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管府署侧门,门庭若市,大量操着蜀地口音的商贾进进出出,进去的人面色复杂,出来的人个个笑逐颜开,紧紧攥着手中一物,仿佛攥着金银财宝。
当然是金银财宝,这些“糖引”、“盐引”,就是金银财宝。
年轻的赵旭,跟在叔叔赵禹身后,向门口走去,他看着手中那张花花绿绿的“糖引”,有些好奇的问:“叔,这糖引如何分辨真伪?”
“你问这作甚?”
“侄儿就怕这是假的....”
赵禹闻言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侄子:“你何以担心这是假的?”
“就怕万一嘛....”赵旭见着叔叔板着脸,有些讷讷,“那万一,有人伪造糖引,到昆明去兑换...”
见着侄子疑问多,赵禹觉得很无奈,若不是兄长把侄子托付给他,让他带着出来见世面、经商,他才懒得教那么多。
他接过糖引,和侄子大概说了一下如何辨别真伪,其实除了常见的“骑缝章”等防伪手段,也不算很复杂。
关键是一点,赵禹必须教侄子:“这是从官府手上领出来的糖引,你可知道,如果这是假的,会有何后果?”
“那..日后就不再有人运粮来开...开中了。”
“对,官府自然不会作假,你担心什么?”赵禹说完,将糖引还给侄子,“但是,这糖引、盐引必须从官府这里拿才有保障,若是有人转卖糖引、盐引,那就要小心,说不定就是假的。”
赵旭点点头,小心将糖引收好,跟着叔叔出了门,见着随从牵马过来,两人却没上马,而是沿着街道向前走。
赵禹已经在味城置下邸店,将来经商时运输的货物都存放在店里,而邸店同时也是他们的落脚点,算是在味城的一个别院。
此时步行前往邸店,是为了看看这崭新的味城街道。
赵禹还是侄子这般年纪时就来过味城,当然,那时候味城是爨氏的地盘,虽然当时赵禹不觉得味城有多差,但和现在一比,当年的味城简直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这一切,只是在短短数年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年过四旬的赵禹感慨不已。
南宁州总管府行“开中法”,在西宁州州治邛都以及益州州治成都张贴招商榜文,公告味城需要某些物资(主要是粮食、布帛),商人将这些物质运抵味城,就能从味城官府处换得“糖引”、“盐引”。
然后拿着这些“糖引”、“盐引”到昆州州治昆明,就能换得从交州运来的白砂糖和海盐。
岭表交广出产的白砂糖,能在蜀地卖出好价钱,以往蜀地商人都是乘船到山南黄州进货,去的时候倒是轻松,顺长江而下即可,但返程时是逆流,很麻烦。
如今朝廷重新控制南中,由卭都到味城的五尺道再次热闹起来,商贾们从昆明走陆路运送白砂糖入蜀,怎么都比之前要容易些。
白砂糖是蔗糖,而甘蔗的“榨季”就是在年底和次年年初,如今交州正是出产白砂糖的时候,大量船队满载白砂糖经由叶榆水北上抵达昆州昆明。
控制着白砂糖货源的南洋贸易公司,在昆明设有办事处,并已作出决定,白砂糖到岸(昆州)后,公司商队不会再往北走,这意味着昆州以北的“市场”,任由来自蜀地的商贾们去销售。
所以,现在是做白砂糖买卖的好时机。
无数蜀地商贾组织商队,收购大量粮食、布匹,抵达邛都后,沿着已经拓宽的五尺道抵达朱提,然后沿着正在拓宽的五尺道前往南宁州州治味城,开启财富之旅。
至于盐引,自然就是兑换食盐,南中有井盐,譬如五尺道上、卭都南方的南广,昆州西境的连然,都有井盐出产,尤其连然,有盐泉,自晋时起就成为南中主要盐(井盐)产地之一。
之前爨氏控制连然,控制了食盐产地,就借此控制许多蛮部。
如今朝廷控制了南广、连然,自然控制了南中的主要盐产地,但总的来说南中本地盐产量小,供不应求,恰好交州海盐补上了空缺。
交州出产的海盐,量大管够,船只满载海盐沿着叶榆水一路北上,虽然距离远,但沿途不愁卖,所以能够运抵昆州的海盐,实际上很多。
井盐加上海盐,让昆州昆明成了食盐的聚散地。
手持盐引的商贾,在昆明兑现之后,甚至不需要贩卖到别处,在城里就能把盐转手卖给各蛮部、各地大姓派来的商贾,换取对方手中的奇珍异宝。
白砂糖的买卖有季节性,但食盐的买卖全年都能做,更别说到了四五月份,还有香药买卖。
每年的三、四月,东南风起时,总会有外洋番商海船抵达交州龙编,与此同时,南洋贸易公司的船队也会从南海番邦那里收购香药,运抵交州。
届时大量香药也会经由叶榆水北上抵达昆明,所以,到南中经商利润丰厚,是蜀地商贾发财致富的绝佳机会。
然而发财分大小,如何增加利润,是赵禹要考虑的问题,他已经有了答案,但想考一考侄子:“按照开中法的规则,你觉得,该如何赚更多的钱?”
“呃....”赵旭有些迟疑,片刻后试探着说:“叔,从蜀地运粮到味城,路途遥远,总是辛苦些,无论是雇佣车马还是护卫,这都是成本,不如...”
“不如什么?”
“不如就在味城或周边地区,在有官军庇护的地区雇人屯田...如此一来,省去长途运粮之苦,省时省力....”
见着侄子脑子灵光,赵禹欣慰的点点头,不过他还是反问:“屯田?南中山多地狭,哪里有那么多平地给你屯田?”
赵旭听着叔叔又发问,马上答道:“叔,不是还有梯田嘛,你说过的,说岭表也是山多,于是官府推广梯田...”
“好,好!”赵禹连说几个“好”字,用力拍了拍侄子的肩膀,“不枉叔叔带你出来走一遭!”
官府在南中行开中法,行的是广州故事,赵禹当年到洪州进货时,就听人提起过何为“开中法”。
如今,官府在南中行开中法,明摆着就是要靠着盐利、糖利吸引商贾组织人手在南中屯田,这倒没什么,毕竟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商贾们必然做出如此选择。
但前提是利润足够大,大到商贾们倾向于选择雇人在南中大规模屯田,做长久打算。
而官府靠着盐利和糖利作为“诱饵”,似乎还差那么一点。
这是赵禹的看法,不过这看法已经改变了,因为他收到消息,得知官府手中又多了一个诱饵。
诱惑力极强的诱饵,让人无法抗拒。
40135/
当然是金银财宝,这些“糖引”、“盐引”,就是金银财宝。
年轻的赵旭,跟在叔叔赵禹身后,向门口走去,他看着手中那张花花绿绿的“糖引”,有些好奇的问:“叔,这糖引如何分辨真伪?”
“你问这作甚?”
“侄儿就怕这是假的....”
赵禹闻言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侄子:“你何以担心这是假的?”
“就怕万一嘛....”赵旭见着叔叔板着脸,有些讷讷,“那万一,有人伪造糖引,到昆明去兑换...”
见着侄子疑问多,赵禹觉得很无奈,若不是兄长把侄子托付给他,让他带着出来见世面、经商,他才懒得教那么多。
他接过糖引,和侄子大概说了一下如何辨别真伪,其实除了常见的“骑缝章”等防伪手段,也不算很复杂。
关键是一点,赵禹必须教侄子:“这是从官府手上领出来的糖引,你可知道,如果这是假的,会有何后果?”
“那..日后就不再有人运粮来开...开中了。”
“对,官府自然不会作假,你担心什么?”赵禹说完,将糖引还给侄子,“但是,这糖引、盐引必须从官府这里拿才有保障,若是有人转卖糖引、盐引,那就要小心,说不定就是假的。”
赵旭点点头,小心将糖引收好,跟着叔叔出了门,见着随从牵马过来,两人却没上马,而是沿着街道向前走。
赵禹已经在味城置下邸店,将来经商时运输的货物都存放在店里,而邸店同时也是他们的落脚点,算是在味城的一个别院。
此时步行前往邸店,是为了看看这崭新的味城街道。
赵禹还是侄子这般年纪时就来过味城,当然,那时候味城是爨氏的地盘,虽然当时赵禹不觉得味城有多差,但和现在一比,当年的味城简直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这一切,只是在短短数年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年过四旬的赵禹感慨不已。
南宁州总管府行“开中法”,在西宁州州治邛都以及益州州治成都张贴招商榜文,公告味城需要某些物资(主要是粮食、布帛),商人将这些物质运抵味城,就能从味城官府处换得“糖引”、“盐引”。
然后拿着这些“糖引”、“盐引”到昆州州治昆明,就能换得从交州运来的白砂糖和海盐。
岭表交广出产的白砂糖,能在蜀地卖出好价钱,以往蜀地商人都是乘船到山南黄州进货,去的时候倒是轻松,顺长江而下即可,但返程时是逆流,很麻烦。
如今朝廷重新控制南中,由卭都到味城的五尺道再次热闹起来,商贾们从昆明走陆路运送白砂糖入蜀,怎么都比之前要容易些。
白砂糖是蔗糖,而甘蔗的“榨季”就是在年底和次年年初,如今交州正是出产白砂糖的时候,大量船队满载白砂糖经由叶榆水北上抵达昆州昆明。
控制着白砂糖货源的南洋贸易公司,在昆明设有办事处,并已作出决定,白砂糖到岸(昆州)后,公司商队不会再往北走,这意味着昆州以北的“市场”,任由来自蜀地的商贾们去销售。
所以,现在是做白砂糖买卖的好时机。
无数蜀地商贾组织商队,收购大量粮食、布匹,抵达邛都后,沿着已经拓宽的五尺道抵达朱提,然后沿着正在拓宽的五尺道前往南宁州州治味城,开启财富之旅。
至于盐引,自然就是兑换食盐,南中有井盐,譬如五尺道上、卭都南方的南广,昆州西境的连然,都有井盐出产,尤其连然,有盐泉,自晋时起就成为南中主要盐(井盐)产地之一。
之前爨氏控制连然,控制了食盐产地,就借此控制许多蛮部。
如今朝廷控制了南广、连然,自然控制了南中的主要盐产地,但总的来说南中本地盐产量小,供不应求,恰好交州海盐补上了空缺。
交州出产的海盐,量大管够,船只满载海盐沿着叶榆水一路北上,虽然距离远,但沿途不愁卖,所以能够运抵昆州的海盐,实际上很多。
井盐加上海盐,让昆州昆明成了食盐的聚散地。
手持盐引的商贾,在昆明兑现之后,甚至不需要贩卖到别处,在城里就能把盐转手卖给各蛮部、各地大姓派来的商贾,换取对方手中的奇珍异宝。
白砂糖的买卖有季节性,但食盐的买卖全年都能做,更别说到了四五月份,还有香药买卖。
每年的三、四月,东南风起时,总会有外洋番商海船抵达交州龙编,与此同时,南洋贸易公司的船队也会从南海番邦那里收购香药,运抵交州。
届时大量香药也会经由叶榆水北上抵达昆明,所以,到南中经商利润丰厚,是蜀地商贾发财致富的绝佳机会。
然而发财分大小,如何增加利润,是赵禹要考虑的问题,他已经有了答案,但想考一考侄子:“按照开中法的规则,你觉得,该如何赚更多的钱?”
“呃....”赵旭有些迟疑,片刻后试探着说:“叔,从蜀地运粮到味城,路途遥远,总是辛苦些,无论是雇佣车马还是护卫,这都是成本,不如...”
“不如什么?”
“不如就在味城或周边地区,在有官军庇护的地区雇人屯田...如此一来,省去长途运粮之苦,省时省力....”
见着侄子脑子灵光,赵禹欣慰的点点头,不过他还是反问:“屯田?南中山多地狭,哪里有那么多平地给你屯田?”
赵旭听着叔叔又发问,马上答道:“叔,不是还有梯田嘛,你说过的,说岭表也是山多,于是官府推广梯田...”
“好,好!”赵禹连说几个“好”字,用力拍了拍侄子的肩膀,“不枉叔叔带你出来走一遭!”
官府在南中行开中法,行的是广州故事,赵禹当年到洪州进货时,就听人提起过何为“开中法”。
如今,官府在南中行开中法,明摆着就是要靠着盐利、糖利吸引商贾组织人手在南中屯田,这倒没什么,毕竟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商贾们必然做出如此选择。
但前提是利润足够大,大到商贾们倾向于选择雇人在南中大规模屯田,做长久打算。
而官府靠着盐利和糖利作为“诱饵”,似乎还差那么一点。
这是赵禹的看法,不过这看法已经改变了,因为他收到消息,得知官府手中又多了一个诱饵。
诱惑力极强的诱饵,让人无法抗拒。
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