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京城,大臣苏我马子正在私第会见到访的百济使者,再次听使者描述周国侵略耽罗、袭击百济的恶行,虽然苏我马子和其他官员,已经在王宫里殿上听过一次,但他还是要再听听。
整件事情的起因,苏我马子已经有所了解,那就是数月前周国的船队抵达倭国博多开展贸易,满载而归,然而返航途中经过耽罗海域时,为海寇袭击。
据说损失了几艘船,船上装载的货物及人员沉入海底,周国方面对此大动肝火,却不待弄清幕后真凶,便直接派兵攻打耽罗。
耽罗国是百济的属国,百济理所当然要保护耽罗,在得知周国即将兴兵来犯之后,百济便派出军队,抵达耽罗协助对方御敌。
而周国的水师来得很快,出其不意袭击驻泊港区的百济水师,随后大举登陆,很快便击败了岛上的百济军队,控制了耽罗国,据说还将其纳为属国。
不仅如此,攻占耽罗的周国水师,还进犯百济沿海地区,登陆之后大肆烧杀抢掠,犯下各种暴行。
周国水师猖狂至极,不但袭扰百济沿海地区,甚至其战船还抵达白江口(白江入海口),试图溯江而上,进犯百济国都。
是百济水师奋力拦截,才勉强将其击退。
而百济水师历经数次大战,伤亡惨重,再这么下去,很难守住白江口,无法拱卫王城的安全。
事态再这么发展下去,本来就和百济敌对的高句丽、新罗,肯定会趁火打劫,趁着百济的主要军队聚集王城附近的有利时机,攻打百济边境上的城池。
百济如今身处险境,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盟友倭国,百济王接连派出几个使者到倭国求援,如今在向苏我马子陈情的使者,已经百济派来的第四位使者了。
听了一遍哭诉,苏我马子问对方,问百济是否和周国船只遇袭一事有关联,使者对此当然是极力否认。
苏我马子何许人,当然能猜到百济在这件事里有脱不掉的干系,他能猜到可能是本国和周国往来密切了些,引发百济方面的不满,所以对方才决定袭击周国的船队,试图扭转局面。
但苏我马子没有证据,不好发难,也无法发难。
倭国和百济素来关系紧密,百济若有难,倭国不能坐视不理,否则一旦百济出事甚至灭亡,那么倭国的利益必然会大受影响。
且不说被新罗侵占的任那地区至此再无机会收复,就说一旦新罗吞并百济,甚至高句丽灭掉百济、新罗,统一半岛的强国必然会对倭国起心思。
所以,无论如何,倭国都不能见死不救,不能坐视百济倒霉,甚至亡国。
更别说周国如今已经占据耽罗,大量战船驻泊港口,一旦打服了百济,那么接下来,万一对方挥师进攻倭国,届时该怎么办?
苏我马子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他不能袖手旁观,然而....
见着苏我马子迟迟不表态,百济使者急得满头大汗,不住哀求。
他知道如今倭国最有权势、说话最管用的不是倭王,而是面前这位权臣,如今百济身处险境,倭国若是迟迟不做决定,不发援兵增援百济,那百济可就真的危险了。
苏我马子眉头紧锁,见着使者不住哀求,便说明日就会有决定,让对方先回馆舍,等消息。
百济使者苦着脸告退,苏我马子独坐片刻,起身转入另一侧小院,在那里,有另一位使者已经等候多时。
比起百济使者,这位使者没有正式官方身份,因为对方是私人派来的使者,同样是为了耽罗一事而来,抵达倭国京城不是为了谒见国王,仅仅是来见苏我马子。
周国豳王的使者张鱼,渡海而来,奉命向倭国大臣苏我马子,转达豳王的怒火。
“大王很生气,因为船队损失了五艘船,十余万两白银,这让大王在天子面前颜面尽失,是前所未有的耻辱。”
“大王如今总管皇朝海外市舶事务,本来从贵国这里获得白银近四十万两,运回京城后,必然是一件了不得的政绩,然而...”
“大王这两年来,率领虎狼之师,驰骋沙场未逢对手,纵使敌军有数十万之众,也在大王面前溃不成军,此次,大王本想靠着海贸所得四十万两白银,在朝中更进一步,结果,事情搞砸了。”
“朝中那些只会清谈之辈,借此讥讽大王无能,更有甚者,给市舶司泼污水,说市舶司组织船队做海贸是劳民伤财,奏请天子罢市舶事务。“
“天子虽然没说什么,也没斥责大王,但大王为此很生气,真的很生气。”
“我们是没有证据,证明是百济派船扮作海寇袭击船队,但大王说了,必须有人付出代价,市舶司不是任人欺负的无能之辈!”
豳王特使张鱼,语气平静的陈述着,但苏我马子可以从中感受到豳王的熊熊怒火,他不清楚周国内部的情况,但亲历过残酷的权力斗争,能够感受到豳王宇文温因为船队遇袭,由此在周国朝廷里遭受的压力。
苏我马子在倭国推崇佛法,阻力重重,行事只要有闪失,反对者肯定会死咬不放,各种冷嘲暗讽防不胜防,所以豳王宇文温面对的处境,他可以理解。
但是,倭国不会坐视百济遭难,这是原则,不可能改变。
苏我马子想到这里,提问:“不知百济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平息大王的怒火?”
他又补充道:“百济对大周并无恶意,如果大王决意要攻打百济,即便真的攻入王城,那事后呢?百济为高句丽或者新罗所灭,新的统治者,就会安安分分么?”
对此,张鱼的回答很干脆:“大臣,大王的市舶司船队是出海做海贸的,不是去灭国的,要是把客人都灭了,大王的市舶司和谁去做买卖?”
“但这个客人必须守规矩,不要成日里想着拿刀捅人搞偷袭!”
“大王要政绩,政绩就是市舶司的贸易额大增,而想要贸易额大增,首先船队的安全就必须有保证!”
“耽罗国,以前是百济属国,现在归附皇朝,耽罗国依旧是耽罗国,岛上驻军,是为了确保航线的安全,耽罗岛,是市舶司的贸易据点,不是讨伐海东各国的出发点,这就是大王的意思,没有别的意思。”
“至于王师战船袭击百济沿海,道理很简单,市舶司募集来的骁勇,好歹都要给些甜头不是?女人,钱财,就由将士们向百济拿!”
“王师战船抵达白江口,纯粹是为了告诉百济国内某些人,不要以为周国的船队是肥猪,可以想怎么咬就怎么咬!”
“而百济被俘的将士,大王没有杀,如果百济那边识时务,又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大王释放这些俘虏不是不可能,毕竟做买卖,讲的就是和气生财。”
苏我马子听出了言外之意:“那么?我国是否可以居中调解?”
张鱼点点头:“大王正是此意,若大臣觉得合适的话,可以奏请贵国大王遣使,到百济斡旋,居中调解,届时大王也好对朝廷、对将士们有个交代。”
“那么大王想要何种交代?”
对此,张鱼回答:“很简单,首先,百济承认耽罗为皇朝属国的事实,不要兴兵来犯,就当是十余万两白银以及数百人员伤亡的赔偿。”
“其次,耽罗国从此就是周国市舶司开展贸易的据点,不容侵犯,市舶司和海东各国做买卖的船队,会在耽罗岛集散,各国可以遣使到耽罗,商谈市舶事宜。”
“当然,大王希望百济能和贵国一样,安排专门的官署,与皇朝市舶司进行贸易。”
“大王不在乎百济王的看法,但愿意行个方便,让贵国展现一下影响力。”
最后这句话,才是张鱼想要替豳王转达的意思。
他虽然不是国使,但代表着周国的豳王,苏我马子知道,这位豳王如今在周国的市舶事务上有决定权,对方看样子确实是想做买卖,而不是灭国。
如此一来,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毕竟苏我马子是真心想加强和中原的贸易关系,但他不能坐视百济被周国攻打,以至于国力大衰,甚至亡国。
听着特使转述豳王的想法,苏我马子心中很快就有了主意,事不宜迟,他会尽快“说服”大王,遣使到耽罗、百济,居中调解。
这一切,建立在豳王宇文温言而有信的基础上,若是面对其他人,苏我马子不至于如此天真,但豳王的信用很好,至少有值得他“姑且一试”的余地。
张鱼此来,除了“澄清误会”之外,还有其他要事,此时见着“误会澄清”,苏我马子稍稍放心,便趁热打铁:“大臣,某此次奉命而来,还想知道贵国的准备做得如何了?”
“昆布没问题,朝廷会让沿海居民上缴足额昆布,至于冰么....”苏我马子说到这里有些好奇,“贵国地域广阔,不是也有许多冬季结冰之地么?何以需要我国出售那么多冰块?”
“需求量大,多多益善,再说若不如此,贵国如何支付购买市舶司运来那堆积如山货物的费用?毕竟总是硫磺也不好,而贵国的白银产量老是上不去...”
张鱼话锋一转,转到白银开采的问题上来:“大臣,某此次奉命而来,带来了一些工匠,这些工匠精通‘灰吹法’,能够协助贵国大幅提升白银的产量....”
“毕竟冰块什么的只是略有赚头,而只有白银,才能撑起双方的海上贸易,确保大王的政绩。”
40135/
整件事情的起因,苏我马子已经有所了解,那就是数月前周国的船队抵达倭国博多开展贸易,满载而归,然而返航途中经过耽罗海域时,为海寇袭击。
据说损失了几艘船,船上装载的货物及人员沉入海底,周国方面对此大动肝火,却不待弄清幕后真凶,便直接派兵攻打耽罗。
耽罗国是百济的属国,百济理所当然要保护耽罗,在得知周国即将兴兵来犯之后,百济便派出军队,抵达耽罗协助对方御敌。
而周国的水师来得很快,出其不意袭击驻泊港区的百济水师,随后大举登陆,很快便击败了岛上的百济军队,控制了耽罗国,据说还将其纳为属国。
不仅如此,攻占耽罗的周国水师,还进犯百济沿海地区,登陆之后大肆烧杀抢掠,犯下各种暴行。
周国水师猖狂至极,不但袭扰百济沿海地区,甚至其战船还抵达白江口(白江入海口),试图溯江而上,进犯百济国都。
是百济水师奋力拦截,才勉强将其击退。
而百济水师历经数次大战,伤亡惨重,再这么下去,很难守住白江口,无法拱卫王城的安全。
事态再这么发展下去,本来就和百济敌对的高句丽、新罗,肯定会趁火打劫,趁着百济的主要军队聚集王城附近的有利时机,攻打百济边境上的城池。
百济如今身处险境,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盟友倭国,百济王接连派出几个使者到倭国求援,如今在向苏我马子陈情的使者,已经百济派来的第四位使者了。
听了一遍哭诉,苏我马子问对方,问百济是否和周国船只遇袭一事有关联,使者对此当然是极力否认。
苏我马子何许人,当然能猜到百济在这件事里有脱不掉的干系,他能猜到可能是本国和周国往来密切了些,引发百济方面的不满,所以对方才决定袭击周国的船队,试图扭转局面。
但苏我马子没有证据,不好发难,也无法发难。
倭国和百济素来关系紧密,百济若有难,倭国不能坐视不理,否则一旦百济出事甚至灭亡,那么倭国的利益必然会大受影响。
且不说被新罗侵占的任那地区至此再无机会收复,就说一旦新罗吞并百济,甚至高句丽灭掉百济、新罗,统一半岛的强国必然会对倭国起心思。
所以,无论如何,倭国都不能见死不救,不能坐视百济倒霉,甚至亡国。
更别说周国如今已经占据耽罗,大量战船驻泊港口,一旦打服了百济,那么接下来,万一对方挥师进攻倭国,届时该怎么办?
苏我马子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他不能袖手旁观,然而....
见着苏我马子迟迟不表态,百济使者急得满头大汗,不住哀求。
他知道如今倭国最有权势、说话最管用的不是倭王,而是面前这位权臣,如今百济身处险境,倭国若是迟迟不做决定,不发援兵增援百济,那百济可就真的危险了。
苏我马子眉头紧锁,见着使者不住哀求,便说明日就会有决定,让对方先回馆舍,等消息。
百济使者苦着脸告退,苏我马子独坐片刻,起身转入另一侧小院,在那里,有另一位使者已经等候多时。
比起百济使者,这位使者没有正式官方身份,因为对方是私人派来的使者,同样是为了耽罗一事而来,抵达倭国京城不是为了谒见国王,仅仅是来见苏我马子。
周国豳王的使者张鱼,渡海而来,奉命向倭国大臣苏我马子,转达豳王的怒火。
“大王很生气,因为船队损失了五艘船,十余万两白银,这让大王在天子面前颜面尽失,是前所未有的耻辱。”
“大王如今总管皇朝海外市舶事务,本来从贵国这里获得白银近四十万两,运回京城后,必然是一件了不得的政绩,然而...”
“大王这两年来,率领虎狼之师,驰骋沙场未逢对手,纵使敌军有数十万之众,也在大王面前溃不成军,此次,大王本想靠着海贸所得四十万两白银,在朝中更进一步,结果,事情搞砸了。”
“朝中那些只会清谈之辈,借此讥讽大王无能,更有甚者,给市舶司泼污水,说市舶司组织船队做海贸是劳民伤财,奏请天子罢市舶事务。“
“天子虽然没说什么,也没斥责大王,但大王为此很生气,真的很生气。”
“我们是没有证据,证明是百济派船扮作海寇袭击船队,但大王说了,必须有人付出代价,市舶司不是任人欺负的无能之辈!”
豳王特使张鱼,语气平静的陈述着,但苏我马子可以从中感受到豳王的熊熊怒火,他不清楚周国内部的情况,但亲历过残酷的权力斗争,能够感受到豳王宇文温因为船队遇袭,由此在周国朝廷里遭受的压力。
苏我马子在倭国推崇佛法,阻力重重,行事只要有闪失,反对者肯定会死咬不放,各种冷嘲暗讽防不胜防,所以豳王宇文温面对的处境,他可以理解。
但是,倭国不会坐视百济遭难,这是原则,不可能改变。
苏我马子想到这里,提问:“不知百济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平息大王的怒火?”
他又补充道:“百济对大周并无恶意,如果大王决意要攻打百济,即便真的攻入王城,那事后呢?百济为高句丽或者新罗所灭,新的统治者,就会安安分分么?”
对此,张鱼的回答很干脆:“大臣,大王的市舶司船队是出海做海贸的,不是去灭国的,要是把客人都灭了,大王的市舶司和谁去做买卖?”
“但这个客人必须守规矩,不要成日里想着拿刀捅人搞偷袭!”
“大王要政绩,政绩就是市舶司的贸易额大增,而想要贸易额大增,首先船队的安全就必须有保证!”
“耽罗国,以前是百济属国,现在归附皇朝,耽罗国依旧是耽罗国,岛上驻军,是为了确保航线的安全,耽罗岛,是市舶司的贸易据点,不是讨伐海东各国的出发点,这就是大王的意思,没有别的意思。”
“至于王师战船袭击百济沿海,道理很简单,市舶司募集来的骁勇,好歹都要给些甜头不是?女人,钱财,就由将士们向百济拿!”
“王师战船抵达白江口,纯粹是为了告诉百济国内某些人,不要以为周国的船队是肥猪,可以想怎么咬就怎么咬!”
“而百济被俘的将士,大王没有杀,如果百济那边识时务,又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大王释放这些俘虏不是不可能,毕竟做买卖,讲的就是和气生财。”
苏我马子听出了言外之意:“那么?我国是否可以居中调解?”
张鱼点点头:“大王正是此意,若大臣觉得合适的话,可以奏请贵国大王遣使,到百济斡旋,居中调解,届时大王也好对朝廷、对将士们有个交代。”
“那么大王想要何种交代?”
对此,张鱼回答:“很简单,首先,百济承认耽罗为皇朝属国的事实,不要兴兵来犯,就当是十余万两白银以及数百人员伤亡的赔偿。”
“其次,耽罗国从此就是周国市舶司开展贸易的据点,不容侵犯,市舶司和海东各国做买卖的船队,会在耽罗岛集散,各国可以遣使到耽罗,商谈市舶事宜。”
“当然,大王希望百济能和贵国一样,安排专门的官署,与皇朝市舶司进行贸易。”
“大王不在乎百济王的看法,但愿意行个方便,让贵国展现一下影响力。”
最后这句话,才是张鱼想要替豳王转达的意思。
他虽然不是国使,但代表着周国的豳王,苏我马子知道,这位豳王如今在周国的市舶事务上有决定权,对方看样子确实是想做买卖,而不是灭国。
如此一来,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毕竟苏我马子是真心想加强和中原的贸易关系,但他不能坐视百济被周国攻打,以至于国力大衰,甚至亡国。
听着特使转述豳王的想法,苏我马子心中很快就有了主意,事不宜迟,他会尽快“说服”大王,遣使到耽罗、百济,居中调解。
这一切,建立在豳王宇文温言而有信的基础上,若是面对其他人,苏我马子不至于如此天真,但豳王的信用很好,至少有值得他“姑且一试”的余地。
张鱼此来,除了“澄清误会”之外,还有其他要事,此时见着“误会澄清”,苏我马子稍稍放心,便趁热打铁:“大臣,某此次奉命而来,还想知道贵国的准备做得如何了?”
“昆布没问题,朝廷会让沿海居民上缴足额昆布,至于冰么....”苏我马子说到这里有些好奇,“贵国地域广阔,不是也有许多冬季结冰之地么?何以需要我国出售那么多冰块?”
“需求量大,多多益善,再说若不如此,贵国如何支付购买市舶司运来那堆积如山货物的费用?毕竟总是硫磺也不好,而贵国的白银产量老是上不去...”
张鱼话锋一转,转到白银开采的问题上来:“大臣,某此次奉命而来,带来了一些工匠,这些工匠精通‘灰吹法’,能够协助贵国大幅提升白银的产量....”
“毕竟冰块什么的只是略有赚头,而只有白银,才能撑起双方的海上贸易,确保大王的政绩。”
40135/