上不短时间。
高句丽国力强盛,大量城池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周军一座座啃过去,没几年时间哪里能灭掉高句丽,更别说控制高句丽故地也得花时间。
这时间是多少?最快也至少要二十年吧!
二十年时间,苏我马子觉得这对于倭国来说,足够了。
用买来的大量铁制农具开辟更多的田地,用优良稻种、先进的耕作方式提升粮食产量,养更多的兵,不说保住百济,也足够自保了。
想想未来,苏我马子放心了些,觉得未来虽然有变数,但不至于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相反,机会还是有的。
宇文温把岳父一家送到筑紫避难,此举对外保密,但对于得知真相的苏我马子来说,这就是难得的机会。
虽然他的侄女是给宇文温的小舅子尉迟嘉德做妾,但有了这层关系,苏我氏在国内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苏我马子的打算,是时不时拿周国来恐吓那些政敌,效果必然不错,谁要敢搞宫变对付苏我氏,首先得掂量一下后果。
这就是苏我马子的盘算,公私两不误,不管周国是基于何种目的,慷慨帮助倭国推广农耕技术及工具,他全盘接受,为增强国力而努力。
和周国加强往来,利国利民,对得起王族,也对的起家族,两不误。
40135/
以小野妹子(汉名苏因高)为首的留学生,在中原求学许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回国,成为倭国官员了解中原风土的最佳人选。
虽然他们已经将自己的留学经历,以及了解到的中原风土人情,统统记录下来交给朝廷,但依旧有很多高官想亲耳听听他们的所见所闻。
苏我马子也是其中一人,他想知道中原的情况,而只有这些留学生,才能告诉他相对真实的“实情”。
对此,小野妹子等人早有准备,手中拿着一叠叠资料,分别向大臣介绍起中原的实情,而最后压轴的小野妹子,负责讲解何为“考试选拔”。
周国试行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苏我马子听说过,但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因为这必然会引起贵族们的不满,而不满情绪渐渐积累,天长日久,必然生变。
所谓考试,考的是学问,只有富贵之家,才能确保子弟们有足够的条件来学习各种知识,那些饥不果腹的穷鬼,哪里来的底气和贵族们比试学问?
这个道理,他不觉得周国皇帝宇文温想不通,但此人依旧做了,看来是有什么把握。
对此,小野妹子的回答就是周国推广印刷术,让书籍的价格大幅下降,然后拟定一套《教学大纲》,让所有读书人按着上面的“知识要点”来考试。
换句话说,是按着特定的要求来考试,这种要求,必然有偏向。
苏我马子觉得这种要求再怎么偏,也不能做得太明显,所以“考试选拔”的关键,是在让更多的人读得起书,还需要有大量的老师,来传授学问。
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较长时间的铺垫,恐怕效果不会如预期那样,苏我马子虽然没有实际接触过这种人才选拔方式,但也能想象出需要费多大的劲。
小野妹子尽量用简略的语言,将中原如今的考试选拔制度(试行)介绍了一遍,苏我马子很满意包括小野妹子在内的留学生们的表现,下令各有赏赐。
他主张派留学生去中原,就是要尽可能学习中原的文化、礼仪、制度,为国内的制度变革提供有力的支持,而推行佛教,也是苏我马子的一贯主张。
有赖周国的极力支持,大量佛学典籍和有志于弘扬佛法的高僧来到倭国,如今倭国国内的佛寺渐渐增多,信仰佛教的信徒也渐渐增多。
这是苏我马子乐于看到的结果,至于考试选拔,他实际上不是很感兴趣。
之所以问得这么详细,是因为苏我马子想从中猜测周国天子的可能意图,看看这个年轻气盛的中原皇帝,是否有进犯倭国的倾向。
作为倭国权臣,苏我马子大力扶持渡来人势力,对抗旧贵族,他的本意是要让倭国变强,而不是引狼入室,对于周国,也是如此。
苏我马子极力主张和周国加强往来,但是想增强国力,不是想让倭国成为周国的藩属,连王位更替都得宗主国批准。
简而言之,倭国和周国是在做买卖,不是卖身。
随着周国在海东的存在越来越强,苏我马子心中的忧虑也越来越大,他就担心周国野心勃勃,想要开疆拓土,将海东诸国一网打尽。
周国迟早要对高句丽动手,这一点苏我马子和其他官员都很清楚,仅就此事而言,高句丽是否灭亡,和倭国无关。
但等高句丽灭亡之后,周国会如何对待百济?
百济和倭国,世代友好,许多倭国贵族,祖辈都有百济血脉,两国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一旦百济要倒霉,倭国不可能坐视不理。
周国若灭了高句丽,接下来若是想要把半岛吞并,必然对百济和新罗动手,到时候,即便倭国这边不愿意,也得出兵帮助百济,免得对方灭国。
因为若是百济、新罗灭亡,接下来就该轮到倭国了。
这种危机感,苏我马子当然有,所以他一直密切关注周国在海东的动向,想办法了解周国国内的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个年轻的周国皇帝宇文温,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海东这边来。
苏我马子认为好像不太可能,因为听留学生反应,据说周国的西北边境,有强大的突厥国时不时骚扰,周国又刚刚平定西南边疆的蛮夷,似乎在大力经营边疆,这样也要消耗许多国力。
这都是留学生们在黄州听到的消息,不需要冒险刺探,只需通过倾听南来北往的客商详谈,以及购买公开发售的“报纸”,就能从中获得许多有用的消息。
苏我马子之所以关注考试选拔,不是为了在国内推行这一制度,这种制度是挖他自己和贵族们的根基,傻瓜才会推广。
他是从这件事里,看出周国的皇帝和贵族们似乎正在暗地里较劲。
考试选拔,明摆着是皇帝和贵族们争权,皇帝引入新的势力来平衡旧贵族。
这一切,就如同历代倭王所打算的一样,不甘心被旧贵族掣肘,引入苏我氏等新贵族来分权,而苏我氏需要帮手,于是大力扶持渡来人势力,和旧贵族们抗衡。
倭国国情和周国国情大不相同,但权力斗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苏我马子认为,即便宇文温身为皇帝,也不可能和贵族们撕破脸,所以明争暗斗之下,肯定会消耗许多精力。
考虑到周国大兴海贸,不断地开辟贸易据点,苏我马子觉得这是周国皇帝的手段,要对国内贵族们软硬兼施,用海贸所得丰厚利润,来收买贵族们,平息他们的怒火。
这是基本的权术,苏我马子精于此道,他不认为那位周国皇帝想不到,所以现在做出了判断,觉得周国即便再厉害,要灭掉高句丽并站稳脚跟,总得花上不短时间。
高句丽国力强盛,大量城池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周军一座座啃过去,没几年时间哪里能灭掉高句丽,更别说控制高句丽故地也得花时间。
这时间是多少?最快也至少要二十年吧!
二十年时间,苏我马子觉得这对于倭国来说,足够了。
用买来的大量铁制农具开辟更多的田地,用优良稻种、先进的耕作方式提升粮食产量,养更多的兵,不说保住百济,也足够自保了。
想想未来,苏我马子放心了些,觉得未来虽然有变数,但不至于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相反,机会还是有的。
宇文温把岳父一家送到筑紫避难,此举对外保密,但对于得知真相的苏我马子来说,这就是难得的机会。
虽然他的侄女是给宇文温的小舅子尉迟嘉德做妾,但有了这层关系,苏我氏在国内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苏我马子的打算,是时不时拿周国来恐吓那些政敌,效果必然不错,谁要敢搞宫变对付苏我氏,首先得掂量一下后果。
这就是苏我马子的盘算,公私两不误,不管周国是基于何种目的,慷慨帮助倭国推广农耕技术及工具,他全盘接受,为增强国力而努力。
和周国加强往来,利国利民,对得起王族,也对的起家族,两不误。
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